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政协重庆市长寿区第十六届六次会议 第50号提案的复函

中国民主促进会重庆市长寿区委员会:
贵单位在政协重庆市长寿区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以丰富全生命周期社区服务供给为驱动激发我区全龄友好城市活力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感谢贵单位对我区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我区优化全龄友好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规划统筹引领,构建全龄设施空间布局体系。
一是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系统布局全龄友好设施。将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写入“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社会事业规划。出台《重庆市长寿区基础教育品质提升行动计划》《长寿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实施方案》《长寿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关于印发重庆市长寿区贯彻落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等专项规划,为打造全龄友好城市提供系统支撑。
二是将全龄友好目标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中按照“城市生活圈—街道和社区生活圈—镇乡村生活圈”三级结构差异化配置设施,保障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体育和全民健身设施、社会保障设施5类全龄友好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
三是优化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当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正在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编制《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专项规划》,将统筹构建面向全龄友好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公园绿地系统和交通体系等,重点围绕凤岭路—滨江路15分钟生活服务圈和三洞村—梅村15分钟生活服务圈,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规划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15分钟生活服务圈。
(二)加强专项工作跟进,优化全龄友好服务供给。
一是加快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围绕“需求导向、分类施策、智慧赋能”,形成工作思路。建立工作专班,按照“调研—规划—实施—反馈”闭环机制,确保项目科学推进。编制创建方案,将菩提社区纳入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首批创建名单,选择菩提街道辖区内的菩提社区、古镇社区、碧园社区和凤城街道辖区内的梅村社区、滨江路社区、凤西社区共6个社区,形成2025年度创建社区清单,形成首批“1+2+3”推进体系。开展2个街道6个社区群众需求梳理,形成项目清单。
二是提速建设“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根据市民政局《重庆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渝民〔2022〕194号),2025—2027期间每个区县要建1—2个社区综合服务体,并且将“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纳入区县国土空间规划”。目前,我区已将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纳入了区国土空间规划,整合菩提街道菩提社区现有20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功能完善的社区综合服务体。
三是探索开展嵌入式社区试点。根据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我区有6个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项目纳入市级试点项目储备清单(分别菩提街道2个、凤城街道2个、八颗街道1个、晏家街道1个)。目前,项目正抓紧办理前期手续,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等上级资金。
(三)加强活水引流,推动资源盘活与多元协同。
一是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借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契机嵌入公共服务。通过2024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梗阻在桃花溪两岸多年的破烂厂房、危房拆除规划建设为全龄友好的桃东休闲健身广场和桃花溪绿道。同时在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中,在改造拆除的空间内织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
二是全力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在老旧小区,增设老年人无障碍坡道、栏杆扶手、加装电梯等;增设儿童休闲玩乐场所、体育健身设施等;打造健康步道、休闲观景平台等,还进行了消防、环境、外墙排危等多方面的改造。
三是着力加强危房改造。2024年通过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拆除D级危房3栋,为社区及居民腾挪空间约5亩,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场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化规划实施。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将全龄友好的理念纳入“十五五”规划编制中。适时启动《长寿城区灰空间及闲置小微空间梳理利用规划研究》,将城市边角空间打造为全龄友好的公共空间。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强化政策集成,全面梳理整合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现代社区、完整社区、未来社区、智慧社区、渝邻汇、嵌入式社区等政策资源,建立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政策清单,优化政策供给,形成政策合力。
三是创新运营机制。加强资源统筹,打破部门壁垒,统筹住建、民政、卫健、教育等领域资源,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向重点社区倾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建立“政府+市场”运行机制,探索混合业态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运营。
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