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第1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3-06-30
字体:

九三学社长寿区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长寿区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第17号提案)收悉,对贵单位提出的建议,我局非常重视,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复函如下。

一、我区战新产业创新情况简介

我区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数智赋能”,实施“千百亿”行动,全球最大锂电池隔膜、世界首套天然气制蛋白质、国内最大超临界气凝胶等177个战新项目成功落地,新材料产值占全市1/4,获批欧洲重庆中心新材料产业基地,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跃居全市第六。在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医药、钢铁冶金等产业具有特色和发展优势,其中:

新材料产业有89家规上企业,拥有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奕翔化工有限公司2家龙头企业,拥有重庆市中润化学有限公司等44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重庆鸽牌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等65家科技型企业;装备制造产业有57家规上企业,拥有龙头企业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拥有重庆环松科技工业有限公司等36家科技型企业;化工医药产业有14家规上企业,拥有中石化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龙头企业,拥有重庆市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等20家科技型企业;钢铁冶金产业拥有7家规上企业,拥有龙头企业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重庆永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重庆市春鹏预应力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科技型企业。

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重庆信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军用航空高强钢防腐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民用锌镍合金技术转化,打破美国和日本在该项技术上的封锁,中石化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S低温水溶纤维生产技术打破日本技术垄断,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3S低温水溶纤维的生产国,“光学级聚乙烯醇偏光膜”“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新突破。

二、主要做法

(一)合作创新方面

1.加强市区联动、区域协同创新。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焦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的发展定位,以“科创+产业”为引领,我区联合重庆市科技局、涪陵区政府联合共建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在共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构建一体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市区联动、区域协同的创新协作模式,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引领地、科技人才集聚地、开放合作示范地。

2.探索“1+3+N”的科技创新生态型模式。以菩提慧谷为基础架构,依托科技创新园、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三个载体,规划建设成渝新材料生态港,导入政府+市场、国营+民营、内资+外资的多功能主体,满足学术交流、高峰论坛、项目路演、科技研发、人才培训、成果转化、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科普宣传等多元化功能的需求,形成“N”种形态的功能模式。

3.共建联合研发基地。联合四川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21个高校、科研院所建成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长江(重庆)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实现了产学研高度融合;推动重庆飞华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以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院士团队为核心的“中国(重庆)先进弹性体材料技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4.引育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与中物院成科中心开展合作,在长寿经开区共建了“川渝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挂牌了“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重庆中心”。充分利用中物院在新材料领域的独特技术、人才优势和长寿经开区在新材料方面的产业基础优势,共同推动以JM两用为主的科技成果优先在长寿经开区转移转化,扎实推进成渝材料产业的区域协同创新与务实合作。

5.搭建创新平台。通过产业主导、政策引导,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人才聚集度高、研发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区建有各级创新平台147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市级创新平台80个,区级创新平台64个。

(二)经费投入方面

1.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聚焦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修订完善《重庆市长寿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扶持办法》(长寿府发〔202256号)、出台《“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政策三十条(试行)》(长寿委发〔202228号)、《重庆市长寿区科技计划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长科局发〔202214号)和《市级引导区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长科局发〔202219号)等文件,优化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完善人才引育制度,搭建科研信用体系制度,推动项目管理更规范、资金使用更高效,为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政策支撑。

2.落实惠企财税政策。一是推动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惠企政策应享尽享,2023年辖区内企业预计将有超过100家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相关惠企政策享受税收优惠上亿元。二是用好长寿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针对鼓励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主体、扶持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奖补。2022年开展创新项目奖励491个,兑付专项奖补资金2768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兑付1060万元、科技型企业兑付241万元、各类创新平台兑付1015万元,超过兑付总金额80%三是2023年市级引导资金264万元统筹用于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项目研发等科技创新领域。

3.优化研发经费投入目标。为提高我区企业研发统计工作质量,我局每年举办科技统计业务培训,并联合各镇街、园区对辖区内企业开展点对点服务指导,科学制定各行业研发经费投入目标。

(三)科技人才方面

1.实施本人人才学历再提升工程。利用好高校资源,支持武汉工程研究院加强“产教融合”,在长开展博士、硕士、非全日制本科“三维一体”的学历提升和人才培养,加快我区高端人才自主培养。其中:博士层面,2022年招收新材料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层面,2022年招收化工制药、新材料同等学历硕士25名,涉及10多家企业;本科层面,面向长寿经开区和高新区产业工人开展继续教育,提升园区企业员工学历层次。

2.做好市级及以上人才项目人选的选培推荐工作。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等企业的5支人才团队成功入选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

3.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工程行动计划,含科技创新人才招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青年创新型人才培养等3个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30人以上,青年科技人才500人以上,创新创业团队达到120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充分吸纳您提案中的建议,加快推动长寿区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市长寿区科学技术局   

2023621日    

(联系人:周榆程;联系电话:4066560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