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599239818R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拟定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路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雪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65 |
27.12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
5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按照全区农业系统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在区委农业农村工委领导下,区农研中心立足主责主业,狠抓现代高效粮油和特色产业发展,狠抓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狠抓农业安全环保工作,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品牌推广,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1.01万亩,粮食产量33.31万吨,油菜产量1.5万吨。粮食亩产366千克,其中水稻亩产525.8千克,玉米亩产466.5千克。油菜面积10.56万亩,亩产142千克。水果种植面积30.27万亩、预计产量29.55万吨,其中柑橘26.82万亩、预计产量26.1万吨,同比增长9.1%。伏淡季水果种植面积3.45万亩、预计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23.5万亩、预计产量42.2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2万亩、预计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3.8%。 一、工作亮点 (一)现代粮油效果凸显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水稻三级米以上品种面积达60%,鲜食玉米种植面积1.8万亩,比2023之前分别提升了5%、8%、20%。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资金支持中大型农机具,新增中大型机械近70台套,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从2020年的48.92%提升至59%,亩均节本200元。 (二)院地合作更加深入 引进中科院计算机所实施“伏羲”计划,开展丘陵山区智能农机制造攻关,打造无人农场;引进重庆市农科院渝优水稻团队联合开展特色功能稻(米粉专用稻)筛选,助力长寿米粉产业发展;引进西南大学油菜专家团队联合开展早熟油菜全程机械化制种试验。 (三)项目推动有序步稳 完成长寿区2023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种植业项目共22个项目,涉及产业补助资金664万元,改造提升了柑橘基地3000亩,特色水果基地1000亩,精品蔬菜基地1000亩;完成长寿区2023年市级资金柑橘老果园改造项目,针对我区柑橘易受冻害、品种不佳问题,进行品种高换2000亩;完成长寿区柑橘品种资源引进示范园项目,在双龙镇建立品种储备园20亩,储备优良品种10个以上;2024年农业防灾减灾项目资金70万元,用于种植业(主要是水果、蔬菜)受干旱灾害较严重的镇采购恢复生产物资补助;完成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连阴雨寡照区水果高糖高产关键技术示范。 (四)现代技术示范有效 配合市农科院开展爱媛柑橘生态栽培和增糖试验示范;配合中柑所引进了“芸香4号”、“芸香5号”、“芸香6号”、金沙柚、东试早柚、真龙柚等6个柑橘(柚)新品种进行试种;与中柑所专家开展老果园改造示范100余亩、高接换种夏秋季腹接促萌芽100亩、省力化防日灼技术500亩、红肉脐橙低产园改造示范约200亩,针对长寿沃柑和红美人结果过多导致果小树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做好沙田柚矮化栽培技术研发,老果园更新复壮技术研发,高接换种快速投产技术研发工作;下发果树、蔬菜等关键时期生产管理技术,现场解决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 (五)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通过与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四川省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邻水县签署共建明月山柑橘产业示范带合作协议;组织业主参加第六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我在乡村有棵树——重庆100个最美采摘园”活动;选送4家脆李参加重庆市第五届“三峡杯”优质脆李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区水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助推我区特色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稳粮保供更加有力 1.落实生产任务。明确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解任务到基层,建立任务台账,优化加强政策落地监管等,层层落实。经统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面,2024年全区共落实面积2.12万亩,其中50亩以上的大户47户,涉及面积近11000亩。建立100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基地3500亩,涉及经营主体20家;部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方面,在全区创建7万亩,带动面积20万亩以上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涉及经营主体32家;产油大县项目方面,落实油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其中大户面积1万余亩,涉及经营主体27家,建立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片5000亩,涉及经营主体11家。 2.加强技术指导,深入调研。实地走访粮油生产区域,了解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技术需求。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据调研收集到的情况,吸纳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科研人员等组成专业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市、区、镇三级技术人员以及生产一线“土专家”,确保技术指导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并定期对技术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粮油生产技术和方法,提高服务能力。分阶段多样化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培训班、技术手册、微信群、专题技术指导服务、现场观摩会等方式,根据作物播种、生长以及收获期等不同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指导,确保作物全生育期都有专业的技术指导。2024年举办粮油培训班8次,发放技术手册5万余份,举办现场观摩会5场,实地技术指导200余次,惠及种植户8000余人次。完善技术指导闭环管理。通过技术指导服务反馈机制,督促技术指导服务更贴合业主需求,服务内容更科学更合理,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3.落实政策扶持。一方面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粮油扶持政策,详细解读政策内容、申请条件和流程。另一方面优化政策设计。2024年实施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项目,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采取差异化补贴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种粮积极性;实施的部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补助政策多样化,涵盖中稻高产、中稻+再生稻、再生稻以及节水抗旱稻等方面,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强政策落地监管,完善街镇惠民政策落地落实的监管机制,实时召工作开调度会,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生效。 4.作好病虫害防控。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科技含量,针对主要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年初印发《长寿区2024年植保工作要点暨“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文件,指导全年植保工作。结合部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采购水稻虫害智慧监测系统,联合区气象局,加强我区主要粮油作物的病虫害科学防控。2024年,全区实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主产街镇累计完成近10万亩,利用产油大县项目采购硼肥和菌核病防控药品,覆盖所有油菜种植户,面积近10万亩。 5.提高农业机械化。通过政策补贴、宣传等方式,引进、推广新装备、新机具,提高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截止目前,2024年全区推广农机具2120台,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65.057万元,其中,耕整机1882台,拖拉机14台(配套农机具31台套),插秧机6台,联合收割机5台,粮食烘干机7台,无人机5台,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广农机新技术打下良好基础。2024年完成机耕面积108.345万亩,机播面积35.94万亩,机收面积47.37万亩,开展农作物(水稻、柑橘等)飞防植保作业面积16.4万亩,开展小麦机播作业面积0.01万亩。预计202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92%,较2023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7.99%增长1.93个百分点。 (二)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生产 1.深入推进绿色防控。为保障农业安全,及时掌握植物病虫害情况,我区今年设置植物疫病及农作物病虫害等监测点共136个,其中实蝇监测点86个、柑橘溃疡病监测点24个、草地贪夜蛾监测点14个、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6个、柑橘木虱监测点6个。为调查柑橘大实蝇蛆果率,区农研中心成立5个区级蛆果率核查小组,走访39个村子、110个点,调查63593个果子,发现蛆果52个,综合蛆果率为0.08%,达到年度蛆果率控制在0.5%以下要求。2024年全区实际红火蚁防控面积3853亩次,施用红火蚁专用饵剂1730千克,扑杀活蚁巢34个,防控后防效调查总评发生程度均为一级水平。同时,为确保水稻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通过植保无人机飞防,在全区累计完成9.26万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此外,科学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加拿大一枝黄花为重点,积极开展外来生物防除工作。 2.强化部门合作。同区气象局联合推出粮油专题气象服务和秋收秋种专题气象服务专报,向农户及大户及时提供病虫害防控和农作物栽培农事建议。 (三)农业环保工作有序推进 3.继续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一是2024年全区共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97.53万个,其中:农药瓶类31.1万个(容量300毫升以下18.96万个,300毫升以上12.14万个)、农药袋类266.43万个(容量100克以下248.17万个,容量100克以上18.26万个);转运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32.87吨。二是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为减少种植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指导全区科学施肥增效工作。2024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10个,落实定点施肥调查补助经费2.25万元用于调查工作(150元/户),在全区开展以无人机配施叶面硅肥为主的“三新”集成示范5429亩,增施锌肥1.805万亩。并且面向全区印发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及施肥推荐配方28.86万份,开展科学施肥增效技术培训6次,合计培训676余人次,组织各街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召开农药减量技术培训14次,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推广应用市级推荐的“Nutrient Expert系统”,进一步提升科学施肥、减少农药使用认知度,提供科学指导建议。三是认真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培育壮大了以秸秆肥料化为重点的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主体1家,新建秸秆收储运点12个,秸秆收储能力拟增加1.5万吨以上。聘请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开展秸秆还田效果、农作物草谷比检监测,指导我区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印发相关宣传资料6万余份;举办集中技术培训2次,培训人员160余人次,专家下乡现场技术指导200余人次,在市区融媒体宣传报道4次。 4.认真做好河长制工作。按照区级河长办要求,积极协助区河长办、做好流域面积内的19条区级河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方面资料的收集汇总,以及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四)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管理 1.加强安全管理。确立街镇农村沼气安全管理职能职责,建立完善镇(街)、村、组三级联动监管工作责任机制;明确了沼气安全管理要求,做好农村沼气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期间针对19个街镇完成农村沼气安全检查工作共计13镇次。排查整治期间,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排查1047次,排查场户数量9094户,整改问题隐患场所有126个。 2.严格落实领导检查制度。全按照区政府审批的《2024年农机渔船、农村沼气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检查计划的通知年度检查计划》(长寿农发〔2024〕7号),区农研中心主任每月带队检查至少1次,区农研中心分管副主任每月带队检查至少2次,沼气安全工作相关科室按照检查计划认真协助领导做好检查工作。全年累计完成19个街镇农村沼气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共计82镇次,累计抽查农户175户。 3.进行宣传培训。召开农村沼气安全技术培训及工作部署会议6次;对各街镇召开农村沼气安全培训会议19次。重要时节和会议期间面向街镇、村组干部、农户发送沼气安全管理短信提示。发放安全宣传资料8000份,制作警示标牌700块,面向全区发布《致全区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同时组织街镇张贴、喷绘等方式完善警示标识。 (五)提升耕地地力 1.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一是以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依托,按照市级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要求,持续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8个,并完成年度监测报告。二是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2024年度全区累计实施各类安全利用技术措施面积3.97万亩,其中:品种调整面积0.74万亩,增施锌肥1805万亩,叶面调控技术0.54万亩,水分调控技术0.85万亩,实现了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区域全覆盖。预计2024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8%,完成了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3.有序推进土壤三普工作。根据国家下发任务,完成长寿区共有样点1207个外业调查与采样工作,组织专家完成市区两级验收。此外,完成样点内业化验测试工作,组织专家开展数据审核。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杨进怀 联系电话:13*******40 报送日期:2025年04月27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