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1MB1B11553K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产业培育、产业项目储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招商和产业化经营、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负责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技术推广、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等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大洪河正街77号 | |||
法定代表人 |
樊昆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人民政府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 |
3.5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3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24年8月,进行了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变更。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做好衔接融合工作 (一)防返贫监测织密“安全网” 动态管理脱贫户353户1030人、监测对象27户64人,每月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排查,完成C/D级危房改造13户,雨露计划补助68人次。创新“大数据+入户走访”监测机制,全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户2人、消除风险1户4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就业增收拓宽“致富路” 实施“就业富民”工程,引导588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市内499人、市外79人),开展电工、家政等技能培训3次20人次,发放交通补贴426人次3.32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55个。 (三)乡村建设扮靓“新家园” 深入推进“洪湖人家”品牌创建,称沱村获评市级“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称号,洪湖政府获评区级“乡村治理成绩显著单位”称号。建成市级美丽庭院3户、区级18户,完成农户改厕137户。 二、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一)构建“联合体+新主体”发展共同体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梯子村整合2200亩耕地,引进18家市场主体发展柑橘、花椒、翠冠梨等产业,培育八骏农业“果园采摘+露营经济+会员定制”、平伟农业“有机鱼养殖+垂钓体验”等新业态。职业能手陈某、返乡创业者李某等典型示范,吸引30余名“新农人”落户,成为产业振兴“领头雁”。 (二)打造“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新范式 平伟朝阳农业在称沱村建设3000亩优质水果基地,配套开发露营基地、研学课堂、民宿集群,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经营酬金+入股分红”多元增收。创设“秤星小院”协商平台,推行“村企联席会”“乡贤议事会”等机制,解决用地审批、设施管护等问题50余项,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 (三)探索“立体化+全流程”生产新路径 在普兴村实施稻鱼共生200亩、稻蟹共养200亩,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双赢”,亩均综合效益提升40%;推广“稻油”轮作模式,春季油菜花海扮靓田园,秋季稻谷飘香满仓,年新增粮油产量500吨。成立农机劳务专业合作社,配备无人植保机、智能收割机等设备,开展机耕、机播、机收“全流程”服务,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5%,生产成本下降18%。构建“养殖、有机肥、种植”循环体系。 (四)耕地“非粮化”图斑整治 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我镇建立工作组,指定专人负责“非粮化”图斑核查上报工作。组织培训、技术保障,积极组织开展耕地“非粮化”图斑培训会,明确2024年耕地“非粮化”图斑整治工作要求。压实责任、积极整改,实地核查后对图斑进行研判,提出整改建议,明确整改标准、整改时限。截至目前完成耕地“非粮化”应急图斑21.67亩。 三、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一)夯实一产基础,筑牢“米袋子”“菜篮子” 1. 粮食生产稳中有进,2024年稻谷播种14041亩、产量7376.8吨,玉米6467亩、产量3012.96吨,大豆4979亩、产量552.03吨,完成玉米大豆复合种植506亩,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 2. 特色农业提质扩面,柑橘种植6771亩,通过“分区治理、联防联控”开展大实蝇防控,设监测点42个、悬挂吸蝇球380个,优质果率提升至85%。 3. 水产养殖规范发展,完成种质资源普查,推广尾水治理技术,现场指导120余次,大洪湖有机鱼年产量2600吨,“渔缘牌”甲鱼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4. 召开镇内农机驾驶员、渔业船舶驾驶员安全培训96人次,每月农机、渔业安全检查1-2次,全年检查18次,检查农机46台次,检查渔业船舶108艘次。 (二)做强二产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培育中小民营企业362家、个体工商户894户,建成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年加工柑橘、花椒等特色产品5000吨,开发柑橘罐头、花椒精油、大米深加工等20余种产品,三娃子酒业、正妍农业等企业产品畅销全国。梯子村“展心耀”合作社、称沱村“敬知业”股份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纽带作用,通过“保底收购+溢价分红”联结农户。 (三)做优三产服务,打造“后花园”“打卡地”。 统筹明月山森林氧吧、大洪湖湿地景观、御临河田园风光,开发“橘香悦动村”“云端露营基地”“竹海民宿”等体验项目。建成研学基地2个、培训中心1处,开展农耕体验、生态科普等活动50场次。 四、守牢产业发展安全底线 (一)农业安全 1.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场,培训农户200余人次,发放资料800余份。 2. 组织实施再生稻项目600亩,无人机统防统治面积共2857.01亩,综合种养100亩。完成水稻、玉米等政策性保收1.4万亩,完成玉米大豆复合种植506余亩。 3. 组织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施用锌肥500亩,土壤有机质有所上升,土壤理化性状趋于更合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降低农作物可食部分 重金含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开展农产品质量抽检17批次,未发现农药残留超标,“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控。 (二)林业安全 1. 坚决防范和遏制森林火灾事故发生。严格执行“禁火令”和“封山令”,做到管住人,防住火。检查站严格执行“七步”工作法和封山令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巡山护林力量。 2. 坚决查处野外用火责任人。对野外焚烧未造成火情的责任人按相关法律法规、村规民约进行处置。 3. 开展松材线虫病除治。镇政府与各村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村预防除治责任,把松材线虫除治纳入年度考核,对镇村干部实行问责制。完成松材线虫病山上集中除治和山下农户房前屋后清理工作,集中除治阶段共除治松木16345株、排查农户600户次、清理农户家藏疫木0.2吨。 4. 抓实项目建设。建成洪湖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消防水箱3个,建设洪湖镇森林防火隔离带2.7公里。 (三)畜牧安全 1.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落实免疫制度,确保国家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 2.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累计投保猪1.8万头,生猪保险赔付950头。落实生猪无害化处理补贴980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副反应补贴15头。 3. 监测预警全面及时。按照“月流调、月监测、月评估”的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病原学监测和风险分析评估。 4. 检疫监管措施有力。有序推进基于监测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加大产地、流通等环节的检疫监管力度;出栏畜禽产地检疫率、动物引入备案审核率均达100%。 5. 投入品监管执行有力。加大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兽用生物制品等生产投入品管理力度,加强源头治理,落实备案制度;严禁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兽药行为,严禁在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 6.多措并举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成立非洲猪瘟防控领导机构,明确主体责任,严格消毒灭源,强化检疫监管,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普及防控知识。 (四)水利安全 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修复供水管道27.96公里、新建150立方米水池,解决5000人饮水难题;国债资金治理,整治河道4.64公里、重建便桥10座,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等。防汛抗旱统筹兼顾,强化安全检查,逐一排查隐患,组建应急队伍,储备冲锋舟、应急手电等物资,开展应急演练。 (五)生活安全 在14个村和人员聚集较多场所张贴农村户用沼气安全须知60张;发放相关技术资料1300余份。采取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逐户排查、街道抽查的方式进行,目前已完成镇155口正在使用和间歇使用沼气池的排查工作。 五、锚定产业振兴三大核心优势 (一)区位优势激活“双城”联动新动能 依托“重庆主城—长寿城区”几何中心区位,主动融入两江新区扩容、长寿“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对接都市人口消费需求。 (二)生态优势孕育山水田园新价值 坐拥明月山、铜锣山“双山脉”生态屏障,大洪湖、御临河“双水域”滋养润泽,构建“鱼米果菜”四大特色产业矩阵。三合高山大米、大洪湖有机鱼等10余种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西山翠冠梨、蜜莉葡萄跻身高端市场,年供应优质农产品超5万吨。 (三)战略优势集聚区域发展新势能 与邻水黎家镇、渝北大湾镇等缔结毗邻协作联盟,在产业互补、客源互送、设施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梯子村“三变”改革、称沱村“橘香悦动村”等创新实践纳入市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陈启唯 联系电话:18*******70 报送日期:2025年04月28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