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

重庆市长寿区生态环境局关于政协重庆市长寿区第十六届委员会一次会议第245号提案办理的复函

日期:2022-03-11

尊敬的瞿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第245号提案)已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一、我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将其作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内容,先后作出系列工作安排。

(一)科学制定乡村生态振兴规划。

一是印发《长寿区十四五”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长生环委办发〔202128号)。以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分类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为重点,科学谋划“十四五”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目标、路线和任务,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点。二是编制《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以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长寿区“十四五”土壤(含地下水、农业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及《“十四五”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编制,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保障。

(二)高效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一是持续推进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完成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视频在线监测中心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度全区街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整治工作,目前完成10个街镇水源地整治,剩余1个街镇正加快推进中。二是开展烟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隔离、监控等设施修复升级,目前项目已通过预算评审。三是推进区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前已完成《龙溪河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印发,完成2021年度补偿结果通报。四是有序推进19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目前已落实60万元专项整治资金开展治理,已初步完成3条水体治理。

加快完善农村污水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指导长寿湖生态旅业公司使用中央水污染专项资金推进长寿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超额完成保合村、四坪村、合兴村、河堰村、太和村等十余个湾落新建14套污水集中一体化处理,管网长度近9000米,达到生活污水达到重庆市一级A标准排放,为绿色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完成龙河镇合兴村坝上湾、河堰村上洞坎湾、保合村秀才湾三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配套管网6公里建设任务。完成葛兰镇冯庄、台镇黄葛村、龙河镇仁和村、云集镇雷祖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大修及达标技术改造,确保污水处理站出水稳定达标。

(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按照“户集、村收、镇归、区运输处理”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统一运往涪陵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全区221个行政村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其中,25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动任务。全面完成3个农村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

(五)加强种植业污染治理。一是推广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严格落实《长寿区有机肥推广使用办法(试行)》《长寿区化肥农药整改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培植绿肥等化肥减量技术措施,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减量方面,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抗病品种、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农药减量技术,因地制宜推广适时防治、对症用药、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和使用高效药械化肥、农药使用继续保持“双减量”。二是秸秆、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明确区、镇、村三级秸秆综合利用职能职责,成立了以区农业农村委主任为组长的长寿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建立了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区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建成村收+镇转+区贮+区域加工”的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累计建成镇(村)回收站56个,区级收贮分拣中心1个,备案定点加工企业1

(六)强化养殖污染防治。一是严格落实《长寿区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长寿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重庆市长寿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等文件,确保禁养区、限养区总面积占比不低于66.85%,生猪当量在90万头以内二是强化环境监管,2021年以来,受理畜禽养殖方面信访投诉54件,按期办结率100%,解决了臭气扰民和粪水外流的问题。规模以上养殖场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三是严把环境准入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制度,落实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三挂钩”,全区畜禽养殖场(户)环评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四是实现涉农污染源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登记全覆盖,通过提前介入、上门服务、全程减负等方式,持续服务农业建设项目。

(七)全面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所有的工业企业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区开展建设,对于工业园区以外的项目不予审批。二是联合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印发《长寿区2021年农用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长寿农文〔202118号),投入区级补助资金135万元,通过实施品种调整、微量元素施肥、叶面阻控等措施因地制宜开展1.3万农用地安全利用,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95%以上。三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排查粮食镉超标区域和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周边区域企业、矿区企业、重点行业工业企业30余家,建立一源一档排查、整治清单,严格管控对周边耕地的环境风险,确保农用地周边土壤环境安全。

(八)着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一是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模化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组织19个街镇开展已完成环境整治43个行政村开展效果评估,确保农村环境整治一个、见效一个二是开展2021年度全区1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8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完成率达到80%,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助推打好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三是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000户,新建农村公厕1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实施清洁行动,持续打响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实现活动涉农村居全覆盖,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示范评比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拉练活动,形成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支持、赶学比超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环保意识仍需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区农业农村产业和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有所增强,但是对生活污水的认识、危害以及处理知识普遍欠缺,全民参与度仍需提高。

(二)环保设施建设和运维方面。一是除集镇和大型村落外,我区大部分分散村落没有系统的排水管网规划和建设,农村污水排水集水设施和管网不健全。二是相比城市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设施利用率较高,运维人均分摊成本较低,居民垃圾、污水等服务费用收取便利的现状,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后期运维基本全部由财政负担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村级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巡查维护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农村垃圾治理方面。一是资金保障困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清扫保洁工作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为保障该工作长效开展,全区农村垃圾治理年均投入1500余万元,近年来市级补助资金逐年减少,资金保障难度较大。二是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生活垃圾分类氛围不浓,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统筹推动各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对标对表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在实施《长寿区十四五”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十四五”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的同时,加快配套出台《长寿区“十四五”土壤(含地下水、农业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确保与全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交叉互补、同向发力。

(二)强化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一是持续开展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与整治,巩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成果。二是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风险防范,定期开展集中式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保护评估,建立水源地环境风险名录,强化环境风险源分级管理。三是定期制定(修订)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与应急物资,强化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四是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实行农村饮用水取水、制水、供水水质全过程监管,并每季度对12“千吨万人”水源地开展监测,每半年对街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监测2025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3%以上。

)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覆盖面,基本完成常住人口200户或500人以上的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是严格落实《长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长环发〔202095号),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通过镇级污水处理厂纳管处理+村级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改建的组合处理模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开展农村黑臭水体监测评估、污染成因分析,编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治理,启动销号程序,逐步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整治。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一是持续排查和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健全“户集、村收、街镇转运、区域处理”的四级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等配套设施。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探索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模式,建立资源化利用机制。三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巩固提升镇街生活垃圾治理成果,在部分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到2025,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保持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

(五)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一是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示范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测土施肥和配方施肥,推广生物有机物和无公害绿肥使用,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二是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创新推广和应用,深化废弃农膜区域化回收利用,推广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三是健全秸秆回收储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启动并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肥料化、饲料化和直接还田示范工程,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四是严格落实畜禽养殖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三区”管理规定,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扶持和推广力度。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规模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是按照市级相关要求,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村庄环境干净整洁为重点内容,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巩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以沿高铁沿线、沿江两岸、沿高速两旁、沿城郊环线以及沿旅游景区周边等“五沿”区域为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五化”工程。三是根据《长寿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年度任务清单,以农业农村领域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及资源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秸秆高效资源化、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共同打造“无废城市”亮点工作,争当长江经济带“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示范主力军。

(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一是贴近乡村群众生活,充分利用农村广播、镇村宣传栏、长寿环保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环保公众开放周六五世界环境日“无废城市”宣传等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品、发送环保信息等形式,广泛开展乡村生态振兴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文明院落、清洁户评选、乡村环保基地建设等活动,建立健全举报投诉、村民会议等多种参与形式。二是深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巡查,完善“区—部门—街镇—村(社区)”四级网格化监管网络,落实污染源属地监管职责,加强基层执法,形成全覆盖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执法体系,深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巡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增强打击农村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合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乡村振兴。

非常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此复函已经局长罗小玲审签,对办理结果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或直接与我局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联系人:刘云良,电话:40463093


                                         重庆市长寿区生态环境局      

                                                  20223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