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长寿区博物馆

日期: 2025-06-30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305156065D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长寿区博物馆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长寿区博物馆(重庆市长寿区文物管理所)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保护辖区内文物安全,促进文物事业发展。调查、发掘及保护利用辖区内所有文化遗产;推荐、申报、修缮和修复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征集、收藏、保护、修复、陈列和展示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可移动文物;开展文物、博物馆业务培训和文化研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桃兴三路5号

法定代表人

程庸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长寿区委宣传部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6

8.76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履行公益职责的情况

(一)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

1、文物安全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启用巴渝文物数字化应用。6月11日,重庆市文物局主办的文化·巴渝文物文物安全监管子系统应用培训片区会在长寿区召开。来自涪陵、丰都等5个区县以及长寿区各街镇文化服务中心共50余人参加培训。二是不断压实文物安全责任。全年共组织文物单位开展自查40次,发现并完成整治重大隐患7处。三是严格落实考古前置工作要求。依法履行建设工程中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程序,配合完成新建宜昌至涪陵高速铁路工程文物调查、合川至北碚至渝北至长寿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国家高速公路梁平至长寿段改扩建工程文物调查等。四是持续开展培训演练。5月24日,召开长寿区文物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对重点文物单位50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全年开展4次安全培训及演练。五是文物保护联席机制发挥作用。区人民检察院对林庄学堂旧址保护问题下发检察建议书,有力促进文物保护项目实施。文物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办理晏家街道古墓葬被盗案件,抓获盗墓人员5人,追缴1件被盗文物。

2、文物保护项目取得较大成效。一是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迈上新台阶。林庄学堂旧址和长寿桓侯宫两处市级文物保护修缮项目于7月正式启动施工,标志着长寿区对现有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实现全覆盖。审核通过了三倒拐部分建筑以及长寿缆车修缮保护方案。实施了东林寺明代碑刻以及团堡宋代墓群数字化保护项目。二是馆藏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完成区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和馆藏珍贵文物修复项目,7月初,启动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三是专项考古调查取得新进展。配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蜀道(荔枝道)专项调查,新发现多条古代驿道遗址,发掘一处宋代遗址,对唐宋时期温山县城遗址有了初步调查成果。

(二)高质量推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1、完善基础保障。2月成立文物普查工作专班。积极对接财政经费支持,落实财政经费60万。做好后勤保障,为普查队员购买保险,制作普查证,定制防晒帽、马甲、T恤等物资。

2、强化业务培训。5月24日,召开了全区动员部署会,积极组织全区文物普查骨干力量参加四普培训课程,为实地野外调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共有35人完成普查培训。

3、强化执行精准督导。一是广泛开展普查宣传,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宣传月等系列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宣传文物普查知识,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发布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公告,形成全民参与文物普查的浓厚氛围。二是实地调查成果丰硕。截至11月底,全面完成605处文物复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线索55处。并结合蜀道(荔枝道)专项调查以及基建考古调查,发现清代长寿城墙遗址、古驿道等多项重要新发现。

二、上一年度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

2024年,长寿区文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对标市委、市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要求以及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要点,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市、区文化和旅游委的领导下,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进一步推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

(一)博物馆影响力持续提升

1、公众服务成绩斐然。全年团队接待140余场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举办人文长寿专题讲座、新春系列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小小渝记等社教活动25场次,惠及观众超7万人次。与狮子滩发电公司、长风化工厂、重庆化工职院等签订合作协议,拓展博物馆功能。

2、是陈列展览亮点纷呈。《金玉良缘——川渝馆藏精品玉器及金银器展》荣获2023年度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奖。与新光艺术院策划举办新光之声首届名家艺术作品全国邀请展。参展三峡博物馆《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以及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三峡地区金银器特展》。引进重庆市流动博物馆联盟《龙舞中华》流动展和长寿区委宣传部主办《长寿好人》流动展。完成展陈维护更新工作,更换展厅新版文物说明牌200余块。

3、文创开发初显成效。成功申请为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会员,积极参加三峡文化创意产品联展,以长寿博物馆建筑图案元素设计打样冰箱贴、纪念币、等系列文创产品。四是数字赋能文博事业。持续推进云上博物馆建设,全年访问流量超1500万次,视频内容点播总量500余万次,视频内容点播时长近30小时。《百馆百物——川渝宝藏》宣传片荣获2023年度重庆市博物馆新媒体传播优秀项目。

(二)探索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新途径

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活化利用工作,协调文化旅游部门、民族宗教部门、文物所在街镇与社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长寿桓侯宫和文峰塔片区活化利用。协助长风化工厂利用闲置厂房打造长风三线建设展览馆,助力工业遗产活化利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强化责任落实,提升防控水平

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全区文博事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持续推进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确保文物安全。完善巴渝文物数字化应用基础信息,全面提升文物保护防控水平。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巡查检查,确保特殊时期文物安全。完善馆藏文物数字化建设工作,打造数字化管理文物库房,提升博物馆安防水平,确保文物安全。

(二)夯实基础工作,推动保护利用

推进长寿桓侯宫和林庄学堂旧址修缮保护项目实施,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施工。全面完成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加强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及利用。持续跟进蜀道(荔枝道)专项调查,助力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持续开展基层文物工作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努力增强基层文物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加强文物专业队伍建设。

(三)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公共服务

1. 加强区博物馆同文旅、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积极谋划开展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打造特色品牌,高质量推动博物馆免费开放。

2.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合理利用馆内藏品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研发文创产品,助力文化传承。

3. 加强与各级媒体沟通联系,有效宣传博物馆工作,提升影响力。推动与其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输出优秀的展览项目。强化川渝合作,积极推进与彭州博物馆合办展览工作。按计划开展藏品征集工作。

(四)持续推进四普后续工作

1. 严格践行应查尽查应保尽保的总体原则要求,按期完成文物普查内业整理工作,通过市四普办审核。

2. 完成新发现文物线索调查认定工作,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对接规划自然资源局,推动文物资源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3. 启动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开展文物认定、登记及公布工作,做好文物普查成果转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程轶  联系电话:18*******67  报送日期:2025年03月10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