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侠侣,很多人会想到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而今天说的是两位特别的“侠侣”,他们在江河上“漂泊”10多年,只为守护一江碧水……7月16日,记者来到长江长寿段詹家沱码头,见到正准备出发清漂的雷敏夫妻。
雷敏和妻子陈学莲是江南街道人,用他的话来说,他长在长江边,是喝江水长大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渔就成了雷敏夫妇谋生的职业。
“以前打渔的人多,经常能看到10多艘渔船同时捕鱼。”雷敏说,那时总感觉长江里有捕不完的鱼,夫妻俩在船上一待就是一整天。
对渔民来说,最头疼的就是江面上的垃圾。90年代,陆路交通不发达,水上运输繁荣,到丰都、万州、云阳都是走水路。“那时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江面上的人多,水里的垃圾就多,有时一网下去,鱼没几条,垃圾却不少。”雷敏告诉记者,渔民们都往水质好、垃圾少的地方跑,上至渝北、下至涪陵,沿途选点撒网。
后来,国家规定了禁渔期,几个月不准打渔。夫妻俩就靠打零工挣钱。
2008年,区市政设施和环境卫生管理处找到雷敏夫妻,希望他们能负责清理长江长寿段以及桃花河的水面漂浮垃圾和岸坡垃圾。“保护母亲河,义不容辞。”雷敏爽快地答应下来。
于是,打渔船就成了清漂船,夫妻俩从此在长江长寿段20余公里河道上,为一江碧水“启航”。
清漂船全长约6米,宽1米左右,船舱内放置着铁锹、水瓢等工具,雷敏站在船尾掌舵,陈学莲则握着一支打捞网站在船头,巡视江面。发现垃圾后,他们立即相互示意,然后小船缓缓来到垃圾所在水域,陈学莲迅速出网,将垃圾打捞上船。“驾驶清漂船要行得稳停得准,还要默契配合。”雷敏打趣道,这要求船上的两个人彼此熟悉,要10多年功夫,才能像他们这般熟练。
在阳光炙烤下,铁制小船温度越来越高,站在船里,像是站在一口蒸汽锅里一般。雷敏抹了抹额头说,最早清漂时,一趟要打捞一船垃圾,他们站在船上,中间可谓隔了一垃圾山,垃圾在热气烘烤下,发出阵阵水臭,最难忍受。即便如此,雷敏依然感到幸福。他常说,清漂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2016年6月,长寿连续几天普降暴雨,导致长江水位上涨,江面涌现出大量枯木、树枝、垃圾,而此时,正是雷敏夫妻刚到西藏旅游的第二天。暴雨就是命令。接到出勤通知,夫妻俩便立即买机票赶回来,雷敏说,不管走多远,始终都挂念着母亲河这一江之水。
2017,区市政设施和环境卫生管理处引进两艘自动化清漂船,一船可装30吨垃圾,每天在长江长寿段巡游,打捞效率提高不少。而21艘清漂小船,专门去清漂大船去不了的地方。
“现在,大家的环保素质提高了,江面上几乎看不到垃圾。今年上半年,长江长寿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且逐渐向好。”夕阳西下,滔滔江水滚滚向前,雷敏笑着说,等长江里的垃圾没有了,他们就“退隐”江湖,一起畅游长江,钓鱼消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