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长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日期:2025-07-0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7935410929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长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长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水产技术推广与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水产病害防治、增殖放流、渔业环境管理,鱼药鱼饲料质量鉴测等。

重庆市长寿区青龙岭2号

法定代表人

靳涛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6079

0.4427

网上名称

重庆市长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

深入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五大行动,建立稻鱼综合种养类型示范区5个,新建尾水治理示范点3个。

二、继续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一)认真做好两地一城工作督察组办公室关于桃花河污染整治涉及的水产养殖尾水问题整治,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养殖尾水治理迎检工作。

(二)进一步加快全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通过现场查勘和调查,进一步摸清全区202家规模水产养殖场台账,一场一策制定和完善治理措施,整合相关渔业发展补助资金339余万元,在八颗、但渡、葛兰、长寿湖、新市等街镇,开展池塘鱼菜共生立体种养、三池两坝、人工湿地等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尾水治理示范,今年新建成三池两坝尾水处理设施的8家,新建成池塘鱼菜共生立体种养尾水处理设施的9家,新建立尾水治理示范点3个。通过池塘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模式、三池两坝多级沉淀池净水模式和种养结合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今年完成治理面积2316余亩,累计治理面积10147亩。

(三)对已建和在建尾水处理设施养殖池塘开展水质监测,及时评价治理效果,及时反馈问题、解决问题。

三、深入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

(一)加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特别是大洪湖、长寿湖两大有机鱼生产基地及长江、龙溪河等天然水域增殖放流鱼种,严格检疫程序,严防劣质及带病苗种进入养殖区和天然水域。

(二)完成长寿区翘嘴鲌鱼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市级竣工验收,并利用该种质资源场有利条件,同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开展无肌间刺翘嘴鲌鱼种质创制、罗非鱼体色突变系技术开发与应用。目前罗非鱼体色突变系技术已开展应用,已繁殖金色罗非鱼后备亲鱼5000尾,无肌间刺翘嘴鲌种质创质顺利推进,已成功创制培育无肌间刺翘嘴鲌鱼种苗F0代2000余尾,为下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四、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训

联合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充分利用市水产科技创新联盟和生态渔产业体系资源力量,推进养殖主体与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开展鲈鱼、黄颡鱼等名优鱼养殖技术培训,解决鲈鱼、黄颡鱼等名优鱼饲料营养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技术瓶颈问题,坚定了养殖户信心,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五、积极发展水库生态渔业

加强以大洪湖、长寿湖为代表的水库生态渔业管理和指导,按照《水库生态养鱼技术规范》等要求,规范增殖生产。全年生产有机鱼5000余吨。

六、加强渔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一)开展渔业全产业链供需、价格等信息监测,积极引导业主抓好水产品均衡上市,保障市场供应,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二)强化水产品质量监管,聚焦大口黑鲈、鳊鱼、牛蛙等问题突出品种,开展水产品禁用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完成135个上级下达的快检任务。

(三)狠抓渔业生产安全,强化干旱、洪涝等灾害监测预警,抓好水产养殖防灾减灾工作,完成2024年中央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渔业)21万元任务实施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本单位在2024年度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被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通报。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胡伟  联系电话:13*******53  报送日期:2025年0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