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21009304414M/2022-0006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长寿区晏家街道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2-09-20 | [ 发布日期 ] | 2022-09-23 |
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2021-2025年)
目录
附表1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建设指标、重点任务分解表 48
附图1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地理位置图 55
附图2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行政区划图 56
附图3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河流水系图 57
附图4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 58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进方向。党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表达了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了政党行动纲领,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中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描绘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并强调了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我党在北京召开的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提出了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该会议开启了新时代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编制更是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生态,在重庆考察期间提出“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等重要指示,为重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提供了方向指引。
晏家街道地处重庆腹心,位于长寿区西南部、城区西郊,东与凤城街道接壤,南与江南街道隔江相望,西与渝北区洛碛镇毗邻,北连八颗街道,是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所在地。晏家街道始终坚持“一确保、两服务、三提升”的工作思路,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计划”,近年来先后荣获“市拥军优属单位”、“市级文明城区”等38项荣誉称号,为全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重庆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要求,晏家街道决定编制符合本地特色的示范镇创建规划。本规划的范围为晏家街道所辖范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本规划是指导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的纲领性文件。
地理位置:晏家街道地处重庆腹心,位于长寿区西南部、城区西郊,是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所在地,东与凤城街道接壤,南与江南街道隔江相望,西与渝北区洛碛镇毗邻,北连八颗街道。街道幅员面积约95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8个行政村。
气候特征:晏家街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常年平均气温18.3℃,常年降水量116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
地质地貌:晏家街道地处长江北岸河谷丘陵地带,地势东、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西山,海拔330米;最低点位于大石门长江边,海拔180米。
土地及矿产资源:晏家街道辖区内耕地面积达835.8公顷,耕地灌溉面积为24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晏家街道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煤、石灰石等,其中煤储量66.3万吨、石灰石储量4.6亿吨。
水资源:境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有长江、晏家河、沙溪河等3条区级河流,其中:长江(晏家段)流域面积15.3平方公里;晏家河(晏家段)流域面积56.58平方公里;沙溪河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晏家河(晏家段)有3条支流,分别为何家湾小河沟、龙口河和磨子河沟,总计长约为8公里,流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涉及2个行政村。此外,辖区内还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5座。
生物资源:街道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畜禽类主要养殖有生猪、肉牛、羊、兔、鸡、鸭、鹅等。植被主要为乔木林、灌木林、竹林等。乔木林主要分布于金龙村、沙塘村、沙溪村和龙门村,乔木树种以马尾松、柏木和杉木等树种为主;灌木林主要分布在石门村、石盘村、十字村,主要树种为桑树、桉树等;竹林主要分布在龙门村。在辖区内主要种植花椒、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茶叶、梨树等经济作物。
经济发展:晏家街道主要拥有工业,蔬菜、果树种植、牲畜、家禽养殖等产业。2020年晏家街道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48.72万元,同比增长13.14%。2020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慎终如始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基础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深处加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面貌。
行政辖区及人口:晏家街道幅员面积约95平方公里。辖晏家社区、曹家堡社区、育才路社区、晏山社区、牛心山社区、齐心社区、中心路社区、查家湾社区、朱家岩社区等9个社区和三观村、龙门村、金龙村、沙溪村、沙塘村、石盘村、石门村、十字村等8个村。
交通设施:晏家街道地处重庆腹心,渝宜高速、渝长高速、渝涪高速、渝利高铁、渝万高铁、渝怀铁路等交通大干线纵横全境,与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多个货运码头一起,形成了立体化、大格局的交通网络。街道辖区乡村道路共87.35公里,其中通农客车乡村道路两条共9.5公里。
街道基础设施:晏家街道供水、通讯、邮电、公共交通、公安、医疗、农家书屋、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完备。街道内设有住宿餐饮企业28个、商品交易市场1个、营业面积50平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学校11所、医院1个、加油气站10个。环保基础设施齐备,街道设置了垃圾箱83个、垃圾桶750个、保洁员81个,实现农村垃圾清运全覆盖,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分类化处置。街道内生活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纳入三峡水务长寿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厂,街道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85%。
(一)水环境质量
根据长寿区十三五环境质量报告书,晏家街道无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晏家街道有雁家沟水库晏家供水站水源地、河泉水库晏家供水站水源地、重庆中法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地3个,2020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100%,辖区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二)大气环境质量
根据长寿区十三五环境质量报告书,晏家街道无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本规划中晏家街道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以长寿区2020现状为基准。
2020年,晏家街道空气优良天数为达到333天,空气质量评价六项指标全部达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
(三)噪声环境质量
根据长寿区十三五环境质量报告书,晏家街道设置了晏家工业园区委员会和晏家街道办事处两个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两检测点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等相关规定要求,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满足3类功能区噪声评价标准,辖区内声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晏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步骤,建立完善了创建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将生态文明培训纳入乡镇年度培训计划。按照《重庆市长寿区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晏家街道在长寿区“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结果”中得到“好”。近年来,晏家街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镇创建工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监管机制,制定实施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级评比活动,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晏家街道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街道工业组团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千亿级别的晏家化工园区建设,新材料产业入驻,天然气化工、中石油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生物质化工等化工上下游产业在辖区集聚,园区含工业企业345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个。市辖区“工业核”作用不断夯实,实现辖区内城区规模扩大。
农村产业持续壮大。依托龙门桥水库和建成投用的132亩湿地公园,街道打造了“鱼跃龙门·经开驿站”乡村旅游休闲圣地。持续提升改造果园、茶场1000余亩,新建年产量200吨高品质渔业养殖基地,形成生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综合开发链。成立重庆龙兴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社会资本占股85%,村集体占股15%,逐步开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鼓励龙门村集体组织承接简易农村建设项目3个,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
积极响应碧水行动。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设置相应的标识、标牌、隔离网和监控设备等,落实了饮用水水源地的常态化巡查。积极开展河面漂浮物及岸边垃圾的日常清理,完成辖区内所有乱排点的整改。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为核心的责任体系,组织村、社区对晏家河、沙溪河进行常态化巡查,村(社)每周1次,街道每月1次。对辖区内其他地方进行不定期巡查,重点对沙溪河、晏家河、河泉水库、雁家沟水库以及各村主干道进行全面巡查、清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证辖区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积极响应田园行动。2020年,街道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辖区内无养殖粪污污染环境的行为。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整治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排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2020年街道设置垃圾箱83个、垃圾桶238个、保洁员52个,全年清运垃圾15505吨,实现全街道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满意率达95%以上。
顺利开展环境整治与修复工作。严格控制扬尘污染,整治露天焚烧和餐饮油烟4起;开展臭氧防治工作,发放臭氧告知书;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行《重庆市生态环保红线》相关规定,保护和修复“四山”生态,开展明月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的生态修复工作。
全力抓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晏家街道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控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2020年,街道针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工业企业、“散乱污”企业等污染源开展了全面摸底工作。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联合经开区企业开展了1次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环境风险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在晏家河设置水生物毒性预警站1个,开展针对共100余个点位的土壤和地下水预防预警系统建设项目、针有毒有害气体预警的10座监测站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沿江化工企业、重点排污单位等环境风险企业隐患整治工作,建成五级事故废水防控系统。针对医院、化工企业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及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保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全过程可追踪,辖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全面推进饮用水保障。晏家街道不断深化饮用水保障工作落实。为辖区内水质较差的村修建沉砂过滤池,管道引水至抽水井,降低由于沙溪河河水流入水井造成的村庄供水水质污染。从多地取水并新建管道到各户,以自流解决泵站超负荷运行造成的供水不足,满足村民的用水需求。重新选取水源、构建泵站,缓解由于原供水系统年久失修造成的水价高等问题。巩固提升7处供水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辖区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晏家街道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旧房整治提升、污水治理等统筹推进农村改厕,2020年街道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74户。
深入提升村容村貌。街道充分利用四级评比活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形成以干部、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社会风气。2020年,共有506户农户参与打扫房前屋后、庭院周边、公路沿线的白色垃圾等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参与人数674人,共清理垃圾9.38吨,清理沟渠8公里,清扫院落258户。农村危房改造35户,旧房整治提升31户,新建住房206户,街道新增路灯450盏。争取财政资金2100万开展晏家河河岸生态修复项目,切实提升辖区村容村貌。
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多年来晏家街道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和建设工作,引导全民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价值意识,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2020年3月植树节期间,区委书记等300余人到晏家街道文化体育公园义务植树1000余棵。街道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手册10000册,横幅45幅,垃圾分类宣传海报1000份,让辖区居民应对垃圾分类时既心中有数,又操作有序。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辖区内8个村实施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对龙门村龙门桥组周兴沟、十字村陈家湾、金龙村5组、8组、10组、石门村等地人行便道开展硬化工作;实施太阳能路灯项目4个,新增实施太阳能路灯452盏;建成3个停车场、提升改造农村公路25公里、投资5127万元建成14万平方米的晏家文体公园、完成了中心路社区晏位路138号污水道改造工程及派出所门前公路污水管道维修工程,有效的改善了辖区环境及安全。
健全社会保障事业。累计发放低保金761.13万元、特困供养金66.18万元、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5.09万元、各类临时救助和稻草援助共计33.34万元。为1830位残疾人进行了信息动态更新,为512位残疾人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内16为贫困在校生给予国家及地区各项资助。为每户购买了“医疗保险”和“精准脱贫保”,所有建档立卡人员均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
抓实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17+N”工作机制,组织辖区居民和经开区企业员工接种疫苗近15万人次,12小时内连夜完成14个核酸检测点筹建工作,以最快速度超额完成两轮近11万人次的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
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将生态文明保持高战略定位。党的十八大首次强调了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绿色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十四五”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更重、核心地位更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将继续保持较高战略地位,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成果,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使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力,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使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全局性变化。
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带来新机遇。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绘制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突出谋篇布局,围绕推动“两高”、建设“两地”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深入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此外,“十四五”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将带动生态环保产业面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全面升级,把潜在环保需求转化为市场需求,生态环境建设将迎来重大机遇。晏家街道将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红利,有效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探索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为晏家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重庆市主动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展要求。在“一区两群”的空间战略下,主城都市区的城市各司其职。长寿作为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是主城都市区的重要层级,是助力重庆中心城区“强核提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要城市,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也将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晏家街道地处重庆腹心,距重庆主城50公里,是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所在地,是长寿区的交通枢纽、工业高地和物流中心。晏家街道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寿区晏家街道具有融入、推动长寿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把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作为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长寿区委、区政府也相继印发了《长寿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长寿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等文件和规划,统筹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锚定“两地两区”目标,加快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此外,长寿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从源头管控环境污染,切实筑牢环境安全底线,逐步释放环保督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体制机制红利,普惠的生态福祉逐渐成为现实,进一步激发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为晏家街道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
绿色农业发展有待提高。晏家街道以工业发展为主,绿色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较少,总体规模较小,以自产自销为主要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此外,街道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少,居民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认识程度也较低,还保持着烧灰制肥的传统施肥习惯,未能充分意识到秸秆综合利用所能带来的效益。今后将逐步落实辖区内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基地建设项目,逐步提高“两品一标”农产品比例。大力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力度,开展秸秆还田、能源燃烧、青储饲料等工作,提升辖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排水设施保障有难度。沙溪村常住村民人数较少,并无太多生活污水产生,且村内由于离经开区晏家场镇较远,无论是在村内建立污水处理站还是建立污水管道难度都较大,后期运行成本较高,因此村内村民存在着生活污水直排沙溪河的问题。今后将继续推进城乡配套建设,完善市政配套。
环境风险防范有难度。晏家街道境内有国家级工业园区,园区以化工、铸造、机械加工等工业企业为主,环境风险源众多,且由于园区企业属于经开区管辖范围,相关环保信访投诉在受理和承办的过程中易形成时间缺口,使得辖区环保压力大。晏家街道将积极配合经开区加强环保监督执法工作,实施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提升辖区环境质量。扎实做好园区企业环境污染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完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体系,确保辖区不发生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生态文明意识待加强。近年来,晏家街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但是由于晏家常驻居民多为老年人,人口素质普遍偏低,教育水平受到制约,群众环保意识相对淡薄,整体生态文明意识尚未形成,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机关干部在宣传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强度高、阻力大等问题。晏家街道将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组织有影响、有声势、有效果的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三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实力晏家、和谐晏家、魅力晏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实施);
(3)中共中央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
(6)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1年11月);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10月);
(9)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环办生态函〔2021〕353号);
(12)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9〕76号);
(13)《“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土壤〔2021〕120号);
(14)《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2019年12月1日实施);
(15)《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10月1日实施);
(16)《重庆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17)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2〕11号);
(18)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渝府办发〔2022〕22号);
(19)重庆市人民政府《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渝府办发〔2022〕34号);
(20)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2〕11号);
(21)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办发〔2022〕48号);
(22)《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25号);
(2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25号);
(24)《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管理规程及建设指标>等三项制度的通知》(渝环办〔2020〕8号);
(25)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长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长寿府发〔2021〕16号);
(26)《长寿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27)《长寿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1-2022年)》;
(28)《重庆市长寿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16-2020年)》。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擦亮晏家街道生态底色。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基于晏家街道自身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示范镇创建过程中充分突出其特色,制定符合晏家街道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规划,探索出晏家街道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和谐发展道路。
政府主导,共治共享。综合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社会“自治之手”,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治理和监督,倡导知行合一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系统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多污染物共同削减、多环境要素协同改善,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
立足长远、循序渐进。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的阶段性规律,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示范乡镇建设。辖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要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辖区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
晏家街道幅员面积约95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晏家、曹家堡、育才路、晏山、牛心山、齐心、中心路、查家湾、朱家岩社区,8个村:三观、龙门、金龙、沙溪、沙塘、石盘、石门、十字村。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
规划时限:2021-2025年。
到2025年,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屏障、生态安全、生态人居、生态文化7个领域建设指标达到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要求。辖区内工业发展实践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同步建设。结合街道龙门桥水库与明月山脉相连的自然优势,充分发挥经开区“后花园”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将农、旅、文、商深度融合,生态产业全面发展,全力将晏家打造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按照《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管理规程及建设指标〉等三项制度的通知》(渝环办〔2020〕8号)文件要求,结合晏家街道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趋势和特征,从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屏障、生态安全、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7个领域构建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指标体系,涉及建设指标25项(表2-1)。2020年,晏家街道25项建设指标现状值综合得分89分,与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存在6分差距。
表2-1规划指标与目标
序号 |
领域 |
指标 |
单位 |
指标值 (A) |
分值 |
2020年现状值 |
2020年 评分 |
2025年目标值 |
1 |
生态 制度 |
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规划或实施方案 |
- |
印发实施 |
3 |
正在制定 |
0 |
印发实施 |
2 |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 |
开展 |
3 |
开展 |
3 |
开展 | |
3 |
河长制 |
- |
全面实施 |
3 |
全面实施 |
3 |
全面实施 | |
4 |
生态 经济 |
“两品一标”农产品总产量占比 |
% |
≥20 |
4 |
0 |
0 |
≥10 |
20>A≥10 |
2 | |||||||
5 |
农用化肥、农药施用强度 |
- |
逐年降低 |
3 |
逐年降低 |
3 |
逐年降低 | |
零增长 |
1 | |||||||
6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 |
≥85 |
4 |
77 |
0 |
≥90 | |
85>A≥80 |
2 | |||||||
7 |
农膜回收率 |
% |
≥75 |
3 |
75 |
3 |
≥85 | |
75>A≥70 |
1 | |||||||
8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 |
≥70 |
3 |
96 |
3 |
≥98 | |
70>A≥65 |
1 | |||||||
9 |
生态 环境 |
露天秸秆、垃圾焚烧现象 |
- |
基本消除 |
5 |
基本消除 |
5 |
基本消除 |
10 |
黑臭水体 |
- |
消除 |
5 |
消除 |
5 |
持续巩固 | |
11 |
违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
- |
开展 |
5 |
开展 |
5 |
完成 | |
12 |
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 |
- |
开展 |
5 |
开展 |
5 |
完成 | |
13 |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 |
100 |
5 |
100 |
5 |
100 | |
14 |
生态 屏障 |
森林覆盖率 山区 丘陵区 |
% |
山区:≥60 |
5 |
40 (丘陵) |
5 |
≥40 |
60>A≥55 |
3 | |||||||
% |
丘陵:≥40 |
5 | ||||||
40>A≥35 |
3 | |||||||
15 |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5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5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
16 |
生态 安全 |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100 |
4 |
100 |
4 |
100 |
17 |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 |
建立 |
4 |
建立 |
4 |
健全 | |
18 |
生态 人居 |
乡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85 |
5 |
85 |
5 |
≥95 |
85>A≥80 |
3 | |||||||
80>A≥75 |
1 | |||||||
19 |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率 |
% |
95 |
5 |
100 |
5 |
100 | |
95>A≥90 |
3 | |||||||
90>A≥85 |
1 | |||||||
20 |
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比例 |
% |
≥60 |
4 |
85 |
4 |
≥95 | |
60>A≥50 |
2 | |||||||
21 |
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 |
完成区县规定的目标任务 |
5 |
完成区县规定的目标任务 |
5 |
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 | |
22 |
生态 文化 |
将生态文明培训纳入乡镇年度培训计划 |
- |
是 |
3 |
是 |
3 |
是 |
23 |
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 |
- |
开展 |
3 |
开展 |
3 |
开展 | |
24 |
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
- |
开展 |
3 |
开展 |
3 |
开展 | |
25 |
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 |
- |
100 |
3 |
3 |
3 |
100 |
依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管理规程及建设指标>等三项制度的通知》(渝环办〔2020〕8号),以晏家街道202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5项建设指标进行分值评估,其中得满分指标22项(占比88%),未得分指标3项(占比12%),评估得分89分。晏家街道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2020年指标现状情况详见表2-1。
指标1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规划或实施方案
晏家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镇创建工作。2022年5月,晏家街道人民政府通过重庆市网上中介超市,委托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编制《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目前处于规划编制阶段,预计2022年9月20日前完成《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专家评审,并按程序印发实施。该项指标为易得分指标,预计2022年指标得分3分。
指标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2020年,晏家街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77%,该项指标得分为0分。晏家街道持续开展农作物秸秆回收储运工作,并广泛宣传秸秆遮阳、保湿降湿、腐化成肥的作用,进一步推广水稻、玉米、蔬菜类秸秆就近还土、还林、还田技术。2021年,晏家街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上升至87.69%,同比增长10.69%。该指标为易得分指标,2022年指标得分4分。在规划期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能达到90%。
2020年,晏家街道“两品一标”农产品占比为0%,该项指标得分为0分。近年来,晏家街道以工业为经济主体,大力发展晏家化工园区等千亿级产业园区,农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产品总产量较低,农户以自产自销为主要经营模式。且由于晏家街道部分村中老龄人口较多,对“两品一标”农产品相关认识较弱,导致“两品一标”农产品总产量占比较低。规划期内,提高领导干部、村民对“两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识,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居民对农产品认证的积极性,在规划期内预计能达到街道农产品总产量的10%。
针对晏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河长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22项满分指标,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巩固现有成果,确保到2025年指标值不下降。
综上,晏家街道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指标满分指标22项,不得分指标3项。对于满分指标,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巩固现有成果,确保到2025年指标值不下降。对于“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规划或实施方案”稳步推进相关工作,预测到2022年可新增7分,综合得分达到96分,满足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要求。
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市级、区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坚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落实各村(社区)及各部门环境保护责任,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各村(社区)、各部门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的情况应当列为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领导干部、领导班子领导能力的评价依据及提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大力实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全面落实河长制。贯彻落实《重庆市长寿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晏家街道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等要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强化“一河一长”、精准实施“一河一策”、智能化推行“一河一档”。强化部门联动制度,协调各方力量,落实一级一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监督、考核及追责制度,依法治水、管水。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库健康生命、实现河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持续发展以水稻、玉米、肉鸡、肉鹅为主导的农业体系,稳步实施农业品牌化和“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大力推进对“两品一标”品牌的扶持力度,创建辖区特色产业品牌,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链。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合作,推进农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经营模式,实现市场和农民获益的双赢局面,在规划年内使“两品一标”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10%。
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工作,进一步推进绿色种植循环农业工作的开展,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持续负增长。强化农业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推广,在规划年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加强农膜回收网点的建设,加大全街道农膜回收宣传力度,推广可降解农膜和加厚地膜的使用,提高广大农户的积极性,降低废弃农膜、塑料膜随意堆放,在规划年内农膜回收率达85%。发展绿色畜禽养殖,进一步巩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取得的成果,严格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坚决杜绝偷排乱排,在规划年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
合理有序开发晏家工业园区,打造现代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聚集区,同时依托巴斯夫等龙头企业,将晏家工业园区做大做强。推进工业企业建设规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具有晏家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使传统产业链和新兴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均可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文明长寿建设为契机,坚持“五个振兴”同时发力,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开展全域旅游开发建设。依托明月山脉与龙门桥水库相连的自然优势,利用龙门村良好的资源生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着力将“鱼跃龙门·经开驿站”打造成为经开区后花园乡村旅游品牌。协同兰家山森林公园、晏家滨河公园等项目推进,推进晏家乡村文旅、农旅融合发展。
工业污染防治。开展化工园区内锅炉氮氧化物提标改造、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加快推进辖区内重钢集团烧结机脱硝超低排放、露天料场封闭实施改造工作,深入推进辖区内涉气“散乱污”中小微企业综合整治。
深化交通、船舶污染控制。严格执行货车限行政策,淘汰老旧车辆,加大纯电动车推广,开展机动车尾气抽检工作。加大公路日常养护,加大道路洒水频次,切实巩固扬尘治理实效。严格把控船舶用油品质,推广使用天然气等绿色清洁能源,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严禁露天焚烧行为。对露天焚烧秸秆、垃圾、树枝树叶等行为的劝阻和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鼓励农用秸秆资源利用。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电子废物、油毡、沥青、橡胶、塑料、皮革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严控高污染燃料。对煤炭、木材、重油、渣油、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进行严格控制。
加强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设施监管。督促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稳定运行,每个季度对辖区内的加油站开展油气回收装置现场检查1次。
强化生活污染防治。开展餐饮业油烟治理,定期检查油烟处理设备运行情况,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宣传力度,排查长期油烟扰民等违法行为。
强化污染天气应对。深入开展抽样污染防控专项行动,协助区生态环境局建立大气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点,发放臭氧告知书,并全部录入重庆大气污染防治APP系统。
积极预防黑臭水体形成。增加辖区内各水体水质监测频次,做到采样规范、分析准确、反馈及时;强化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雨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减少工业废水对外排放;加强河流人工湿地建设,进一步削减面源污染,持续巩固辖区水体水质现状,防止黑臭水体形成。
积极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入河口监督管理,对晏家化工园区、医疗机构、餐饮、洗车场等场所进行排查,严格落实《长寿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杜绝散排、偷排行为。对辖区内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无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备、无组织排放严重的“散乱污”企业开展整治工作,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污染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长江重庆中法水务有限责任公司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常态化饮用水水源地的巡查工作,全力组织安装相应的指示标识、隔离网和监控,建立台账,保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新增农业种植。
推进辖区河流水体污染防治。对晏家河、沙溪河开展常态化巡查,对辖区内其他地方进行不定期巡查,强化次级河流管理工作。严格查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偷排乱排。扎实开展河面漂浮物及岸边垃圾的清理工作,关注流域水质情况。
加强建设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现状、隐患调查,严格落实土壤污染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土壤污染扩散。对建设用地准入实施严格管控,持续开展搬迁地块、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经营用地的污染排查,动态更新疑似地块及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清单,发现一块、管控一块。持续推进辖区内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扩大辖区内劣质土地改造,增加耕地和林土覆盖面积,提高土地使用价值,促进辖区生态环境的自然演变。
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加大优先保护耕地力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产工作,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加强对农业用水水质的监察,加大农业生产过程监管力度,保障辖区土壤环境。
对辖区内生活噪声源、交通噪声源、建筑施工噪声源、工业企业噪声源进行排查,建立噪声污染源排查清单、噪声影响分布图;并根据排查结果,分析噪声污染问题,提出整治措施,制定专项整治方案。
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加强辖区内交通红线与噪声敏感建筑之间的距离,确保噪声敏感建筑的声功能达标;加强辖区内禁鸣区、禁鸣时段和禁行区的交通监管。在新建区域,根据各类噪声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合理做好建筑物的建筑布局,减少声环境污染。
加强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施工场所进行噪声排放时间控制,确保施工场所噪声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确保施工场所对居民、医疗等区域无夜间噪声污染。
严格控制社会生活噪声。对辖区内的住宅区、商业区、文娱场所等开展噪声污染源专项整治,有效治理住宅区内电梯间、泵房等服务设施造成的声污染,有效防止商业区在室外采用喇叭等开展揽客行为,有效控制餐饮、健身、娱乐等服务业噪声污染。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国家和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控办法,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积极协助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设立统一规范的界桩和标识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辖区内明月山一带的森林加大保护力度,对受污染土地开展相应修复工作。确保保护红线内现有飞禽走兽的生存和繁衍,对红线内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和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对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的一般生态空间按照限制开发区进行管理,执行区域准入制度。至2025年,确保晏家街道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系统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巩固晏家河河岸生态修复工程成果,定期开展生态湿地维护,疏浚清淤等工作,增强晏家河流域水体自净能力,保障流域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园区建设。严格落实市级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要求,制定工业园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在街道工业园区内钢铁冶金、综合化工、新材料等重点行业推广应用绿色标准和先进技术及管理体系,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领辖区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对园区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展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环境风险排查整治,深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和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安排部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药品等环境风险企业的日常监督和隐患排查工作,提升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加快推动“无废城市”创建,提升辖区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加快提升辖区企业固体废物收集及处理处置能力,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及产业特点,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辖区固废综合利用。发放各类安全宣传资料,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
加强环境风险应急管理机制。着力完善应急管理行政管理体系、组织指挥体系、救援力量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持续推进辖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各类安全风险预防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认真践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理念,不断提升各类事故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灾害发生,减少一般事故灾害发生,确保辖区不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全面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模式,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将全街17个村居划分为17个网格,设立17个监管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监管人员不少2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对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完善辖区内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提升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开展“厕所革命”引导居民实施生活污水排放,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巩固辖区内所取得的生活污水治理成果。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加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监管,健全农村污水处理机制,督促村级组织、农户按各自职责开展污水处理设施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利用媒体报道晏家街道污水治理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知度,鼓励引导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为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机制。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完善城乡一体化处理网络,形成“居民分类,村居收集,街道清除,市政处置”的工作模式,提高辖区的垃圾收集率,清除率和处置率。遵循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和推广工作。实现农村垃圾清运全覆盖,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分类化处置。
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结合本辖区区域特点,大力引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在有条件的村庄推广和普及清洁能源。鼓励辖区居民根据自身需求,积极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在难以布置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区域,政府部门统一购买清洁煤、清洁油等可储存的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节能建筑、节能产品,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高辖区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在规划年内实现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比例达到95%。
加快推动街道品质提升。全面提升辖区生态、生活品质,加强和改进辖区设施建设,开展街道市民休闲广场、停车场等修建项目;着力对屋顶漏水、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开展集中修整,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有序推进城市秩序规范,持续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占道经营等整治行动。
加快畅通城乡路网体系。持续开展入户道路和村民小组通畅公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构建交通网络,全面提升辖区交通条件。
推行政府绿色采购。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规模。政府部门全面实行无纸化办公,建立绿色采购标准,发布绿色采购清单,保障绿色产品采购预算。建立大宗电器、办公用品、工程等绿色采购台帐,不断提高政府绿色采购比率,倡导企业绿色采购。
推广节能、节水器具。开展绿色办公行动,公共机构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产品。限期淘汰不符合节能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灯具等。新建公共机构场所,必须采用节能节水器具。定期开展节能与节水器具宣传,引导公众优先购买生态设计、节能节水认证、环境保护标志认证等产品,创建一批绿色商场(超市)。
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全面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全面推动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加强城市步道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对老城区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实施整治,方便市民出行。加强公众绿色出行宣传,增强居民绿色出行意识。
开展党政机关生态文明教育。依托“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开展党员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知识纳入街道干部培训计划,提升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素养和意识,在辖区内形成干部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参与的风气。
丰富公众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居民教育全过程,将生态文明知识、理念融入课本、课堂,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鼓励学校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
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工作,强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要求,扎实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建设。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和管理,通过各渠道发掘“文化能人”,培养一批基层文化骨干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全力推进医、康、养融合发展,增强村(居)医疗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提升卫健整体水平。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利用环评座谈会、环保公众开放日等各种宣传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晏家街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开展居民教育引导工作,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全民知晓、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环境保护氛围。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集中整治农村不良风气,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形成良好风气,营造移风易俗浓厚社会氛围。组织企业负责人和街道、村干部学习和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引导党员、青年志愿者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晏家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健全基础设施运行的管护机制。街道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引导村民参与村(社区)事务,街道及村委会落实管护制度,保障经费。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把村庄清洁行动示范评比活动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建立晏家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台账,加强督促指导,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合力做好晏家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围绕晏家街道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和重点指标,共计规划重点工程项目10项,总投资28576.95万元,详见表4-1、表4-2。
按照生态文明示范镇创建指标要求,街道将进一步加强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巩固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实施晏家河河岸生态修复,“鱼跃龙门·经开驿站”景区建设,明月山废弃矿山(晏家段)修复等工程项目,持续改善街道生态环境质量,增进人居环境质量,确保街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
建设期限 |
项目投资(万元) |
项目主要涉及领域 |
1 |
晏家河河岸生态修复项目 |
1.开展清淤工程:项目沿河道中心线全段清淤,约2556m,清淤约14699.92m³; 2.开展护岸工程:护岸采取格宾石笼镇脚+自然护坡;其中左岸新建护坡长度为1425.5m,维持现状岸坡长度1124.5m;右岸新建护坡长度为1948m,维持现状岸坡长度686m; 3.开展补水给水工程:铺设DN150PE(1.6MPa)补水管2609m;DN75PE(1.25MPa)给水管5201m;DN32PE(1.25MPa)给水管3550.5m; 4.新建停车场2个,布设景观广场7个,面积约3623.65m2,包括架空木栈道3个,面积约330.75m2,布设石材台阶19座;汀步12座;景观矮墙,矮花基,花台,坐凳等,水景建筑面积约593.61m2,坐凳、跷跷板、儿童滑梯以及其他景观小品;种植乔木1731株,灌木3038株,地被30737.7m2。 |
2022 |
2100 |
生态环境、生态人居 |
2 |
晏家街道“鱼跃龙门·经开驿站”景区一期项目 |
1.全面建成总库容为1117万立方米的龙门桥水库,由坝枢工程、借水工程、供水工程和灌溉工程组成; 2.以龙口河河道湿地资源为基础,新建占地132亩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3.投资500万元建设融合游客接待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等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1000m2的文化广场; 4.修建从龙门村中字沟到八颗石马村的龙马沿山旅游公路,修建全长3.2km的健身步道; 5.投资400万元,修建从龙门村中字沟到八颗石马村的龙马沿山旅游公路; 6.开展龙门村八块田、杨家山2个组农村房屋“风貌改造”工作; 7.规划在龙门周兴沟修建乡村精品民宿。 |
2021 |
9054 |
生态经济 |
3 |
中法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 |
在水源地保护区设置界桩(2个)、界标(6块)、道路警示牌(3块)、宣传牌(1块)、隔离网(54m)、航道警示牌(1块)、视频监控(1套)、监控电脑、广播设备、AI开放平台摄像机。 |
2021 |
10.01 |
生态环境、生态安全 |
4 |
长寿区明月山凯弘农旅休闲生态修复项目 |
治理政策性关闭矿山(晏家街道金龙村九组),包含灾害及隐患治理工程、拆除工程、地形地貌恢复治理工程、土壤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工程、配套工程和检测与管护工程共7项工程体系,复垦总面积8.1184hm2,复垦率100%。其中,拟复垦旱地1.5272hm2,乔木林地2.4132hm2,灌木林地0.2136hm2,农村道路0.0081hm2,坑塘水面1.8735hm2,裸土地2.0828hm2。 |
2021-2022 |
478.3 |
生态环境 |
5 |
长寿区明月山西南水泥生态修复项目 |
治理政策性关闭矿山(晏家街道金龙村十组),包含灾害及隐患治理工程、拆除工程、地形地貌恢复治理工程、土壤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工程、配套工程和检测与管护工程共7项工程体系,复垦总面积6.1906hm2,复垦率100%。其中,拟复垦乔木林地2.5883hm2,农村道路0.1603hm2,裸土地3.4420hm2。 |
2021 |
247.65 |
生态环境 |
合计 |
11879.95 |
按照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管理规程及建设指标要求,全镇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生态理念的宣传,积极开展对居民的培训与教育。通过道路改扩建工程、街道移民安置区综合帮扶项目、精准帮扶项目等工程,改造原有交通设施,逐步完善村镇公共设施,有效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度。
表4-2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工程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
建设年限 |
项目投资(万元) |
项目主要涉及领域 |
1 |
晏家街道齐心、晏家、晏山、牛心山移民安置区综合帮扶项目 |
1.新建中型体育公园占地140000m2; 2.公园内包含足球场、排球场、网球场、门球场各1个,篮球场、休闲广场各2个,羽毛球场5个,乒乓球台8个,轮滑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各一处,三个公厕及管理用房、425个停车位。 |
2021 |
4000 |
市政 |
2 |
长寿区晏家街道晏家河城镇移民安置区综合帮扶项目 |
1.河道综合治理长度1.733km,左岸改造长度1659m,右岸改造长度1477m; 2.开展现状管网系统整治; 3.新建跨度15m,宽度4m的跨河人桥一座,卫生间3处,废弃垃圾管理用房1处。 |
2022 |
800 |
水利 |
3 |
晏家街道晏家村精准帮扶项目 |
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公路含路线、路基路面、小型停车场、村道路面改造等。配套设施工程部分:包含人行步道,长1097.77m,宽2m,面积约2211m2,景观绿化,面积约2246 m2、公共卫生间一座(86.4 m2),景观凉亭5座(45.6 m2),人行步道路灯88套、公路路灯81套。 |
2022 |
156 |
交通 |
4 |
晏家街道2022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龙八路) |
晏家街道龙八路全长1.57公里,起点为龙门村铁路桥下,终点为八块田组还建桥,K0+000-K0+760.625段采用四级公路(Ⅰ类)标准,油化宽度为6.5m;龙八路K0+760.625-K1+570段采用四级公路(Ⅱ类)标准,油化宽度为5m,路面采用6cm厚AC-16C中粒式沥青砼面层,同步完善交安附属设施。 |
2022 |
156 |
交通 |
5 |
晏家街道周家河坎至金龙村龙井湾段公路(晏西路) |
晏西路全长9.755公里,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30km/h,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7.5m,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同步完善交安附属设施。 |
2022-2023 |
7741 |
交通 |
合计 |
16697 |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创建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市级、区级支持,加大对晏家街道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县财政投入,确保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环境项目的实施。同时,晏家街道需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外资、民间资金投入,大力推行PPP模式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效缓解政府资金压力。
成立由领导带领,各部门成员协同合作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包含负责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年度计划编制及实施、各项生态工作协调、监督和管理的办公室,并随着生态文明示范镇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示范镇目标分解的不断落实,对规划和制度不断的进行调整和补充。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强化责任意识,将晏家街道生态文明示范镇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推动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
建立完善的规划目标和考核制度,健全督促监察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监察工作,全面掌握生态文明镇创建的真实情况,保障工作实施的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开展相应的整改行动;健全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对不履行职责的个人和单位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常态化规划目标和考核制度的实施和考核。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争取投资多元化,落实投资者应有的优惠政策和资金福利。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的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可采用PPP等发展模式,以效益吸引投资,鼓励农民、社会资本等多方投资,多渠道增加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确保生态建设和各项任务得以落实。对资金的使用全过程加强监督,严格执行投资问效、追踪管理,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加大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
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检查,大力推行交叉执法、即时执法、告知执法、联合执法等新型执法手段,建立高效、严格、适用的规划,实施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宣传教育手段,多管齐下,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顺利实施。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案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辖区各村委会及街道直属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辖区自身特点,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宣传重点,形成“人人争创、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保障公众对晏家街道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村民小组、企事业单位的环保积极性,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真正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关注、人人自觉参与的良好局面。
附表1晏家街道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规划建设指标、重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
领域 |
指标 |
单位 |
2025年 目标值 |
重点任务 |
牵头单位 |
协作单位 |
1 |
生态 制度 |
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规划或实施方案 |
- |
印发实施 |
实施《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规划》,明确目标任务 |
综合行政执法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2 |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 |
开展 |
落实国家、市级、区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压实各科室、村(居)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
党政办、综合行政执法办 |
╱ | |
3 |
河长制 |
- |
全面实施 |
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建立部门联动制度,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协调各部门力量,形成一级一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河长办 | |
4 |
生态 经济 |
“两品一标”农产品总产量占比 |
% |
≥10 |
开展农产品安全质量保护体系建设,引导农业企业争创“两品一标”标识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农业农村委 |
5 |
农用化肥、农药施用强度 |
- |
逐年降低 |
巩固深化农药、化肥减量工作,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聚焦化肥施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保持农用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逐年降低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农业农村委 | |
6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 |
≥90 |
强化农业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推广,开展秸秆还田、颗粒化利用等工作,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农业农村委 | |
7 |
农膜回收率 |
% |
≥85 |
加强农膜回收网点的建设,加大全街道农膜回收宣传力度,推广可降解农膜和加厚地膜的使用,提高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减少废弃农膜、塑料膜随意堆放行为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供销合作社 | |
8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 |
≥98 |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监控和执法监督,持续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发展绿色畜禽养殖,进一步巩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取得的成果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畜牧兽医事务中心 | |
9 |
生态 环境 |
露天秸秆、垃圾焚烧现象 |
- |
基本消除 |
严厉打击露天焚烧秸秆、垃圾、树枝树叶等违法行为,鼓励农用秸秆资源利用,加大对重点区域范围内的监察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生态环境局 |
10 |
黑臭水体 |
- |
持续巩固 |
持续巩固辖区水体水质,防止辖区黑臭水体出现 |
综合行政执法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
11 |
违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
- |
完成 |
加强入河口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长寿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杜绝散排、偷排行为 |
综合行政执法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
12 |
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 |
- |
完成 |
对辖区内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无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备、无组织排放严重的“散乱污”企业开展整治工作,淘汰落后产能 |
经发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
13 |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 |
100 |
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常态化饮用水水源地的巡查工作,保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
综合行政执法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
14 |
生态 屏障 |
森林覆盖率 山区 丘陵区 |
% |
≥40 |
对辖区内天然森林继续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着力做好防火、防虫工作;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确保现有的森林覆盖率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林业局 |
% | |||||||
15 |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国家和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控办法,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
农业服务中心、规资所 |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 | ||
16 |
生态 安全 |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100 |
积极开展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环境风险排查整治,深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和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提升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
综合行政执法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17 |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 |
健全 |
着力完善应急管理行政管理体系、组织指挥体系、救援力量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持续推进辖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各类安全风险预防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
综合行政执法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
18 |
生态 人居 |
乡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95 |
完善辖区内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提升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加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监管,健全农村污水处理机制,督促村级组织、农户按各自职责开展污水管网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
综合行政执法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19 |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率 |
% |
100 |
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分类化处置 |
社区事务服务中心 |
区城市管理局 | |
20 |
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比例 |
% |
≥95 |
结合本辖区区域特点,大力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辖区居民根据自身需求,积极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节能建筑、节能产品,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 |
经发办 |
区经信委 | |
21 |
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 |
完成区县规定的目标任务 |
积极宣传卫生厕所改造、使用和管护知识,提高农户的卫生厕所使用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农业服务中心 |
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 |
22 |
生态 文化 |
将生态文明培训纳入乡镇年度培训计划 |
- |
是 |
将生态文明知识纳入村镇干部培训计划,提升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素养和意识,在辖区内形成干部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参与的风气 |
党建办 |
区组织部 |
23 |
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 |
- |
开展 |
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宣传格局;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设计,加强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利用新兴媒体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
文化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办 |
区生态环境局 | |
24 |
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
- |
开展 |
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将生态文明知识、理念融入课本、课堂,提高青少年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 |
文化服务中心 |
区教育委员会 | |
25 |
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 |
- |
100 |
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建立村民公众参与制度,提高村民对村(社区)事务参与的积极性;切实做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相关工作 |
民政办 |
╱ |
地理位置图
行政区划图
河流水系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
重点工程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