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早在七千多年前,长寿境内就有土著民族居住。至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巴人”在四川东建立巴国,定都今重庆。长寿时称巴国枳邑。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灭巴,建巴都郡(今重庆),在枳地(今涪陵城东枳里乡)置枳县,今长寿地属枳县。
蜀汉(公元221—263年)巴郡益州治江州县,先帝刘备在今长寿城附近设常安县(属枳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废枳县,其地并巴县。
唐代武德二年,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隶属涪州。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关于长寿得名,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明代洪武年间,当朝宰相戴渠亨,一次下乡察访民情,路过今长寿区新市镇何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见酒店对面一家庭院张灯结彩,鼓乐齐鸣,笙歌不辍,人来客往,十分热闹,正待问个究竟。却见一位老翁,满头白发,银须齐胸,年约九十有余,来店沽酒,自称是给爷爷做寿。这位宰相听后,兴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问道:“令祖父高龄几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满一百五十岁”。宰相越发惊奇,正欲细问,又见一个年约四十岁的中年人来到老翁面前,口称爷爷,给你送来雨伞。片刻,又有一个儿童蹦蹦跳跳欢天喜地前来,称送伞者为爷爷,要他回去拜寿行礼。宰相在这里再也按捺不住,于是亲赴寿翁家祝贺,并主动寒暄,主人察言观色,深感来人谈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宝,请其题词留念。宰相亦不推诿,接过笔来,龙飞凤舞地写下“花眼偶文”四个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请教,宰相便以每个字为句首,写下四句诗:
花甲两轮半
眼观七代孙
偶遇风雨阻
文星拜寿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主宾们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当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师,大家不由肃然起敬。
戴渠亨通过察访,了解到乐温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风淳朴,热爱劳动,百岁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从是年九月开始,遂改乐温县为长寿县。
夏商及其以前时期(区志研室)
长寿历史可追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1980年发现长寿地区长江两岸沿江台地上,有距今4000年~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4处。研究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长寿地区土著居民依山傍水,居住于洪水线以上,进行原始的渔猎和锄耕农业。手工业以制陶为主,原始纺织业开始出现。这些先民聚居生活,形成零星村落,已进入氏族社会。据史籍记载:巴国先民“其属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蛮”,其中濮、獽、賨、蜑等蛮曾居今长寿一带,为创造原始的先巴文化作出了一分贡献。
至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约公元前22世纪末~约公元前11世纪),巴族陆续进入川东地区涪陵、长寿等地,夏族亦相继进入,互相斗争、融合,在先巴文明基础上辛勤劳动,为建立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奴隶性国家和创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及丰富地方内涵的巴文化作出了一分贡献。
据《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晋书·地理志》等史书记载,今长寿地区在唐虞夏时,均属梁州,殷周时属雍州。
周·巴国(约公元前11世纪~前316年)枳邑(区志研室)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殷建立巴国,“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巴国极盛时期,其疆域“东至鱼复(今重庆市奉节一带及湖北省西部地区),西至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及泸州市),北接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安康市),南极黔(今重庆市黔江区、贵州省东北及湖南省西北一带)、涪(今重庆市涪陵区及贵州省北部地区)。都江州(今重庆市)”。《华阳国志·巴志》:“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今重庆市合川区),或治平都(今重庆市丰都县),后治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重庆市涪陵区)”。清康熙、民国《长寿县志》均记载“上自乐(洛)碛(今重庆市渝北区境),下迄丰都(今重庆市丰都县),皆枳地”。是时,今长寿县地属巴国枳地。
周显王三十年至四十年(公元前339年~前329年)之间,楚威王更元元年(公元前339年“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占领巴之国都枳(今重庆市涪陵区)。是时起,今长寿地入于楚国。
战国秦朝(公元前316年——206年)属巴郡枳县(区志研室)
战国周靓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灭蜀取巴。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治江州县,辖江州(今重庆市)、垫江(今合川区)、阆中(今阆中市)、江阳(今泸州市)、枳县(今涪陵区)、朐䏰(今云阳县)等6县。枳县疆域含今丰都、涪陵、武隆、南川、长寿、垫江(一部分)、綦江等区、县,县治在涪陵枳里乡。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3年)属益州刺史部巴郡枳县。汉灭秦后,楚汉相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仍置巴郡,同年置涪陵县于彭水。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巴郡属益州刺史部,郡江仍为江州县。旧《长寿县志》“汉兴巴郡,得县十一,枳(排列)第三,属益州”,“故城,今涪陵县西(枳里乡)”。
王莽新朝(公元9年—24年)时,置巴郡辖11县,枳县仍置。(区志研室)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属益州刺史部巴郡枳县。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6年)废王莽新制恢复西汉建制,仍置巴郡辖11县,汉和帝永元一至十六年(公元809年—104年)置巴郡辖14县,汉末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䏰至鱼复为涸陵郡,史称三巴。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析涪陵县置巴东属国校尉(郡级政区),巴郡治江州县,辖5县。上述变化,均有枳县之置。此期间枳县之变化,据《后汉书》永元二年(公元90年)“分枳县置平都县(今丰都县)”,枳县治迁至今涪陵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