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寿区的老龄化状况如何?
2020年长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36%,超过全国平均数据(18.7%),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0.51%,除菩提街道外均超过全国平均数据(13.5%)。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形态呈老年型,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预计到2035年,低龄老年人(60-69岁)在老年人口中占比50%左右,中龄老年人(70-79岁)占比27.35%左右,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占比22.65%左右,高龄老人预计达6.42万人。从老年人身体情况来看,预测到2035年自理老年人口数达23.52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82万人。
2.本规划中的养老服务设施具体是指什么?
养老服务设施分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两部分。具体为:
机构养老:区级养老院、老年养护院、公办/民办老年公寓、医养中心、街道(镇)敬老院、街道(镇)福利院。
社区养老:老年大学、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村级互助点。。
3.长寿区的养老机构现在有哪些问题?
(1)现状机构床位基本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兜底型、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缺口较大。
(2)现状养老设施不齐全,如无区级老年养护院、街镇养老服务中心未全覆盖。
(3)社区养老服务站、幸福院正常运营率低(不足50%),且维护较差。
(4)普遍环境较差、档次不高,交通不方便。
(5)配套设施不齐全,有些缺少电梯、坡道等,护理不方便,部分村级养老点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4.养老服务需求主要在哪些方面?
在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上,78%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15%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7%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就近就便的社区养老服务未来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大;老年人对文娱活动、精神慰藉、家政维修、日常照料、家庭卫生清洁、医疗康复等需求强烈,占比均超30%以上。
5.本规划较上版规划有哪些改进?
(1)本规划目标与我区现行大的方针政策联系更紧密,能够与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两地一城”定位和“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结合。
(2)本规划增加了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相关内容,并设有具体指标作为规划目标支撑。
(3)上版养老设施配置标准主要参考《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DB 50/T 543-2014)》,该标准基本适用于现行养老设施规划体系;但其布局原则与现行规划体系有较大的不同:
①街镇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全托、文化娱乐、精神慰藉、膳食供应等养老服务,指导本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工作,搭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街道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服务机构和场所根据,每个街镇设置一处即可,无需按照上版规划确定的10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
②社区服务站: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的通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要求,社区养老服务站应按照规划人口每0.5-1.2万人配置1处并参考300米服务半径布局,相较于原500米配置半径,新标准减小了配置的服务半径、增加了社区服务站密度,本轮规划需按照最新配置要求对全区养老服务站进行重新梳理布局。
(4)本轮规划采用Padis-int_1.2.2.1人口预测软件,以2020年七普人口为依据,通过利用人口队列要素等方法,通过设置生育率、生育年龄模式、模型生命表、预期寿命、人口的迁移和其他参数,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口为20.7万人,机构养老总规划床位 = 2025年老年人口×35‰=207016×35‰=7246床。上版养老设施规划的床位数为9649床,大于以Padis-int_1.2.2.1人口预测软件和七普人口为依据预测的养老床位数(7246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