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51号提案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提振 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建议的复函

谭紫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建议》(第351号)收悉。我委高度认可您提出的相关建议,积极联动区政府办、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研究推进,现答复如下。
2024年长寿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87亿元、增速突破10%,增速高于全市4.5个百分点,长寿区民营经营主体达8.2万户,占比90%以上。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但正如您所提,长寿区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投融资、服务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结合您提出的建议,现将我区民营经济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投资招商机制创新突破
向民营企业释放投资机会和招商机会,建立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主动搭建央企、渝企、区属国企和民企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今年发布的《招商引资项目发展机会清单》,涵盖农林牧渔、制造业、商贸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数字数据、低空经济等10个领域、共122个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今年发布的《投资机会清单》,共50个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涵盖交通物流、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园区配套、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社会民生7大领域,需求包括社会融资、联合经营、租赁、设计、可研编制、造价咨询等,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金融赋能破除融资瓶颈
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保障能力,制定印发《长寿区政银企对接机制工作方案》,全面深化政银企对接机制,支持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面,推动续贷对象拓展至所有小微企业、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目前融资需求清单已对接项目496个、对接率100%,投放金额48.87亿元。持续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成立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制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成功授信经营主体144家、1.5亿余元。
三、监管执法实现无事不扰
探索“长亲不扰”涉企执法监管新路径,聚焦涉企执法监管检查事项多、频次高、分散性强和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等问题,组建联合执法小组,建立联合执法台账,推行“一站式”联合执法,集成执法记录等执法监管数据,一“码”实现部门对企业监管、企业对执法过程的双向监督功能。突出政企互信,推行“一张单”信用承诺。根据企业类型和行政执法监管风险评级,制定入企执法检查重点事项,试点企业迎检频次降幅超60%,节约企业迎检时间和精力接近50%,成效获新华网报道。推进双随机抽查与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相结合,对抽查对象,实行差异化随机模式,根据对象信用风险等级设置不同的抽查比例。A级企业抽查比例不高于3%,D级企业抽查比例不低于20%,今年以来对24家市场主体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抽查工作。
四、专员直达为企闭环解忧
服务专员工作继续走深走实,200余名专员精准服务700余家“四上”企业,三库闭环的涉企诉求解决工作机制广受好评(企业基础数据库—诉求问题清单库—办理结果反馈库),企业满意率达95%以上,服务企业工作入选全市服务企业优秀案例。搭建多渠道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机制化倾听企业真实诉求,“企业吹哨”、“渝商E服务”政企沟通平台为企助力增效显著,“大走访大谈心”、“非公经济人士接待日”为企业纾困解难彰显实效,为企解决问题200余条。“企呼我应”“民呼我为”广受企业群众好评,“民呼我为”指挥办获重庆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常态化发布《投资机会清单》和《招商机会清单》,进一步做好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保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柔性高效的监管执法方式,推进服务专员工作走深走实,严格落实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实现“有事上门、无事不扰”,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此复函已经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一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