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重庆市长寿区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2号提案的复函
农工党长寿区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支点的建议》(第22号)已收悉。感谢贵单位对区科技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局非常重视,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高起点谋划全域科技创新工作
认真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融入全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紧跟全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目标,2023年11月16日,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引领区、国家级数字健康高新区、现代数智农业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架构起长寿科技创新“1416”总体布局,坚持以“两地一城”建设为统揽,加快建设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支点,全面提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二、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一)强化与广安市创新合作。协同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政府、广安市科技局拟定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长寿广安两地在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促进长寿区产业优势和广安区资源成本优势互补,强化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联同广安、合川、垫江举办“长创常新 才聚长寿”创新创业大赛,深化川渝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推动创新人才加速聚集。
(二)深化与彭州市科技协作。与彭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两地工业领域创新协同,推动两地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转移承接和互助共享,努力打造为成渝双核联动合作的标杆示范。积极与彭州市沟通协调,协同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与彭州市经科信局、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营、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三)打造成渝协作交流平台。引进中物院成科中心,共建川渝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能量材料孵化基地,搭建好科研院所与企业间对接的桥梁,推动川渝军民两用技术等技术成果在长转化落地。依托川渝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举办“汇智·木兰、汇智·投桃”、“汇智成渝·科技之春”协同创新大会、“汇智成渝”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等川渝协同创新交流活动。
(四)共建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市科技局、涪陵区、长寿区三方将聚焦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以“科创+产业”为引领,以支撑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共建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实施重大重点研发项目、集聚培育优质创新主体、共建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示范、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加快发展高质量创新主体
(一)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制定并印发《重庆市长寿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7年)》,建立部门、园区、街镇协同联动的培育工作机制,构建“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梯级培育体系,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主力军。2023年,全区新增科技型企业289家,目标完成率达240.8%,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全年任务目标,累计入库总量1049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家,累计达215家。今年以来,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3家,总量达1152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专家评审认定通过55家,区外引进1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218家。
(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启动实施“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发布长寿区“揭榜挂帅”科研项目榜单,川维化工EVOH等原创技术获得突破,“光学级聚乙烯醇偏光膜”、“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新进展,“精轧换辊效率提升控制技术及应用”、“培美曲塞二钠的研发及产业化”等成果获评重庆市科学技术奖。
(三)升级打造特色孵化载体。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支持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孵化功能完备、配套服务健全、集聚效应显著的高质量孵化载体,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成功创建市级众创空间2个,目前,共有森空间·重庆创新中心、广览众创空间等市级众创空间5个。
四、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一)着力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强化高端创新资源布局,联合区级各部门、长寿经开区专项推动高端平台建设,加快打造人才集聚度高、研发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端研发平台。2023年新培育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实现零的突破,进一步发挥高端平台对产业行业创新的重大牵引和引领示范作用。
(二)抓好科技创新平台梯次培育。夯实平台培育底座,建好区级创新平台,2023年新认定区级研发创新中心11家,同时加强市区两级联动,新培育区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并纳入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库。目前,全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个、市级创新平台91个、区级创新平台64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30%。
(三)搭建产学研用协作平台。通过产业主导、政策引导,加快打造一批产学研融合创新载体,促进科研机构与产业融合发展。与中节能、重庆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入合作,建成长江低碳产业研究院、迪比(重庆)智能科技研究院、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产学研协作平台,组建起由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院)组成的“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五、加快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
(一)持续加大人才培引力度。全面实施“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集聚更多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组织开展第一届长寿英才评选活动,评出创新领军人才14人、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0个,优化柔性引才机制,搭建科技创新人才专家智库,2023年新引进张立群院士入库。目前,全区共有研发人员6945人。
(二)持续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制定出台《“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政策三十条(试行)》及实施细则,提供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创新等全链条政策,着力培养区域特色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型人才,为长寿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搭建科技人才引进平台。深入推动“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实施,成功承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专题活动之一的“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专场活动”,发布中国新材料产业人才发展报告,切实推动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加快推动重庆新材料产业能级提升。
下一步,区科技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市打造“33618”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目标,紧跟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以建设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支点为总体目标,以产业创新为核心,健全完善具有长寿辨识度的科技创新“1416”工作体系,全力打造具有长寿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引领区、国家级数字健康高新区等四大科技创新主阵地,不断提升新材料、数字健康等重点产业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此复函已经我局党组书记钟其东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20日
(联系人:黄淼; 联系电话:023-4023326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