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生态环境局 关于政协第十六届第二次会议 第3号提案办理的复函
民革长寿区委会:
贵委《关于进一步推动长寿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第3号提案)已收悉,经会同区经信委认真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近年来,长寿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优先,奋力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1年8月成立了长寿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11月制定了《长寿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2022年3月制定了《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2023年2月印发了重庆市长寿区碳达峰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3年3月印发了长寿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对标对表国家、市级目标任务,划定“路线图”,明确“施工图”,助力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长寿华章。
二、长寿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我区在“十四五”期间主动拥抱科技进步的浪潮,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全区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已达到107家,涵盖钢铁冶金、化工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6大行业。近三年来,长寿区工业企业启动了15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总投资达57.8亿元。这些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1%,80%的企业实现全生产流程信息化,改变了工业生产模式,重塑企业管理思维,革新工业产品形态,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位居全市前列。
一是深耕技术,打造智能工厂。近年来,小康动力承担了“车用高效节能发动机智能制造车间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等5项重庆市重大科研项目,累计有54项产品获“重庆市重大新产品”鉴定认可,新能源(增程式)专用发动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小康动力投资4亿元建成的总装智能工厂,结合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化设备,实现生产自主控制,车间从原来每月产出1700件提升至每月产出19000件,生产线效率提升率达1018%,不合格率下降89.3%,人员数量降低34.8%。工厂通过数采终端、数字孪生平台进行AI数据整合处理,能够实时链接机器人、AGV、红外检测等等自动化设备,实时动态控制设备运转,构建智能化照明、全室空调、油雾收集、大流量集中过滤等系统,实现了配送、涂胶等工艺数据实时采集率达100%,故障判断准确率达100%,换型时间降低67%,效率提高50%,充分保障工厂平稳运转。在技术路径上,小康动力采用国内首创的兼容机器人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和发动机检测技术,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智能化工厂。
二是强化数字化改造,促进重点企业转型。近年来,重钢斥资1.9亿元实施加工车间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钢出库的全生产工艺流程一体化智慧管控,打造了从生产现场分析、质量追溯、能耗管理到生产全方位协同10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几十个关键点位实现了全天候实时监测,搭建了可感知、可预警、可分析、可控制的轧钢数字化管控系统,智能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数采终端实时收集传输各个重要生产环节的温度、烧制时间等重要数据,利用AI算法的智能分析对加热炉温精准控制。智能化操作,提高了管理人员决策效率,让一线工作人员远离危险区域,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了18%以上、人均产值提高了8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了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成为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企业。
三是以点带面,引领化工行业绿色变革。从2020年开始,奕翔化工投资6000万元进行化工新材料智能绿色工厂建设,企业引入数据采集终端实现企业生产大数据的采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据的链接,构建出工厂物联系统实现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生产环节的交互。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ERP、DCS、SIS等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链接,实现工厂生产运行、全流程管控、环保监测、能源监测、仪表安全控制、视频监控、计量称重等多个信息系统于一体,实现对设备、物料、能源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泛在感知与数据自动采集及远程传输,实时汇集传递生产、安全、环保、工艺、质量等信息,形成面向供应链管理、生产管控、能源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控、环境管控6大业务领域的核心应用,实现从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仓储等全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透明化、可视化与管控一体化,实现了关键设备数控率达96%,关键设备联网率达100%,运营成本降低17%,生产效率提高15%,产品纯度达到99.95%以上,能源利用率提升15%。经历数字化转型,奕翔化工成为化工行业智能化改造的灯塔企业。
四是重塑企业管理思维,提高生产效率。博腾制药投资6000万元,创建了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创新示范智能工厂,重塑企业管理思维,成为医药行业智能化改造的领军、链主企业。企业以“智慧研发、智能工厂、数智化项目运营、数字营销”四大板块为落脚点,构建了产品生产、质量检测、装备互联、生产安全监控、环境检测、上下游协同、战略情报系统等17个数字化应用场景,融合了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从设备层、控制执行层、现场操作层到企业管理层的数字化系统,成为医药行业中数字化建设的创新示范项目,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0%,生产效率提升13%,管理成本降低6.85%,人均产出提升55.64%,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5000万元,智能工厂自动化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水平。环松科技投资4000万元,建设全地形摩托车生产数字化车间,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企业生产管理流程,打通车间生产业务流程与协同。此外,配合购置弧焊机器人、数字化焊机、铸件X射线等智能化设备,成功实现降本增效。工厂从原来2000名工人降到700余名,降低运营成本8250万元;生产效率提高6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7.84%,能源利用率提高25%,装备数控化率提高35.94%,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全球最大光气法合成二苯甲酮和四丁基脲生产商长风化学投资1500万元建设光气及二苯甲酮数字化车间,优化生产流程效率提高50%,不良品率降低1.8%;长寿本土新上市企业望变电气投资4000万元实施高磁感取向硅钢激光刻痕生产线技术改造,运营成本降低19.7%,能源利用率提升29%;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商博俊工业投资4000万元建设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焊接数字化车间,人均产出提升108%,运营成本降低15.77%,单位生产能耗降低13.81%。一大批企业投身数字化变革浪潮,一路高歌猛进。
五是加强工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建设。我区更加注重工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建设,破除数字经济发展掣肘,弥补数字经济发展短板,为企业上云上市上平台、数字化构建产业生态圈。引进云晟数据科技公司,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高标准IDC、云计算、云存储等服务,仅1年时间就推动30家企业上云;引进中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忽米网络公司,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互联网+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园区及辖区企业提供智能化诊断、数字化改造、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引入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的准独角兽企业费尔斯通科技公司,建设数字基座;引进浪潮集团、360华东服务中心等科技公司,与本地高校联合创建网络安全人才培育基地,实现产教融合,保障全区数字产业人才要素供给;联合100余家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成立长寿数字化联盟,举办工业数字化论坛,开展企业家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变革生态圈。
六是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建成了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示范园区、3家国家级研发平台、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市级智能工厂、11家市级绿色工厂、51家市级数字化车间、5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本土上市公司。目前正全力推动62家企业申报创新型企业、15家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储备库、10余家企业冲刺百亿级企业俱乐部。而今,长寿又有25家工业企业纳入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改造项目库,长寿工业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助力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数据全场景打造,生产线全流程优化,产业链全领域协同等业务突破,助力实现增效降本,绿色减碳等高质量发展目标。长寿工业正在推进数字化变革征程中跑出加速度,再上新台阶,实现再蝶变。
(二)多点发力,助推绿色低碳走深走实。为深入推进全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我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坚决守住重化工基地优化升级过程中生态环保底线,充分发挥碳市场作用,持续做好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碳排放强度测算等工作,积极争取示范试点,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增效,助力“双碳”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是积极发挥碳市场交易机制作用。我区配合市生态环境局改革升级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优化配额分配方式,合理划设基准线,强化履约监管,发挥好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22年重点完成了“十四五”期间重庆碳交易市场扩容工作,以2018-2020年任一年度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为基准,对市场外企业开展全面梳理筛查,并会同第三方专业机构逐一现场盘查,确保能耗数据真实有效,企业应纳尽纳。目前,市场内企业在原先12家基础之上增加至34家,数量位居全市之首。同时,督促全国以及重庆碳市场企业顺利完成了2021年碳排放申报及核查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活力。
二是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土地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大领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测算,经测算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我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2212.88万吨、2387.63万吨以及2303.8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摸清了我区碳排放基础数据,为“十四五”期间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开展区县碳排放强度测算。我区详细统计了能源品种结构,获取折标后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数据。参照生态环境部《省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自评估报告编制指南》有关系数开展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测算。经测算,我区碳排放强度为2.9197吨二氧化碳/万元。
四是持续推进清洁生产。我区促进企业完成清洁生产评估与验收,根据2022年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已完成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5家企业清洁生产验收工作。在清洁生产验收企业中,预计节约用水34422吨,节约用电51600度,节约天然气775万立方米,实现经济效益1965.687万元。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后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并将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情况纳入清洁生产验收审核工作。最大限度地推进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全环节削减污染物产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五是探索降碳减污新路径。全市首笔钢铁行业减排贷款、全市首单区县公募绿色债券均落地我区,落地1.2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金融机构投放碳减排贷款近2亿元,预期实现碳减排量超过10万吨。我区大力倡导企业为减碳赋能,其中,重钢股份投资约9.3亿元实施一批节能减碳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86万吨。川维化工、卡贝乐化工等碳回收装置先后建成投用,飞华环保二氧化碳甲烷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五是实施“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复函同意将长寿区纳入全国首批“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结合我区以钢铁冶金、综合化工为主的产业特色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区域特点,将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减污降碳协同管控作用,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分解落实能耗、碳排放指标,精准施策,助推减污降碳最大化协同,指导“两高”项目有序、科学落地实施。目前该项工作正稳步推进,《重庆市长寿区“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技术方案》通过专家技术审查,并初步完成编制《重庆市长寿区“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研究报告》,在历次生态环境部的调度和专家审查中,均获得部里高度评价。整体工作计划于今年7月完成。
六是开展“排污许可与电力消耗数据联动监管”国家级试点。我区于2021年6月被生态环境部纳入“以构建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方案”全国第一批试点地区。该项试点工作主要是积极探索电力数据分析在环境执法监管中的应用,利用环保电力大数据监控平台获取企业排污和电力消耗信息,通过反证环保设施运行状况,为环保现场执法、排污数据分析提供判断依据,可以有效减少现场监管频次,避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最终形成污染排放监测真实有效、治理过程监督有力,企业、电力、环保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环境监管体系。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全区14家重点企业199个监控点位安装、调试和联网,并于2022年底通过专家审核评估,初步实现了环保电力数据“云端查”,排污设备“实时报”,排污单位“及时改”,环境执法“精准管”。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完成。
七是加强科技创新。我区聚焦“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医药、信息技术、生命医学”等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技术发展需求,鼓励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2022年实施“建筑用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开发、新冠新药关键中间体 K395 合成工艺开发及产业化、高分子防水卷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科技计划项目37个。2022年全区认定登记科技成果118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897个,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79亿元。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计划
(一)强化宣传引导,切实提高企业意识。及时向企业推广先进适用的工业节能、节水、固废综合利用、绿色发展技术和装备目录,督促工业企业积极采用节能、节水、固废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和适用装备。
(二)强化督导检查,强化企业集聚节能改造的内生动力。切实提高持续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耗能行业节能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和能耗专项监察工作,督促企业取得节能降碳明显效果。“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对规上工业企业开展节能专项监察80家次以上,节能诊断70家次以上,节能目标责任制检查100家次以上,清洁化免费诊断企业20家次以上。通过检查和监察,切实督促重点用能企业牢固树立节能降碳意识,倒逼企业集聚节能改造的内生动力,促进企业节能措施的落实。
(三)强化帮助指导,助力企业走绿色创新发展新路子。动员企业坚持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发展新路,指导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工厂,以典型示范引领全区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区将新创建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10个及以上,累计创建绿色示范单位达到16个及以上,其中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及以上,市级绿色工厂11家及以上。通过多种节能降碳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节能70万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5%的目标,我区规上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建立。
(四)积极开展碳监测试点工作。对标对表生态环境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碳监测评估试点相关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节点要求,逐步完成试点工作。通过完成城市及区域大气温室气体高精度自动监测点位选址及论证,确认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企业;启动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点位建设和自动监测方法适应性测试;开展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完成典型行业(化工)重点污染源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完成本地化高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初步建立碳同化反演方法;最后针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试点监测,整理、总结试点成果及经验,编制试点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初步建立温室气体监测业务体系,持续提升全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准确性、时效性和权威性,服务于全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五)着力打造近零碳示范园区。今年3月,长寿经开区成功入选“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下一步,长寿经开区将严格按照《长寿经开区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方案》,围绕生物固碳和工业固碳,探索园区碳汇发展新模式,创新工业技术减排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应用场景及载体。充分挖掘园区内建筑脱碳潜力,在园区建设各个环节采用综合减碳技术。建设高效低碳的园区交通体系,在交通规划布局、运输结构等方面开展减排行动,碳排放增速逐步放缓,全力推进长寿经开区在2025年前建成近零碳排放园区并通过验收。
联系人:向渝;联系电话:40661807
重庆市长寿区生态环境局
2023年5月11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