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六次会议第17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杜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粮食收益保险纳入长寿区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建议》(第178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2024年我区粮食种植总面积达91万余亩,产量达33.3万吨;其中,水稻总产量达到17.47万吨,较去年增产2%。实施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和7万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创建1万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核心示范片和5000亩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2025年,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组织30余批次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种植技术指导;下达年度粮食生产任务91万亩、33.3万吨;中国水稻研究所西南中心正在按计划开展建设;启动500亩伏羲农田示范片建设,规划筹备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截至3月底,全区水稻育秧已全部完成,粮食作物播种完成约91%,其中,玉米播种约97%、春大豆播种约90%,全区播种面积约83.47万亩;油菜种植面积达10.56万亩,预计产量与去年相比稳中略增,为保障我区粮油供应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主要粮食作物收入保险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区也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粮油作物产量波动。传统产量保险仅覆盖部分物化成本,难以弥补实际损失。为应对农业风险复杂性、保障农民收入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我委会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长寿区支公司正在开展主要粮食作物收入保险调研工作。
经调研发现,一是我区农村种地年龄结构严重老龄化,60后和70后已成为主力军,占比高达70%以上,而50后也占据了20%的份额,80后则寥寥无几,90后更是几乎不参与种地。二是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方面,长寿区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粮食保险措施,如水稻、玉米和油菜的完全成本保险等。这些保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提供了风险保障,减轻了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病虫害等)带来的成本损失。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将影响产量和价格,使种植户收入受到影响。然而,政策性粮食保险在覆盖价格波动风险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为有效解决当粮食价格下跌时,农民面临收入锐减甚至亏损的困境,我委会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长寿区支公司,结合调研成果,正积极探索并制订主要粮食作物收入保险实施方案,实现收入保险将“保产量”与“保价格”结合,有效稳定农民种粮预期,避免“谷贱伤农”或“灾年返贫”,为粮食安全提供长效保障机制。
此答复函已经殷道川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