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政办公室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民革长寿区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化工产业集聚区的建议》(政协提案第1号)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议事项推进情况
(一)关于注重特色产业聚焦,增强产业“聚合力”。长寿经开区始终坚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化工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借力顶级专家智库力量围绕核心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经开区现已建成投产的规上化工及新材料企业120余家,形成了天然气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3个特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出从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路径发展势头,实现了“老树发新枝”。依托中石化川维、巴斯夫、双象集团等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向下延伸发展EVOH、PTMEG、PBT等高性能树脂,发展PVA、PVB、EVA等功能性膜材料及MMA、光学级PMMA、MS导光板等光学材料。硅基新材料产业以建设国际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为目标,依托中国化学华陆、国际复材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向硅基气凝胶上下游延伸,发展硅酸酯、气凝胶玻璃、涂料、绝热毡等;围绕风电叶片板材、光伏用边框和支架、汽车及轨道交通用热塑性复合材料等发展专用玻纤以及高硅氧玻璃纤维、热塑性树脂等材料。新能源材料产业依托恩捷股份、新宙邦、中润化学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锂电隔膜、电解液、碳纳米导电浆料等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材料;以瑞信气体、德天宸、欧中电子、双象集团等企业为引领,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新型液晶显示材料、电子元器件材料等。
(二)关于注重科技创新引领,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长寿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市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构建“研发矩阵”生态体系。通过实施“双倍增计划”,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引培评服”全周期工作机制,招引优质科创项目,开展精准培育辅导,落实财税政策,优化园区服务。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512家、高新技术企业228家。推动龙头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建成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08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二是实施“十万英才聚长寿”育人计划。通过高校招聘引进博士、硕士等人才,签约7位院士并创建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开展成渝专家团对接活动。累计培育本土硕士70人、博士1人,2024年职称技能奖励超百人。拥有“万人计划”2人、“重庆英才”14人、“鸿雁计划”121人、“新重庆引才计划”2人、“长寿英才”52人、区级高层次人才586人。举荐宣传优秀科技人才,3人获评区“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获市级提名。三是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依托化工职院、工信职院成功申报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医药3个市级产教联合体。与中物院、中节能、武汉理工大学等高能级院所、高校、央企开展合作,打造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共建“汇智596科技成果产业园”。
(三)关于注重数字赋能建设,注入产业“源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是智能化改造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经开区已建成数字车间61个、智能工厂9家,小康动力、博腾制药等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有效降低。同步推动数字化转型,支持重钢、川维等优化研产销流程,提升市场响应能力。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申报规模持续扩大,加速产业智能化转型进程。二是深化绿色转型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市级18家,推进50亿元绿色技改项目,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五级水污染防控系统,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重点企业能耗强度显著下降。同步以数字园区为抓手,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和企业上云,依托“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整合供应链订单流、资金流、物流、数据流—“四流”上平台,强化数字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算力动能。三是通过重庆同城双活数据中心,搭建经开区云网系统,实现智慧园区平台及相关业务系统整体上云。云网系统将各业务系统一体化,确保数据互联互通,打破了信息孤岛;云资源灵活部署减少软硬件设备投入成本,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四)关于注重营商环境提升,激发产业“新活力”。长寿经开区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高地。一是实施“告知承诺制”,实现土地与建设手续并联审批,企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不再受土地证办理进度限制。二是“首席代表负责制”代区级部门将部分建设手续审批下放至经开区,同时经开区已成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坚持围绕提升化工产业集群价值层级,聚焦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强化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瞄准价值链高端环节引进龙头项目。同步构建全链条融合生态,引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打造多产业交叉、多要素集聚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二)按照《重庆市制造业“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强化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集聚培育作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研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升一批高技术工程师和高技能蓝领。立足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稳定长期需求,进一步深化化工职大与制造业企业的双向合作,加强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
(三)持续加大对化工新材料产业智能化项目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5G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升级及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创新。同步建成应急调度平台、AI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离岗预警、安全监测的智能化。
(四)以“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为目标,聚焦高效审批与精准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做简政放权“减法”、监管效能“加法”、服务优化“乘法”。同步整合事项、精简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全链条提速。通过主动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构建“企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政务生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提升满意度。
此复函已经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寿经开区经贸局局长董泽明审签。对以上答复贵单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反馈给区政协提案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政办公室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朱文龙 联系电话:1512382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