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长寿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日期: 2025-06-30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MB0971093E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长寿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长寿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构建全区数字化城市运行支撑体系,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承担全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领域统筹协调、监督预警、指挥调度、决策支持、事件流转、考核监督等方面事务性、服务性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中心1楼

法定代表人

张泓洋

开办资金

15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

8.5345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提升板块跑道建设能力,推动城市精细治理

一是全量承接三级治理体系。承接八大板块、70条跑道、255条子跑道,并自主谋划27条区级特色子跑道。在全市率先上线驾驶舱2.0版,完成数据迁移。二是系统打造城市体征指标库。归集3562项体征指标,其中60.2%设定阈值,实时动态体征指标率先实现零的突破。三是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梳理上屏320个KPI,23.2%具有评价维度,子跑道覆盖率达100%,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时监测。

(二)提升三级贯通实战能力,推动城市公共服务

一是高质量贯通136个市级应用,如全民反诈,全年在市级考核中均名列A档,民呼我为等市级应用事件按期办结率保持100%,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3.11天,综合满意率提升至92.18%。二是高效率配置702个智能预案,覆盖282条子跑道,占全市近20%,累计流转事件11186件,按期办结率超99%,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3.82天。三是高标准贯通10个区级特色应用,如北斗+安全监测,有效改善空气优良天数,PM2.5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天。

(三)提升风险应急保障能力,推动城市安全运行

一是加快风险全量落图。完成5302个风险点位梳理和落图,动态形成7089条风险提示,升级韧性安全城市一张图,基本实现实时监测、动态预警、一图掌控。二是强化感知设备接入。全量接入84类53.85万个感知设备,接入种类和数量均名列全市前列,基本实现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城市感知网。三是制定风险智能预案。针对应急动员板块建设,高效贯通市级应用和智能预案93个,累计智能推送事件7663件,按时办结率达100%,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四)提升指挥调度运行能力,推动城市高效运行

一是健全感知预警体系,依托城市之眼城市之声,形成全方位感知预警体系。二是健全决策处置体系,依托治理中心平台,形成一体化处置体系,累计流转事件19万件,按期办结率超99%。三是健全监督评价体系,制定36张五色图,对各部门、各镇街数字化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四是健全复盘改进体系,建立健全日报告、周调度、月盘点工作机制,定期进行复盘研判。五是夯实指挥调度实战能力,联动多个单位承办应急演练,重点时段实现全区刑事、治安、交通警情同比下降16.07%。

(五)提升人工智能赋能能力,推动城市智治水平

一是城市治理智能场景谋划。完成5个市级智能场景承接和2个区级智能综合场景谋划。二是AI赋能城市治理。打造交通疏堵、车祸识别、突发群体事件等AI智能算法模型,完成重点区域点位标注,下一步进行模型搭建。三是数字孪生赋能城市治理。采集城区重点区域三类管线6028公里矢量数据,初步承接市级地下管线数字孪生平台。

(六)提升区带镇街支撑能力,推动基层高效智治

一是带平台,夯实一屏统揽根基。持续拓展镇街平台四板块,点对点指导镇街自定义子跑道,实现进度实时掌控、任务精准督办。二是带数据,提升一网共治能力。依托IRS推动数据资源下沉223.1万条,核实更新一标三实数据45.4万条,打通市、区、镇街数据通道。三是带应用,提升事件处置效能。推动民呼我为等36个市级应用下沉至镇街基层治理中心,处置上报事件10.8万件、下派事件2.5万件,任务完成率保持在99%以上。四是带机制,强化指挥调度联动。深入调研7个镇街,收集问题建议21个,构建区级板块长跑道长镇街岗位长的工作责任体系。

(七)提升制度规范保障能力,推动中心规范运行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出台《重庆市长寿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强化规范保障。拟订《长寿区平、急、战时综合管理标准派遣事项词典》(1.0版),规范143项城市运行高频事件处置流程。三是强化成效保障。完成《长寿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本能力建设方案》并印发,明确15项区级重点任务和84项八大板块重点任务。

(八)提升运行机制保障能力,推动中心实战实效

一是厘清职责边界。初步厘清区治理中心与其他指挥中心的职责边界,全面接管民呼我为工作职责。二是强化部门联勤联动。强化部门联勤联动,完成区城市管理局人员进驻,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三是全力推进多中心合一。推进多中心合一,赴上海市考察学习,拟订《长寿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多中心合一》(初稿),建设情、指、析、调城市治理实战枢纽。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实战能力还有差距

体征指标数量虽多但是实时性的动态指标很少,智能预案数量足但是质量不够好,实战实效的核心竞争力还没形成。

(二)部门沟通机制尚待完善

民呼我为、事件单流转、争取应用贯通等方面仍存在沟通机制不全问题,业务开展存在阻滞点。

(三)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进入无人区

探索AI赋能城市治理路径目前只能进行个别场景的试点,如何真正实现AI与治理中心的全面结合,还需要进行滚动式规划,进一步探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系统集成,全力攻坚应用贯通

全面梳理我区应用贯通情况,积极与市治理中心对接,落实市级应用贯通新标准,为已上线的市级应用创造贯通条件,按照应贯尽贯的原则,全量承接和贯通市级应用,2025年市级应用贯通季度考核继续保持在A档。

(二)锚定关键节点,加快构建基本能力

不断优化完善智能预案,实现高频事件全上跑道、全面贯通,破除跑道、核心业务和实际工作三张皮的问题,不断强化现有感知资源综合调度和协同预警能力,按照实时性、监测性、预警性、可评价性要求不断完善城市体征指标设置,积极对接市大数据发展局争取更多大模型算法场景在长寿试点,为事件分析预警、辅助决策赋能。

(三)突出急用先行,不断强化实战能力

继续联动区级部门开展多场景应急指挥调度工作,完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推进融合通信平台运用,加强应急预案实战能力。持续推进区带镇街工作,对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开展常态化业务指导。加强区级部门横向沟通,进一步划清事件单流转、民呼我为权责边界,切实提升区治理中心实战实效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王若瑾  联系电话:19*******15  报送日期:2025年03月10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