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688938987H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长寿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长寿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供劳动仲裁服务。劳动争议仲裁,企业雇佣关系协调,相关培训及政策咨询服务等。 | |||
住所 |
重庆市长寿区凤城街道望江路57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余朝阳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 |
3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2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提质增效,抓好案件办理。 2024年仲裁立案受理1105件,另有立案前调解成功693件。仲裁案件结案1105件,其中调解(撤回)结案666件,裁决结案439件,仲裁结案率100%,调解成功率79.89%,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5617万余元。落实重大争议应急联合调处机制,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效果显著,协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某机电公司”“某新能源公司”等集体案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1311万余元。 (二)汇聚合力,强化一站调处。 持续升级打造推广“劳动争议纠纷一站式处置平台”,建立“渝你同行”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立“劳动维权+就业帮扶”联动机制,定期将有就业意愿的失业当事人推送给就业服务中心推荐工作,累计推送当事人就业意向信息325条,持续提升为民服务温度。2024年,劳动争议纠纷一站式处置模式先后获选重庆市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长寿区改革创新奖,不断提升品牌辨识度和知名度。 (三)协同联动,凝聚裁审合力。 同向发力,深化裁审衔接工作,完善协作机制。通过裁审衔接工作群,随时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讨。常态化运转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司法确认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司法确认案件138件。持续开展工作协同,联合调处多起集体劳动争议,实现劳动争议前置介入,化解纠纷在早、在小。一仲裁案例入选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力社保厅、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首次联合发布的川渝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四)靠前服务,强化源头预防。 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月”“助企纾困·人社在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入企调研、召开培训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宣讲58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册,收集整理意见建议20余条,答复劳动用工合同问题100余个,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确保企业用工规范、高效、可持续发展;应邀参加新市工业社区首场“周三沙龙”活动,现场以“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为主题为40余家企业答疑解惑;应邀参加“言笑晏晏 e企同行”晏家工业社区2024年惠企政策集市活动,通过“你问我答”政企见面会及“摊位咨询面对面”等方式,为企业职工答疑解惑。开展“共享用工”座谈会2场,为40余家企业解决缺工用工矛盾,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稳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五)夯实基础,健全体制机制。 严格制度管理,建立施行《劳动合同制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工作服着装管理办法(试行)》,编制《立案工作要点》《类案审理要点》不断提高仲裁团队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评查标准》,强本固基,全面提升仲裁办案质效。 (六)赋能增智,强化队伍建设。 建立人员队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团队专业水平,以举行“劳动法律小讲堂”等形式,着力提高仲裁办案人员专业素质。扩充调解队伍,吸纳劳动领域专业人才加入“特邀调解员”队伍,开展专题培训班,吸纳“特邀调解员”13名。培养推选调解仲裁专家入库,所属2名仲裁员、1名调解员获聘市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专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争议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案件总量居高不下,人案比突出。二是争议类型多样化,增加处理难度。传统争议工资报酬(如欠薪、加班费)、劳动合同解除(如违法解雇、经济补偿)、工伤保险待遇等仍是主要争议类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认定及劳动者权益保护案件逐渐增多。三是争议主体多元化。争议主体从传统制造业工人扩展到白领、技术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等。争议不仅集中在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平台企业的劳动争议也逐渐增多。四是争议处理难度加大。劳务派遣、外包、平台用工等模式导致劳动关系认定困难,法律适用存在争议。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案件源头预防,梳理案件高发频发企业仲裁案件特点,针对性开展用工指导,法律宣传。二加强裁审衔接,持续深化仲裁和人民法院业务衔接,及时沟通联动处置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关心关切的要案急案,统一类案裁判观点,完善协作机制。三是加强案件办理,确保纠纷高效公正处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刘柏兵 联系电话:15*******28 报送日期:2025年04月25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