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水网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作出顶层设计。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科学编制省级水网建设规划。重庆市水利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区县级水网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根据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布局,围绕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需求,按照区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大纲,加快组织区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
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水利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在2023年12月正式启动重庆市长寿区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我们先后征求了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镇人民政府、有关单位意见,主要内容已基本达成一致,无原则性分歧。截至目前,编制成果已通过区级水利专家评审会议、区规委会第3次专家咨询会议以及市水利局审核。
二、主要内容
(一)总体框架。《规划(征求意见稿)》共11章,第1—2章为水网建设基础和总体思路,第3—6章构建了水资源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治理、数字孪生水网“四大体系”,第7—9章提出了水网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以及重大工程、实施安排;第10—11章为环境影响评价和保障措施。
(二)主要任务。《规划(征求意见稿)》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提调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灾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流域整体治理和兴利除害结合,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区域水网建设的重点,规划4大类项目,共119个,其中水资源配置工程28个,防洪灾害工程69个,水生态保护治理工程18个、智慧水网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311亿元,2027年前计划投资82亿元。
(三)规划目标。到2027年,小石门长江水源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长寿区水网主骨架基本形成,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持续提升,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保持100%;水网工程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长寿区水网基本建成,均衡立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安全韧性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山水融合的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四预”完备的数字孪生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水网总体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紧紧围绕打造“百湖之区,生命之城”目标,上承重庆市水网、外衔邻域水网,谋划提出“一江三河、两湖百库、多源互济、协同发展”的长寿水网总体布局,高度概括水网建设内涵及目标。
(二)关于规划指标设置。目标指标设置方面,《规划(征求意见稿)》既与《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衔接,又结合长寿水利实际,分别制定了包括骨干水网覆盖率、供水安全系数等具有水网特色的21项指标。
(三)关于项目实施安排。考虑国家和地方投资力度、项目成熟度和实施效果等情况,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思路,统筹各类项目实施顺序,近期优先实施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重点项目,扎实完成水资源配置工程、洪涝灾害防御工程、水生态保护治理及数字化智慧化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