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

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政协重庆市长寿区第十六届六次会议 第1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5-09-22

民革长寿区委会

贵单位政协重庆市长寿区第十六届委员会第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发挥我区制氢产业基地优势打造全链条氢能产业基地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对我区氢能产业相关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经梳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长寿区氢能发展现状

(一)氢气制取。目前,我区共有制氢企业6家,(重钢、扬子乙酰、卡贝乐、乐峰化工、映天辉、中润化学),均为工业副产氢,氢气年产量约8.3亿方,是西南最大的副产氢气地区之一,其氢气价格低廉、纯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运用示范前景。

(二)氢气使用。

1. 重庆钢铁。副产氢为焦炉煤气尾气,年产氢气约5000万方,纯度55%,主要用作燃料。

2. 扬子江乙酰。副产氢为生产醋酸的合成气副产品,年产氢气约6亿方,纯度97%,超90%供给川维作为合成氨的原料使用,剩余部分供中石化重庆石油和金苏化工提纯后投入加氢站。

3. 卡贝乐。副产氢主要为甲醇驰放气,年产氢气约1亿方,纯度58%-84%,用作燃料及乐峰合成氨原料气

4. 乐峰化工。副产氢为上游卡贝乐驰放气循环利用生产合成氨尾气,年产氢气300万方,纯度75%,主要用作燃料。

5. 映天辉。副产氢为氯碱化工副产品,年产氢气5000万方,纯度99.9%60%供周边化工企业作化工原料和保护气使用,其余作为燃料。

6. 中润化学。副产氢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副产品,年产氢气3000万方,今年年底二期项目投用后达到7000万方,纯度99.5%,目前作为燃料,下一步计划供给常氢科技5000万方/年用作氢燃料电池。

(三)氢气储运。2023年,长寿区建成投运西南地区最大供氢中心“长寿经开区综合能源母站”,川维向中石化重庆石油母站提供高纯氢供应能力可达3000方/天,由重庆石油通过氢气管束车将其运往周边加氢站对外加注销售当前,长寿区氢气储存能力1.54吨(气态),其中:中石化母站0.5吨、映天辉0.89、金苏化工0.15吨

(四)加氢站建设。长寿区现已建成投用2座加氢站,分别为长寿综合加能站,日加注能力1000公斤;长寿经开区综合能源母站,日加注能力6400公斤。远期规划在两长隧道、长寿经开区等重点物流区域建设11加氢站

(五)氢能产业发展。我区向市经济信息委上报长寿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氢能扶持政策支持,同步围绕氢燃料电池上下游开展产业招商。截至目前,中石化在长相关单位已初步构建氢能源制造、储运、销售一体化的能源供应链。常氢科技已在长投资建设年产10000吨燃料电池用氢(高纯氢)供氢母站项目,届时将进一步提升我区副产氢纯化和外供利用能力。

二、提案建议答复情况

(一)氢能产业列入长期产业规划。2022年,重庆市能源局印发《重庆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将长寿定位于制氢产业基地。长寿经开区已将氢能综合利用新能源材料产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并开展相关产业、项目的招引工作。

    (二)应用场景打造。一是强化长寿供氢中心服务能力,供氢中心既可通过充装长管拖车进行“批发”,也可通过一墙之隔的加氢综合能源站对终端用户零售,实现了“氢--车”一体化应用场景。二是开展氢能重卡试点。重钢已推广40台氢能重卡,主要运输煤炭、钢材等大宗货物往返于重钢物流园及火车站、码头等,日均运营里程100200公里,远期将计划再添置50台扩大试点规模。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常氢科技年产10000吨燃料电池用氢(高纯氢)供氢母站已开工建设,并积极支持项目申报国家能源局氢能制取方向试点申报。新美合年产20万吨双氧水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副产氢综合利用水平。规划“十五五”期间建设长寿-渝北供氢管道,驰放气制氢,副产氢制绿醇、绿醇等项目,致力打造全流程多领域氢能产业开发布局。

(四)开展技术合作交流。持续深化与中汽研、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重庆市新型储能材料及装备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交流研讨,围绕氢能发展方向、技术路径、场景应用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积极支持相关科研成果在地方落地转化。

(五)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当前全国氢能发展较为迟缓,相较于电池技术的蓬勃发展,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重庆市虽已引进博世、国鸿氢能,明天氢能、德燃动力等氢产业头部企业,但现目前依然对政府补贴依赖性较高。设置引导基金能对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并对社会资本提供良性引导,但需要产业及市场趋势充分明朗后启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将长寿定位为市内氢能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基地,成渝双圈氢走廊节点城市,鼓励全市氢产业在长寿区先行先试。“成渝双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领域不断扩大氢走廊打造范围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加强配套产业招引。依托重庆市深厚的传统汽车产业基础,逐步构建和完善涵盖氢气制备储运、氢能设施装备制造、燃料电池系统研发、氢能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三)拓展氢能应用场景。鼓励副产氢企业扩大氢气制备规模充分释放产能潜力完善氢能加注站点布局,开拓副产氢综合利用场景,形成规模效应,具备市场培育潜力和竞争优势。

此复函已经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一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63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