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政办公室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5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长寿区归侨侨眷联合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写好“新质融”三篇文章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产业高地的建议》(政协提案第56号)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成效
(一)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一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长寿经开区已形成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集聚规上化工及新材料企业120余家。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中石化川维、双象等龙头企业,建成天然气制乙炔、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数十条产业链,中石化川维化工的高端聚乙烯醇纤维、水溶膜专用产品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特种聚乙烯醇产能国内第一;双象集团的光学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中国化学华陆、国际复合等企业,延伸硅基气凝胶产业链,发展硅酸酯、气凝胶玻璃等产品;围绕光伏用边框和支架、汽车及轨道交通用热塑性复合材料等发展专用玻纤以及高硅氧玻璃纤维、热塑性树脂等材料,建设国际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应商。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恩捷股份、新宙邦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锂电隔膜、电解液等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材料;以德天宸、欧中电子等企业为引导,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材料等。二是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通过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长寿经开区已建成数字车间61个、智能工厂9家。其中,小康动力、博腾制药等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和成本有效降低。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市级18家,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五级水污染防控系统,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重点企业能耗强度显著下降。建成全市首个化工园区“产业大脑”,实现重点企业能耗、排放实时监测全覆盖。长寿经开区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入选全国“2024数智开发区建设应用优秀案例”。三是人才高地初具规模。长寿经开区以国际化视野加速人才资源集聚,连续两年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吸引10余名院士、60余名博士、100余名教授及300余名企业家深度参与高质量发展对话。政策赋能成效显著,自新重庆引才计划实施以来,康普化学等企业引进的留学归国博士入选量占全市四分之一;长寿区“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推动两年内认定引进人才331人。平台能级持续突破,2025年新增望变电气、康普化学两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区累计建成7个博士后工作站,引培博士后人才12名,形成“高端活动聚智、精准政策育才、顶级平台强基”的立体化人才生态。
(二)建圈强链助力能级提升。一是重大项目引领发展。深度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绿色化工产业集聚区、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核心承载区目标。2025年一季度,长寿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签约项目30个,协议引资额突破11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10亿级重大项目6个,储备项目总投资达370亿元,谋划项目规模超2300亿元,成功引进致远时代、环方汽车等关键配套企业。策划启动新能源金属与高分子材料循环经济“五百千亿”产业行动,有序推进大明国际不锈钢产业园、苏伊士溶剂回收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重庆双象新建2条15万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万吨丙烯酸酯及4条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线项目。二是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构建多部门协同创新生态,创新服务中心联合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等部门,依据市级开发区改革及高企认定政策要求,全域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评审与引进,同步落实“双倍增”行动计划,截至2024年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492家、高新技术企业228家。强化政策激励效能,按《长寿区创新驱动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对申报市级高企企业给予1万元申报补助,新引进或首次认定高企奖励20万元,复评通过补助10万元;优化精准服务,联合园区定期开展高企培育、科企入库专题培训,系统解读政策要点、研发费用归集及申报实务。同步创新招商机制,选派4名专业化干部组建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片区招商专班,常态化开展“双80”招商模式,实现产业链资源靶向对接。
(三)区域协同持续纵深推进。一是推进成渝产业协同共进。加快承接成都产业转移项目,欧冶链金(四川)绿色精品废钢基地成功落地,为成渝地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再生资源保障,助推区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紧密跟进一汽铸造汽车发动机智能制造、中腾容器金属制造及四川某国有集团50亿元碳酸锂项目,聚力打造强链延链补链标杆工程,推动产业链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二是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长寿港国际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一期工程中1#、2#仓库完成钢结构主体封顶,正在推进墙体钢结构安装;3#仓库完成室内回填并启动挡墙施工,4#综合楼进入混凝土框架施工阶段。二期项目完成规划方案编制,施工图深化设计全面展开。长寿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纳入海关总署培育计划。长寿港江北作业区铁水联运铁路专用线正与央企开展投资合作洽谈,着力构建多式联运枢纽体系,加速区域物流能级跃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聚焦化工产业高端化、高附加值发展,强化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引进龙头项目;大力支持园区智能化改造,推动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聚力人才引育留用,通过活动举办、校地合作、学历提升和优化服务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二)坚持“项目为王”,狠抓招商与项目落地,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争创国家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强化组织保障与责任落实;深化科技、财政、税务等跨部门协同,推动政策融通、资源互补,细化任务清单,加速科技创新能级跃升。
(三)坚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共建强链型项目集群,深化制造协同创新,推动新能源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长寿港国际仓储物流基地一期施工,推进二期手续办理及开工;并申报长寿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成江北铁水联运铁路专用线核准及招商。
此复函已经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寿经开区经贸局局长董泽明审签。对以上答复贵单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反馈给区政协提案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政办公室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肖杨联系电话:18716464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