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7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5-20

余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破解职校生就业率高与满意度低并存的建议》(第71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复函如下:

一、我区职业教育总体情况

(一)学校概貌。我区现有2所高职院校和2所中职学校,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重庆工信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综合类工科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长寿区教委主管两所中职学校,重庆市医药学校是一所公办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重庆市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平安校园、老年教育活动中心培育学校、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创新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同时也是长寿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定点培训学校、卫生示范学校和绿色学校。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民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德育教育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实验学校、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战略发展创新试验学校。

(二)师生情况。2022年,我区高、中职学生共15229人。其中高职学生10868人,中职学生4361人。中职教育共134个班,其中公办学校共98个班,中职学生3523人;民办学校36个班,中职学生838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229人,高等职业学校教职工700余人。

(三)办学条件。全区职业教育占地1546亩(含高职部分),总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12.3万平方米,实训用房面积8.2万平方米,图书馆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0.6亿元,图书559.8万册。

(四)专业设置。目前,4所学校共有医药卫生、旅游服务、石油化工等16大类,涉及护理、食品生物工艺、化学工艺及机电技术应用等30个专业。

二、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1.构建技能大赛常态化机制。自2008年以来,我市连续13年举办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和“武有专业技能(才艺)大赛、文有文明风采大赛”常态化机制。市、区、校层层举办全员技能、技艺、才艺比武,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将技能比赛、技能等级考试和劳动保障部门职业资格鉴定结合起来,对毕业生实行“双证制”,探索“1+X”证书试点工作,有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2.构建升学率、就业率纳入目标绩效考核的保障机制。把升学率、就业率、就业巩固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等基础指标,纳入对各中职学校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

3.构建提升企业满意度的合作机制。对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的中职学生及家长进行满意度测评,构建以企业满意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争取企业支持。探索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合作的新途径,利用来自企业、社会的反馈信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高。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协同育人 

1.校企合作逐渐加深。我区职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效益和学校教育收益共享共赢。

化工职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修订。学院与长寿经开区签订校地(园)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光电产业基地,引进多家高新企业入驻,并新引进一家3D打印企业,建成3D打印“政企校”共建创新基地,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通过建立企业订单班、企业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学院还牵头组建重庆化医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将以职教集团为载体,继续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

医药学校加强“政府、学校、行业、医院”联动机制,筑牢“双主体”办学纽带。学校与长寿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签订“校院深度合作协议”,开展兼职教师任教、教师行业实践、共建实训基地、学生见习、实习、就业等深度合作。目前已选派教师到医院行业实践73人次。学校和医院联合通过岗位能力分析,建设形成专业课程标准16门,学科教学资源库12门,实用技术教材3本,将执业证书考试、工作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具体要求,针对性进行学生职业能力递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培养。

行知学校“校内学习+定点企业实习”、“订单式”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学校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资深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委员会、产教融合委员会,与40多家企业形成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基本技能,企业实训基地培养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按照联办协议,由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将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纳入公司工作计划。

四、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一是合作共育。引导我区职业学校以“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与重庆市肿瘤医药、西南医院等34家医院和91 家企业签订校医、校企合作协议91份,围绕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二是资源共享。采取“专业教师医院实践+医院骨干到校辅导”“技术人员进校授课+选拔学生进团研发”双向交流模式,聘请技术专家成立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实践 366 人次,兼职教师32人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54余次,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与企业在学生培训、校本教材开发、课程设置等方面达成共识,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平台建设。校医共建临床研训基地,护理新技术推广实训室、中药药剂新技术实训室等平台3个;校企共建光电产业校地合作研发基地等平台2 个,实现“治病医院”变“实习基地”,“生产企业”变“学习工厂”。四是发展共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区职业学校瞄准工业、医疗、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产业动态调整学科设置45个,着重打造并形成应用化工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护理、康复技术、食品生物工艺、机电技术应用等14个特色品牌专业,重庆市医药学校康复技术专业被确定为重庆市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现校企师徒结对26人,向医院定向交流输入专业人才600人,向企业和医疗机构定向交流输入专业人才3000 余人。五是成果共享。研发专利产品 30件,开展可见光降解有机污染物的SiC/BiVO4/二维层状材料三元复合光催化体系的构建等攻关项目 54个,攻克技术性难题54个。

2.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设置专业。为顺应职教发展、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扩招需要,职业院校逐步扩大了专业设置总量。化工职院专业已扩大到9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别,35个专业;医药学校和行知学校共11个专业,今年行知学校新增了3个专业,医药学校新增康复技术“三二分段制”专业。化工职院以应用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13个专业为重点,建成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4个市级骨干专业,通过“专本衔接”、“三二分段式”学制及五年一贯制模式,丰富学院专业体系与办学结构。医药学校的护理、药剂分别为市级重点,护理为高水平骨干专业,助产和康复技术专业为市级紧缺型骨干专业。目前区内职教已基本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规模适宜的专业布局。

3.升学就业渠道逐渐拓宽。2021年全区中职毕业生1441人。其中,参加对口高职考试和转段考试1072人,上线988人,上线率为93.3%;自主创业18人;就业351人,就业率88.3%。其中医药校在历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通过率都是80%以上,远超全市40%多的通过率,在重庆市中职卫生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21年,充分发挥“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两种学制模式,以及三年制学生参加高职升学各类考试的作用,建立起人才培养通道。2021年全区在高职分类考试、中职直升高考、对口高职考试中,中职段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应用型本科人数合计超过99%。

五、宣传引导,营造职业教育良好氛围 

以增强社会吸引力为重点,加强职教宣传,引导人们对转变传统观念,营造有利于职教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利用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广泛宣传中职政策优势、就业优势和升学前景,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力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技能的社会价值观。发挥传统媒体的阵地作用和新媒体的优势,聚焦职业教育主题,适时开辟专栏,增设公益广告,解读国家方针政策,宣传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企业技工的典型事迹、职校学生的成才经验等,唱响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二是举办技能竞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每年组织开展全区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评选一批技能标兵、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予以表彰奖励,通过长寿新闻、长寿日报、长寿手机报等宣传报道,扩大宣传效应。三是做好职业教育宣传。每年5月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我们借助这个平台,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技能才艺展示、校园开放日、职业教育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真挚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此复函已经长寿区教委主任张新明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写在回执上寄给区政协提案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

2022年5月20日 

(联系人:武学义,邮编:401220,联系电话:4026814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