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工业数字化变革纪实

长寿作为重庆工业主战场,近年来加快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从最初的概念普及到如今的行业深耕,不断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奋力寻求制造业突围出口,大力推动企业展开“机器换人”浪潮,与“工业4.0”并跑,为工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一大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应运而生。
长寿工业数字化变革纪实
重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评比考核第一的小康动力,承担了“车用高效节能发动机智能制造车间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等5项重庆市重大科研项目,累计有54项产品获“重庆市重大新产品”鉴定认可,新能源(增程式)专用发动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小康动力投资4亿元建成的总装智能工厂,拥有机器人、AGV、红外检测等全自动设备,采用国内首创的兼容机器人技术与发动机检测技术的先进设备和柔性制造技术,构建智能化照明、全室空调、油雾收集、大流量集中过滤等系统,实现了配送、涂胶等工艺数据实时采集率达100%,故障判断准确率达100%,换型时间降低67%,效率提高50%,车间从原来每月产出1700件提升至每月产出19000件,生产线效率提升率达1018%,不合格率下降89.3%,人员数量降低34.8%。
日前,落户长寿经开区的小康动力公司,获得了中国标杆智能工厂、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国绿色铸造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从工业3.0迈向4.0。
产值超300亿元的重庆钢铁,曾经也是乌烟瘴气,粉尘漫天的“傻大粗、厚笨重”劳动密集型企业,但而今率先推进数字化变革,而迅速蝶变为“高精尖、专精特”的行业链主企业。工人师傅守在中控室的大屏幕前,利用AI算法的智能系统,轻松地从云端对加热炉温精准控制。近年来投资1.9亿元实施加工车间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钢出库的全生产工艺流程一体化智慧管控,打造了从生产现场分析、质量追溯、能耗管理到生产全方位协同10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几十个关键点位实现了全天候实时监测,搭建了可感知、可预警、可分析、可控制的轧钢数字化管控系统,智能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管理人员决策能力大幅度提升,一线操作工人远离生产现场危险区域,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了18%以上、人均产值提高了8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了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成为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企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碰撞出的火花,正照亮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像小康动力、重庆钢铁这样的企业,在长寿目前已达到107家,涵盖了钢铁冶金、化工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6大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长寿区工业企业启动了15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总投资达57.8亿元。这些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1%,80%的企业实现全生产流程信息化,改变了工业生产模式,重塑企业管理思维,革新工业产品形态,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位居全市前列。
长寿工业发端于60年代的四川维尼纶厂、四川染料厂、川江船厂、长风化工厂、长化公司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崛起于重庆直辖后的长寿撤县设区,逐步形成重庆市晏家工业园区、重庆(工业)化工园区和长寿街镇工业走廊“两园一廊”工业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整合升格为国家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目前园区规模达80平方公里,规上企业291家,产值突破千亿元,税收、营业收入均位于全市前10位,战新产业产值达94.8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14亿元,成功迈进全市工业发展第一梯队,成为重庆工业的主战场。
长寿工业蝶变于长寿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之后,在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指导下,坚持“两山论”,坚守“长江大保护”和“双碳”目标,在全面分析长寿工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不足、环保和能耗等压力之后,长寿区委区政府积极布局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出了从规模扩张转向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长寿工业重新定位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和数字健康生命科学城,进一步实现了产业聚焦。而实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发展形态,就成为长寿工业4.0智能化目标的必然选择。
长寿工业数字化变革开拓崭新之路,必须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绘就产业链图谱,让数字化贯通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价值链。
首先从顶层设计开始,就放眼全球,彰显高端、智能、绿色、国际化的发展格局。园区企业聘请了一批关联产业的院士、博士,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形成了产业发展智库。邀请中国科学院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战略研究报告》,围绕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绿色医药、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家居、健康食品等十条重点产业链,细化形成了产业链图谱。培育了重庆钢铁、巴斯夫、华陆新材、国际复合、小康动力、长风化学等10余家链主企业和川维化工、重庆钢铁、巴斯夫、奕翔化工、博腾制药等5家领军企业,构建了“高端研发平台+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的产业生态,在对标世界一流园区中,确立了长寿经开区的建设目标为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国际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世界级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应用示范地,长寿在工业数字化变革中找到了重心。
长寿工业数字化变革注重发挥政策杠杆效应。长寿区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拟定了打造重庆市智能制造信息产业基地和物联网产业特色示范基地的工作目标,提出到2025年底,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MR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融合发展,数字产业产值实现180亿元;在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此后又出台了《长寿区支持科技创新财政金融措施36条》、《长寿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扶持办法》、《长寿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好企业“上云”服务工作》等一系列支持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文件,设立了1亿元区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池,对大数据智能化、上云上平台等方面进行支持,旨在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政策成为了长寿数字化变革的放大器。
仅2022年,长寿区就争取了国家资金近1.3亿元,专项用于工业数字化改造补助,目前已建成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伴随着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融合应用,传统工业制造业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与活力。长寿数字化变革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大批企业成为数字化变革的受益者。
投资上百亿元的奕翔化工是长寿化工行业数字化变革的领军、链主企业。从2020年开始,投资6000万元进行化工新材料智能绿色工厂建设,利用应用智能传感、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将各种生产装置和智能仪表与ERP、DCS、SIS等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融合,集生产运行、全流程管控、环保监测、能源监测、仪表安全控制、视频监控、计量称重等多个信息系统于一体,实现对设备、物料、能源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泛在感知与数据自动采集及远程传输,实时汇集传递生产、安全、环保、工艺、质量等信息,形成面向供应链管理、生产管控、能源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控、环境管控6大业务领域的核心应用,实现从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仓储等全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透明化、可视化与管控一体化,实现了关键设备数控率达96%,关键设备联网率达100%,运营成本降低17%,生产效率提高15%,产品纯度达到99.95%以上,能源利用率提升15%。奕翔化工利用数字化变革成为化工行业智能化改造的灯塔企业。
长寿本土首家主板上市的企业博腾制药,在医药行业走在数字化变革前列,投资6000万元,创建了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创新示范智能工厂,重塑企业管理思维,成为医药行业智能化改造的领军、链主企业。企业以“智慧研发、智能工厂、数智化项目运营、数字营销”四大板块为落脚点,构建了产品生产、质量检测、装备互联、生产安全监控、环境检测、上下游协同、战略情报系统等17个数字化应用场景,融合了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从设备层、控制执行层、现场操作层到企业管理层的数字化系统,成为医药行业中数字化建设的创新示范项目,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0%,生产效率提升13%,管理成本降低6.85%,人均产出提升55.64%,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5000万元,智能工厂自动化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产品100%出口欧美的全地形摩托车生产企业环松科技,投资4000万元,建设全地形摩托车生产数字化车间,通过购置弧焊机器人、数字化焊机、铸件X射线等智能化设备,使车间生产业务流程贯通与协同,工厂从原来2000名工人降到700余名,降低运营成本8250万元;生产效率提高6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7.84%,能源利用率提高25%,装备数控化率提高35.94%,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全球最大光气法合成二苯甲酮和四丁基脲生产商长风化学投资1500万元建设光气及二苯甲酮数字化车间,效率提高50%,不良品率降低1.8%;长寿本土新上市企业望变电气投资4000万元实施高磁感取向硅钢激光刻痕生产线技术改造,运营成本降低19.7%,能源利用率提升29%;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商博俊工业投资4000万元建设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焊接数字化车间,人均产出提升108%,运营成本降低15.77%,单位生产能耗降低13.81%。一大批企业投身数字化变革浪潮,一路高歌猛进。
长寿区更加注重工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建设,数字驱动、场景导向,机制保障,破除数字经济发展掣肘,弥补数字经济发展短板,为企业上云上市上平台、数字化构建产业生态圈。引进云晟数据科技公司,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高标准IDC、云计算、云存储等服务,仅1年时间就推动30家企业上云;引进中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忽米网络公司,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互联网+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园区及辖区企业提供智能化诊断、数字化改造、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引入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的准独角兽企业费尔斯通科技公司,建设数字基座;引进浪潮集团、360华东服务中心等科技公司,与本地高校联合创建网络安全人才培育基地,实现产教融合,保障全区数字产业人才要素供给;联合100余家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成立长寿数字化联盟,举办工业数字化论坛,开展企业家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变革生态圈。
长寿工业通过近几年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正在实现工业发展“弯道超车”。建成了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示范园区、3家国家级研发平台、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市级智能工厂、11家市级绿色工厂、51家市级数字化车间、5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本土上市公司。目前正全力推动62家企业申报创新型企业、15家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储备库、10余家企业冲刺百亿级企业俱乐部。而今,长寿又有25家工业企业纳入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改造项目库,长寿工业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助力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数据全场景打造,生产线全流程优化,产业链全领域协同等业务突破,助力实现增效降本,绿色减碳等高质量发展目标。长寿工业正在推进数字化变革征程中跑出加速度,再上新台阶,实现再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