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复函
朱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我区“两地一城”建设蓄势赋能的建议》(第237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复函如下:
一、我区职业教育总体情况
(一)学校概貌。我区现有2所高职院校和2所中职学校,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重庆工信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综合类工科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长寿区教育委员会主管两所中职学校,重庆市医药学校是一所公办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重庆市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平安校园、老年教育活动中心培育学校、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创新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同时也是长寿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定点培训学校、卫生示范学校和绿色学校。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民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德育教育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实验学校、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战略发展创新试验学校。
(二)师生情况。我区高、中职学生共15116人。其中高职学生10398人,中职学生4718人,350个班级。其中公办学校共有314个班,中职学生3523人;民办学校36个班,中职学生838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229人,高等职业学校教职工900余人。
(三)办学条件。全区职业教育占地1546亩(含高职部分),总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12.3万平方米,实训用房面积8.2万平方米,图书馆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0.6亿元,图书559.8万册。
(四)专业设置。目前,4所学校共有医药卫生、旅游服务、石油化工等18大类,涉及护理、食品生物工艺、化学工艺及机电技术应用等59个专业。
二﹑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协同育人
各校继续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实训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关系,互为培训基地的校企结合方式,服务学生技能发展和能力发展,突出教学、生产、科研一体化,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一)重庆市医药学校。学校坚持“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深化校院(企)合作,创新校院(企)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建立完善的实习就业网络,与长寿区人民医院、长寿区中医院等30家医院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与长寿区中医院、长寿区妇幼保健院,签订“校院深度合作协议”,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兼职教师任教、教师行业实践、共建实训基地、学生见习、实习、就业等深度合作。学校与深度合作医院共同制订行业实践教师、兼职教师、医院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其聘任条件、工作职责、待遇、聘用与考核,选聘医院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学生导师。
(二)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方向,坚持走校企结合培养人才之路,先后与重庆市38家企业(单位)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学生校外定点实习协议》,形成产教融合、顶岗实习、专业共建、互为培训基地的校企结合模式。学校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教学委员会,建立相关制度,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专业建设情况,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构建起“3431”校企合作内容体系。3个对接,即: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4个共同,即:共建课程体系、共同评价管理、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3个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师傅与教师相融合,实习与就业相融合;1个目标,即:企业生产性效益和学校教育收益共享共赢。行知学校携手世界500强碧桂园旗下凤悦酒店,成立行知凤悦酒店管理学院,就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人才培养、“专业共建”等形式的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校企生三方共赢。
(三)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学院与地方深度合作,与长寿区共建光电产业基地和3D打印创新基地。围绕“双高”建设发力,对标长寿区“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需求,与长寿区共建重庆(长寿)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制定《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产业学院建设管理办法》。学院建成健康管理实训基地,对接长寿区重点打造“3113”大健康工程规划,校地深度融合共谋长寿大健康产业发展。此外,学校还积极申报校地共建长寿区公共实训基地,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拓展资源。学校与12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余项。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学院授牌为中检迪邦产业学院和碳中和西南培训基地。这些企业以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培训鉴定、订单培养等,双方实现互利双赢。重庆化医职教集团被认定为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与长风化工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与中石化川维化工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立项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申报,立项“高职院校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平台运行机制研究”。
2.积极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学校与长寿区共同打造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2021年理事会,围绕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扎实推进成渝双城职业院校与化工相关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新时代、新产业、新技术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毕业生就业推介会,为成渝地区企业搭建起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有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协同发展。
3.组织召开产教协同发展联盟理事大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协同发展联盟理事大会,对进一步健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机构职能,增强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为成渝地区化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探索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重庆工信职业学院。学院虽办学时间不长,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以专业建设和校园建设为载体,以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抓手,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随着2023级1500多名学生的报到开学,为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学校产教融合进一步强化,办学活力凸显,办学成果显著。
1.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为推进产教融合,学校制定《校企合作指导意见》,加强对各二级学院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对涉及校企合作重点内容、企业分类等进行统筹、规范。提升校企合作企业质量,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同时组织安排“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活动,邀约13家制药企业参加。与神州高铁、北京和利时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推动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组织校内职工37人次参加重庆市考评员培训的申报,尽快充实校内考评员队伍,满足学校技能评价需求。积极推动长寿区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完成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点的申报,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为明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职工技能提升、创业培训等做准备。
三、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机构。我区职业院校强化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发挥,进一步明确未来专业建设的思路、目标、任务等。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紧贴市场、产业、职业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1.开展专业调研,合理调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了增强专业建设的针对性,理清专业建设的思路,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认真开展专业调研。先后组织干部、教师走访调研了重庆、四川、浙江、江苏等地企业,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等部门,长寿区、长寿经开区等地方政府,重庆化工园区、长寿工业园区等园区,市疾控中心、食品药品检测研究院、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兰州石化职院、南京科技职院、天津渤海职院、四川化工职院、重庆工业职院、重庆工程职院、重庆电子工程职院等高校;邀请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重庆市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和科技协会的领导、专家,以及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到校指导专业建设工作。根据专业调研的情况,对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以主动适应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及《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相关要求对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采取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建立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并科学确定专业发展定位,走特色专业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设置专业36个,对接重庆市“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长寿区“3113”攻坚项目的专业32个,专业占88.89%。其中,培养物流与会计方面的人才1300多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635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177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349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66人)。重庆工信职业学院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继续走好以轨道交通、医药环保、数字媒体等专业为特色,智能制造类专业为重点,现代服务类专业为补充的以“工信”为特色的专业建设道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学校专业发展定位,在2022年现有5个学院10个专业的基础上,2023年再增设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供应链运营、工业设计5个专业,达到专业总数15个的规模,以不断满足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3.打造优势专业群,扩大重点专业数量。各校加强对所设专业的梳理、研究分析,立足“双优计划”“双高计划”建设,并以优势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发展,形成优势专业集群。对与重庆市重点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优势特色专业,制定招生优惠政策,增加其招生数量,保证学校特色专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带动学校其他专业共同提升。化工职院立足“大化工”,以市级骨干专业为龙头,围绕重庆市重点产业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应用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群。
(二)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我区职业院校持续推进校地合作。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标长寿区“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需求,聚集学校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攻关,产教深度融合。深度融入长寿区产业,充分发挥零距离服务,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化工职业学院与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共建重庆(长寿)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照党的二十大的要求,进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深度融合。二是化工职业学院积极向重庆市申请第二批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卫星园等平台。三是各校持续做好“双优计划”“双高计划”建设,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项目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两个板块的建设工作。化工职业学院“双高”建设立项以来,学校坚持“园区建校 院校融合”的发展理念,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逐步建成市内领先、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新时代重庆化工医药特色职业院校。
诚挚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此复函已经长寿区教委主任张新明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写在回执上寄给区政协提案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
2023年5月20日
(联系人:苟科,邮编:401220,联系电话:4026814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