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第六次会议第248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5-05-09

李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寿区青少年中的传播与传承的建议》(第248号)已收悉。区教委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您提出的建议对推动青少年文化认同、厚植地域文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委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会同区文旅局、财政局等部门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教育体系优化”的建议

(一)课程整合与创新

我委已将非遗传承纳入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重点任务,于2024年秋季学期启动非遗文化进课堂行动。一是组织专家编制《长寿区非遗文化读本》,将海棠唢呐、义和锣鼓等非遗项目与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融合,设计互动式教案;二是试点学校每周增设1节非遗特色课程,通过“非遗故事会”“技艺体验工坊”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化内涵。目前,已在3所中小学开展试点,2025年拟全面推广。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非遗师资培训基地”,联合区文旅委每年开展教师专项培训,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导师,首批计划培训骨干教师50名;二是推动“非遗传承人驻校计划”,拟聘请10名传承人、民间艺人为“非遗辅导员”,定期入校授课并指导社团活动;三是设立“非遗教学创新奖”,对课程设计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教学积极性。

二、关于“宣传模式革新”的建议

(一)新媒体融合传播

我委联合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已启动“青春遇见非遗”新媒体推广工程:一是制作《指尖上的长寿非遗》系列短视频,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传播,首期聚焦古琴斫制技艺等3个项目;二是开发“非遗闯关”线上小程序,将非遗知识融入答题、手绘等趣味环节;三是组织“非遗传承人直播课堂”,每季度开展一次线上互动教学,扩大覆盖面。

(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

一是要求各校每年举办“非遗文化节”,开展主题班会、社团展演、手工创作大赛等活动;二是推动“非遗小使者”评选,鼓励学生参与非遗故事宣讲、技艺展示,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是支持学校成立非遗社团,区教委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扶持特色项目,目前已组建“丹青画社”“太极少年团”等12个社团。

三、关于“传承平台搭建”的建议

(一)实践基地拓展

我委与区文旅局共同制定《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一是拟投资建设区级“青少年非遗传承中心”,集展览、教学、体验功能于一体;二是推动“一校一非遗工作室”建设,首批拟在10所学校设立特色工作室,由传承人定期驻点指导;三是联动社区资源,在5个街道设立“非遗共享空间”,面向青少年开放周末实践课程。

(二)传承活动常态化

一是制定《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年度计划》,要求每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非遗主题活动,纳入学校考核指标;二是组建“青少年非遗志愿者联盟”,招募中学生参与非遗宣传、活动组织,首批计划培养志愿者100名,并颁发实践证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统筹协调。成立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育、文旅、财政等多部门联席机制,定期督导工作进展。

(二)深化资源整合。推动非遗项目与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结合,开发“非遗研学路线”,打造区域性文化实践品牌。

(三)完善评估体系。建立非遗教育成效监测机制,通过学生参与度、作品产出、社会反馈等指标,动态优化实施方案。

诚挚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此复函已经长寿区教委主任张常宝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写在回执上寄给区政协提案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

202558日   

(联系人:胡京良,邮编:401220,联系电话:4024900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