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长寿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长寿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长寿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
第一节 “十三五”制造业取得成绩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长寿制造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质量效益实现逆势提升,顺利实现由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制造业基地转型,高质量完成重庆工业高地建设目标。
规模工业突破千亿,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有序。工业经济规模稳步壮大。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118亿元,排名重庆市工业大区前七,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6%,成为全区实体经济发展“逆风翻盘”的“稳定器”。工业经济质量与效益稳步提高。工业增加值达339.6亿元,年均增速14.6%,其中2019年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以重钢、川维化工、巴斯夫等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5+1”主导产业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2.7%,集群化优势日益显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推进。钢铁产业链顺利实现去产能、补链强链;综合化工产业聚焦新材料方向,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聚乙烯醇出口基地,成功实现向聚氨酯全产业链、功能性膜材料和电子材料等领域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182亿元,占全市总产值比重的23.6%),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5年的5.5%提高到2020年的20%。
图1 “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主要指标变化图
创新格局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创新高。创新投入大幅增加。从2016年的6.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6.73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增速排位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投入总量15.38亿元,占GDP比重为2.19%,高于全市0.77个百分点。平台体系加速完善。高新区中科未来城孵化基地、经开区科技创新园两大创新平台加速建设,累计入驻研发机构80家,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基地10个;已实现国家级平台零突破,成功升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并建成全市首个化工新材料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成果日益丰硕。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558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高成长性企业27家,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推动20家企业OTC科创板挂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数量位居全市前十位,其中EVOH、超薄锂电池隔膜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软硬升级并行推进,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提升。硬件设施加快全覆盖。截至2020年末,全区镇街、行政村实现4G全覆盖;中心城区及园区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两大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并完成基础数据库构建,长寿经开区被列为第二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软件服务供给扎实推进。“长寿工业互联网暨工业APP公共服务平台”在长寿经开区正式上线,成为重庆市首个区域级工业APP公共服务平台;长寿高新区联手华为公司共同打造中科未来城•智慧园区,着力提高园区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景观、智慧园区安全、智慧交通等应用水平。智能制造全面推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抓手,累计实施137个智能化技改项目,建成4个市级智能化工厂、19个市级数字化车间,重点行业80%的企业实现全生产流程信息化,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位居全市前列。
节能减排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机制日益稳固。资源利用实现高效循环。长寿经开区成功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实现钢铁冶金产业废渣的全量化综合利用,建成西部绿色智能钢铁冶金产业链;有效利用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副产的特殊气体,成功探索构建了电子新材料产业链。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提前完成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15%,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市级绿色工厂4个1。环保安全底线常抓不懈。长寿经开区建成国内领先的五级事故废水防控系统,实现企业有机废气处理收集率、处理率超过90%;基本完成沿江1公里环保污染重点企业搬迁和整改,化工污染风险得到全面控制;建成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重庆基地,工业生产安全事故较“十三五”降低37%。
园区能级飞跃提升,开放平台集聚优势凸显。长寿经开区引擎功能日益强化,2020年规上工业产值达848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6%,先后荣获7项“国”字号殊荣,综合发展实力居西部前列。长寿高新区后发优势加速发挥,连创市级工业园区、市级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70亿元,较2015年增长576%;拥有重庆市智能家居特色产业基地和重庆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未来全区引进和培育先进制造业的新战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速形成。与四川省绵阳经开区、广安经开区等合作打造产业集群园区,与广安市、攀枝花市分别签订“1+7”“1+2”战略合作协议,联手长江上游12个开发区成立创新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要素互通,区域协同发展呈现新格局、彰显新优势;五年累计引进跨国公司16家,总量达56家,较2015年增长140%。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超额完成区级目标任务,总量列全市前三位。
企业活力竞相迸发,“千百亿”行动2加速落地开花。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全区净升规上工业企业92家,新增世界500强企业7家、上市公司19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小巨人”企业1家、“隐形冠军”企业3家3,累计分别达到280家、27家、57家、13家、1家和3家,成功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龙头企业+孵化”特色载体。“千百亿”行动进展迅速。累计实施以世界首套天然气制蛋白质、国内最大超临界气凝胶、最大高强钢筋、最大钢绞线以及西南地区最大锂离子膜材料等重点补链强链项目214个,成功打造钢铁冶金300亿级、综合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两个近200亿级产业集群;聚力推进重点龙头企业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成功推动4家企业迈入“百亿俱乐部”,6家企业实现税收过亿。
第二节 “十四五”制造业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从国家层面看,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的要素禀赋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经济安全风险增大、关键核心技术受限、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逐步显露。“十四五”时期,国家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长寿区位交通优越,产业体系完备,平台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运行态势良好,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比较优势,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承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市级层面看,“十四五”时期,全市将重点依托“一区两群”城镇群构建产业优化新格局,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构建起具有强大国内外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国际化服务枢纽城市、西部创新中心、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长寿现已纳入重庆主城都市区范围,将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并成为衔接“两群”的“中转站”,随着两江新区—长寿—涪陵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合广长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长垫梁绿色经济走廊等深入推进,长寿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中战略地位大幅提升,有利于加快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全球优质资源,为“十四五”时期在更大空间范围谋求更好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从区级层面看,“十四五”时期,随着交通瓶颈加快突破,国家重大战略和市级政策部署叠加,长寿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历史机遇和市场机遇。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长寿区可发挥毗邻四川、辐射川东北渝东北的区位优势,加速发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二是随着长江高铁、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长寿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全区多式联运优势不断释放,有利于加快长寿区建设长江上游国家级特色商贸物流基地。三是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两大工业主战场的平台优势,有利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更好地承接高新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提高区域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面临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发展已从资源、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转变,发达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多变,随着国际少数发达国家的遏制和打压逐步加剧,新兴经济体分流效应逐渐显现。长期以来,长寿主要以综合化工和钢铁冶金等传统制造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培育期,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高端人才技术竞争激烈、核心要素成本持续攀升等新挑战。与此同时,全区制造业自身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2020年全区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占比达40%以上,总体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存在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和上下游联动不足等问题。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任重道远,20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尚未形成具有领先优势与特色品牌的新兴支柱产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亟待深化,虽引进了巴斯夫、云天化、江苏双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但科技型龙头企业在长寿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加上全区研究型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缺乏,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短板”问题较为突出。全区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
综上判断,长寿作为全市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建立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两大开放平台,形成五大极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以新材料和钢铁冶金为主的制造业能级迈入“千亿级”规模,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基础较好。未来5至15年,是重庆制造业跨关口、培优势、上台阶的战略决胜期,也是长寿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持续塑造制造业发展新优势的攻坚时期。必须奋力抢抓当前难得的战略契机,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坚决完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建设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锚定全区“两地一城”4目标,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战略机遇,深度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升级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双核”驱动,加快推动新材料新能源、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数字产业和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特色化的长寿现代制造业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助推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建设。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各类要素资源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政府调控重点放在降低发展成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和引导消费需求等方面,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智慧赋能。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新技术在产业、企业和产品中植入渗透,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更好激发产业增长潜力。全面提升全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
坚持产业集聚,协调发展。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两大开发区集中,加强区域、产业、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形成前后关联、互动合作的集聚发展模式。同时,突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发展,形成全新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区域分工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坚持开放融合,互利共赢。以开放促改革,对标国际化规则、标准、平台,加大产业政策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改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能力。努力发挥长寿区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等新优势,以开放合作调整存量,以承接转移扩大增量,统筹推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争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力军、先锋队。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安全。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持续降低现有企业能耗水耗物耗水平、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新项目环境、安全准入,加速提升制造业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节 发展思路
按照“123”总体发展思路,即紧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这一发展定位,依托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两大开放平台,实施创新发展、产业链优化、开放平台提升三大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智慧赋能、区域协同、绿色发展和“千百亿”行动为主要抓手,推动全区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个总定位: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依托巴斯夫、国际复合和双象集团等龙头企业,以合成材料、改性材料、硅基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金属材料等核心产业链为主攻方向,打造绿色综合化工产业基地,构筑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支撑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抢抓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契机,依托重庆钢铁、小康动力、望变电气等重点企业,增强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产业聚合效应,加快推进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综合化工等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打造长江上游绿色智能钢铁联合生产基地、西部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两大开放平台:即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建设主力军作用,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创新链和服务链,成为新材料产业的国内领跑者、全球并跑者。加快提升经济发展引擎、对外开放载体、改革创新高地等核心功能,构建以新材料新能源、钢铁冶金、综合化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努力打造3000亿级产能世界一流经开区,成为全市举足轻重的工业高地。
长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标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标准,以建设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为引领,聚焦提高质量效益、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智能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发展、改善配套环境等重点任务,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做优做特消费品产业,聚力建设1000亿级产能国家级高新区,全力打造生命科学核心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力争打造成为长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重庆未来发展新磁极。
——三大行动计划:即创新发展、产业链优化、开放平台提升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始终将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紧紧围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诉求,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长寿制造业发展能级。抢抓全市国家(西部)创新中心建设机遇,瞄准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关键基础技术,争取落地一批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加快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持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两大平台开放创新和机制创新,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加快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优化行动计划。以高水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为目标,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提升全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按照“稳、转、新、集”优化思路,以“千百亿”行动为指引,稳步发展以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为主导的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发展以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化工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化打造钢铁材料、综合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开放平台提升行动计划。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契机,加速集聚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资源。发挥长寿区特有的制造业“双核”驱动引领优势,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和平台开放能级,联动各类产业发展载体共筑内陆开放高地,共同构建“要素协同、功能协同、贸易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的制造业发展格局。
第四节 规划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一流园区,争创国家级长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快巩固。到2035年,建成竞争力强、质量效益突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综合实力持续提高。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其中材料产业集群(含钢铁、化工)率先实现产值1000亿元。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高端化水平明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0%以上,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获利能力明显提高。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0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5%以上。
创新能力取得新进展。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化工医药和新材料细分领域研发水平西部领先。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达到50%;争取创建1个企业牵头的高端创新平台;“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0家,本地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0家。
两化融合水平全面提升。全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升级,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到2025年,纳入全市智能制造系统参评的规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以上,制造业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达到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90%以上。
绿色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区制造业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健全、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普及,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和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下降率完成市下达目标;累计新增绿色工厂10家以上,创建节水型企业10家以上。
表1 发展目标主要指标表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指标属性 |
2020年 现状 |
2025年目标 | ||
绝对值 |
年均增速 | |||||
总量速度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预期性 |
1118 |
3000 |
21.8% | |
其中: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 |
预期性 |
20 |
30 |
2个百分点 | |
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产值(亿元) |
预期性 |
182 |
350 |
18.5% | ||
工业投资(亿元) |
预期性 |
145 |
【1500】 |
— |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预期性 |
339.6 |
650 |
18.3% | ||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预期性 |
46.4 |
45.4 |
0.72个百分点 | ||
质量效益 |
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预期性 |
60 |
80 |
4万元/人 | |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
预期性 |
4.2 |
>5 |
— | ||
创新能力 |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亿元) |
预期性 |
21.15 |
34 |
9.9% | |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 |
预期性 |
2.05 |
2.5 |
0.08个百分点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 |
预期性 |
28.6 |
50 |
4.29个百分点 | ||
企业牵头的高端创新平台数量(个) |
预期性 |
— |
1 |
— | ||
两化融合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
预期性 |
80 |
>90 |
—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
预期性 |
81.4 |
>90 |
— | ||
智能制造发展指数 |
预期性 |
60.4 |
80 |
— | ||
绿色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
约束性 |
—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 |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下降率(%) |
约束性 |
—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 |
1.现状数据以统计年鉴最终公布数据为准。
2.工业增加值目标按不变价计算。
3.涉及价格变化指标均为当年价,【】内为规划期累计数。
4.约束性指标以重庆市下达我区强制性计划为准。
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钢铁冶金、化工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消费品六大制造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老树新枝”,战略性新兴产业“插柳成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第一节 提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顺应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和制造业不断升级趋势,围绕制造业高端材料国产化替代需求,以先进基础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为主攻方向,加快关键核心环节补链、延链,打造全国领跑、全球并跑的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实现700亿元。
——先进化工材料。依托天然气化工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聚氨酯和轻量化材料产业,培育发展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聚焦聚氨酯树脂、聚氨酯涂料、聚氨酯防水材料、PU浆料/PU革、弹性体、胶黏剂等产品,建设聚氨酯及高性能树脂下游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实施BDO项目,聚焦改性工程塑料、耐高温材料、可降解生物材料等领域,着力推进双象集团超纤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育PMMA、高端聚甲醛、长链尼龙、聚苯硫醚、EVA、改性工程塑料及特种橡胶等产业环节,构建轻量化材料产业链。
——功能性膜材料。依托川维、恩捷科技等龙头企业,打造西部最大、产品线最丰富的功能性膜材料基地。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重点实施锂离子电池隔膜扩能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动力电池材料,做大做强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围绕智能产业和汽车市场等发展诉求,推动聚乙烯醇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加快推进川维EVOH、PVA光学膜、PVB膜等先进膜材料产业化。积极发展水处理膜、散热膜、SPC基材、LED基材等产品。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加快国际复合材料长寿新材料研发基地和亿煊孵化基地建设,以玻璃纤维及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为基础,大力发展PPS纤维、PVA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链。延伸开展高模量玻璃纤维、热塑性ER玻璃纤维、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高强细纱、玻璃纤维涂覆布等产品孵化。稳步发展硅基气凝胶、硅基新材料和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等产业,积极拓展气凝胶在航空航天、管道保温、建筑建材、新能源汽车、冷链物流、高科技服装等领域应用场景,打造集研发、生产、上下游供应链为一体的气凝胶新材料产业基地。
——电子材料。抢抓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布局调整机遇,以及市场对电子材料的巨大需求,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5G材料和电子基材产业。加快引进OLED发光材料、光刻胶、ITO靶材等电子材料项目,形成以电子特气、高纯聚合物为代表的特色电子材料产业,建设重庆市显示屏、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需关键性材料最大的生产基地。
——先进有色合金。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铜基金属材料产业。积极发展镁合金材料,加大高性能镁合金产品开发力度,培育壮大镁合金产业规模、拓展应用场景。积极引进铝基金属材料上下游企业,集中力量发展铝基新材料和装备制造铝合金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依托长寿丰富副产氢气资源,加快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的新能源产业链。以公交、物流和环卫等为试点,适度超前布局充电桩、加氢站等设施体系,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应用。
——低碳零碳负碳材料。依托中和新能源光伏HJT电池及组件项目,延伸发展光伏设备、胶膜、背膜及导电银浆等光伏材料产业。紧跟颗粒硅、钙钛矿等前沿性光伏技术,加快引进行业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 促进本地光伏产业提质增效。
专栏1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 |
先进化工材料。10万吨/年高性能硅酸酯项目;聚醚大单体及减水剂项目;2万吨分散剂及研发配套项目;制剂及总部经济项目;高性能苯基氯硅烷及下游产品项目;10万吨/年塑料助剂项目;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项目;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项目;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项目;电解液添加剂项目;高端汽车用涂料项目;年产6万吨VAE产品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年产8000吨抗氧剂乳液、3000吨分散剂、2000吨聚砜PSF项目;有机溶剂NMP生产与回收利用(二期);聚四氟乙烯树脂及涂覆材料项目。 功能性膜材料。高端防水材料;光掩膜材料项目;智能发光表面材料项目;油墨项目;PI膜项目;TFT偏光片项目;NF/UF过滤膜项目;调光膜及调光玻璃项目;OCA光学胶项目;锂电池铝塑膜项目;EVOH树脂及膜材料项目;电磁屏蔽膜项目;燃料电池隔膜项目。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3万吨/年聚偏二氯乙烯(PVDC)混合粉项目;1万吨/年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项目;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电子级胶黏剂项目;10万吨/年聚氨酯树脂项目;精密陶瓷项目;10万吨/年长链尼龙项目;气凝胶保温毡、气凝胶胶改性复合材料、气凝胶保温隔热涂料等项目;3万吨/年新型苯并噁嗪树脂生产线及高端复合材料项目;生物降解材料制品项目;生态降解塑料项目;生物降解树脂项目;光纤光缆及预制棒项目;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项目;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项目;15万吨/年高温尼龙项目;特种工程塑料项目;水性涂料项目;含醚聚合物及改性塑料项目;超高纯石英玻璃材料项目;30万立方米/年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超纤材料、聚氨酯合成革及聚氨酯树脂制造项目;年产7000吨维尼纶(PVA)特种新材料纤维项目。 电子材料。电子助焊材料、联接材料项目;100万吨电子级硫酸项目;前驱体材料项目;PCB项目;动力电池材料生产项目;5G材料项目;电子化学品项目;PCB用电子化学品项目;空分及电子特气;电磁屏蔽涂料项目;超绝缘材料等电子化工材料项目;三氟化钨等电子特气;光固化材料项目;光刻胶专用树脂及光刻胶项目;5G用液晶材料项目;5G终端用柔性高频基板项目。 新能源。液氢项目;直流充电桩生产项目;充电桩项目;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项目;锂电池项目;制氢/加氢/储氢设备项目;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中科未来城综合能源站项目。 低碳零碳负碳材料。30GW HJT电池组件项目;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成气项目、首钢郎泽和日本三井建设的二氧化碳制乙醇项目;碳纤维。 |
提速发展装备制造。紧密对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瞄定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应用领域,以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为方向,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产业,打造西部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实现450亿元。
——新能源装备。燃气轮机领域重点发展9H重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燃机发电机、汽机发电机等产业。风电装备领域重点引进整机头部企业、研发型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风电系统研发项目,培育风电产业竞争优势。储能装备领域,重点引进引进电化学储能项目,培育氢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清洁储能产业。
——新能源汽车。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为主线,兼顾关键零部件配套,形成“以整带零、以零促整、整零结合、双线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新能源整车,重点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轿车、客车、物流车、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等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围绕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整车企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研发与验证,提升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瞄准中集(车辆)集团等龙头企业,引进培育液氢储罐等重要零部件制造企业。关键零部件领域,依托重庆小康动力,重点推动增程式发动机应用推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大三电”和“小三电”,配套发展车载电子设备、充电设备等关联产品,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配套零部件及其他,依托环松科技公司等汽车制造企业,稳步发展全地形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加快发展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核心零部件产业。
——智能制造装备。围绕工业应用、智能安防、应急救援等方向,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支撑全区建设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智能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适用于细分领域的焊接、喷涂、装配、搬运、切割等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智能物流管理装备,重点发展输送机、分拣机、AGV、堆垛机、穿梭车、叉车等产品,加快推广智能物流系统及应用领域。数控机床领域,重点推动汽车、电子、食品、纺织等领域专用数控机床产品和成套设备的承接转移,鼓励本地企业配套发展核心功能部件及工具类产品。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重点推动3D打印设备、激光立体成形与修复设备等在长寿实现产业化,鼓励本土企业开发钛合金、高强合金钢、高温合金、不锈钢镍基粉末、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氢能源装备,重点发展制氢装备、储氢罐设备、高压氢专用运输设备、加氢站高压氢和液态氢存储装备。
——智能应用装备。探索发展智能应用终端、智能应用电子等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要方向,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能应用产业基地。应急设备领域,重点发展消防设备、应急救援装备、应急通信指挥装备、监测预警装备、工程抢险装备、工程消能减震装备、专用紧急医学救援装备和产品。安防设备领域,重点推进视频监控、实体防护、防盗报警、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业务领域以及生物特征识别、防伪等产业集聚发展。航空装备领域,重点发展驱动鸟设备、航空专用激光测风雷达、机场泊位引导系统、航空专用地井等地面保障设备,以及航空通讯设备等。
——节能环保装备。围绕解决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钢铁冶金、化工医药等行业推广节能降碳技术需求,探索发展非晶变压器、高效节能电机、节能检测仪器、再生能源节能装备、余热余压和余能回收利用装备、高效清洁燃烧器、除尘脱硫脱硝环保设备,以及新型污水处理设备、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成套装备、污泥矿渣处理和垃圾处理环保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及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等。
专栏2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 |
新能源装备。华电集团全球最大热电联产数字能源岛项目、源网荷储智能电网项目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新能源汽车。9H重型燃气轮机项目;铸造工艺智能化改造升级搬迁项目;年产60万套汽车门铰链、年产60万套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项目;年产1200万件工程机械零部件;增程式发动机生产项目;减震器项目;燃机发电机项目;汽机发电机项目;汽车轻量化项目;汽车精密模具项目;特种车辆项目。 智能制造装备。轨道管片及装配式建筑项目;智能终端精密模具产业园项目;工程机械零部件项目;焊接、切割等自动化设备项目;高端数控刀片研发和中试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园。 智能应用装备。智能成套电气设备产能扩建项目;家电配件项目;余热锅炉项目;蒸汽轮机项目;光伏发电装备;水利发电装备;风力发电装备;储能装备;光伏发电装备;轨道交通零部件项目;民用飞机虚拟飞行训练器;农用机械生产制造项目;智能装备生产项目。 节能环保装备。年产1000套2.2兆瓦级垂直轴风电叶片项目;环保设备及新材料生产项目;环保设备生产项目。 |
大力培育数字产业。对接全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购娱”全场景集规划布局,探索构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培育数字产业,打造重庆市智能制造信息产业基地和物联网产业特色示范基地。到2025年,数字产业产值实现180亿元。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产业。大力引进发展光通讯芯片、汽车电子芯片设计及封装测试、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存储器等产业,构建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产业链。重点发展大功率器件封装和芯片级封装技术,培育壮大长芯和恩瑞等半导体芯片本地封装企业,加大测试检验企业扶持力度。以碳化硅、氮化镓材料为重点,建设重庆市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基地。围绕智能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制造、仪器仪表等优势应用领域,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抓手,打造射频、模拟和数模混合、功率电子等产业领域设计链。
——物联网产业。抢抓NB—IOT(窄带物联网)、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5G发展机遇,依托重庆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并融入以工业控制传感器、工业测控仪表、物联网芯片、移动物联网终端应用等为主的物联网产业链。以中科未来城创新产业园为载体,依托大唛物联网智能科技、迪比(重庆)智能科技研究院等,加快移动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建设。依托中国电信“天翼物联网产业联盟”平台,深化智能工业云基地、智慧园区、物联网等泛在网络领域合作,打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生态圈。加快移动物联网关键芯片研发、封测和应用,加速推进工业物联网控制系统建设,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
——5G通讯设备产业。以5G商用为契机,加快融入全球5G供应链,做优做强5G通信设备产业。聚焦5G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发展中高频关键零部件、模组,以及通信线缆、通信设备和智能终端等。积极引进培育5G新型智能硬件、5G核心元器件、5G应用服务等产业,与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合作配套供应链。探索发展高门槛、高利润环节的5G小型化基站设备、5G新型智能硬件等产业。
——工业互联网产业。抢抓两江新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优势,聚焦工业网络基础、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关键核心环节,以两化融合基础较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为试点,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引导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广应用新型工业智能网关、专业边缘计算数据模型和设备,支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推进核心业务系统和高耗能、高风险、高价值的设备上云用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家居。围绕智能家居发展方向,推动智能家电整机产品、核心器件、无线网络通信、嵌入式模块、移动控制终端、智能路由器、基础软件等技术研发,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化技术为特征的新型智能家居终端产品。在智慧家居领域培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推动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研发,形成智慧家居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专栏3数字产业重点项目 |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产业。年产5000万只新型、微型电声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半导体晶圆研磨胶带、半导体封装制程离型膜项目;互感器项目;LED背光显示模组项目;IGBT模块项目;GAN功率器件项目;覆铜板项目;电源适配器项目;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半导体封装及设计服务项目;电子线束项目;光学材料及光学制品研发生产项目;光学终端设备生产研发项目。 5G通讯设备产业。大数据专用数据线项目;COF柔性封装基板、柔性触控与5G天线项目;精密手机外观结构件项目;5G通信滤波器生产项目;北斗精准时空综合管理项目。 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物联网空开生产项目。 智能家居。年产100万套绿色家居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年产100万支机器视觉镜头项目;年产15万套套装门生产项目;年产25000套实木套装门项目;年产30万套/件套装门及家具生产项目;年产4万套木质套装门项目、3万平方米整体定制家具项目。 |
第二节 提质升级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升级钢铁冶金。继续深化调整钢铁产品结构,推动焦炉煤气上升管余热回收等长流程炼钢技术装备在冶炼环节应用,以装备配套、绿色建筑、消费用钢为拓展方向,构建规模适度、产品多元的钢铁冶金集群,打造长江上游绿色智能钢铁联合生产基地。到2025年,钢铁冶金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精品板材。抢抓重庆市汽摩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鼓励钢铁企业与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企业的近终端合作,加快汽车板、家电板、硅钢等高端板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引进冷轧、镀锌等深加工生产线,加快发展冷轧薄板、镀层板、涂层板等高附加值板材。
——优质棒线材。结合西南区域制造业需求,鼓励线棒材生产企业开展500兆帕以上高强钢筋的研发生产,推动钢筋、线材产品延深加工,重点发展焊丝钢、弹簧钢丝、钢帘线、钢丝绳、钢绞线、丝网等品种。支持钢铁企业结合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开发轴承钢、齿轮钢等优特钢产品。
——高强结构钢。围绕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30%以上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企业建设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建立钢结构组配件加工配送中心,重点发展高强度抗震耐火耐候钢板、H型钢、角钢、槽钢、钢板桩等产品。
——高端管材。着力发展无缝钢管、高强油井管、耐蚀油套管、高钢级管线管、高压锅炉管、液压支柱管、轴承管、热扩车桥管等高端管材,推动企业由原料产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
——有色金属及循环产业。积极培育先进有色合金,进一步壮大铜、铝、不锈钢深加工产业规模、拓展下游应用市场。依托千信集团和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公司等企业,以金属加工循环产业园建设为载体,促进废钢铁等有色金属回收、拆卸、加工和配送等一体化,提高废钢铁利用量和含铁固废物综合利用率,推动区域废钢行业向产业化、产品化方向持续转型,打造长江上游绿色智能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专栏4钢铁冶金产业重点项目 |
重庆钢铁产线效能提升改造项目、年产491万吨新型建材项目、年产50000吨碳钢管及3000万支管型零部件、高端钢管及交通护栏项目、钢渣/水渣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重庆千信集团金属加工循环产业园、钢板深加工项目、冷轧酸洗板项目、建筑产业现代化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基地、年产200万吨精密钢管项目、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项目、废钢加工回收项目、钢绞线项目、家电及汽车精密金属管项目。 |
推进综合化工集群精细化。充分发挥化工材料基础性、功能性、服务性的特点,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创新微通道连续流、生物合成等工艺路径,积极推进微反应技术工业化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转型升级,
加快基础化工产业关键链延链、补链,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加强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和氟硅化工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集群化、精细化、绿色化,打造绿色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到2025年,综合化工产业产值实现400亿元。
——基础化工。合理调控并逐步优化现有甲醇、甲醛和醋酸等产品及规模,加大现有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力度,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强化天然气制甲醇、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氢氰酸等产业链规模优势,为化工产业纵深发展提供多元化原材料供给。
——精细化工。依托川维化工、巴斯夫等重点企业技术优势,有效整合长寿经开区甲醇资源,以MTO(甲醇制烯烃)为突破口,获取乙烯、丙烯,并向下游聚氨酯、功能性材料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延伸,形成从天然气到甲醇到乙烯丙烯关键原材料再到终端新材料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依托长寿地区丰富的盐卤资源形成氯碱、甲烷氯化物等产业链,向下游氟树脂、氟聚合物、氟橡胶等氟化工产业延伸,形成氯碱化工和氟化工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加快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BDO一体化产业基地,突破发展可降解塑料、氨纶等产业。
专栏5综合化工产业重点项目 |
基础化工。新增醋酸13万吨/年;年处置利用10万吨废矿物油项目;6.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氟材料项目;癸二酸二甲酯项目。 精细化工。MTO一体化项目;20万吨/年合成氨循环经济项目;光气衍生物产品;年产7000吨己二醇及1000吨炔二醇建设项目;环境友好型汽车涂料和双氧水产业配套材料建设项目;氨纶项目;油田化学品项目;碳酸二甲酯项目;汽车用光引发剂项目;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项目。 |
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围绕全区大健康产业高地建设,以健康管理、国医国药、生物疫苗、医疗器械、绿色消费品为主攻方向,以国家级绿色原料药基地建设为契机,做大医用辅料、制剂等生物医药产业,将生物医药作为新突破点,向下游制剂产业延伸发展,打造生物药制造基地。积极发展以智能家居、健康食品为代表的消费品产业,着力培育健康产业集群。到2025年,健康产业产值实现470亿元。
——生物医药。鼓励重庆华邦胜凯、重庆合汇等医药企业提档升级已有产业链,加快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搭建医药研发及代工服务平台,力争形成一批国内有竞争力的原研药、仿制药,建设大健康产业高地。引进发展抗体药物、生物制品、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等医药生产制造项目,支持开展治疗和防疫性疫苗、人干扰素、细胞因子、干细胞药物、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技术新药研发,打造生物药制造产业化基地。加快发展基于新靶点和新作业机制的化学创新药以及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仿制药制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料药及制剂产业基地。
——医用器械及耗材。结合市级医药特色产业园建设,围绕应急救援、临床诊疗和保健需求,加快发展医用器械及耗材产业。开发引进为血液净化、超声诊疗、X线机等本地设备配套的血液处理耗材、超声辅助材料、X线成像材料等配件耗材,培育引进心脏、血管、骨内植入物等高端耗材;承接东部转移的一次性消耗用品、临床检验分析用品、手术器械、诊察器械等市场容量较大的常规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重点支持市场需求大、检测迅速准确的临床生化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等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培育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和产品。
——中高端医疗设备。抢抓“健康中国”战略机遇,围绕个性化养老康复、慢病早期筛查与防治、重大公共卫生时间的预判与防控等新诉求,重点引育发展一批中高端医疗装备产品,主要包括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微创或无创诊疗设备、远程医疗设备、康复系统、检测设备、基因测序设备等医疗设备。
——健康食品。引导方便食品向营养性和方便化的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面制品、速冻食品、风味食品、功能食品等。加快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的健康性食品,以提高果蔬采后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大力发展净菜、配菜及果蔬深加工产品等。积极发展速冻、微波、方便食品调料和火锅、名肴调料、终端调味等调味品,促进调味品向多样化、高档化、方便化、营养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低盐等有助于人体健康的休闲养生食品。
专栏6健康产业重点项目 |
生物医药。聚氨酯助剂、聚酯多元醇及组合料和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项目;原料药生产项目;原料药与制剂项目;医药中间体;经开区原料药基地项目(二期);高新技术产品和化学药物生产基地;长寿国际化原料药及制剂产业基地项目;生物酶及生物合成化学品项目;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绿色化学示范基地;高端仿制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项目;惠和化德微反应工业化示范项目;弈柯莱全球最大生物酶库和恺迪苏天然气制蛋白质项目;IVD(体外诊断)产业园;国家级雷公藤属研究中心及火把花根片生产基地项目;生物制药产业园;猪用多肽疫苗生产项目;热休克蛋白项目。 医用器械及耗材。医用防护用品项目;医用耗材项目;新型医用敷料项目;医用包装材料;保健品原料药及制剂项目;高值耗材项目;医药制剂生产项目;中药制剂生产项目;生物制剂项目;京东健康线下医疗及药品配送项目;医用耗材生产项目;中欧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康复辅具产业园项目;长寿健康产业基地项目。 健康食品。鸡蛋深加工项目;速冻米面食品深加工项目;年产1800吨生鲜食品项目;坚果果脯生产扩能项目;浆果深加工项目;坤煌(长寿)食品产业园项目;年产10000吨榨菜及10000吨半固态复合调味料项目;年产25000套实木套装门项目;休闲食品产业园项目。 |
第三节 优化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产业总体布局。按照全市“一区两群”区域发展总体部署,遵循主城都市区产业空间布局要求,结合全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统筹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打造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为定位、以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两大平台为引领、以6大工业组团为载体的“1+2+6”产业布局体系,加快形成集约高效、产业集聚、智能生态、特色突出的多层次产业空间格局,推动两大开发区专业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专栏7 “1+2+6”产业布局体系 |
“1”:即沿渝巫路分布的江南—晏家—八颗—新市—双龙—葛兰—石堰—云台—海棠全区制造业发展主轴,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增强先进制造业聚合效应。 “2”:即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大平台。其中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管辖面积8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钢铁冶金、化工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涵盖晏家组团、江南组团、八颗组团,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2600亿元,力争打造3000亿级产能世界一流经开区。长寿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43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消费品等产业,涵盖新市组团、葛兰组团、石堰组团、云台组团、海棠组团、双龙组团,规划打造1000亿级产能国家级高新区;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400亿元,力争达到600亿元。 “6”:即6大工业组团。其中晏家组团重点布局化工医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江南组团重点布局钢铁冶金产业,八颗组团重点布局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市-葛兰组团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产业、消费品和生物医药产业,石堰-云台-海棠组团和双龙组团重点布局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产业。 |
图2长寿制造业“1+2+6”布局体系
长寿经开区空间布局。根据长寿经开区产业布局现状,结合长寿经开区承担的国家级产业开发和内陆开放功能,以“西联、南拓、沿江优化”为思路,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内部、组团内部和组团之间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三区统筹五产同进”的发展格局。“西联”:充分发挥经开区与两江新区产业协同配套发展优势,主动承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合理有序开发晏家、八颗组团,打造现代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南拓”:经开区南部(渝宜高速以南)的晏家、江南组团主要对现有的钢铁冶金、综合化工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发展,积极布局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链后端延伸产业,持续优化调整经开区综合化工产业集聚区、钢铁冶金及金属压延产业集聚区。“沿江优化”:积极打造沿江临港产业带,建立健全“铁公水”联运体系,整合并优化现有岸线资源,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交通运输、保税加工等业态,实现区域产业的横向联系。
图3长寿经开区“十四五”功能布局
长寿高新区空间布局。长寿高新区规划范围涵盖新市、葛兰、双龙、石堰、云台、海棠等6个组团,总规划面积43.73平方公里。结合大空间发展思路,综合考虑长寿下一轮空间规划有机衔接、相互支撑,为拉开长寿高新区发展框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确定其总体架构为“一区一城两翼”。“一区”指渡舟、新市、付何及葛兰组团组成的生命科学城核心发展区,是长寿城区“北进”向外拓展核心功能和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产学研”核心平台的主要承载空间;“一城”指以中科未来城作为标志节点,凝聚核心发展区,打造富含数字经济、生命科学、健康管理及其应用场景的产城融合型创新生态园;“两翼”,以双龙组团为东翼,依托长寿湖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科技研发、智慧应用、体育赛事、通用航空、康养休闲、文旅等特色产业,主动纾解和补足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以石堰、云台、海棠等三组团串联而成的北翼,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培育发展中小微企业、促进人口转移、扩大就业创业,深化长垫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打造全市跨区域联动发展样板。
图4长寿高新区“十四五”功能布局
第一节 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新动力
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抢抓全市打造国家(西部)创新中心机遇,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基础,以大数据智能化为主方向,以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为主抓手,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领域“育种蹲苗”,着力优化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催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全力建设全市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建立完善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型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健全前期申报、过程监测和入库培育等服务机制,在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充分发挥川维化工、博腾制药和威能科技等骨干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联合开展新材料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培养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突出、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等优势,推动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双核一带多联盟”创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园和中科未来城为双核,以渝巫路沿线工业组团为主的产业规模化发展带,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城多园”模式,加快对接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等创新资源,形成服务全区制造业发展的企业创新联盟、科研机构创新联盟和高校创新联盟等,统领全区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力量集成。协同共建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参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四川大学等一批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对接协作,争取在孵化器、金融平台、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产业技术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长寿高新区生命科学产学研核心平台、重庆市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自主创新生态示范园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孵育中心等跨域孵化平台建设,推进“离岸孵化”基地建设。提升本土载体资源集聚力。加快建设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应用高质量创新平台,提高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区等服务能力,高标准布局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科技创新园、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等创新载体,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新材料高地。
强化科技创新要素供给。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探索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建成资源丰富、要素聚集、载体多元的科技创新要素供给体系。做强综合服务云平台。联合中孵高科共同打造企业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加快盘活本地科技资源;优先导入专业技术及商务服务供应商、投融资服务机构、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政策服务和空间服务等优质资源,提高跨域整合和开放服务能力。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的管理运作模式,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产业链提供结算、融资和财务管理等系统化的综合解决方案,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高金融服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打造创新型应用人才集聚高地。抢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契机,推动重庆工信职业学院和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加快培养一线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青年技术人才;紧扣“高精尖缺”人才需求,落实“塔尖”“塔基”人才政策,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构建由优秀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组成的创新人才体系。
图5 “双核一带多联盟”创新发展格局
专栏8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及载体平台 |
钢铁冶金。“联姻”下游客户需求,倒逼开展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探索工艺结构调整和工艺技术进步具体路径,共同推动钢铁设备技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支持重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钢铁材料研发,推动钢铁产品品质化、高端化发展。 新材料。鼓励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和川维化工等继续突破技术壁垒,创新发展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树脂、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和特色电子材料等产业。 生物医药。围绕中药原料药制备、中药常用制剂、药效评价等全链条构建,重点开展医药研发(CRO、CFO)、医用辅料、制剂、诊断试剂等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引导生物催化及合成生物技术发展,力争研制成功一批国内有竞争力的原研药、仿制药。支持博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加强药物结晶、高活性物质合成等技术研发,打造成为全球第一梯队的CDMO企业。 新能源汽车。重点优化燃料电池和增程器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重点突破化工余热与废气资源高效制取氢气技术,高安全性低成本储氢、运氢与加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辅助设备,以及燃料汽车系统集成等。 智能制造装备。围绕工业无人机、化工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突破技术研发、控制技术系统和成套制造工艺,推动产品向“高精尖”转型。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以电瓷材料、光纤、偏光片、芯片封测、化合物半导体、传感器等为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和孵化。 重点载体平台。中小企业孵化中心:长寿经开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工程;长寿中科未来城科技企业孵育基地;森空间(众创空间);智能健康家居产业孵化园。研发及技术中心:特种工程塑料研发中心;生命科技研发中心;气凝胶新材料研发中心;电子材料产业研究院;高性能玻纤及复合材料应用研究中心;中科液氢应用技术研究院。 |
第二节 智慧赋能,提升产业园区新能级
抢抓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和供给水平。
加快推进园区智慧化。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推进以5G为核心的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商用,探索引进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建设,完善物联网部署,夯实智慧物流、环境监测、预警监测、5G基站及通讯设施等管理配套基础保障;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实施工业互联网内网、工业企业外网建设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建设,利用标识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纵向构建长寿区、工业园区两级联动的统一管理平台,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报警,以及用水、用气、用电企业在线管理等数据采集,增强对园区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能力,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辅助决策效率。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全面落实企业“上云上平台”计划,推动企业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制造企业基础资源、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设备上云;增强软件和解决方案供给,催生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引导钢铁、化工和消费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智能制造,持续开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支持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企业生产设备向全面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等方向升级,促进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柔性化、敏捷化。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释放5G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的催化剂作用,加快推广智能终端在个人消费、工业应用、行业创新等领域应用模式;结合长寿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中科未来城为试点示范,探索智能制造业在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城市管理领域应用范畴。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智能制造专业服务水平。以智能家居产业为试点,推广柔性化服务定制,加强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构建专业定制服务领域新的竞争优势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发挥长寿铁公水联运全程物流重要节点功能,加快建设临港经济服务中心,探索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模式。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构建标识解析、安全保障体系,发展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以能源大数据为切入点,探索现代制造业从研发、设计、生产、运营到服务全过程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瞄准钢铁冶金和综合化工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加快引进技术交易、咨询评估、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等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推动信息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
第三节 开放融合,共筑区域产业新格局
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互融互通,共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共建两江新区—长寿—涪陵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立足两江新区、长寿区和涪陵区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加快三地产业协同互补发展,构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率先建成全市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聚焦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以规划统筹、政策协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为抓手,深化两江长涪协同发展合作机制。着力推进重庆东向大通道(两江至长寿快速干道)建设、长江港口物流整合、园区铁路专线建设,稳步实现交通、产业、资源、税收、人才等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要素快速流动和高效集聚。积极争取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优先布局,推动长寿、涪陵制造业融入两江新区集约发展,带动广安、邻水、垫江、梁平制造业融入重庆主城都市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推动成渝关联地区优势产业互融互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互补优势,“同”做优势、“异”化特色,不断深化与四川广安市、攀枝花市等区域合作,全面融入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合广长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协同合川、广安优势产业延伸拉长芯片封装、数据中心、终端显示、电子线束等产业链条,构建与西部地区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和智能终端共生发展的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发挥长寿区和攀枝花市大型钢铁企业的科研优势,聚焦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应用基地建设,协同建设西部绿色智能钢铁冶金产业链。充分发挥川东北能源化工基地优势,合作拓展甲醇、乙炔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加快启动与垫江共同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联合联动。积极争取成渝关联地区大学大院、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扎根长寿,加强与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等对接协作,争取在孵化器、金融平台、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拓宽成渝“圈外”合作范围。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战略合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联合沿线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构建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合作、联动发展,合作共建长江中上游特色资源优势产业联盟,共同培育长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与东部地区产业合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探索建立“总部+基地”、“产业飞地”、战略合作试点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进一步挖掘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合作领域,主动搭建产业转移结对关系,增强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不断深化与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技术研发合作,共同建设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合作平台,增强长寿集聚集成和转化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能力。
专栏9区域合作重点产业领域 |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挥长寿钢铁冶金产业优势,以整车生产为主线,突出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互补集群发展,建成成渝地区重要的汽摩研发、制造、应用基地。依托长寿经开区和岳池输变电产业园,发展以电线电缆、变压器和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为主的输变电产业。联动发展特种设备、电梯等通用装备制造业。 新材料产业。全面发展玄武岩纤维、气凝胶、特色电子电池材料、高性能树脂、功能性膜材料、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协同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公共检测、品牌营销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聚合示范区,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园区、合川工业园区南溪组团、长寿经开区等平台,培育以医疗器械、中医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健康保健品等为重点的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原料药生产和医药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重点发展芯片封装、手机玻璃盖板、终端显示、光学透镜、散热模组、电子线束等产业。推动长寿高新区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协同构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重要配套生产基地。 消费品工业。依托成渝智能家居产业协作示范园等平台,协同发展智能化门窗、地板、安防设备、现代家具制造等产业。 能源化工产业。加强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利用,协同推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及天然气化工研发创新,围绕甲醇、醋酸等化工产品延炼补链,形成互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日用化学品等,推动能源化工企业向清洁化、绿色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建设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数字经济产业。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大产业数字化改造力度,联合搭建产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制造诊断评价、检测检验等协同发展。 |
图6两江新区—长寿—涪陵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示意图
第四节 低碳循环,构建绿色发展新模式
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守生态环保底线,结合绿色化、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导向,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推进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绿色工厂。积极鼓励企业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设计产品,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动用能结构优化,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实现绿色化改造。高水平建设绿色园区。积极落实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清洁生产等绿色发展理念,全面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培育创建绿色园区;严格按照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三线一单”、规划环评等要求,严控新建“两高”项目;深化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开发绿色产品5个以上,累计新增绿色工厂1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以上;新增绿色园区1个。
全面强化能源综合服务体系。强化重点能源安全保障。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总体部署,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持续稳定、量足价优的现代能源体系;进一步抓好“黔电送渝”、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市深化输配电价改革等契机,持续优化全区用电负荷结构,降低用电企业成本;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拓宽天然气在全区制造业的应用领域,支持重点工业引入分布式能源项目,同步推动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氢能等多种能源布局优化、协同利用。强化智慧能源管理体系服务效能。发挥长寿区能源数据中心综合服务效能,优化升级能源智慧服务管理平台,提高能源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全区制造业煤炭、电力、生物质等能源消费实施能源计量系统数字化,实现能源消费实时计量、信息交互与主动控制。全力推动能源节约利用。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发展综合能效服务新业态,推动智慧高效用能;推进重点行业节能,主动适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稳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全面提升能效,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
深入推进工业行业节水。加快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设备。广泛应用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促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进,工业水循环梯级利用普遍实施,企业用水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粗放型用水模式得到扭转,长效用水节水机制初步建成。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积极开展节水对标达标活动,严格执行国家、重庆市用水定额标准,会同价格主管部门认真落实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大力创建节水型企业。加强对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积极做好全区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分批实施,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节水型企业申报水效领跑者,表彰奖励水效领跑者入围企业。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艺、装备;工业行业新创建节水型企业10家以上,累计达17家以上。
开展重点领域达峰行动。按照“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两个目标要求,结合全市达峰行动方案、达峰时间、达峰路径等总体部署,采取“降低存量、优化增量”的方式,严格落实市级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要求,扎实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置,确保长寿区碳排放达峰分解目标如期达标。探索优先实施钢铁冶金和综合化工产业碳达峰行动试点,制定专项配套政策引导措施,加快推动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升级改造,确保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带动主要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探索实施重点企业低碳标杆引领计划,率先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加强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推进典型产业基地节能改造,探索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园区能效水平。
压实生态环保管控责任。强化生态环境管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要求,严格落实“不在长江干支流长寿段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等要求,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产业准入;持续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预审和引进项目服务指导工作,把好项目入驻关;以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装备为重点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重点改造,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发挥第三方技术支撑、智力支持的作用,推动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和有机废气深度治理。建立污染源环境监管。统筹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与资源能源总量控制,将总量控制关口前移,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以污水处理厂、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等环保基础设施为重点,控制好污染排放的末端环节。强化环境监测预警能力。抓好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闭环管理的系统设计,推进企业污染源排放数据收集,做好数据公开、分析和比对,建立从发现到解决销号的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形成完整的工作链条。加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推动环境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图7长江长寿段岸线1公里范围内产业布局图
第五节 “千百亿”行动,锻造“长寿智造”新名片
聚焦钢铁冶金、综合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步伐,加快重点企业主体引培力度,着力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锻造“长寿智造”新名片。
聚力做强千亿级产业集群。超前布局千亿级产业集群。抢抓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重大调整机遇,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重点在细分领域抢占国内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综合化工产业重点加大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培育力度,钢铁冶金产业重点加快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和生产流程智能化,超前规划布局高附加值产品链和优势产业链。实施现代产业链提升工程。依托川维(含扬子乙酰)、巴斯夫公司、双象集团等重点企业,开展跨所有制、跨区域资源整合活动,打通产业环节堵点、连接产业链断点,联动上下游、产供销等企业,分行业分领域壮大现有百亿级产业集群,稳步打造综合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3个千亿产业集群。
聚力培育百亿级规模企业。加快引培全球性领军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长寿布局区域性职能总部或分支机构,强化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行业发展领军能力;持续推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优质资源整合能力,重点向世界领先的天然气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企业迈进,赢取更大发展空间。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培育机制。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按照梯次培育模式,优先支持川维、巴斯夫公司、双象集团等先行建成百亿产值企业(集团),加快培育小康动力、正新橡胶、国际复合、博腾制药等亿元税收企业,支撑引领全区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持续增强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升级,培育一大批在产业细分领域居主导地位的支柱企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5户以上百亿产值企业(集团),10户以上亿元税收企业。
聚力推进“链长制”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主导产业集群“链长制”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关键性难题,做实产业链培育工作和常态化服务模式。建立产业链链长制专家咨询智库,集聚行业重点企业、技术专家、经济专家和管理专家等人才队伍,围绕长寿区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决策咨询服务。鼓励系统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拉动作用大的重点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积极参与产业集群“链长制”决策工作,牵头指导和推动产业链发展,创新完善对应行政服务和政策支持方式。
聚力提升“长寿智造”品牌效应。强化全产业链招商。紧抓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地区产业战略布局调整机遇,依托智博会、进博会、支洽会等重点平台,抓龙头、引高新、聚链条,推动全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对接国外大公司、大企业在华总部及外企产业联盟(协会),扩大中韩、中德等产业园上下游产业链合作领域。强化重大项目管理。聚焦重点企业产业链补链和强链需求,构建集前期策划、入库储备、滚动实施、投资服务、建设管理和后续评估于一体的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储备库;聚焦重大项目资金诉求,积极有效对接各级“资金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强化“长寿智造”名片建设。围绕地方质量品牌建设、行业质量品牌建设、中小企业质量品牌建设和重点行业质量提升等方向,引导本土企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品质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着力提升质量、研发、设计和管理等核心竞争力,加快建成若干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制造品牌,全力锻造“长寿智造”新名片。
专栏10“千百亿”行动重点任务 |
1.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 优先打造钢铁化工、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转型发展以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化工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稳步发展以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为主导的高端装备产业,打造一批具备长寿特色优势、在国内外、全市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形成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提升全区现代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2.创新引领行动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进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 3.转型升级行动 推进长寿经开区和长寿高新区两大园区转型发展,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实施“千百亿”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一批企业主体,重点发展10户百亿产值企业(集团),培育20户亿元税收企业,打造钢铁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支持传统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专精特新、市级双百企业,区级重点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高新技术等企业。 4.招大引强行动 提高招商门槛,强化投资强度、科技含量、税收贡献、就业带动,绘制招商关键路径图,精准锁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重点企业,招引“十亿级、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研发基地等项目落地。 5.项目提速行动 狠抓“前期策划一批、启动实施一批、加快在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重点突破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强化对重点项目引进、投产、运营的调度。全程跟踪、精准帮扶,快速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项目加快落户、建设、投产,尽快达产达效。 6.融合发展行动 推进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军民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产业融合,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 7.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遴选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培育“专特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引导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升规入统。 8.要素保障行动 引导要素资源集聚,着力解决资金、能源、土地、用工、技术、运输、原料等各方面困难问题,保障产业链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素需求。 |
第一节 强化制造业要素需求保障
因地制宜强化土地资源供给。以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推动全区现代制造业布局空间升级再造,打造“双区”工业集聚平台,深入推进长寿经开区三大组团构建功能完善新格局,全力支持长寿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确保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推行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指标为主的工业用地标准体系,集中清理闲置土地,重点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增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多措并举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池,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加大地方财政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改变资金的支出模式,在“补企业”、“补项目”的同时,充分考虑人才、环境、平台方面的财税支持。积极搭建银行与企业之间融资合作、互惠互利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促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统筹抓好智能化能源协调工作。发挥长寿区能源数据中心信息集聚优势,建立要素保障信息收集分析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收集了解生产要素供应及需求情况,常态化组织研究解决保供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开展的工作,提高能源需求侧管理水平。建立能源监测预警体系,动态监测能源安全风险,完善配套应急响应机制和供应保障机制,加强能源安全信息及时、准确、规范发布,多级联动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工作。
超前谋划做好基础设施保障工作。立足六大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诉求,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供水、供电、供热、工业气体、公共管廊、污水处理厂、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设施等公用工程。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区域信息集散中心和网络交换枢纽地位。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与生态绿化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第二节 优化人才引培体系建设
建立人才梯队引培机制。加强先进制造业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落实并细化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和激励政策,营造引得来、留得住的良好环境氛围。弘扬现代企业家精神,培养壮大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充分利用两大开发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平台,引进、培养一批中高端科技型人才队伍。优化产教对接、校企融合,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要求,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设一批学研相结合的工程创新培训基地,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建立人才常态化交流机制。举办企业家论坛,提升企业家素质,扩大企业对外影响力。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企业家交流平台,为企业家学习、培训、论坛、交流、沟通、商讨业务提供平台,拓宽政府与企业间沟通联系的渠道,促进企业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以知识培训优化人才,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对现有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建立管委会、用人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自觉接受继续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智力要素和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鼓励通过股权、期权、年薪制、年金和保险等方式,提高对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等重点人才的激励,鼓励企业和各类人才机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以良好的服务稳定人才,努力做好引进人才的户口管理以及养老、医保、失业等配套的社会保障服务。“筑巢引凤”,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及相应管理制度,保障优秀人才“留得住”。
第三节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力度
实施“多规合一”。长寿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统领全区工业发展全局的总体规划,是编制其他各类相关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专项规划编制是落实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要加强专项规划与发展规划的对接,加强发展规划与长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通过“多规合一”引导各类规划在发展目标、空间布局、政策取向、重大项目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
强化组织落实。建立以五年规划为依据的年度计划实施机制。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形成中长期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保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顺利实现。对规划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重要的预期性目标,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定期评估。
规划评估机制。完善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评价和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权威、准确和及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完善规划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期中和期末评估,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遵循行政监察、统计审计等部门对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及时通报规划执行情况。加强发展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开展规划宣传和展示,及时公布规划的进展情况,营造全员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 创新政府服务体制机制
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将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行政事务性工作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转移,重点着力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方面,发挥在全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采集与分析,完善重点企业运行监测与帮扶服务的联动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智能管理,构建工业及信息经济发展的监测数据库,完善产业预警体系,防范经济风险。
规范环境管理。引导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提升工作,对标一流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要求,积极争取并开展优势领域试点示范工作,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创新决策机制,提高环境质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
附表长寿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重点产业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 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性质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投资 |
合计271个 |
|
| ||
一、新材料新能源 |
|
| ||
1 |
30万立方米/年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
续建 |
分三期建设30万立方米/年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
400000 |
2 |
综合制造基地项目 |
续建 |
分期建设功能型环保建筑涂料、防水涂料等产品生产线和生产车间。 |
200000 |
3 |
年产20万吨单细胞蛋白质项目 |
续建 |
新建1套年产20万吨生物蛋白质装置。同时配套建设厂房、仓库、办公楼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等,分三期建设。 |
227000 |
4 |
超纤材料、聚氨酯合成革及聚氨酯树脂制造项目 |
续建 |
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建构筑物,建设超纤材料生产线8条、聚氨酯合成革生产线4条、聚氨酯树脂生产装置1套。 |
70000 |
5 |
锂电化学品及半导体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锂电化学品及半导体化学品项目。 |
160000 |
6 |
30GW HJT电池组件项目 |
新建 |
分期建设30WG高效光伏HJT电池及组件项目。 |
2350000 |
7 |
精密电子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4万吨高性能电子助焊剂、锡焊膏、汽车电子胶等项目。 |
55000 |
8 |
1.2万吨/年合成树脂工业示范装置建设项目 |
新建 |
建设1.2万吨/年合成树脂工业示范装置及其配套的罐区、废水池、冷冻站、火炬、变配电站、机柜间等设施。 |
56000 |
9 |
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 |
新建 |
建设20万方/h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 |
200000 |
10 |
MS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PMMA、MS项目。 |
150000 |
11 |
5G终端用柔性高频基板项目 |
续建 |
建设5G通讯用柔性高频LCP基板产业化基地,达到年产70万平方米LCP基板的生产能力。 |
54230 |
12 |
年产7000吨维尼纶(PVA)特种新材料纤维项目 |
新建 |
新建年产7000吨PVA特种新材料纤维项目。 |
20000 |
13 |
F08B线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 |
新建 |
购置耐火材料、电极水套和电助熔变压器等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使产量达到8.8万吨/年的规模。 |
33000 |
14 |
F10B年产15万吨高性能玻纤生产线冷修技改项目 |
新建 |
购置耐火材料、电极水套和电助熔变压器等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使产量达到15万吨/年的规模。 |
59000 |
15 |
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扩建项目 |
新建 |
修建全自动PC生产线,其构件年产能达20万m³;ALC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年产能达30万m³。 |
50000 |
16 |
飞华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项目 |
新建 |
建设羟胺盐、聚乙醇酸树脂、氢能源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 |
480000 |
17 |
5G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LCP基板上游树脂材料项目。 |
待定 |
18 |
3万吨/年新型苯并噁嗪树脂生产线及高端复合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年新型苯并噁嗪树脂生产线及高端复合材料,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19 |
EVOH树脂及膜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4万吨/年EVOH树脂及膜材料项目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20 |
10万吨/年高性能硅酸酯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t/a气凝胶专用硅酸酯项目以及7万t/a特种硅酸酯项目。 |
待定 |
21 |
3万吨/年聚偏二氯乙烯(PVDC)混合粉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年聚偏二氯乙烯(PVDC)混合粉项目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22 |
1万吨/年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项目 |
新建 |
1万吨/年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项目,包括3000t/a硅油、2000t/a硅橡胶及5000t/a涂料助剂。 |
待定 |
23 |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ASA2.5万吨/年、ASA改性合金1.3万吨、ASA膜6250吨/年项目。 |
待定 |
24 |
生物降解材料制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1万吨/年丙交酯联合生产1.5万吨/年乳酸酯项目及生物降解材料制品项目。 |
待定 |
25 |
防腐防霉系列、抗菌剂系列、医药中间体系列产品 |
新建 |
建设防腐防霉系列、抗菌剂系列、医药中间体系列产品。 |
待定 |
26 |
聚酯项目 |
|
建设30万吨/年聚酯项目。 |
待定 |
27 |
生态降解塑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生态塑料降解项目。 |
待定 |
28 |
生物降解树脂项目 |
新建 |
建设50万吨/年PBS/PBAT/PEKK生物降解树脂项目。 |
待定 |
29 |
聚醚大单体及减水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20万吨/年聚醚大单体及减水剂,配套公辅助设施。 |
待定 |
30 |
聚酯多元醇及下游制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30万吨/年聚醚多元醇,下游聚氨酯制品,配套公辅助设施。 |
待定 |
31 |
油墨项目 |
新建 |
建设油墨项目。 |
待定 |
32 |
电子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电子级盐酸、硝酸、氢氟酸等电子化学品项目。 |
待定 |
33 |
PI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4500吨PI膜项目。 |
待定 |
34 |
TFT偏光片项目 |
新建 |
建设TFT偏光片生产线,年产量1000万平方米左右。 |
待定 |
35 |
PCB用电子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7万吨PCB用的各类电子化学品项目。 |
待定 |
36 |
NF/UF过滤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NF/UF过滤膜生产线。 |
待定 |
37 |
电子助焊材料、联接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电子助焊膏、助焊条、胶黏剂等材料。 |
待定 |
38 |
高端催化剂 |
新建 |
拟建第二代合成气制乙二醇催化剂项目。 |
待定 |
39 |
空分及电子特气 |
新建 |
建设2套30000Nm3/h的空分装置。 |
待定 |
40 |
纺粘无纺布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5万吨纺粘无纺布项目。 |
待定 |
41 |
光纤光缆及预制棒项目 |
新建 |
建设光纤光缆及预制棒项目。 |
待定 |
42 |
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项目。 |
待定 |
43 |
电磁屏蔽涂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电磁屏蔽涂料项目。 |
待定 |
44 |
RO反渗透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胺膜。 |
待定 |
45 |
对位芳纶及芳纶纤维 |
新建 |
建设5000吨/年对位芳纶和5000吨/年芳纶纤维项目。 |
待定 |
46 |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电子级胶黏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1万吨/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1万吨/电子级胶黏剂。 |
待定 |
47 |
调光膜及调光玻璃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平米/年调光膜及2万平米/年调光玻璃。 |
待定 |
48 |
OCA光学胶项目 |
新建 |
建设规模2000万平米/年OCA光学胶项目。 |
待定 |
49 |
超绝缘材料等电子化工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超绝缘材料等电子化工材料项目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50 |
氟碳涂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氟碳涂料,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51 |
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项目 |
新建 |
建设100吨/年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项目。 |
待定 |
52 |
10万吨/年聚氨酯树脂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聚氨酯树脂项目。 |
待定 |
53 |
15万吨/年高温尼龙项目 |
新建 |
建设15万吨/年高温尼龙,配套公辅设施。 |
待定 |
54 |
工业油添加剂及燃油添加剂项目 |
新建 |
主要建设车用润滑油添加剂、工业油添加剂及燃油添加剂等。 |
待定 |
55 |
液氢项目 |
新建 |
新建30000公斤/天液氢项目。 |
待定 |
56 |
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项目。 |
待定 |
57 |
2万吨分散剂及研发配套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分散剂及研发配套项目。 |
待定 |
58 |
卫生材料(纤维)项目 |
新建 |
建设无纺布用高端特种纤维项目。 |
待定 |
59 |
制剂及总部经济项目 |
新建 |
与植恩合作,拟建设总部经济及制剂项目。 |
待定 |
60 |
三氟化钨等电子特气 |
新建 |
建设三氟化钨、六氟化氮等电子特气项目。 |
待定 |
61 |
精密网版、聚乙烯醇白乳胶项目 |
新建 |
建设精密网版、聚乙烯醇白乳胶项目。 |
待定 |
62 |
光固化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5万吨/年光固化材料,配套公辅设施。 |
待定 |
63 |
80000t/表面活性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80000t/表面活性剂,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64 |
特种工程塑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65 |
水性涂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20万吨/年水性涂料项目,配套公辅设施。 |
待定 |
66 |
电磁屏蔽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电磁屏蔽膜材料项目。 |
待定 |
67 |
锂电池铝塑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6000万平方米/年铝塑膜项目。 |
待定 |
68 |
燃料电池隔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50万平方米/年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 |
待定 |
69 |
电解液添加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2000吨/年双氟磺酰亚胺锂。 |
待定 |
70 |
高性能苯基氯硅烷及下游产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4万吨高性能苯基氯硅烷及下游项目。 |
待定 |
71 |
高吸水性树脂项目 |
新建 |
建设5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项目。 |
待定 |
72 |
含醚聚合物及改性塑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5万吨/年含醚聚合物及改性塑料项目。 |
待定 |
73 |
碳纤维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
待定 |
74 |
超薄柔性玻璃(UTG) |
新建 |
建设超薄柔性玻璃。 |
待定 |
75 |
石墨烯薄膜 |
新建 |
建设石墨烯薄膜项目。 |
待定 |
76 |
多层陶瓷电容粉体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规模3000吨/年MLCC粉体材料。 |
待定 |
77 |
聚四氟乙烯树脂及涂覆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PTFE及表面涂覆项目。 |
待定 |
78 |
光刻胶专用树脂及光刻胶项目 |
新建 |
建设200吨/年光刻胶及配套自用树脂项目。 |
待定 |
79 |
乳酸酯、聚己内酯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乳酸酯、聚己内酯项目。 |
待定 |
80 |
5G用液晶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1万吨/年5G用液晶材料项目。 |
待定 |
81 |
10万吨/年塑料助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塑料助剂项目。 |
待定 |
82 |
超高纯石英玻璃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年超高纯石英玻璃材料项目。 |
待定 |
83 |
前驱体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前驱体材料项目,配套公辅设施。 |
待定 |
84 |
精密陶瓷项目 |
新建 |
建设精密陶瓷项目,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等领域。 |
待定 |
85 |
高端防水材料 |
新建 |
建设高端防水材料项目。 |
待定 |
86 |
10万吨/年长链尼龙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长链尼龙项目。 |
待定 |
87 |
光掩膜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光掩膜材料项目。 |
待定 |
88 |
智能发光表面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智能发光表面材料项目。 |
待定 |
89 |
高端汽车用涂料项目 |
新建 |
年产5万吨高端涂料项目。 |
待定 |
90 |
PCB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330万平方米印刷线路板项目。 |
待定 |
91 |
聚苯硫醚、聚醚多元醇项目 |
新建 |
建设12万吨聚醚多元醇、19万吨环氧树脂、聚脲、聚氨酯用组合聚醚和固化剂等产品。 |
待定 |
92 |
气凝胶保温毡、气凝胶胶改性复合材料、气凝胶保温隔热涂料等项目 |
新建 |
建设气凝胶保温毡、气凝胶胶改性复合材料、气凝胶保温隔热涂料等项目。 |
待定 |
93 |
水泥添加剂和电子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水泥添加剂和电子材料项目。 |
待定 |
94 |
动力电池材料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项目。 |
待定 |
95 |
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项目 |
新建 |
建设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研发、生产基地。 |
待定 |
96 |
高含盐危废物料SPI无害化处置绿色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
新建 |
建设12万吨高含盐危废物料SPI无害化处置绿色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
待定 |
97 |
撬装加压站项目 |
新建 |
建设油品管输的撬装加压站。 |
待定 |
98 |
年产6万吨VAE产品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
续建 |
新建2套3万吨/年VAE乳液装置。 |
40110 |
99 |
100万吨电子级硫酸项目 |
续建 |
新建硫酸生产线、仓库、办公楼、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等配套设施,建成投产后可生产100万吨电子级硫酸。 |
75000 |
100 |
有机溶剂NMP生产与回收利用(二期) |
新建 |
新建有机溶剂NMP生产与回收利用(二期)项目。 |
20000 |
101 |
超级绿色能源综合体项目 |
新建 |
建设1座城市超级能源综合体,2座超大规模绿色云计算中心,形成4.8万台机柜、96万台主机的新一代超大规模算力集群。 |
3050000 |
102 |
年产8000吨高性能PVC封边条项目 |
新建 |
韩拓租用厂房8000平方米,建设年产8000吨高性能PVC封边条。 |
10000 |
103 |
年产8000万套市政管道及民建管道生产项目 |
新建 |
顺泰管业建设年产8000万套市政管道及民建管道生产项目。 |
20000 |
二、装备制造产业 |
|
| ||
104 |
9H重型燃气轮机项目 |
新建 |
新建9H重型燃气轮机项目 |
2000000 |
105 |
铸造工艺智能化改造升级搬迁项目 |
续建 |
建设缸体车间、曲轴车间、重铸车间、压铸车间、减震器车间、再生砂车间及附属配套设施。 |
96000 |
106 |
年产60万套汽车门铰链、年产60万套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项目 |
续建 |
搬迁建设年产60万套汽车门铰链生产线5条,新建年产60万套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全自动机器人焊接线3条。 |
10000 |
107 |
年产1200万件工程机械零部件,5万件汽车零部件及2千台挖机驾驶室项目 |
新建 |
新建年产1200万件工程机械零部件,5万件汽车零部件及2千台挖机驾驶室,配套用房20000平方米。 |
14000 |
108 |
增程式发动机 |
新建 |
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建设年产15万台增程式发动机生产线。 |
30000 |
109 |
高性能硅钢项目 |
新建 |
建设高性能硅钢改造升级项目。 |
30000 |
110 |
智能成套电气设备产能扩建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建成达产后达到年产16600台/套智能开关设备及其元器件的生产能力。 |
40000 |
111 |
5G壳体项目 |
新建 |
建设5G基站及新能源汽车底盘等壳体项目。 |
40000 |
112 |
家电配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家电配件项目。 |
32000 |
113 |
轨道管片及装配式建筑项目 |
新建 |
建设轨道管片及装配式建筑项目。 |
80000 |
114 |
减震器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300万套汽车及摩托车减震器项目。 |
20000 |
115 |
余热锅炉项目 |
新建 |
新建余热锅炉项目 |
待定 |
116 |
蒸汽轮机项目 |
新建 |
新建蒸汽轮机项目 |
待定 |
117 |
燃机发电机项目 |
新建 |
新建燃机发电机项目 |
待定 |
118 |
汽机发电机项目 |
新建 |
新建汽机发电机项目 |
待定 |
119 |
光伏发电装备 |
新建 |
新建光伏发电相关装备项目 |
待定 |
120 |
水利发电装备 |
新建 |
新建水利发电相关装备项目 |
待定 |
121 |
风力发电装备 |
新建 |
新建风力发电相关装备项目 |
待定 |
122 |
储能装备 |
新建 |
新建储能装备 |
待定 |
123 |
轮胎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轮胎1215万套(其中半钢胎1000万套、全钢胎200万套、工程胎15万套)、空气弹簧200万套、炭黑16万吨项目。 |
待定 |
124 |
智慧线缆 |
新建 |
建设智慧线缆项目。 |
待定 |
125 |
大排量摩托车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3万台大排量摩托车项目。 |
待定 |
126 |
智能终端精密模具产业园项目 |
新建 |
建设智能云-精密零件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
待定 |
127 |
汽车轻量化项目 |
新建 |
建设汽车发动机及其相关轻量化项目。 |
待定 |
128 |
轨道交通零部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轨道交通零部件项目,包含轨交连接器、轨道车轴、车门、车厢等产品。 |
待定 |
129 |
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 |
待定 |
130 |
汽车精密模具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配套30万辆汽车精密模具项目。 |
待定 |
131 |
工程机械零部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管接头、钢管总成、软管总成、工程机械、车身覆盖件驾驶室、液压管总成项目。 |
待定 |
132 |
焊接、切割等自动化设备项目 |
新建 |
建设汽车、光伏、电子信息等行业自动化设备项目。 |
待定 |
133 |
特种车辆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万台新能源改装车项目。 |
待定 |
134 |
建设汽车娱乐及影像系统项目 |
新建 |
建设汽车娱乐及影像系统项目。 |
待定 |
135 |
电气设备项目 |
新建 |
建设高压节电设备项目。 |
待定 |
136 |
高端数控刀片研发和中试项目 |
续建 |
租用生产厂房,购置喷雾塔、烧结炉等生产设备进行刀具生产。 |
20000 |
137 |
环保设备及新材料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0吨污水处理制剂项目、年产2000万套绝缘子铁帽项目。 |
5000 |
138 |
民用飞机虚拟飞行训练器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飞行模拟机总装项目,二期建设新的生产线及飞行培训项目。 |
10000 |
139 |
年产1000套2.2兆瓦级垂直轴风电叶片项目 |
新建 |
茂通新能源租用厂房约1500平方米,投资建设年产1000套2.2兆瓦级垂直轴风电叶片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亿元,每年缴纳税金不低于100万元,解决就业人数40人。 |
8000 |
140 |
年产25—30万台汽车座椅及相关部件项目 |
新建 |
东平汽车建设年产25--30万台汽车座椅及相关部件项目。 |
55000 |
141 |
农用机械生产制造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台履带式运输车项目。 |
5000 |
142 |
智能制造产业园 |
新建 |
占地约1000亩,新建厂房55万平方米,入驻智能制造类企业150余家,全部达产后预计每年实现工业产值约50亿元。 |
300000 |
143 |
智能装备生产项目 |
续建 |
台技达租用厂房约6200平方米,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建设智能装备生产项目。 |
25000 |
144 |
商用改装车生产基地项目 |
新建 |
建设1万辆商用改装车改装项目。 |
待定 |
三、数字产业 |
|
| ||
145 |
年产5000万只新型、微型电声器件生产基地 |
续建 |
新建生产厂房,购置机器检测仪器设施设备,生产新型、微型电声器。 |
10000 |
146 |
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 |
670000 |
147 |
大数据专用数据线项目 |
新建 |
建设大数据专用数据线生产基地。 |
待定 |
148 |
半导体晶圆研磨胶带、半导体封装制程离型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半导体晶圆研磨胶带、半导体封装制程离型膜生产基地。 |
待定 |
149 |
互感器项目 |
新建 |
建设智能仪表、互感器生产基地。 |
待定 |
150 |
LED背光显示模组项目 |
新建 |
围绕西南面板产业,布局LED背光显示模组项目。 |
待定 |
151 |
IGBT模块项目 |
新建 |
建设汽车IGBT模块生产基地。 |
待定 |
152 |
COF柔性封装基板、柔性触控与5G天线项目 |
新建 |
建设COF柔性封装基板、柔性触控与5G天线研发生产项目。 |
待定 |
153 |
GAN功率器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GAN功率半导体芯片、功率器件等产品生产线。 |
待定 |
154 |
覆铜板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50万平方米高频通信基板及50万米商品粘结片项目。 |
待定 |
155 |
电源适配器项目 |
新建 |
建设物联网设备及电源适配器项目。 |
待定 |
156 |
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基地 |
新建 |
建设智能音箱、平板电脑、自动翻译机、智能POS等产品生产线。 |
待定 |
157 |
笔电、医疗和手机等金属结构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笔电、医疗和手机等金属结构件生产基地。 |
待定 |
158 |
精密手机外观结构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精密手机外观结构件(模内装饰件、3D热弯复合板、玻纤复合板、光学镜片、防爆膜等)的研发、生产基地。 |
待定 |
159 |
5G通信滤波器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70万只5G通信滤波器生产基地。 |
待定 |
160 |
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建设月产能400万片TF卡。 |
30000 |
161 |
半导体封装及设计服务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一期租用厂房约8000平方米,二期扩展租用厂房6000平方米。 |
待定 |
162 |
北斗办公室(西南)管理中心及北斗产业体系重庆运营中心项目 |
新建 |
中心北斗办公室拟联合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成立合资公司,来长建设北斗办公室(西南)管理中心及北斗产业体系重庆运营中心。 |
100000 |
163 |
北斗精准时空综合管理项目 |
续建 |
构建1个北斗精准时空信息服务平台,聚焦城市治理方向,推广部署北斗智能终端。 |
4500 |
164 |
电子线束项目 |
新建 |
租用厂房面积约2727平方米,建设电子线束项目。 |
5000 |
165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项目 |
新建 |
新建厂房约3.3万方,购置物理粉碎机、污水净化处理等设备,进行固废回收处置、危废回收处置。 |
12000 |
166 |
光学材料及光学制品研发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600万支磨棒项目。 |
10000 |
167 |
光学终端设备生产研发项目 |
新建 |
九天光学新建激光光学引擎、激光电视、投影仪生产研发中心。 |
15000 |
168 |
机场泊位引导系统项目 |
新建 |
研发制造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项目。 |
待定 |
169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项目 |
新建 |
建设集成电路封装项目。 |
待定 |
170 |
空中机器人飞行平台与飞行控制技术系统项目 |
新建 |
租用生产厂房,建设空中机器人飞行平台与飞行控制技术系统项目。 |
15000 |
171 |
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生产项目 |
新建 |
新博智租用现有厂房新建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生产线。 |
35000 |
172 |
碳化硅先进封装与模块产业化项目发项目 |
新建 |
派恩杰新建一条碳化硅先进封装测试线和50万个碳化硅模块生产加工基地。 |
20000 |
173 |
网络货运科技平台项目 |
新建 |
中科智兴租用高校合作区建设中科智兴网络货运科技平台,通过搭建智能管理中台、智能协同仓运及数字化供应链,推动长寿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升级,助力长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50000 |
174 |
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
续建 |
建设智能工业云基地、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及物联网开放实验室 |
15000 |
175 |
芯片封装及设计服务项目 |
新建 |
双羽微电子租用厂房约7171平方米,建设芯片封装及设计服务项目。 |
55000 |
176 |
长寿信创产业基地项目 |
新建 |
建设长寿信创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信创机房、信创适配基地、信创工业云基地等。 |
20000 |
177 |
智能安防项目 |
新建 |
一城同鑫设立企业总部,建设智慧消防物联网产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销售中心,预计2025年,以长寿公司为主体,登陆创业板或北交所,预计其市值不低于10亿元。 |
30000 |
四、钢铁冶金 |
|
| ||
178 |
重庆钢铁产线效能提升改造项目 |
新建 |
对高炉、炼钢等工艺装备进行提档升级技术改造,对码头、料场及渣堆场进行环保适应性和生产应急改造。 |
282000 |
179 |
年产491万吨新型建材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年产491万吨新型建材项目。 |
110000 |
180 |
年产50000吨碳钢管及3000万支管型零部件 |
新建 |
新建焊管、酸洗磷化、脱脂退火、拉拔、精轧、切断清洗、CNC加工、变形冲孔打磨等工艺生产线。 |
30000 |
181 |
高端钢管及交通护栏项目 |
新建 |
年产35万吨高钢级高频焊管、25万吨高速公路护栏板项目。 |
80000 |
182 |
钢渣/水渣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240万吨矿粉项目。 |
100000 |
183 |
重庆千信集团金属加工循环产业园 |
新建 |
新建金属数字化加工区和废钢加工区。 |
370000 |
184 |
钢板深加工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50万吨冷轧涂镀钢板项目。 |
200000 |
185 |
冷轧酸洗板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70万吨冷轧酸洗板项目 |
60000 |
186 |
建筑产业现代化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基地 |
新建 |
重庆单轨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60000 |
187 |
年产200万吨精密钢管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万吨精密钢管项目,产品包括直缝焊管、螺旋钢管、热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等。 |
待定 |
188 |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万吨废钢加工回收项目。 |
待定 |
189 |
废钢加工回收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万吨废钢加工回收项目。 |
待定 |
190 |
钢绞线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万吨钢绞线项目。 |
待定 |
191 |
家电及汽车精密金属管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5万吨家电及汽车精密金属管项目。 |
待定 |
五、化工医药产业 |
|
| ||
192 |
BDO一体化项目 |
新建 |
新建10万吨/年乙炔、45万吨/年甲醛、30万吨/年BDO、60万吨/年醋酸等装置。 |
770000 |
193 |
20万吨/年合成氨循环经济项目 |
新建 |
建设一套利用化工尾气制20万吨/年合成氨循环经济装置,包括气体转化、脱碳提氢、CO2回收利用及氨合成等工序。 |
38000 |
194 |
MTO一体化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77万吨MTO/OCC、20万吨/年EO、15万吨/年HPPO、PP、EVA、180万吨/年甲醇等产品生产线。 |
800000 |
195 |
光气衍生物产品 |
续建 |
新建光气合成装置及二苯甲酮、碳酸二甲酯等生产装置。 |
50000 |
196 |
年产7000吨己二醇及1000吨炔二醇建设项目 |
新建 |
新建炔化及加氢装置、浓缩装置等生产线,配套实施罐区、库房、污水处理站等公辅设施。 |
18400 |
197 |
环境友好型汽车涂料和双氧水产业配套材料建设项目 |
新建 |
新建汽车涂料生产线、2-乙基蒽醌生产线、磷酸三锌酯生产线,配套实施公用工程、辅助工程。 |
16000 |
198 |
年产8000吨抗氧剂乳液、3000吨分散剂、2000吨聚砜PSF项目 |
新建 |
新建年产8000吨抗氧剂乳液、3000吨分散剂、2000吨聚砜PSF生产线项目。 |
17000 |
199 |
癸二酸二甲酯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年癸二酸二甲酯项目。 |
待定 |
200 |
氟材料项目 |
新建 |
延伸氯碱化工产业链,建设下游氟化工材料产业项目。 |
待定 |
201 |
6.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 |
新建 |
年产6.6万吨聚甲醛及1万吨聚甲醛纺丝、分布式能源项目。 |
待定 |
202 |
醋酸扩能13万吨/年 |
新建 |
新增醋酸13万吨/年,形成年产醋酸48万吨的生产能力。 |
44000 |
203 |
聚氨酯助剂、聚酯多元醇及组合料和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项目 |
续建 |
新建17500吨聚氨酯助剂、30000吨聚酯多元醇及组合料和1000吨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的生产线。 |
85000 |
204 |
原料药生产项目 |
续建 |
新建技术中心、生产车间、配套公辅工程等,年产普药类、肿瘤类、激素类等61个品种的原料药约260吨。 |
60000 |
205 |
原料药与制剂项目 |
续建 |
新建生产车间、仓库、污水处理等,购置相关设备,建设原料药生产线,形成年产原料药971吨的生产规模。 |
75000 |
206 |
医药中间体 |
续建 |
运用MANIFOLD先进技术实现模块化多功能GMP车间产品快速切换和质量提升建设项目。 |
14570 |
207 |
经开区原料药基地项目(二期) |
续建 |
新建车间、污水站、危险品库房等,建设奥利司他生产线1条,奥利司他中间体生产线1条。 |
13300 |
208 |
高新技术产品和化学药物生产基地 |
续建 |
新建水杨酸钠、磺胺嘧啶、别瞟醇、左旋氯哌斯汀芬地柞酸盐、莫沙必利、非布司他等产品生产线,总生产能力为2821吨/年。 |
24000 |
209 |
长寿国际化原料药及制剂产业基地项目 |
续建 |
新建生产车间、动力站、危废品库等,购置反应釜、离心机等设备,形成年产原料药560吨的产能。 |
26100 |
210 |
氨纶项目 |
新建 |
建设30万吨/年氨纶项目。 |
待定 |
211 |
油田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油田化学品项目。 |
待定 |
212 |
碳酸二甲酯项目 |
新建 |
建设2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213 |
汽车用光引发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汽车用光引发剂项目。 |
待定 |
214 |
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光稳定剂、2万吨/年UVP等紫外线吸收剂、1万吨/年阻聚剂项目。 |
待定 |
215 |
年处置利用10万吨废矿物油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处置利用10万吨废矿物油,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216 |
表面活性剂、萃取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5000吨/年表面活性剂、500吨/年故萃取剂、铜萃取剂100吨/年、浮选剂系列10000吨/年、酸雾抑制剂500吨/年。 |
待定 |
217 |
50万吨水性丙烯酸乳液 |
新建 |
建设50万吨水性丙烯酸乳液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218 |
有机过氧化物项目 |
新建 |
建设有机过氧化物项目 |
待定 |
219 |
磺酸及AES项目 |
新建 |
建设磺酸及AES项目。 |
待定 |
220 |
6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和单水氢氧化锂项目 |
新建 |
建设6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和单水氢氧化锂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221 |
水泥添加剂 |
新建 |
建设水泥添加剂及混凝土添加剂项目。 |
待定 |
222 |
生物酶及生物合成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5000吨/年酶制剂项目和500吨/年手性酯、1000吨/年D-乙酯、600吨/年手性2-氨基丁酸生物转化项目、1吨/年生物合成纽莫康定B0项目。 |
待定 |
223 |
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绿色化学示范基地 |
新建 |
采用连续流及催化技术,生产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 |
待定 |
224 |
特色化学原料药及化药制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特色化学原料药及化药制剂项目。 |
待定 |
225 |
高端仿制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项目 |
新建 |
建设高端仿制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项目。 |
待定 |
226 |
医用防护用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用防护用品生产项目。 |
待定 |
227 |
医用耗材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用耗材项目。 |
待定 |
228 |
新型医用敷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用敷料项目。 |
待定 |
229 |
医用包装材料 |
新建 |
建设医用包装材料。 |
待定 |
230 |
保健品原料药及制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保健品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项目。 |
待定 |
231 |
高值耗材项目 |
新建 |
建设高值耗材生产项目。 |
待定 |
232 |
医药制剂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药制剂生产项目。 |
待定 |
233 |
中药制剂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药制剂生产项目。 |
待定 |
234 |
生物制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肝素钠、肺磷脂等生物制药研发、中试、制剂生产基地。 |
待定 |
235 |
IVD(体外诊断)产业园 |
新建 |
占地500亩,拟将企业旗下子公司吉祥山总部迁至长寿高新区并作为独立上市主体,同时合作成立18亿元规模的专项产业投资基金,并引进相关产业企业,建设IVD产业园项目,项目预计入驻相关企业20家以上,达产后每年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 |
360000 |
236 |
国家级雷公藤属研究中心及火把花根片生产基地项目 |
新建 |
占地约70亩,分三期建设,设计厂房总面积3万平方米,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 |
25000 |
237 |
京东健康线下医疗及药品配送项目 |
新建 |
京邦达租用办公场地3000平方米,仓储用地3万平方米,开展医疗及药品配送等业务。 |
65000 |
238 |
生物制药产业园 |
新建 |
占地500亩,拟入驻生物药生产及研发企业15家,达产后,预计每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
200000 |
239 |
医用耗材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亿只医用口罩、500万片医用胶片、3亿只医用棉球、2亿支医用棉签等医用耗材项目。 |
10000 |
240 |
长寿生命科学城公共服务平台 |
新建 |
以人和动物疫苗为主要方向,建设集高端智库、数据中心、公共研发实验室、药理药效研究中心、药品检测认证中心、安全评价中心、动物繁育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生物制药中试车间为一体的生命科学公共服务平台。 |
200000 |
241 |
中欧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 |
新建 |
打造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积极融入“中国·长寿城”建设,引入相关企业150家,建设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税收规模超5亿元的中欧医疗健康产业园。力争将产业园建设成为重庆医疗健康产业高地,国家医疗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
250000 |
242 |
康复辅具产业园项目 |
新建 |
建设康复轮椅、病床等康复辅具产品。 |
待定 |
243 |
猪用多肽疫苗生产项目 |
新建 |
新建合成肽、亚单位、细胞悬浮培养、预防及治疗性抗体等4条现代化生产线。 |
50000 |
244 |
热休克蛋白项目 |
新建 |
建设热休克蛋白项目 |
待定 |
245 |
长寿健康产业基地项目 |
新建 |
建设中国国医城健康产业基地、新市健康产业园基地等。 |
待定 |
246 |
|
|
|
1260500 |
247 |
年产42000吨卫材原料项目 |
新建 |
年产42000吨卫材用双组份低熔点复合短纤维。 |
36000 |
248 |
生活用纸、文化纸、无纺布项目 |
新建 |
分期建设年产5万吨水刺无纺布项目、年产30万吨生活用纸、年产50万吨文化纸项目。 |
500000 |
249 |
复合无纺布项目 |
新建 |
年产6万吨复合无纺布项目,分期建设。 |
待定 |
250 |
婴儿推车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30万套婴儿推车项目。 |
待定 |
251 |
粉制品加工基地项目 |
新建 |
喻巧购地约15亩,建成年产1.5万吨粉制品生产基地。 |
10000 |
252 |
复合调味品生产项目 |
新建 |
嘉诺建设年产3000吨调味品项目。 |
8000 |
253 |
鸡蛋深加工项目 |
新建 |
长标农牧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鸡蛋消毒保鲜及饲料级蛋粉加工项目;二期建设食品级蛋粉加工及饲料生产项目。 |
20000 |
254 |
坚果果脯生产扩能项目 |
新建 |
潮尚坊购地25亩,建设坚果、果脯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约2.7亿元,实现税收不低于500万元。 |
20000 |
255 |
浆果深加工项目 |
新建 |
南京一号线购地200亩,其中:1.工业用地150亩,主要建设花青素提取中心,蓝莓鲜果加工包装中心,浓缩果汁加工中心,饮料加工中心,果酱加工中心,罐头加工中心,蓝莓啤酒、红酒、冰酒加工中心,果醋加工中心,果干加工中心,花青素科创中心,蓝莓保健产品加工中心,其它蓝莓产品加工中心及生产配套用房等。2.工业用地5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保鲜库,速冻库,冷藏库,标准化仓库,冷链配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及物流仓储配套用房等。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税收1亿元。 |
95000 |
256 |
坤煌(长寿)食品产业园项目 |
新建 |
分三期建设建设食品产业园项目。 |
250000 |
257 |
麻饼生产加工基地项目 |
新建 |
金士坨购地约30-40亩,建设年产2.4亿元麻饼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实现税收约300万元。 |
18000 |
258 |
年产10000吨榨菜及10000吨半固态复合调味料项目 |
新建 |
厨丞相建设年产10000吨榨菜及10000吨半固态复合调味料项目。 |
50000 |
259 |
年产100万套绿色家居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 |
新建 |
上海慕德曼购地约200亩,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套环保桌椅、金属件、实木件生产基地及研发运营总部,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10亿元,税收不低于3000万元。 |
60000 |
260 |
年产100万支机器视觉镜头项目 |
新建 |
明镜光学租用厂房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设年产100万支机器视觉镜头项目。 |
50000 |
261 |
年产15万套套装门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5万套套装门项目。 |
8000 |
262 |
年产1800吨生鲜食品项目 |
新建 |
合之润新建厂房约2.3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施设备,达到年产1800吨生鲜食品的生产规模。 |
6000 |
263 |
年产25000套实木套装门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万套实木套装门及定制实木衣柜、1万平方米橱柜、5000平方米实木护墙板、5000平方米实木吊项以及5000平方米实木楼梯项目。 |
5000 |
264 |
年产2亿元辣卤肉制品生产基地项目 |
新建 |
鲜满多购地20-30亩,建设年产2亿元辣卤肉制品生产基地,预计实现税收400万元。 |
15000 |
265 |
年产30万套/件套装门及家具生产项目 |
续建 |
包含双驰年产18万套/件套装门及家具生产项目(占地约49.8亩)、卓奥年产12万套/件套装门及家具生产项目(占地约32.5亩) |
16000 |
266 |
年产4万套木质套装门项目、3万平方米整体定制家具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4万套木质套装门、3万平方整体定制家具项目。 |
5000 |
267 |
年产50万条集装袋、5000万个纸箱生产项目 |
续建 |
包含浩润包装年产50万条集装袋生产项目、大弯包装年产5000万个纸箱生产项目。 |
8500 |
268 |
实木线条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500万支套装门门套线项目。 |
5000 |
269 |
食品药品包装复合膜袋技改项目(二期) |
新建 |
鼎盛印务扩建钢架厂房7.2万平方米,购置印刷机、复合机、分割机、制袋机、品检机等设备 |
20000 |
270 |
休闲食品产业园项目 |
新建 |
项目拟投资5亿元,甘源购地约300亩,建设年产值20亿元的休闲食品产业园项目。 |
50000 |
271 |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
新建 |
新建厂房、办公楼约2.6万方,购置塑料破碎造粒系统、纸质类废料打包系统等设施。 |
5000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