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MB1D604960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和创新联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围绕化工工艺优化、化工新材料产品开发及应用、化工过程高效膜分离、智能装备与智慧园区建设、化工企业建设与管理、检验检测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方向开展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专用设备研发与销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咨询、服务、评估、人才培养与培训等。 | |||
住所 |
重庆市长寿区菩提东路2766号科创园C栋7层 | |||
法定代表人 |
何家军 | |||
开办资金 |
200(万元) | |||
经费来源 |
非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武汉工程大学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0.2281 |
262.6633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16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持续推进科创平台基础能力建设 (一)人才团队建设 2024年,研究院共招聘全职人员1名,研究与发展中心1名;柔性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技术人才5名;新增入库专家2名,完成研究院在职人员聘用合同续签手续。成功申报了长寿区英才计划项目,并完成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任务。研究院作为参建单位组织并参加了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全体会议、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长寿洽谈会,协助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高层次专家人才参会。 资质能力建设。2024年,研究院持续加强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初创型)及长寿区区级企业研发中心能力建设,研究院被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定为“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获得授牌,研究院被长寿区人民政府评为“2023年度长寿区科技创新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积极联合康普化学研究院申报2024年重庆化工先进材料产业创新综合体。 (二)运行管理能力 2024年,研究院完成了事业单位2023年自评报告及2024年度事业单位法人自查报告,维护更新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宣传册等宣传资料;完成了2023年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年度报表;配合长寿区科技局完成了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统计调查工作、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成果登记;配合长寿区统计局完成2024年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等工作。 (三)对外交流与合作 2024年,研究院与重庆、武汉等地区的其他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资源和信息共享,完成对外交流共计3次。分别赴重庆金凤实验室、湖北石创半导体、湖北江瀚新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企业就实验室建设、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二、不断强化技术成果研发及转化 (一)科技计划项目研究院2024年共申报重庆市级区级技术创新项目共3个,其中:申报了长寿区2024年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项目、2024年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新材料产业科技专项项目、重庆市2024年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专项项目。完成了长寿区2023年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结题工作、2023年度长寿区市级引导区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结题工作。 (二)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持续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SIC陶瓷膜固液分流系统、超高纯电子化学品、生态环保技术等成果实际转化应用。与长寿区内10多家企业在含油废水处理、石油化工催化剂分离回用、化工溶剂提纯、化工酸碱纯化和回收等方面开展技术转化服务。其中:将碳化硅膜技术成功转化,与川维化工公司签订了碳化硅膜分离含乳液废水技术研究服务合同;与赵继舟团队签订的10000吨/年芯片级高纯酸项目合作协议。 三、提档升级科研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长寿区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建设集科研、实验、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实验室科研平台。研究院通过实地调研国内运行成熟的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包括:湖北三峡实验室、湖北隆中实验室、重庆金凤实验室等,借鉴形成指标性参考材料,并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开展专题研讨会,推动科学规划打造重庆长寿菩提实验室。 四、共享开放检验检测平台 采用“1+3+N”战略模式,以研究院牵头,与长江师范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新材料评估与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对接辖区企业检测需求,主要开展材料测试、研发检测、辅助测试及环境检测等业务。目前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设施齐全且运行良好。研究院于2022年6月获得重庆市单项领域CMA认证,于2023年3月与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签订了检测合作协议,将现有设备录入到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在线承接检测订单,形成了更高效、更互联的服务模式。2024年全年共服务企业4家,先后收到科学指南针平台指派检测订单共计28个样品。 五、拓展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全年新增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项目共计3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包括:一是碳化硅膜分离含乳液废水技术服务项目及10000吨/年芯片级高纯酸项目,推动了SIC陶瓷膜固液分流系统、超高纯电子化学品等成果实际转化应用。二是企业管控与咨询服务,联合企安咨询公司深入长寿园区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风险用工”难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检验检测服务,包含食品、饲料、化工等领域检测服务,计量校准类服务。 六、人才培养及学历提升方面 研究院聚力服务“十万英才聚长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资源。开展在职硕士和全日制博士招生,2024年新招硕士共21名,涉及10多家企业。截至目前共招收76名硕士和1名博士。以上人才自主培养,极大提升了长寿区化工新材料产业管理、技术研发人员学历水平和知识层次,为整体提升行业创新能力。 七、市区两级专项项目及经费入账方面 研究院成功申报了长寿区2024年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项目。完成了长寿区2023年科技计划项目、2023年市级引导科技发展专项项目任务指标并通过验收。研究院2024年共收到来自长寿区科技局、长寿经开区管委会项目资金共41万元,其中包含2022年科技计划项目10万元、2023年科技计划项目10万元、2023年长寿区市级引导科技发展专项项目资金9万元,创新创业示范团队8万元,创新领军人才研究资质经费4万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杨雅雯 联系电话:15*******12 报送日期:2025年04月17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