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六次会议第28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8-08

尊敬的李杨委员

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发展“中医农业”菜篮子基地的建议》(第286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国家层面明确要求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重庆市已出台《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2027年,全市中药材生态化、规范化种植水平稳步提升,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和产品不断丰富,现代中医药产业全面发展,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形成良好的中医药产业生态。重庆市主要建设“大巴山药谷”“武陵药都”等道地优势药材产业集群。长寿区中药材多以小规模零星种植为主,目前还没有中药材“三品一标”和GAP标识基地。虽有一定数量的规模经营农户,但整体规模小,且缺乏与市场信息对接的能力,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低围绕您提出的建议,我委在中药材种植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标准化中药材基地

目前全区中药材种植栽培品种14种,面积1800余亩,涉及14家企业,主要品种为白芨、丹参、紫苏、白芷、黄精、枳壳、灵芝等,主要分布在万顺、海棠、葛兰等街镇。为了长寿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中药材已纳入长寿区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并将中药材纳入“自然长寿”区域公用品牌体系。目前正在推进万顺镇白芨产业、海棠镇丹参产业和葛兰镇紫苏产业千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中药材优质高产

我区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难以开展中药材生产的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与技术指导,使整个行业的技术、服务处于较低水平。我委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形成有较强实力的中药材专业科技人才队伍。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三峡医专等科研机构的中药材专家对我区重点企业、药材生产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其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

三、推动订单种植,保障中药材销路

由于中药材特殊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供给弹性大而需求弹性小,使中药材生产很容易发生大起大落。因此要根据中药材供求关系周期性变化规律,适时地调整种植计划,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区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并以“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方式发展。葛兰紫苏产业与太极集团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海棠与四川企业开展丹参等品种合作种植,保障了中药材的销售渠道。

四、积极争取资金,推进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我委已与区乡村振兴局、区林业局、区经济信息委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结合我委和区乡村振兴局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产业项目,区经济信息委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区林业局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等林业重点工程,全力指导、帮助中药材经营主体争取财政资金,推进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   

非常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将成为我们今后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促进我区农业农村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殷道川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

此页无正文)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6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