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7月29日,记者再走明月山,昔日的一些非煤矿区已经栽起了一片小树苗,在清风中摇曳成长,山间清泉流淌进采矿凹陷区,形成“天池”,在青山的映照下仿佛一块碧玉。
然而,在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采石厂,厂内机器发出隆隆轰鸣声,拉运石子的大卡车在山间排成长龙,山路上沙尘滚滚,把路边的草木都染成了灰色。
2018年,我区启动“四山”管制区矿业权退出工作,推动禁建区非煤矿山有序关闭,并开展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践行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让大山重回生态美。
29家非煤矿山有序关闭
明月山是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的第三条山脉,管制区涉及梁平、垫江、长寿、渝北、江北、南岸、巴南7个区县,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是重庆主城“四山”之一。
“明月山就是长寿人所说的西山,明月山长寿段涉及晏家、八颗、葛兰、石堰、云台、海棠等镇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舒建平介绍,根据《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管制规定》《重庆市“四山”管制分区规划》,明月山长寿段99.2%的范围被确定为“禁建区”。
2018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2018年自然保护区和“四山”管制区矿业权退出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要求,长寿区“禁建区”范围内29座非煤矿山均需在2018年底前全部注销《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停止生产。
“为加快推进关闭矿山退出工作,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并自筹资金1.186亿元。”舒建平介绍,针对关闭退出矿山企业的奖扶,分“提前关闭退出奖扶”和“关闭退出转型奖扶”两项。其中,在2018年9月30日之前申请自愿退出采矿权的企业,可得到一次性的“提前关闭退出奖扶”。“关闭退出转型奖扶”则分成两次进行支付,矿山企业按规定“停止勘察开采和生产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撤出采矿设施设备、启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通过验收后,支付关闭退出转型奖扶资金总额的40%,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综合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关闭退出转型奖扶资金总额的60%。
截至2018年12月,明月山长寿段29座非煤矿山完成《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注销,全面停止采矿作业,陆续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对标对表整治地质安全隐患
因长时间开采,大多数非煤矿山三面都是陡峭的石壁,从上往下看就像是一个“天坑”。记者在八颗街道曾经的一采矿场看到,石壁上出现了一层一层阶梯,阶梯上铺满了泥土,有的地方已经长起了绿油油的野草。
“非煤矿山要求进行台阶式开采,矿山企业在提出自愿退出采矿权申请前,需对矿山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舒建平介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求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安全隐患整治方案》,并报区安监部门审查通过后组织施工,对标对表完成整改。
同时,在关闭退出过程中,矿山企业需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向职工支付相关费用,同时履行土地使用(租用)以及矿石运输协议(合同)约定义务,及时结清相关费用。在安全隐患整治工程施工结束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矿山关闭退出办公室)对其整治结果进行验收,通过后出具《矿山安全隐患整改验收单》。
截至2019年4月30日,明月山长寿段所有非煤矿山停止安全隐患整治作业,全面进入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
修复生态环境重塑大山自然美
位于八颗街道核桃村的正能矿业公司是第一批申请退出的企业,走进公司曾经的采矿现场,可以看到一片纵横交错的小树林,在青山的怀抱下,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
在矿山企业关闭退出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涉矿矛盾纠纷调处、采矿设备设施撤出,还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修复。
根据要求,2019年9月30日前,第一批关闭退出的12家矿山企业将完成矿山关闭退出后续问题处置,并按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2019年12月31日前,第二批关闭退出的17家矿山企业将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经过环境整治,山间的清泉、绿树与采矿形成的独特地理环境相结合,正发生‘化学反应’,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八颗街道核桃村主任李奎笑着告诉记者,生态恢复了,自然环境好了,绿水青山就会变成金山银山,接下来,将带领村民,搞特色种植,走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富民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