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寿区民政局以主动发现临时遇困人员为突破口,一方面重点关注脱贫监测对象、医疗教育住房等部门专项救助人群以及大额自付医疗费用对象,持续加大专项救助力度;另一方面创新探索,建立协同机制,构建起“动静结合”、覆盖中心城区的救助服务社会网络体系,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疾厄逢春,精准救助点亮生活希望
“这人本来就瘫痪在床,去年又查出精神三级残疾,得有人时刻贴身照顾,他老婆没法出去打工,全家就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同村的村民王某说起长寿区双龙镇的低保户胡某容,满是感慨,不住地摇头。
胡某容一家原本就家境贫困,近一年来,他又接连确诊脑梗死和精神三级残疾,医疗开支大幅增加,日常生活陷入了绝境。长寿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监测,敏锐捕捉到胡某容医疗费用的异常支出情况,第一时间前往走访调研。
长寿区民政局与双龙镇展开联合调查,在核实情况属实后,仅用5个工作日就高效完成了对胡某容的专项临时救助审批,为他发放了1.4万元临时救助金。这笔及时雨般的救助金,有效缓解了胡某容一家的生活困境,让他们得以维持基本生活。
一个月后,工作人员再次上门走访,询问胡某容的近况。胡某容的妻子满含感激,动容地说道:“真的太感谢政府了,当时我感觉天都要塌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笔救助金来得太及时了,简直是救了我们一家的命啊!” 这份感激之情,承载着民政救助为困境家庭带来的希望与力量。
寒冬暖情柔性服务传递人间大爱
外卖骑手张某华在送餐过程中,发现了蜗居在凤城街道望江社区某废弃楼房的周某。在潮湿阴冷的冬日里,周某穿着单薄,居住环境简陋,甚至缺乏水电气等基本生活设施。
张某华立刻联络长寿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并关切地询问周某:“您是哪里人啊?天这么冷,愿意去救助站暖和暖和吗?” 很快,救助站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在得知周某拒绝前往救助站后,贴心地为他送上保暖物资,温和地说道:“不愿意没关系的,这里面有棉衣、被子,快穿上盖上,当心冻着。”
工作人员经过多方走访了解到,周某智力正常,因年龄偏大,外出打工无果,且无回家意愿。他前不久刚申请了廉租房,但不清楚审批进度和查询方式。于是,救助站为周某发放了基本生活物资,同时积极联系区住房城乡建委,全力推进其廉租房申请办理进度。此外,还联合社工组织和属地社区,共同商讨制定专项帮扶方案。
这些温暖人心的场景,只是长寿区民政局不断织密救助管理“服务网”的一个个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长寿区民政局累计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666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4人次,其中社会力量提供线索或参与救助的共计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0%,全面筑牢了长寿区“民生保障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