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4504806898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和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 | |||
住所 |
重庆市长寿区杏林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游海波 | |||
开办资金 |
501(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长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489.97 |
66778.91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
312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精医笃行,严守医疗质量生命线 (一)落实质量安全管理。根据每月质量管理主题,召开专题会,分析专项行动相关数据,对数据明显异议,听取临床反馈的意见建议,及时干预,推进落实。召开质量安全工作例会和各项专题会议14次,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25次。 (二)开展专项行动提升。启动患者安全、手术质量提升和病案质量提升三大专题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明确责任和任务,配套完善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病历内涵质量提升管理指标等11项,上报国家平台不良事件459例。 (三)强化病历质量管理。每月抽查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归档病历,做到死亡病历、手术病历、输血病历检查全覆盖,质控门诊病历甲级率91.99%,运行病历合格率93.06%,归档病历甲级病案率81.77%,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90.62%,主要手术操作正确率95.95%;五日(工作日)归档率为95.89%,病历管理质量大幅提升。 二、优质护理创示范,患者满意树口碑 (一)抓好质量管理,筑牢护理安全底线。全面开展《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应急预案》修订汇编工作,新增和修订规章制度23项,应急预案5项。组织召开护士长例会、护理质控会议等会议28次。督查科室568次,合格率为95.75%。 (二)抓好人才培养,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开展非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培养中医护理人才,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强化中医护理技术及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运用,营造中医服务氛围,逐步提高护理人员辨证施护的能力。全院非中医专业护理岗位人员共300人,参训人员297人,参训率99.00%,西学中培训合格率达82.00%。 三、多举并措防院感,科学管理保安全 (一)优化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隔离、抗菌药物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ICU“三管”感染监测、职业暴露处置上报等重点科室和关键环节的感染防控流程进行了优化。 (二)加强院感管理,做好院感监测。定期召开感控工作专题会,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做好各项院感监测,对照梳理感控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补齐短板、填补漏洞,持续提高医院感控管理水平。全年共监测住院患者总数3499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10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0.31%,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72.25%,医院感染相关病原学送检率90.83%,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为100%,均达到目标值。 四、科学管控降成本,采购供应保质量 (一)做好医疗设备保障。采购医用耗材4272万元,其中高值耗材994万元、低值耗材1845万元、试剂1256万元、其他179万元,引进了YAG激光治疗仪、眼底照相、睡眠呼吸监测仪等新仪器设备;完成全院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设备的功能、计量和安全性检测约469台;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40例(其中严重5例),化妆品不良反应50例,超额完成区市场监管局任务。 (二)做好药品监测供应。严格执行“带量采购”“两票制”“线上采购”等各项采购政策。全年西、成药销售总收入7714.1万元,同比上浮2.58%;西、成药总处方1060万张,同比上浮6.15%;中药饮片总收入2452.7万元,同比上浮0.87%;中药饮片总处方18.06万张,同比上浮105.46%;中药代煎服务2.9万余人次,同比上升52.6%。全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共107例,超额完成了区市场监管局下达的任务,被评为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先进单位。 五、乘势而上信息化,创新服务惠患者 (一)聚焦核心突破,赋能服务升级。一是顺利通过互联网医院监管验收,成功取得互联网牌照,全面实现本地医保患者就医全流程的医保接入。二是上线门诊扫码支付、诊间支付等功能,升级改造微信公众号同步完成,启用药房排队叫号系统及签到机。三是对标解读734项四级电子病历评审标准,填报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材料,高分通过四级电子病历复评。 (二)抓实关键支撑,护航运行平稳。一是数据与报表管理。全年精准提取400余个临时数据报表,在HIS系统全新打造60个实用报表,全方位赋能医院精细化管理。二是信息安全保障。完成机房网络改造并顺利接入网络安全准入系统,更换已过期的电子票据网络出口防火墙,全年累计修复漏洞16764次、查杀病毒木马9101个,处置2起网络安全事件,成功阻断2132次外网攻击行为,全力捍卫医院网络安全阵地。 六、教学科研共发展,传承创新谋突破 (一)院校医学教育工作再创新高。成功创建重庆中医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接收来自川北医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市医药学校等17所大中专院校实习生共169人,其中本科实习生21人。接受来自12所高校见习生共16人。 (二)科研能力逐步提升。成功申报市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2项,区科技局科研项目8项,完成了2023年区科技局科研项目5项验收结题。全院职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SCI论文4篇,高水平论文取得新突破。 (三)师承工作。聘请12名中医师为2024级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29名学员师承指导老师。 七、“四名”工程促发展,品牌建设显成效 (一)精筑特色名科。全力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2023年度中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重症医学科顺利通过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验收,泌尿外科、肿瘤科成功获批区级中医重点专科,耳鼻咽喉科获批区级中医特色专科。 (二)细琢德艺名医。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与传承工作,成功申报游泽忠第四批重庆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获批设立游泽忠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医院现拥有重庆市名中医2人、重庆市优秀青年中医2人、长寿区名中医11人,形成了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人才队伍。 (三)深挖传世名方。精心承办中医药良方妙技征集遴选及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工作。深入挖掘整理,调查核实特色制剂方法6个、中医药经验方41个、中医药诊疗技术27个,并向市级推荐申报7个,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八、公益活动暖人心,基层服务展担当 (一)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与菩提、新市、八颗、凤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万顺镇卫生院续签医共体协议,新增龙河镇卫生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多次召开医共体工作交流会,组织专家团队到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授课、会诊查房、义诊、业务交流等活动11次。 (二)义诊活动颇具规模。以多元主题、多种形式开展义诊活动16次,共派出医务人员111人次。联合医共体义诊2次,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活动3次,组织全院义务献血1次。 (三)医疗保障有序开展。承担区纪委监委等机关单位重要活动,区级两会等重要会议,高中考等重要考试、比赛及关键时期、重要项目的医疗保障,共参加医疗保障77场次,共派出医务人员323人次(不含纪委医疗保障)。 九、互助共济惠民生,医保管理增福祉 按照区医保局要求,加强对各临床科室管理,规范诊疗行为。全年医保就诊687004人次、增长33%;医保结算医疗费3.2亿元,增长4.8%;医保基金报销2.3亿元,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加强医保监督检测。迎接审计专项检查、市场监管局检查、区委巡察组检查、大规模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等15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指导科室整改。自查住院病历2000余份、门诊住院计费463万条,建立医保负面清单780项,为医院挽回经济损失192万元。 (二)开展“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宣传“两病”政策,熟悉两病管理平台,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两病”,进一步减轻家庭负担。办理“两病”保障人数2420余人、特病1950余人次,特病延长处方审批1309次。 (三)全面落实DRG付费工作。完善医保与医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出台相关工作制度7项,开展DRG基本知识培训2场。2024年12月出院纳入DRG付费病例1712例,涉及251个DRG组,实现100%上传、入组及质控通过,预计结余100万元,DRG付费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十、存在问题 (一)科研教学待精优,师资规范需加强。中医规培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科研管理不够规范。 (二)专科建设有差距,院内制剂缺口突出。医院营养科建设滞后,分区流程未完全达建设标准;院内制剂自行研发还未实现零的突破,调剂品种临床使用不积极。 十一、下一步思路 (一)“贤能”汇聚,挺起发展脊梁。加大力度引进学科领军人才,精心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中医药专家团队。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大力发展治未病、骨伤科等专科领域。 (二)“创翼”振飞,激活科技引擎。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以重庆中医药学院为依托,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医院教学能力,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医学人才。 (三)“匠心”传承,擦亮名医招牌。立足现有资源优势,依托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精心打造长寿区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中心;同时,积极筹备新增3-5个市级以上名中医或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提升医院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四)“智联”赋能,革新信息化体验。一是加强信息系统内涵建设,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市先进水平。二是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优化互联网诊疗流程,持续开展“互联网+中医药”“互联网+护理”便民惠民服务。三是推进数字化就医服务,逐步完善线上预约、移动支付等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有效期至2023年7月21日。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重庆市长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有效期至2029年7月2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接受重庆市长寿区慈善会捐赠血液透析机5台,价值125万,用于肾病科日常治疗。 |
填表人: 甘绪林 联系电话:19*******34 报送日期:2025年03月19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