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长寿区救助管理站

日期: 2025-07-01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450481614Q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长寿区救助管理站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长寿区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担负外流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及外地中转的收遣工作。对净化我区的市容市貌,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寿区凤城街道凤岭街26号

法定代表人

李川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长寿区民政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7792

14.3063

网上名称

重庆市长寿区救助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4年4月进行了法人变更

一、成效和亮点

(一)统筹协调,阳光救助成果丰硕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工作,完善监督机制,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建立风险研判会,及时化解社会风险。加强能力建设,完善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实施救助政策法规,推进阳光救助,未发生致死伤事件。今年救助94人次,包括站内、街面巡查劝导、疑似精神病患者、智障人员、残疾人员,回访易走失人员,寻亲成功5人,落户安置1人。

(二)谋取发展,积极推进救助站改迁项目

为改善社会救助基础设施,改建黄桷湾便民服务中心为区救助管理站,提升救助条件,助推民政事业发展。 项目占地约7亩,建筑面积约1539㎡,投资约318万元。已完成前期工作,由重庆文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垫资施工中。

(三)探索创新,搭建川渝毗邻救助合作机制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川渝相邻地区救助管理领域协作,达成一体化合作机制协议。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构建合作机制,强化协作,推动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合作以来,建立6项合作机制,救助护送一名服务对象跨区域安全返乡。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汇集力量,初创救助社会网络体系

深化汇聚多元力量,织密救助管理服务网,完善主动发现机制。联合仁爱社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建立中心城区全覆盖的救助服务社会网络体系。提高社会救助覆盖面和服务效率,确保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援助。提供线索或参与救助共计8人次。

(五)多措并举,救助宣传效果明显

加大宣传力度,深化与社会组织合作,利用线上线下多维度宣传救助工作,成效显著。组织30余人走进救助管理站活动,营造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在各类媒体共报道15次。

(六)拓宽渠道,新增临时救助网点

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加强与区福彩工作站协作,新增6个救助点,拓宽临时救助引导渠道,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工作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站位统筹部署

站长负责,党员干部示范,全员参与,确保救助工作方向明确。成立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救助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根据上级要求,召开专项救助会议,进行救助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抓实专项救助,高质量织密网络

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意识,开展专项救助行动,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早发现、早救助。专项行动出动工作人员196人次,救助40人次。细化工作方案,部门联动,加强巡查,确保临时遇困人员安全。准备充足救助物资,加强值守,分类救助,拓展救助朋友圈,实施志愿服务和心理疏导服务。

(三)夯实设施基础,高目标推动项目

集中力量推动救助站改迁项目,办理前期工作,多途径争取资金,考察学习经验做法,计划打造多功能民政服务中心。

(四)延伸服务窗口,高标准政策宣传

将救助服务窗口和政策宣传向群众、公益站点、媒体聚焦,营造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氛围。加强协作,创建救助服务社会网络体系,开展宣传系列活动,提升政策知晓度,联合社工组织和媒体力量,传播救助理念,呼吁社会力量参与。

(五)聚焦安全管理,高要求能力建设

规范管理,加强机构安全管理,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规范救助流程,加强培训和实操,确保救助管理安全网牢固。加强排查整治,落实安全责任,开展安全检查和维护,加强培训提升能力,确保救助对象规范化管理。

三、存在的不足

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需加强社会主义资源链接;宣传投入不够,需加大宣传力度,跟进所需资金保障。

四、下一步打算

(一)改善救助服务条件,优化供给

推动救助站改迁,完善设施,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增强救助能力。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应急、过渡、便利性救助服务。

(二)利用数字化变革政策,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完善救助服务网络

建设临时救助点,优化主动发现报告机制,扩大网络覆盖,强化部门协同,提升网络应急处置能力。

(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

链接资源,统筹志愿队伍,建立社会救助网络体系,完善街面宣传服务平台和救助引导渠道,确保及时援助。

(四)深化川渝毗邻地区救助管理协作

完善共建共享服务圈,健全资源互补、信息互联、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为两地救助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李伟  联系电话:13*******33  报送日期:2025年04月22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