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长寿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规划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5
一、主要成就
二、面临挑战
三、发展机遇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实施产业强链工程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一、巩固发展两大支柱产业
二、壮大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三、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筑区域创新高地
一、加快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二、努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五章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一、构筑开放型空间新格局
二、强化基础设施互联共通
三、加快新型智慧园区建设
第六章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重庆东向开放门户
一、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二、完善对内对外合作平台功能
三、大力发展千亿级临港经济
第七章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档升级国家级绿色园区
一、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章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三、推动国内外产业链合作
四、突出重大项目保障支撑
附件1:长寿经开区“十四五”产业目标分解表
附件2:长寿经开区29条重点产业链图谱
附件3:长寿经开区“链主”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附件4:长寿经开区“十四五”重点项目计划表
附件5:长寿经开区“十四五”土地要素保障
附件6:长寿经开区“十四五”环境要素保障
附件7:长寿经开区“十四五”能源要素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长寿区加快建设“两地一城”、加快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长寿经开区建设国内一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关键时期。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规划,根据《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制定,主要阐明园区发展战略导向、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是今后五年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管委会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长寿经开区紧紧围绕“三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全局,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扎实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全区、全市工业经济中发挥了“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
(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规上工业产值达到848亿元,培育规上企业187家,承载工业商贸企业600余家,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的3/4以上,税收贡献占全区近60%。4家企业集团迈入“百亿俱乐部”,6家企业税收过亿,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聚乙烯醇出口基地、全国第二大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十三五”期间,长寿经开区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等7项“国”字号殊荣,园区发展量质双优。
(二)产业能级实现新跨越。长寿经开区坚持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推动产业提能升级,形成了以重钢、川维化工、巴斯夫、云天化、国际复合、小康动力等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的钢铁冶金、综合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和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钢铁冶金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综合化工形成200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形成200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形成100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形成50亿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迭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三)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9家,引进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实现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40%以上,万人发明拥有量达到108件/万人,EVOH、超薄锂电池隔膜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新载体持续发展,引进落户国家级孵化器北京汇龙森、科技服务机构恒成智道等6家企业,组建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长寿第一家新型事业单位)、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创新人才持续汇聚,累计柔性引进院士3人,培育重庆“英才计划”6人、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鸿雁计划”20人,累计建成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的人才蓄水池加快形成。
(四)聚商选资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园区累计签约项目228个,合同引资超1600亿元,为全区新增了100亿级项目2个、50亿级项目6个、10亿级项目50个。引进与重庆“两车”配套的成元、星宇、爱德夏等韩资、德资车企以及美国凯勒司、美国欧文斯科宁、日本武藏、新加坡欧中等优质外资项目42个,实际利用外资9.6亿美元。世界首套天然气制蛋白质、国内最大超临界气凝胶、最大高强钢筋、最大钢绞线以及西南地区最大锂电池隔膜等一批龙头项目相继签约入驻,巴斯夫、川维化工、云天化、国际复合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汇聚引领转型发展的正能量,环松工业、望变电器等一批本土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了园区经济发展韧性。
(五)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间,长寿经开区强力推进绿色发展,严守安全环保底线,严把项目安全环保入驻关,支持15家企业环保设施提升、20家企业安全标准化改造,29家企业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石化川维化工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经开区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形成天然气化工、化工新材料、氯碱化工、钢铁冶金、特色副产品、产业废弃物六大循环经济产业,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建成全市领先的在线监测系统和五级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全国首创政府购买服务聘请“第三方”开展安全环保监管服务,历年来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环保事故,沿江1公里化工污染风险得到全面控制。
(六)改革开放呈现新气象。“十三五”期间,长寿经开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永航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百年重钢司法重整再现辉煌。试点增量配网电力体制改革,实施“营改增”和大规模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马上办、线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首席代表制和一卡通制,平均压缩审批时间79%。开放平台快速发展,成功创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示范园、服务外包示范区、西药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质量推进中德产业园建设。开放主体持续壮大,外经外贸企业达81家,22家企业进出口超千万美元,5家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兴业。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480亿元。
经过五年的努力,长寿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内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全球贸易摩擦高发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同时,叠加突发环境及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全球供应链危机,钢铁、化工等产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就长寿经开区而言,贸易摩擦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降低,亟需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同时疫情持续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冲击,外经贸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口岸功能缺乏、开放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长寿经开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
(二)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相较于国内一流经济开发区,长寿经开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结构还不够优,产业链还存在堵点断点,价值链仍处于中低端。综合化工领域,基础化工产品占比过高,附加值低,大宗化学产品就地转化率不高,物流成本高、安全风险大。中高端化学品较少,缺乏龙头企业和含金量高的产品;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以烯烃为代表的产业链卡点较为突出,关系产业提质升级的“三苯三烯”项目引进难度大,一定程度限制聚氨酯、高性能合成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钢铁冶金领域,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产品为中厚板、普通棒线材,市场竞争力较弱,汽车用钢、特殊钢等高端产品发展不足,产品结构有待优化。钢材本地深加工比例偏低,且产品附加值不高,多为普通建材用钢;装备制造领域,产品过于集中于汽摩零部件,结构较为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差。高端装备占比偏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和高品质装备制造项目带动;电子信息领域,产业基础差,底子薄,基础规模较小的问题仍然存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大,特别是产业基金投入和财政扶持方面有待强化。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长寿经开区生产基地型、企业代工型特征较为明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研发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研发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偏弱,导致企业陷入创新的两难境地。企业现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一线生产岗位,行业企业管理和高端专业技术及创新人才还较为缺乏,尤其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园区层面,创新开放平台数量与质量仍然不足,公共共享平台有待进一步提升,高端人才政策吸引还不够“硬核”,核心创新要素集聚力不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转型升级带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创新环境与重庆中心城区相比差距较大。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中央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应急管理部相继发布了《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等政策文件,对园区安全管理、科学规划布局、产业绿色发展、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长寿经开区沿江发展空间受进一步挤压,目前80余家存量企业无法就地扩建扩产,尚有340亿元的在谈增量项目无地布局。此外,经开区工业产业以钢铁冶金和综合化
工为主导,产业结构偏重,产业能耗高、体量大。“十四五”期间,受重庆钢铁、巴斯夫、西南水泥等企业达产产能释放影响,全区预计将新增能耗400 万吨标煤左右,面临碳达峰和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双重压力,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结构性污染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
三、发展机遇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长寿经开区提升产业能级提供了重大契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决策,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行动。这一战略部署,使成渝地区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为成渝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长寿经开区地处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位置,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门户,起到承东启西的作用。经过多年发展,长寿经开区钢铁冶金、综合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建立起相对竞争优势地位,有利于经开区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抢抓“新三线建设”等重大产业布局契机,引导关键环节产业链和核心企业在经开区落户,在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提升长寿经开区区域地位
市委市政府部署“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把长寿纳入主城都市区布局,这意味着长寿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占据了重庆市经济建设、城市功能提档升级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大幅提升。长寿区在主城都市区中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有利于长寿经开区集聚资本、技术、人力等全球优质资源,给经开区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将极大提振市场预期、社会预期,为“十四五”时期在更大空间范围谋求未来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图1-1 长寿经开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一区两群”中的区位示意图
(三)两江至长寿快速通道、长寿港建设释放全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红利
两江新区至长寿快速通道作为长寿区唯一联系中心城区快速路,对打破融入主城发展屏障,实现与主城多联互通、同城通勤,在更高层面、更大领域开放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水陆并发,集保税、报关、仓储等口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长寿港建设,也有利于长寿经开区全面融入沿江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对长寿经开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长寿经开区可借高登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重庆东向开放门户。可更为有效融入重庆中心城区尤其两江新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分享重庆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红利,在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中塑造新优势。
图1-2 长寿经开区与中心城区同城化水陆“生命线”
(四)多年厚积的比较优势为长寿经开区承接优质产业转移奠定新基础
长寿经开区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良好政策稳定预期,使经开区日益成为沿海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产业转移的重点园区。
经过多年发展,园区产业基础雄厚,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聚乙烯醇出口基地、全国第二大玻璃纤维生产基地,“三酸两碱”、甲醇、MDI、钢铁等上游材料充足,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港口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未来,在双循环格局、新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加持下,长寿经开区有望从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也有望迎来外部区位环境与内部产业基础两大比较优势的共振,从而具备发展成为超大规模产业集聚区、承接全球优质产业转移的优越条件,迎来工业经济的二次腾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同城化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补短板和锻长板为抓手,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快绿色转型,进一步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助推长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
围绕“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大幅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引领能力和融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创新高质量供给,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核心驱动力。
(二)坚持集群链式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以“链条式培育、集群化发展”为出发点,开展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培育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链,推进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三)坚持开放合作发展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丰富对外开放内涵,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深化资源要素的开放共享,深化企业主体的开放合作,深化产业链跨区域联动,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四)坚持绿色高效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资源环境准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推行节能减排,推广新型、高效、低碳的节能节水工艺。加强重点污染物治理,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园区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到2025年,长寿经开区工业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特色化水平明显增强,努力在发展质量、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生态环保、统筹协调等领域实现“五个一流”,成为全市举足轻重的工业高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2进入全国50强,进入第一方阵。
——发展质量一流。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前列。
——科技创新一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建成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科创高地、新材料科创高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对外开放一流。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口岸功能、开放平台基本建成,临港产业逐步积聚,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生态环保一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循环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安全生产位居全国前列,外界“重化工”“有污染”园区形象得到根本扭转,在绿色园区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统筹协调一流。新型智慧园区基本建成,基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政府行政效率更加高效,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展望2035年,长寿经开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新材料新能源、钢铁冶金、高端装备3个千亿产业集群,发展7家百亿产值企业(集团),培育15家亿元税收企业,将长寿经开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开发区。
专栏2-1 长寿经开区“十四五”发展目标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0年 实绩 |
2025年 目标 |
属性 | |
1 |
发展质量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848 |
3000 |
预期性 |
2 |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63 |
80 |
预期性 | |
3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94 |
1284 |
预期性 | |
4 |
*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产出强度 |
万元/ 平方公里 |
55696 |
144627 |
预期性 | |
5 |
*主营业务收入30(东部地区)/15(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亿元及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数量 |
个 |
8 |
15 |
预期性 | |
6 |
*上市企业数量 |
个 |
57 |
100 |
预期性 | |
7 |
*税收收入占所在地级市税收收入比重 |
% |
66.6 |
70 |
预期性 | |
8 |
科技创新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 |
2 |
2.5 |
预期性 |
9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 |
21 |
30 |
预期性 | |
10 |
*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 |
个 |
0 |
1 |
预期性 | |
11 |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 |
个 |
57 |
100 |
预期性 | |
12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
个 |
79 |
130 |
预期性 | |
13 |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 |
亿元 |
17.6 |
【137】 |
预期性 | |
14 |
对外开放 |
*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97 |
【750】 |
预期性 |
15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
亿美元 |
1 |
【10】 |
预期性 | |
16 |
*实际使用外资占所在地级市实际使用外资比重 |
% |
98.55 |
99 |
预期性 | |
17 |
世界500强入驻企业 |
个 |
25 |
35 |
预期性 | |
18 |
临港经济产值 |
亿元 |
252 |
500 |
预期性 | |
19 |
生态环保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3.5 |
下降 |
预期性 |
20 |
*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 |
立方米/万元 |
33.8 |
下降 |
预期性 | |
21 |
*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千克/万元 |
0.26 |
0.16 |
预期性 | |
22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89 |
96 |
预期性 | |
23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
24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
25 |
PM2.5浓度 |
微克/立方米 |
36 |
<35 |
约束性 | |
26 |
统筹协调 |
基础设施投资 |
亿元 |
9.6 |
10 |
预期性 |
27 |
园区市政道路公里数 |
公里 |
120 |
150 |
预期性 | |
28 |
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 |
万吨 |
2050 |
3500 |
预期性 | |
29 |
*是否承接了省级、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
|
否 |
力争实现 |
预期性 | |
30 |
*与其他国家级经开区(或其他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和援疆、援藏、援助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数量 |
个 |
0 |
3 |
预期性 | |
31 |
*五年期重大突发事件(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 |
件 |
未发生 |
不发生 |
预期性 |
备注:带*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带【】为五年累计数。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实行“链长制”,发挥“链长”统筹产业要素资源优势,发挥“链主”企业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共同补短板锻长板,巩固新材料新能源、钢铁冶金两大支柱产业,壮大装备制造、综合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培育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节能环保等现代服务业产业,着力打造3000亿级产能世界一流经开区。
立足长寿经开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实施支柱产业提质工程,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加快新材料新能源、钢铁冶金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持续稳定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面向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迫切需求,依托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坚持纵向延伸、横向耦合,进一步延展高端合成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等现有领域产业链条,加快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工程化、产业化步伐,构建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2025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高端合成材料。聚氨酯领域,发挥本地MDI产能优势,加强环氧化合物、聚醚多元醇等聚合物项目规划建设,重点发展PU浆料/PU革、弹性体、胶粘剂、水性涂料等产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领域,发挥奕翔化工45万吨MMA产能优势,加强丙酮-BPA(双酚A)等聚合物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引育PMMA、MS领域企业,发展光学级复合新材料以及导光板、液晶聚合物等光电新材料。高端聚烯烃领域,以MTO项目为核心,发展VAE、EVA、T-PVA、PVB、EVOH、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产品。气凝胶领域,以硅基气凝胶为切入点,延伸上游有机硅源、无机硅源、功能性硅烷等气凝胶前驱体及基材产业链,形成气凝胶产品集群及多种硅基化学品的新型高端硅产业基地。工程塑料领域,发挥本地甲醇产能优势,加强聚甲醛(POM)、聚酯(PET/PBT/PTT)等聚合物项目规划建设,发展壮大聚苯硫醚(PPS)、聚砜(PSF)、工业化液晶聚合物(LCP)等特种工程塑料,打造工程塑料产业链。可降解塑料领域,结合国家限塑政策推行,着力引进PBAT、PBS、PGA等可降解材料生产企业,引导、推动可降解材料发展与应用,并向下游塑料制品终端拓展。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推动现有玻璃纤维及制品企业加强无碱玻璃纤维先进池窑拉丝等技术研发,加快超细、耐碱、高强高模、低介电、高硅氧、可降解、异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纤维与制品,增强性复合材料,以及微纤维玻璃棉高效绝热材料等产品开发。加大对各类高品质热塑性玻纤用浸润剂、各类特种玻纤用浸润剂的研究开发力度,挖掘玻纤应用潜能,满足下游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积极开展各类热塑性复合纤维、玻纤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等规格化产品研究与生产,扩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种类规模和应用领域。面向汽车、智能终端等整机产品结构件需求,积极引育碳纤维基复合材料企业。
——功能性膜材料。延伸聚乙烯醇产业链至光学功能材料高端应用领域,实现聚乙烯醇的高附加值深加工,建成国内领先的光学膜生产基地。加快实施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工业示范项目,力争产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开展PVB膜市场机会研究,引进高端PVB膜先进生产技术,开拓车用高端PVB膜片市场,满足亚洲地区汽车市场的需要。重点发展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封装胶膜、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用柔性聚合物膜;水处理用高通量纳滤膜、高性能反渗透膜以及污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用特种膜;动力锂电池隔膜;工业用特种气体分离膜、净化膜等。
——动力电池材料。围绕我市引进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带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上下游领域企业在长寿经开区集聚。重点发展磷酸铁锂、碳酸锂、高镍三元等正极材料,针状焦、钛酸锂、硅碳复合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等负极材料。优化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材料堆积密度和压实密度等性质,提升材料的安全性、倍率性能、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等。大力发展二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等电解液材料,依托本土精细化工优势,配套生产溶剂、添加剂等电解液主要原材料,提升电解质盐稳定性、电解液的高低温环境工作稳定性等性能,开发高安全性、耐高低温性能、高倍率、长循环寿命的电解液。提升负极材料克容量、循环寿命、稳定性等性能。加快实施上海恩捷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生产线及涂布项目,打造西部最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辐射带动西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和智能终端等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锂电子电池用软包装膜、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特种化学品等有机材料。
——先进有色合金。 铜基金属材料领域,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高强高导精密带材、超长线材、精密铜管、环氧树脂覆铜板、陶瓷基覆铜板和铜基粉末材料,积极引进培育引线框架、超薄铜板带箔等其他精密铜材料研发生产企业。 镁合金材料领域,积极引入镁合金深加工企业,加大高性能镁合金及变形镁合金、镁合金腐蚀控制及防护、镁合金锻件等产品开发,培育壮大镁合金产业规模、拓展应用场景。铝基金属材料领域,围绕“铝材原料-变形铝合金-高精板带箔”、“铝材原料-变形铝合金-挤压铝基新材料(管、线型材)”、“铝材原料-变形铝合金-锻压铝合金新材料(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及粉末”、“铝材原料-压铸铝合金-铝合金铸件(铝镁汽车轮毂、发动机等)”四个产业链,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力量发展铝基新材料和装备制造铝合金新材料。
——低碳零碳负碳材料。依托中和新能源光伏HJT电池及组件项目,重点发展光伏设备、胶膜、背膜及导电银浆等光伏材料产业。积极跟进颗粒硅、钙钛矿等前沿性光伏技术,引进行业权威检验检测机构,重点推进安全、质量与环保等标准的研制,提高认证检测水平,促进本地光伏产业提质增效。依托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空气公司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首钢郎泽和日本三井建设的二氧化碳制乙醇项目,重点发展二氧化碳捕获、资源化利用等产业。
(二)钢铁冶金产业集群。加快实施重庆钢铁产线效能提升改造项目,推动钢铁企业大型化、技术装备智能化、生产工艺多样化、下游产品多元化发展,打造千万吨高质量绿色钢企。积极培育不锈钢产业,延伸发展不锈钢制品及高端装备用不锈钢零部件。提高废钢资源回收利用能力,加快建设金属加工循环产业园,提升废钢加工工艺,支持短流程电弧炉炼钢发展。积极拓展下游用钢产业链,大力发展高强度热成形用钢、建材用钢、汽车高强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强产业生态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推动一批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培育钢铁冶金产业发展共同体,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绿色智能钢铁联合生产基地。2025年钢铁冶金产业产值力争达到750亿元。
——精品板材。抢抓重庆市汽摩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鼓励钢铁企业与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企业的近终端合作,加快汽车板、家电板、硅钢等高端板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引进冷轧、镀锌等深加工生产线,加快发展冷轧薄板、镀层板、涂层板等高附加值板材。
——优质棒线材。结合西南区域制造业需求,鼓励线棒材生产企业开展500兆帕以上高强钢筋的研发生产,推动钢筋、线材产品延深加工,重点发展焊丝钢、弹簧钢丝、钢帘线、钢丝绳、钢绞线、丝网等品种。支持钢铁企业结合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开发轴承钢、齿轮钢等优特钢产品。
——高强结构钢。围绕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30%以上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企业建设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建立钢结构组配件加工配送中心,重点发展高强度抗震耐火耐候钢板、H型钢、角钢、槽钢、钢板桩等产品。
——高端管材。着力发展无缝钢管、高强油井管、耐蚀油套管、高钢级管线管、高压锅炉管、液压支柱管、轴承管、热扩车桥管等高端管材,推动企业由原料产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
立足长寿经开区现有产业基础,加快综合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不断开创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汽车零部件、化工装备制造、都市专业设备制造等产业基础,以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为方向,加快引进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高端装备等龙头企业,打造西部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力争达到750亿元。
——新能源装备。燃气轮机领域,依托华电集团建设全球最大热电联产数字能源岛项目、源网荷储智能电网项目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重点发展9H重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燃机发电机、汽机发电机等产业。风电装备领域,发挥长寿产业基础优势,依托重庆已经有的中国海装不断做大风电产业。加快引进整机头部企业、研发型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风电系统研发项目,培育经开区风电产业竞争优势。储能装备领域,探索设立储能装备产业专项发展基金,着重引进电化学储能项目,培育氢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清洁储能产业。加强本地储能产业与汽车产业联动,推动储能电池多场景应用。提前布局电池产业全寿命周期环保利用,分类型、分梯级开展资源回收、再生和环保处理。
——新能源汽车。整车整机领域,积极培育引进整车龙头企业,加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发。依托小康动力,创新研发EVR(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储备。关键零部件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加快车用传感器、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氢燃料系统领域,发挥园区工业副产氢气资源优势,积极引育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堆及质子交换膜等关键领域企业,加强氢能储运、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研发,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加速工程化、产业化应用。设施体系领域,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相关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和搭建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科学合理推进加氢设施规划布局,有序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
——智能装备。立足重庆市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实际,顺应装备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智能机器人领域,积极引进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高速柔性抛光机器人等企业,同步发展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数控机床领域,积极引进高速钻攻中心等高档数控机床领域企业,争取在表面贴装设备等领域有所突破。以数控机床整机需求为牵引,积极完善高速电主轴、多轴联动主轴头、精密光栅、高速高精度主轴轴承、滚珠丝杆导轨、智能型数控系统等配套产品布局。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领域,面向本地电子、汽车、装备制造领域高精度、复杂结构、轻量化零部件加工需求,积极引进金属增材制造装备企业,带动关键零部件领域企业以及增材制造材料领域企业落户长寿经开区,争取构建零部件、设备、材料全链条。
——高端装备。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成套化、系统化发展,提档升级发展化工装备、电力装备和民用装备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丰富装备产业类别。以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为重点,突破发动机、变速器、底盘、汽车内外饰等高端零部件短板,增强我市本土汽车零部件配套水平。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要方向,大力培育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围绕新材料、应急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建设重庆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区。
(二)综合化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综合化工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微通道连续流、生物合成等工艺路径,积极推进微反应技术工业化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转型升级,做大医用辅料、制剂等生物医药产业,打造西部绿色综合化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025年综合化工(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400亿元。
——天然气化工。依托经开区已有的天然气制甲醇、乙炔、氢氰酸等项目,延伸发展下游产业链,形成从天然气到终端新材料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天然气制乙炔领域,延伸发展醋酸乙烯下游产品,加快推进川维化工等BDO一体化创链项目,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BDO一体化产业基地。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育发展可降解塑料、氨纶等产业。甲醇制烯烃领域,重点整合川维、化医及其他企业甲醇资源,推进MTO项目规划建设,解决乙烯、丙烯、聚醚系列等重要基础化工产品瓶颈制约。天然气制氢氰酸领域,保持现有产业链条及规模,并向下游功能性材料、结构性材料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延伸。
——氯碱化工。依托长寿地区丰富的盐卤资源形成氯碱、甲烷氯化物等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氯碱下游产业向高端化、功能化以及精细化方向发展。以氯为纽带,深入推进氯气与天然气化工产业、氯气与氟化工产业的横向耦合与关联发展。以一氯甲烷为原料,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甲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并向下游延伸发展硅烷偶联剂、硅油、硅树脂、硅橡胶系列产品。以三氯甲烷为原料,生产制冷剂,或进一步向下游氟树脂、氟聚合物、氟橡胶等氟化工产业延伸,形成氯碱化工和氟化工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专用化学品。发挥经开区化工产品功能因子多的特点,发展功能添加剂、水处理剂、胶粘剂、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建筑化学品、高性能涂料、塑料助剂、橡胶助剂、羰基合成化学品及特种光气衍生物等精细化学品。
——生物医药。加快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搭建医药研发及代工服务平台,发展化学制剂、生物药和医疗保健器械等产业。加快发展基于新靶点和新作业机制的化学创新药以及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仿制药制剂,依托国家级原料药产业集中生产基地,向下游制剂产业延伸发展。积极引进抗体药物、生物制品、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等医药生产制造项目,打造生物药制造基地。围绕临床诊疗、大健康需求,重点发展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等细分产业。依托惠和化德微反应工业化示范项目,探索化工高通量、微反应、连续流技术,打造国内第一家国家级微反应技术工业化示范园区。依托弈柯莱全球最大生物酶库和恺迪苏天然气制蛋白质项目,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催化及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基地。
——大健康。聚焦人民群众对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培育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体育器材、卫材等产业。充分利用MAH制度,通过产品持牌和委托加工拓宽产品引进渠道,扩充园区医疗器械品种数量。依托电子器件集成,大力发展医疗级、健康级智能硬件。引进和培育科技含量高、综合附加值高的体育器材、运动装备等上中下游制造企业,带动本地配套企业发展,壮大体育制造业集群。培育康复辅具、尿不湿、卫材原料、保健品等细分领域产业。
(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对接西南地区对电子信息配套产品的市场需求,承接东部沿海地区高附加值电子信息转移,主动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加快嵌入全市“芯屏器核网”产业链和“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发展电子化工材料、电子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电子化工材料。积极融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围绕全市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等产业,围绕长寿经开区现有综合化工、新材料基础,特色发展涉化电子材料。集成电路用化工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高纯试剂、特种气体、光刻胶、CMP抛光料、封装材料、光致抗蚀剂等。新型显示用化工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光致抗蚀剂、取向膜、胶粘剂、浆料、电解液、薄膜和包封材料、高纯试剂、光刻胶、偏振片等。印刷电路板用化工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干膜抗蚀剂、油墨、清洗剂、液态阻焊光致抗蚀剂、贴片胶、导电胶、焊膏、预涂焊剂等。5G通信用材料领域,依托沃特智成,做大做强5G柔性基板材料,拓展5G通信用复合材料。重点发展5G通信产品相关的光缆加强芯、天线罩、基站外壳、通讯塔、支架系统、线缆桥架、电磁屏蔽膜、导电胶膜等复合材料项目,培育或引进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材料。
——电子元器件。面向计算机、手机、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对新型电子元器件需求,积极引育电容、电感和电阻领域企业,发展小型化、高频化片式电容、片式电感和片式电阻产品,重点发展被动元件、连接类元件、机电类元件、传感类元件、功能材料类元件新型电子元件。发挥本地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原材料生产能力优势,加快PCB(印刷电路板)产品发展,构建与电子整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元器件本地供给体系。
——智能终端。积极争取我市现有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配件订单、以及市外整机品牌引进,加大机壳、结构件所需专业化工装模具企业引育力度,进一步提升智能终端产品本地配套水平。加大力度引进ODM厂商,培育发展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家用智能控制终端、智能眼镜、智能服饰等可穿戴智能终端,以及健康医疗、环境监测、能源管理等新兴智能终端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接全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聚焦数字经济,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大功率器件封装和芯片级封装技术,不断提高封装测试技术,培育壮大封装企业,扶持测试检验企业。引进培育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服饰等可穿戴智能终端,以及健康医疗、环境监测、能源管理等新兴智能终端制造领域。建成投用重庆云晟“同城双活数据中心”,与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形成双核大数据产业布局,全力打造重庆市第二数据中心基地。依托鉴微科技工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和数据运营项目,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重点产业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深化工业软件、大数据在工业互联网中应用。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动现代服务业对长寿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新形势,聚焦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区,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2025年现代服务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
——现代物流。加快建立与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综合物流体系,加强产销储运配套、铁公水管一体,建成长寿港大宗物流区、保税仓特色仓储区和化学品分拨中心,形成集装卸、仓储、加工、贸易、物流、金融于一体的临港经济产业带。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专业化物流、国际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危化品仓储物流,构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广企业零库存管理模式,培育发展专业化、精细化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加快构建“产销储运”配套、“铁公水管”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
——高技术服务。着眼经开区制造业升级与增强创新动能,以菩提慧谷为载体,依托科技创新园、国际合作产业园,集聚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等业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建立与制造业规模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为制造业赋能。立足长寿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检验检测配套需要,重点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检测领域,搭建一批融合检验检测、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培训咨询功能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在服务能级上、服务半径上、服务模式上不断提升,提高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检测认证服务能力。
——绿色环保。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求,加强碳捕捉、碳封存领域研发布局和企业引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咨询、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治理、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等绿色服务,引导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构建“诊断—设计—制造—安装—运营”一体化产业链。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积极有序推动短流程炼钢发展,健全废钢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体系。以先进有色合金发展需求为牵引,积极引育再生铝、再生铜等再生金属领域企业,增加高品质原料供给。面向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电机等领域,推动相关领域企业加强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以及再制造产品生产。
发挥邻近两江协同创新生态圈优势,抢抓全市打造国家(西部)创新中心机遇,以人才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加快构建同城创新生态圈,完善全域创新体系。
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持不懈推进人才优先战略,拓渠道引人才,筑平台育人才,优环境留人才,全方位、多层次吸纳人才,着力打造区域人才集聚洼地。
(一)大力引进集聚高端人才。积极落实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政策,以及长寿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办法(试行)”,全面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发挥研发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平台作用,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分产业、专业、行业设立专家智库,引进高端研发人才,聘请院士作为智库专家,助力长寿经开区创新发展。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行柔性引进、项目引进、平台引进、专项资助引进等方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引才品牌。
(二)优化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坚持产才融合,以产聚才,以才兴产,集聚一批“高精尖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跨专业实干型人才。构建内育外引人才培养体系,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人才需求对接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建立人才常态化交流机制,积极发挥经开区科协作用,举办论坛、技术交流、学术报告等活动,为促进高质量人才交流“搭桥铺路”。
(三)完善人才价值实现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科技人才以股权、期权、年薪制、年金等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健全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举措,完善高端人才“塔尖”政策和青年人才“塔基”政策,开展人才工作“一企一策”“一院一策”试点。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落地机制,规划建设菩提慧谷人才公园、高端人才公寓等人才服务设施,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以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园、国际合作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实现“研发在长寿、生产在长寿”的产业技术研发及转化网络、协同创新体系,将长寿经开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
(一)建成一批支撑能力强劲的创新平台。推动新材料评估与测试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创新中医药技术服务平台、北京离岸孵化基地和森空间等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平台建成投用,为辖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信息咨询、检验检测、资质评估、金融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服务。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力争实现培育一批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向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
专栏4-1长寿经开区“十四五”创新平台 |
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长寿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氯碱产业链孵化平台、特种工程塑料研发中心、生命科技研发中心、气凝胶新材料研发中心、质子膜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创新中医药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运营服务平台、玻纤新材料产业集群孵化平台、光学材料研发中心、高性能纤维研究中心、汽车部件技术研究所、锂电池隔膜研发中心、电子材料产业研究院、药物研发技术平台等。 |
(二)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贴近企业、管理责任主体明确等特点和优势,着力发展专业资本集聚型、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科技资源支撑型三大特色载体,打通创新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以科技创新园为中心,力争长寿区信息及通信技术产业孵化园、亚行贷款支持重庆创新与人力资源发展示范项目——长寿经开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建成投用。对创新园科技孵化器实施专业策划、精准招商,通过“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共同受益”、“O2O企业服务平台”等模式,与国内知名孵化器管理机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科技企业孵化链条。
专栏4-2长寿经开区特色载体发展路径 |
◆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实施推广“龙头企业+孵化”基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专业资本集聚型: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吸引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向在孵企业聚集,为入驻的创新型创业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支持和增值服务; ◆科技资源支撑型:支持引导载体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创办企业,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资本化。 |
(三)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瞄准钢铁冶金、综合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鼓励引导企业立足自身产品技术和产业上下游,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作用,强化“政产学研用”新模式新机制,助力企业开展科技研发,促进“高效化微合金化表面无缺陷钢板坯”、“光学级聚乙烯醇偏光膜”、“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等一批替代进口技术早日实现本地产业化。
专栏4-3长寿经开区“十四五”技术攻关重点领域 |
◆钢铁冶金: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焦炉加热精准控制,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电弧炉炼钢短流程工艺,高炉余压回收利用,钢渣综合回收利用,高效化微合金化表面无缺陷钢板坯,车用钢、能源及重大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建筑和机械用钢等新产品开发。 ◆综合化工(生物医药):甲醇制烯烃(MTO)核心工艺技术,氯化氢制氯气催化剂,组合聚醚生产工艺及配方技术,非光气法聚碳酸酯联合生产工艺,化工节能节水工艺,新靶点发现验证技术,先进靶向药物设计开发技术平台,药物绿色合成技术(微通道、管道、塔反应;酶法、高产发酵菌株;双抗和ADC药物新分子发现和筛选技术,全人源抗体筛选关键技术,血浆蛋白组分全流程自动化分离技术。 ◆新材料:高均匀性聚乙烯醇成型技术,环保阻燃聚苯硫醚生产技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合成关键技术,聚酯多元醇分子量控制技术,锂离子电池隔膜新技术,光学级聚乙烯醇偏光膜,PPS合成再生循环催化技术,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超高强度超高模量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纤维含量热塑性复合材料,先进气凝胶新产品新技术。 ◆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驱动装置及高精度伺服电机技术,工业机器人一体化控驱系统,高端数控机床,高速精密电主轴设计与制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电池隔膜,氢气循环系统,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3D打印新技术,燃料电池和增程器核心技术,高安全性低成本储氢、运氢与加氢技术。 ◆电子信息:FOWLP封装工艺技术,高密度高性能BGA封装工艺技术,GaAs/InP/GaN/SiC等化合物半导体衬底及外延,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高纯电子化学品及耗材,高纯度硅砂,CMP材料,高性能MEMS压力、惯性等传感器,高性能压电传感器,高性能射频前端器件与电路,多模滤波器。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促进初创型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
(一)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一是着力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机制。积极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引进和培育科技型高成长企业,不断夯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入库企业的培育辅导,完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构建“培育一批、储备一批、认定一批、提升一批”的培育发展新格局。二是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联合区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积极发动辖区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代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进一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流程,及时兑现落实奖补政策,提高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家。
(二)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建立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信用约束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行业研究院和产业研究院等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十四五”末区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达到180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量质并举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实施企业专利倍增计划,力争2025年辖区企业专利申报数累计突破3000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00件。
(三)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综合化工及新材料等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新模式应用,推进支柱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装备等数字化设备,利用智能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装备,实现工厂、车间、工序、工段数字化装备换代,提升装备数控化水平。加快工业无线网络、时间敏感网络、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加快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能”。
强化与长寿高新区联动,发挥邻近两江协同创新生态圈优势,积极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政策环境。
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坚持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整合长寿经开区、长寿高新区创新资源,着力发挥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园、长寿高新区中科未来城”双引擎”作用,规划建设长寿北部创新走廊,在科创平台、创新生态、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以全市建设“一城多园”的西部(重庆)科学城为契机,加快融入两江协同创新区,争取将经开区科技创新园纳入重庆科技创新体系中来规划布局,推动创新政策跨区域协同、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产业链跨区域联动。畅通两江协同创新区高校、科研院所与长寿经开区重点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渠道,实现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军民融合等领域合作共赢,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图4-1 长寿经开区融入长寿北部创新走廊及两江创新生态圈
(二)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合理分配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渝西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与周边地区加强科技成果对接,促进技术成果交易和产业化。探索成渝合作新模式,推动西部技术转移联盟分中心落地长寿经开区,促进成渝地区重大科技成果在长寿经开区集群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推动科技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市“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经开区通过一区多园、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方式,共同承接大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三)健全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增强系统保护能力。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完善知识产权资助补贴政策,持续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促进知识产权融资工作便利化、常态化。联合市、区知识产权局开展“铁拳”、“蓝天”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持续巩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成果,完善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服务体系,引导支持企业运用专利大数据资源导航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机遇,加大优质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引进力度,实现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找准“新坐标”,构筑开放型空间新格局,推动长寿经开区与两江新区连片发展、联动发展;构筑“大枢纽”,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同网。加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市级智慧园区建设要求,夯实提升园区“承载力”,构筑发展“硬支撑”。
根据长寿经开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错位布局、差异发展,分工有序、协同合作”的理念,以优化产业空间功能布局为重点,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构筑开放型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产业空间功能布局。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按照“西联、南拓、沿江优化”空间布局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晏家、江南、八颗三大组团产业发展重点,聚力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钢铁冶金、综合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5大产业集群,加强开发区与涉及街镇之间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联动、互动,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内部、组团内部和组团之间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构建“三区统筹五产同进”的发展格局。
西联:抢抓两江至长寿快速通道建设机遇,发挥经开区与两江新区产业协同配套发展优势,主动承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合理有序开发晏家、八颗组团,打造现代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同时依托巴斯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南拓: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在经开区南部(渝宜高速以南)的晏家、江南组团主要对现有的钢铁冶金、综合化工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发展,积极布局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链后端延伸产业,持续优化调整经开区综合化工产业集聚区、钢铁冶金及金属压延产业集聚区。
沿江优化: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在有效保护沿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沿江临港产业带,建立健全“铁公水”联运体系,整合并优化现有岸线资源,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交通运输、保税加工等业态,实现区域产业的横向联系。
图5-1 长寿经开区产业布局图
(二)高标准规划建设菩提慧谷。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思路,依托菩提山4A风景区,高质量建设菩提慧谷。突出“智慧”、“科技”、“开放”要素,规划建设八颗产业区、大学校区、休闲旅游区、生活配套区,重点培育战略性新材料、生物医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长寿经开区未来创新创业的新载体、新空间建设,规划布局一批现代金融、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人才熊猫公寓等生活性服务配套,注入高端商贸、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业态,推进长寿西部片区“产城景”协调发展,打造现代产业新城和花园新城。
图5-2 菩提慧谷规划布局
改善提升园区风貌形象。逐步开展园区重要公共建筑风貌协同设计,优化普通工业建筑立面审查机制,加强园区部分重要区域第五界面的管控。加强开发区建成区形象提升,与涉及街镇风貌有效互动。梳理八颗立交、齐心大道、长江大桥等重要交通节点及重要交通界面,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增强产业区的可识别性,增添工业元素。推进园区厂房、围墙外立面风貌管控,拆除乱搭乱建设施,清理陈年垃圾,清扫冲洗积存灰尘,修复损毁设施。加强道路两旁停车管理和绿植养护,清理河道杂草、淤泥、漂浮物,实现厂区周边净化绿化美化。强化园区内生态恢复,建设防护林带,通过增设微地形、休闲绿地等形成生活休闲空间。推进长江、晏家河沿线以生态防护、品质塑造为主进行景观打造。优化八颗、晏家、江南三大片区工业游览或展示线路,通过重要道路界面和空间梳理,形成完整的游览路径融入长寿区旅游走廊。
图5-3 长寿经开区风貌空间分布
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园区对外及内部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园区道路通畅、电力充足、配套齐全的独特优势。
(一)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协同推动两江至长寿快速通道建设,实现园区与快速通道、高速路网互联互通。加快实施川维、重钢专用线扩建工程,推动长寿、王家坝铁路货运站改扩建,突破铁路运力限制。积极对接口岸办,依托渝巴物流衔接陆海新通道,采用一体化通关方式实现外贸运输;加快建设长寿港,促进码头资源社会化整合,提速重钢码头改造、四三五储油库等港口功能性项目建设,延伸重钢、川维铁路专用线至港区,打通铁海联运最后一公里,构建区域现代物流综合枢纽。
(二)完善内部交通大网络。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外联内畅双管齐下,加快完善园区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构建面向长寿城区、以及各组团园区间的“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内部交通网络。启动兴港大道及配套路网建设,打通“港城”衔接堵点。加快实施明桃三路、新材料三区道路、中航油地块道路、双象片区道路等片区道路建设,增强长寿经开区内部道路、城市“毛细血管”支线道路路网承载通行能力。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双象110kV变电站、华陆35kV变电站建设,依托国网公司、中石油昆仑公司推动直供电、直供气。加快黄草峡储气库建设,破除天然气瓶颈制约。盘活恩力吉富余热电产能,加快分布式能源布局,为企业提供优质优价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经开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综合处置扩能,加快实施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质,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三)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双象110kV变电站、华陆35kV变电站建设,依托国网公司、中石油昆仑公司推动直供电、直供气。加快黄草峡储气库建设,破除天然气瓶颈制约。盘活恩力吉富余热电产能,加快分布式能源布局,为企业提供优质优价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经开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综合处置扩能,加快实施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质,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专栏5-1长寿经开区“十四五”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
◆铁路:陕煤川维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项目、川维专用线扩建工程、重钢专用线扩建工程、长寿铁路货运站改扩建、王家坝铁路货运站改扩建。 ◆港口物流:重钢码头提升改造工程、重庆港主城港区长寿胡家坪作业区二区团山堡罐区项目、千诚盘子石码头、长航钢城盐巴石码头、重庆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等。 ◆园区道路:兴港大道、明桃三路、新材料三区道路、中航油地块道路、双象片区道路等。 ◆配套基础设施:黄草峡储气库、中国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长寿40万立方米成品油罐区、经开区七期管廊工程、经开区乙烯片区工业蒸汽管道工程、供水及污水设施及管网配套项目、蒸汽管网等配套公用工程改扩建、化工固废废液无害化处理项目等。 |
三、加快新型智慧园区建设
以创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为契机,加强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建成功能集成完善、运行调度有力、管理精准到位、企业服务高效和市区互联互通的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提升园区智能化水平。
(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加强网络供给能力建设,推动信息网络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5G规模组网,推动实现公共区域、产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支持以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新型蜂窝移动通信等技术改造企业内外网,推动应用新型工业智能网关、专业边缘计算数据模型和设备,推进中小企业专线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扩容增能,新建一批重点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持续增强网络基地设施资源支撑能力。
(二)构建智慧园区平台体系。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形成集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硬件设施改造、业务支撑平台、应急管理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体系,全面提升园区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先行开展经开区实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二期系统建设,持续推动“雪亮工程”建设,推进园区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实施智慧园区“赋能计划”。依托智慧园区平台,积极引进科研机构、解决方案(产品)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平台开发运营商等,提升智慧园区建设支撑服务能力。引导企业接入园区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搭桥、合作、购买等方式,推动个性化工业软件订制应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向传统产业领域渗透,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计划,通过财政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制造企业基础资源、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设备上云,增强软件和解决方案供给,催生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
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入对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国家级和市级平台,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建设重庆东向开放门户。
发挥长寿经开区比较优势,在更高水平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一)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强化重大战略承接、重大项目对接、重大政策衔接。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境外营销网点、商品采购和品牌展示中心,支持环松等外向型企业巧破贸易封锁、关税壁垒守住传统欧美市场,大力开拓东盟和“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联合沿线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合理构建长江中上游特色资源优势产业联盟。加强与西部开发区的协同联动,在现代物流、制造业等领域强化合作,把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转化为贸易和产业优势。
(二)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互补优势,“同”做优势、“异”化特色,不断深化与四川广安、攀枝花、眉山市、达州等区域合作,加快推动园区共建、“产业飞地”、战略合作试点等合作模式。依托四川省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创新带建设,协同广安优势产业延伸拉长芯片封装、数据中心、终端显示、电子线束等产业链条,协同攀枝花推动建成西部绿色智能钢铁冶金产业链,协同川东北合作拓展甲醇、乙炔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加快推动合(川)广(安)长(寿)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共同推动广安港、长寿港的交流合作,探索毗邻开发区协同发展战略路径。积极打造川渝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参与建设成渝地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专栏6-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参与路径 |
◆协同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依托经开区形成的钢铁冶金、综合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加强泸州、宜宾、达州、广安等城市产业协作,共同发展新材料(钢铁材料、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天然气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 ◆协同推动主导产业互融互补。加强与攀枝花钢铁产业合作,推动长寿钢铁从普钢向特殊钢、从粗钢向金属材料、从板材向型带材深加工方向发展,协同推动两地建成西部绿色智能钢铁冶金产业链。充分发挥川东北能源化工基地优势,积极拓展甲醇、乙炔等8条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建成长广两地较为完整的“天然气→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高强高模纤维”产业链。 ◆协同推动两地园区互学互建。加强与广安经开区、达州经开区、绵阳经开区、眉山高新区等加强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促进重钢建筑用钢、巴斯夫MDI、川维甲醇销往成渝地区。以经开区创新科技园为有效载体,探索构建“飞地园区”新机制,实现成渝资源互补和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
(三)全面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入对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国家级和市级平台,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和重庆主城都市区融合、协同一体化发展。依托与主城在电子信息、汽车配套、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高度关联,积极承接主城相关产业转移,实现融合发展、互补互促。以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为契机,积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积极推动与两江新区的协同联动发展。以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探索经验为核心,以联动创新,协同改革为基本要求,按照辐射周边、协同联动、错位布局的思路,高水平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利用长寿处于一区两群中转点区位优势,加快经开区与“两群”优势特色要素资源流动,协同共建长垫梁绿色经济走廊,推动与垫江工业园区、梁平工业园区等联动发展,推动“两群”产业发展互促共融。
专栏6-2长寿经开区联动创新区任务措施清单 |
◆复制推广清单:企业设立实行“单一窗口”、货物“分送集报”通关新模式等4项国家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25项重庆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 ◆制度创新清单:外汇便利化创新、“三制”改革、五级事故污水防控体系、创新海关监管场所化工品监管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11项。 ◆协调联动清单:探索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海关区域协作、提升运输组织能力完善供应链体系、探索开放平台创新发展新模式等6项。 ◆互联互通清单:推动岸线码头整合、推动建立长江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运力与货运器材(工具)共享调拨体系、构建化工品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等4项。 ◆产业发展清单: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探索内陆加工贸易发展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等4项。 |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提升各类开放平台能级,高效集聚“五类要素”,协调发展“五类贸易”,全面提升对外对内交流合作水平。
(一)加快打造国际合作载体。强化国际产能合作,深化与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先进技术、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以“平台搭建+招商引资+产业孵化+服务保障”为发展路径,打造一批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优、研发功能强的国际合作园。依托中德产业园、巴斯夫MDI一体化等产业优势,突出发展高性能树脂、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纤维级复合材料等产业,推动打造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加快中韩产业园建设,积极对接韩国医疗器械工业,引进一批韩国医疗器械生产、组装、分销示范项目,打造韩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国基地;重点引进专用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交通运输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大型机械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项目,打造中韩机电装备产业园。
(二)深入拓展对内开放空间。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合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以行业领军企业内在需求为重点,找准产业对接突破口,探索建立“总部+基地”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持续强化长寿区要素成本、市场资源和通道条件等优势,进一步挖掘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合作领域,主动搭建产业转移结对关系,提高长寿区工业协同发展能级。围绕畅通中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创新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模式,增强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对接西南地区对电子信息配套产品的市场需求,主动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探索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飞地经济”。
(三)创新谋划两江长涪产业带。立足两江新区、涪陵区和长寿区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联动打造电动汽车、燃油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钢铁、聚氨酯、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端聚烯烃、聚酯、硅基新材料等产业链,力争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长寿经开区应加强与两江新区、涪陵产业园区衔接配套,进一步做大先进钢铁材料、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规模,向两江新区整车整机提供更多优质材料,向涪陵产业园区提供聚氨酯等上游材料。争取两江新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龙头企业配套项目在长寿经开区落地,有序推动配套环节向长寿经开区延伸。
专栏6-3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建设路径 |
◆推动区域一体化规划布局:争取将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纳入重庆市级规划,三地之间加强协作配合和信息互通,统筹考虑长远目标和重点产业,喊响做靓产业带名片。 ◆推动跨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超前谋划两江新区向长寿、涪陵辐射延伸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两江新区与长寿、涪陵沿江连片协同发展,形成主城都市区东北区域500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集中连片开发区。 ◆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将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纳入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统筹谋划,建立长寿、涪陵与两江新区融合发展、开发共享的新机制,促进三地区域经济和产业合作一体化。建立两江长涪与广安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和长垫梁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三地与江北、渝北、广安、邻水、垫江、梁平跨区合作,优势互补,多方联动。 ◆推动区域产业链互补共生:长寿提升新材料产业能级,为两江新区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配套,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两江新区京东方、仁宝、莱宝科技等重点电子信息企业,长寿经开区和涪陵高新区可以对接全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结合涪陵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涪陵页岩气资源在长寿经开区就近消化利用,助推页岩气产业健康发展。 |
图6-1 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示意图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通道优势,推动临港经济相关项目加快建设,不断完善长寿临港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产销储运”配套、“铁公水管”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助推长寿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国家级特色商贸物流基地。
(一)高标准建设长寿港。对标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加强与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江海联运有机衔接,推进长寿港铁公水联运枢纽工程建设,整合提升南北两岸码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水公铁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全市危化品分拨中心和长江沿岸铁矿石保税仓,着力打造集保税、报关、仓储等口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长寿港。联动珞璜港、龙头港、新田港、广安港等,推进一体化建设,打造长江上游多式联运示范港区,支撑库区产业链延伸做强。到2025年,长寿港年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3500万吨。展望2035年,长寿港规划年通过能力达到5670万吨。
专栏6-4 长寿港规划建设规模(远期3035年)
序号 |
名称 |
泊位数(个) |
设计通过能力(万吨/年) |
一 |
江南片区(大宗散货为主) |
14 |
3210 |
1 |
重钢码头 |
7 |
1664 |
2 |
长航钢城码头 |
3 |
703 |
3 |
盘子石码头 |
4 |
843 |
二 |
江北片区(化工为主) |
25 |
2460 |
1 |
冯家湾码头 |
5 |
600 |
2 |
四三五码头 |
1 |
60 |
3 |
胡家坪码头 |
4 |
450 |
4 |
川维物流码头 |
7 |
550 |
5 |
新恒阳码头 |
5 |
500 |
6 |
李家坪码头 |
3 |
300 |
三 |
合计 |
39 |
5670 |
(二)加快开放口岸建设。优化口岸开放布局,有序推进口岸开放,围绕建设长寿综合保税区,完善多层次国际物流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打造对外开放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口岸开放水平,积极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推动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机构在经开区布局,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把长寿港区纳入果园港外延区和重庆自贸区政策适用范围,主动承接果园港部分功能溢出。利用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以培育壮大大宗商品、资源循环利用和满足区域内需的临港产业为突破口,提供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分销的供应链服务,打造服务西南腹地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区域大宗商品物流组织中心,开展面向临港产业的保税物流、交易结算、期货交割、分拨配送组织等服务。
(三)优化布局临港产业。坚持以产兴港、以港兴城,加快形成“两片、两园、三中心、六区”的临港产业布局。按照前港中仓后园的模式,江南片区依托重庆千诚实业等公司,以钢材、木材、石材等大宗散货物流为主,打造成为以大宗散货为主的铁公水联运枢纽性港口,重点服务重钢及配套产业。江北片区以化危品分拨、航空燃油及保税仓储特色物流为主,打造成为重庆市最大的化工物资保税仓储分拨中心,重点服务长寿化工及配套产业。深度融合码头、物流、信息、金融等资源要素,让物流链相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形成多功能产业集群,打造集装卸、仓储、物流、贸易、交易平台五位一体的临港大产业。
专栏6-5“两片、两园、三心、六分区”临港产业功能区划 |
◆两片:长寿港江南片区、长寿港江北片区。 ◆两园:产业物流园A、产业物流园B。均布置于长寿港江南片区,其中产业物流园A区主要依托王家坝车站规划行政办公、商贸交易、生产加工、货物存储运输等业务;产业物流园B区主要依托重钢铁路站场开展货物的存储、拼装、分拣、分配、分销等分拨配送、物流业务。 ◆三心:保税仓储中心、化工分拨中心A、化工分拨中心B(中航油、川维物流、渝巴物流)。其中保税仓储中心布置于长寿港江北片区,胡家坪码头后方,主要开展生产加工、货物存储、拼装、分拣、分配、分销等分拨配送、物流业务;化工分拨中心A区位于新恒阳码头后方,主要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和运输等;化工分拨中心B区位于胡家坪码头后方,为中航油用地,主要用地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等。 ◆六分区:江南2处作业分区、江北4处作业分区。其中江南作业区共2个分区,包括盘子石码头、长航钢城码头、重钢码头,主要用于建设集装箱堆场、杂货堆场、散货堆场、码头办公区、生产辅助区、铁路装卸场等。江北作业区共4个分区,包括冯家湾码头、四三五码头、胡家坪码头、川维码头、新恒阳码头、李家坪码头,主要用于建设化学品码头场地、部分散货堆场、码头办公区、生产辅助区、海关监管区等。 |
图6-2 “两片、两园、三心、六分区”临港产业功能布局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决守住重化工基地优化升级过程中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当好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排头兵”。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力争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形成高质量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强大内生动力。
(一)发展壮大绿色制造产业。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以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推行绿色管理体系。在钢铁冶金、综合化工、新材料等重点行业推广应用绿色标准、先进技术及管理体系、典型做法,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领制造业绿色转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支持重钢、川维等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数字化等改造升级,实施“一企一策”,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专栏7-1长寿经开区绿色制造产业发展路径 |
◆开发绿色产品: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大力开展绿色设计试点示范,优先以可降解塑料、动力电池、绿色建材等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开发推广绿色产品。 ◆创建绿色工厂:鼓励企业优先选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工厂的绿色生产。 ◆打造绿色供应链:以综合化工、钢铁冶金、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 ◆建设绿色工业园区:以企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提高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余热余压废热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补全完善园区内产业的绿色链条。 |
(二)推进重点行业低碳转型。按照“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两个目标要求,严格落实市级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要求,抓紧制定园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结合碳排放重点行业特点,制定重大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促进先进适用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研究制定综合化工、钢铁冶金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行动方案,提升重点行业碳生产力水平。推进成熟度高、先进适用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促进低碳城市建设。推动园区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引导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从“要我降碳”向“我要降碳”转变。开展低碳企业试点示范,逐步建立低碳企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培育低碳标杆企业,增强企业低碳竞争力。鼓励建材、化工等行业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促进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三)合作共筑资源循环利用网络。提档升级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完善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奕柯莱等绿色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宝武碳材、恩力吉锅炉超低排放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推进综合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等行业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消纳及再资源化等行业功能,加快建设江南金属循环产业园,强化行业间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推广全产业链绿色环保管理模式,梳理产业链条,组织龙头企业编制原材料、能源利用及废弃物排放的物料清单,建设具有园区特色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循环型产业共生网络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建设“无废城市”。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水、气、土、声、固废等污染源综合治理,确保2025年晏家、江南、八颗组团各污染因子最大浓度占标率不超过90%,经开区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做好长江干、支流企业布局和项目准入把关。强化各类空间开发建设规划与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的衔接,严格执行规划环评负面准入清单和长寿区“三线一单”要求,严禁引进“两高一资”项目,禁止水泥熟料相关项目上马。加快生态廊道建设,拓展生态防护空间。晏家河沿线预留20m防护绿带,以生态防护为主进行景观打造。长江沿线以生态防护、品质塑造为主进行景观打造,加强长江消落带生态修复。利用化南中路等周边农林用地,打造林荫休闲、文化展示和生态组团三个版块的生态防护空间。利用工业管廊与地面所形成的城市剩余空间,增加城市绿化。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加强菩提山城市绿心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周边森林屏障,加大城市滨水空间保护,支持企业绿化、社区绿化、庭院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率。
图7-1 长寿经开区生态走廊及防护空间
(二)推进污染源综合治理。加强智慧环保建设,完善涵盖全要素的生态环境智能化监测网络,健全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强工业污水防治,持续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增容提质改造,大力提升企业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水平。严厉打击企业涉水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经开区污水管网排查巡查,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地下水风险可控。推进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持续推动落后与过剩产能淘汰,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重钢、川维化工等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升级,完成2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加快推进经开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综合处置扩能,大力实施危化固体废弃物排污许可制度,进一步提升化学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安全无害化处置能力。争取国家和市级支持开展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三)防范化解安全环保风险。严守安全和环保建立健全“装置级、工厂级、片区级、经开区(排洪沟)级、河流级”五级事故废水防控系统,加强沿江涉危涉重企业污染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保护防护距离要求。稳步有序实施英斯凯化工整治搬迁工作,加强华彩化工、卡贝乐、川维在产企业日常监管,督促企业不断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实行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更新,督促企业落实转移报告、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支持大型企业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加快危险废物处置场二期扩能项目和经开区工业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切实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深化港口码头和船舶风险管控,以重庆化工码头有限公司、重庆川维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新恒阳储运有限公司3 个危险货物码头为重点,加强对载运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船舶运输安全的监管。
专栏7-2长寿经开区安全环保防控重点工程 |
◆五级事故废水防控系统。第一级装置级,涉及企业装置区和罐区围堰;第二级工厂级,涉及企业事故应急池及配套设施;第三级片区级,涉及分片区的公共事故应急池和专用事故污水管道,共有4个,总容积6.6万方;第四级经开区级,涉及晏家河支流和排洪沟上的事故污水拦截闸门,南区和北区设置2个,总拦截能力25万方;第五级河流级,涉及晏家河干流上的晏家河闸门工程,总拦截能力50万方。 ◆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及分级评估,完善全区环境风险源信息数据库。推进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和水环境生物毒性预警体系建设及运维管理。实施重钢成品码头和原料码头、川维码头、新恒阳码头等4个码头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转接处置改建工程。开展重金属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提档升级,对达不到行业准入标准条件的进行工艺升级改造。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程。加快重庆钢铁污泥压榨改造、水泥炉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恩力吉循环流化床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威立雅循环流化床锅炉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西南水泥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等项目建设。实施长寿危险废物处置场二期项目、经开区工业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双象公司30000吨/年危险废物处置项目。 |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全面实施用水、用能、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向控制,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一)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土地管理,加强投资强度与容积率等指标控制,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引导企业集约利用土地,提升投入产出。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对分散、闲置和低效的土地进行全面摸底、深入评估,加大对闲置、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重点研究协调推进长寿经开区“腾笼换鸟”工作的重大事宜。鼓励支持企业“协议退出”、“协商置换”等途径退出用地。设立工业用地集中收储专项资金,制订工业用地集中收储的标准、范围和年度计划。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二)推动能源节约高效利用。严格执行能源消耗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度,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推进天然气化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减排改造,开展重点用煤领域“煤改气”“煤改电”,推动散煤综合治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巩固长寿经开区循环化改造成果,不断提升园区产业关联程度和循环链接效益,最大限度实现产业项目间能源的多重利用。鼓励重钢、川维等重点企业利用余热、余气、余压发电,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管理,持续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装备制造等高技术含量、低耗能产业下游项目引进及产品研发项目支持,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应用和推广。建设绿色低碳、智慧安全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加快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化能源变革。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大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力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严格实行水资源强度制度控制。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取、供、输、用、排各环节管理。坚持“优水优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分区分质”的原则,全面提高开发区供水可靠性和再生水利用率,加强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中水回用。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探索适合园区实际的政务服务和审批制度,建议将市级行使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依法授权或委托长寿经开区实施,并按权责一致的原则由经开区承担相应监管责任。建立在长企业母公司定期交流机制,不断深挖合作商机。定期对在长设有子公司的集团组织架构进行研判,推进子公司独立法人化,增加税源。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激发开发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持续提升开发区干部职工服务发展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树立新时代开发区形象。强化党风廉政建,持续树牢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风险意识,严守纪律底线。推动平台企业市场化改革,明确经开集团与实业公司功能划分,实现两个轮子一起转。经开集团以做大资产规模、控制负债率为目标,把握投资领域方向,提升信用等级至AA+;实业公司以增强造血功能为目标,拓展工程、贸易、投资、房开、专业化服务等市场化业务。
落实好国家规定的降低融资成本、税费优惠和社保降费减负等惠企政策。将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聚焦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任务,创新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建立政府股权引导基金池,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撬动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实体经济等领域倾斜,向创新集聚。持续强化政银企合作,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信贷投放;支持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盈利水平好的工业企业上市融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政府专项债券、以及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争取中央更多的政策、资金落地长寿经开区。探索特许经营、PPP、EOD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通过资本市场,采用TOT、股权合作等方式实现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盘活变现,再用于后续项目建设。
加强与我市两江新区、高新区等市级平台的联动协调,支持企业积极融入全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利用自身钢铁、化工、新材料等优势,最大力度协同支撑市级产业做大做强,保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深化成渝地区产业链合作,搭建成渝地区重点行业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两地企业互采互供。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东部沿海产业协作等现有区域产业协作机制作用,着力提升长寿经开区与相关开发区产业链配套水平,促进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我国与日本、韩国和东盟地区地缘相近、产业互补的优势,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合作,丰富海外供给渠道和主体,增强供应链弹性。持续加强企业外迁动向跟踪监测预警,防止重点产业集中外迁。
加快制定谋划重大项目。聚焦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任务,策划、引进、实施和储备一批创新性强、发展潜力足、收益潜力大的重点项目。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创新招商体制机制,探索成立市场化招商公司,围绕重点企业配套开展产业链招商,强化企业服务开展以商招商,借助展会平台开展推介会招商,组建投资基金开展股权投资招商,形成各种招商形式齐头并进。强力推动项目落地。优化协调指导服务,积极领办、协办、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开工建设,提高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建成投产率。
附件1:长寿经开区“十四五”产业目标分解表
发展指标 |
2020年实绩 |
2025年目标 |
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848 |
3000 |
新材料新能源 |
189 |
1000 |
钢铁冶金 |
327 |
750 |
装备制造 |
102 |
750 |
综合化工(生物医药) |
154 |
400 |
电子信息 |
50 |
100 |
二、现代服务业总产值(亿元) |
— |
500 |
现代物流 |
— |
400 |
高技术服务 |
— |
50 |
节能环保 |
— |
50 |
附件2:长寿经开区29条重点产业链图谱
先进制造业集群 |
重点产业链 |
新材料新能源集群 |
聚氨酯产业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业链、高端聚烯烃产业链、气凝胶产业链、工程塑料产业链、可降解塑料产业链、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功能性膜材料产业链、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先进有色合金产业链、光伏材料产业链 |
钢铁冶金集群 |
钢铁冶金产业链(板材、棒线材、结构钢、管材) |
装备制造集群 |
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数控机床产业链、增材制造装备产业链、高端装备产业链 |
综合化工(生物医药)集群 |
甲醇制烯烃产业链、天然气制乙炔产业链、天然气制氢氰酸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专用化学品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 |
电子信息集群 |
集成电路用化工材料产业链、新型显示用化工材料产业链、印刷电路板用化工材料产业链、5G通信用电子材料产业链、电子元器件产业链 |
图1新材料新能源集群—聚氨酯产业链
图2新材料新能源集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业链
图3新材料新能源集群—高端聚烯烃产业链
图4新材料新能源集群—气凝胶产业链
图5新材料新能源集群—工程塑料产业链
图6新材料新能源集群—可降解塑料产业链
图7新材料新能源集群—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
图8新材料新能源集群—功能性膜材料产业链
图9新材料新能源集群—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
图10新材料新能源集群—先进有色合金产业链
图11新材料新能源集群—光伏材料产业链
图12钢铁冶金集群产业链(板材、棒线材、结构钢、管材)
图13装备制造集群—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图14装备制造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图15装备制造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图16装备制造集群—数控机床产业链
图17装备制造集群—增材制造装备产业链
图18装备制造集群—高端装备产业链
图19综合化工(生物医药)集群—甲醇制烯烃产业链
图20综合化工(生物医药)集群—天然气制乙炔产业链
图21综合化工(生物医药)集群—天然气制氢氰酸产业链
图22综合化工(生物医药)集群—氯碱化工产业链
图23综合化工(生物医药)集群—专用化学品产业链
图24综合化工(生物医药)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链
图25电子信息集群—集成电路用化工材料产业链
图26电子信息集群—新型显示用化工材料产业链
图27电子信息集群—印刷电路板用化工材料产业链
图28电子信息集群—5G通信用电子材料产业链
图29电子信息集群—电子元器件产业链
附件3:长寿经开区“链主”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序号 |
“链主”企业 |
市场需求 |
发展思路 |
一 |
新材料新能源 |
|
|
1 |
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 |
高端聚烯烃市场需求巨大,如VAE作为独特环境友好型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展;PVA光学膜供应依赖进口,价格昂贵;EVOH作为新型阻隔材料,下游需求旺盛。 |
依托公司自身核心专利,重点发展水基环保型VAE乳液、PVA光学膜、EVOH树脂等创新型产品。 |
2 |
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 |
MDI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料,聚氨酯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轻工、电子、纺织、医疗、建筑、建材、汽车、国防、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 |
降低MDI生产成本,积极争取总部公司更多专利成果在长寿基地转化。加强环氧化合物、聚醚多元醇等聚合物项目规划建设,联动韩拓科技、立邦涂料等企业发展PU浆料/PU革、弹性体、胶粘剂、水性涂料等产品。 |
3 |
重庆奕翔化工有限公司 |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2020年已列为重庆市产业链“链主”产业政策规划重点项目。 |
发挥公司45万吨MMA产能优势,加强丙酮-BPA(双酚A)规划建设,积极引育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领域企业,打造MMA上下游产业链(丙酮—MAA、MMA—PMMA、MS—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光学级复合新材料、导光板等光电新材料、液晶聚合物等新材料)。 |
4 |
重庆沃特智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随着5G、半导体、医疗行业材料全面升级,相关传统材料将被特种高分子材料全面替代,国内聚砜类高分子材料和半芳香族聚酰胺材料产能不足。 |
加快建设先进生产线,填补国内高端聚砜类树脂PPSU、聚酰胺树脂PPA生产及供应空白,加快高端特种工程塑料的国产化进程。 |
5 |
重庆聚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聚苯硫醚树脂(PPS)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不可缺少的新型高分子新材料,是发展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环保、汽车、能源等高技术行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市场容量巨大。 |
选用独特的“多水硫化钠加压法”工艺路线,投资新建3条1万吨/年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生产线。 |
二 |
钢铁冶金 |
|
|
1 |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川渝地区每年外地钢材流入超过1000万吨,汽车用钢、特殊钢等高端产品需求旺盛。 |
着力调结构、降成本,按板、卷、长材产品并驾齐驱,2025年中厚板重新进入全国第一梯队,热卷及棒线成为西南第一品牌,形成汽车用钢、能源及重大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建筑和机械用钢5大战略产品,新产品开发133万吨。 |
三 |
装备制造 |
|
|
1 |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我国加快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水力发电装备、风力发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等成为最有前景的发电装备。 |
依托华电集团建设的全球最大热电联产数字能源岛项目、源网荷储智能电网项目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重点发展9H重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燃机发电机、汽机发电机等产业。 |
2 |
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 |
动力总成系统化、集成化解决方案是汽车行业演变格局形成的新需求。 |
公司在混合动力、增程器领域具有领先技术优势,继续稳固发动机及变速器业务,聚焦增增程式发动机新领域。 |
3 |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铁芯作为变压器的导磁材料和内部骨架,其市场需求与变压器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西南区域高端电工钢材料存在空白。 |
重点发展高磁感取向电工钢、110KV及以下干式及油浸式变压器、成套电气设备。 |
四 |
综合化工 |
|
|
1 |
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 |
随着禁塑令的推广执行及可降解塑料的发展,BDO产能存在较大缺口 |
充分发挥天然气乙炔技术优势,实施30万吨/年BDO及配套项目,为市场提供绿色可降解塑料产业原料,化解甲醇外运的风险,同时项目副产的醋酸和氢气还能为现有醋酸乙烯和合成氨提供原料内供保障。 |
五 |
电子信息 |
|
|
1 |
欧中电子材料(重庆)有限公司 |
重庆智能终端、面板、集成电路产业发达,电子特气等化工材料需求巨大。 |
重点生产制造六氟化钨、三氟化氮等27种(类)电子级特种气体,填补国内空白,满足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生产工艺对高纯特种气体的需求。 |
附件4:长寿经开区“十四五”重点项目计划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总投资 |
一、创新发展类(40个) |
|
| ||
(一)产业孵化 |
|
| ||
1 |
长寿经开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工程 |
新建 |
建筑面积138483平方米,建设创新创业社区项目、研发创新孵化项目、工业创新服务中心项目、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等。 |
77000 |
2 |
玻纤新材料产业集群孵化基地 |
新建 |
利用12000平方米的孵化志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
2100 |
3 |
长寿经开区北京离岸孵化基地 |
新建 |
在北京经开区汇龙森生命科技园建设1000平方米“飞地”孵化基地,展示长寿经开区产业环境、优惠政策、资源禀赋等情况和信息。 |
500 |
4 |
质子膜技术产业孵化项目 |
新建 |
打造纯碱生产专属离子膜反应器,使芒硝制碱成为可能,彻底解决纯碱生产过程中氯化钙的排放问题,高效避免生产过程产生氯气带来的高运行风险,且纯碱产物纯度高达99.9%以上。 |
15000 |
5 |
氯碱产业链孵化平台 |
新建 |
利用8927平方米的孵化场地搭建氯碱产业链孵化平台。 |
6000 |
6 |
药物研发技术平台 |
新建 |
利用6500平方米孵化场地搭建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提供CRO、CMO到CDMO的工艺研发与生产服务。 |
4800 |
7 |
长寿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研究院 |
新建 |
充分发挥长寿区自身优势和特点,以特色中药材和地方优质农副产品种植为基础,以专业创新技术为核心,以高产值健康产品研发为目标,进行多学科、跨行业交叉融合,打通从特色原料到产品销售的上下游通道,逐步形成原料、研发、加工、生产、销售相衔接的闭环产业全链条,推动长寿特色的一、二、三产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
待定 |
8 |
川渝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
新建 |
紧抓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建设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主要负责双方日常合作工作,军民融合相关工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
待定 |
9 |
长寿科创产业技术研究院 |
新建 |
围绕重庆化工职院、科技创新园等,打造环大生态圈。 |
待定 |
10 |
智能健康家居产业孵化园 |
新建 |
生产智能健康家居用品,比如智能消毒杀菌鞋柜、智能风扇等。 |
待定 |
(二)科学研发 |
|
| ||
11 |
长寿联合研究院 |
新建 |
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通过“政校企”合作,组建完成新材料评估与测试技术服务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客户进企业产品升级。 |
5000 |
12 |
长江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 |
新建 |
在节能环保领域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深化推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培育以及人才培养。 |
2000 |
13 |
稀贵金属绿色分离提纯产业研究院 |
新建 |
主要开展矿山稀贵金属的绿色提取技术研究,电镀污泥、废弃电池、报废汽车、电视、冰箱以及废线路板、电子垃圾等城市矿产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实现变废为宝,解决当前白色污染的痛点难点问题。 |
5000 |
14 |
环保阻燃、药物合成等绿色化工新技术研究 |
新建 |
进行绿色环保防火涂料、环境友好型N-P阻燃塑料等新技术研发。 |
5000 |
15 |
知识产权公共运营服务平台 |
新建 |
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 |
5000 |
16 |
新材料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
新建 |
利用11000平方米的孵化场地搭建新材料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
1000 |
17 |
医药及中间体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药及中间体技术服务平台,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物、糖尿病药物、消炎药物等为主的前沿新药及中间体的研发。 |
1000 |
18 |
特种工程塑料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特种工程塑料研发中心,开展5G通讯用柔性高频LCP基板研发与应用研究。 |
5000 |
19 |
气凝胶新材料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气凝胶新材料研发中心,开展气凝胶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
5000 |
20 |
锂电池隔膜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锂电池隔膜研发中心,开展锂电池隔膜研发与应用研究。 |
1000 |
21 |
非晶合金及高磁感硅钢片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非晶合金及高磁感硅钢片研发中心,开展非晶合金及高磁感硅钢片研发。 |
2000 |
22 |
高性能玻纤及复合材料应用研究中心 |
新建 |
建成高性能玻纤及复合材料应用研究中心,开展高性能玻纤及复合材料应用研究。 |
1000 |
23 |
可降解新材料工艺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设化工及化工装备研发中心,主要从事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可降解新材料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验证实验,并对外提供技术服务。 |
1500 |
24 |
生物酶技术孵化项目 |
新建 |
该项目致力于手性酯、D-乙酯、L-2-氨基丁酸、纽莫康定B0四大医药中间体的生物催化工艺开发。 |
2000 |
25 |
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绿色技术开发平台 |
新建 |
建立原料药工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开原料药合成关键共性技术,构建绿色创新平台。 |
4000 |
26 |
汽车部件技术研究所 |
新建 |
建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技术研究所,开展汽车车身总成制造研究。 |
待定 |
27 |
特种陶瓷应用与推广平台 |
新建 |
利用6000平方米孵化场地,重点解决电瓷类项目技术瓶颈问题。 |
待定 |
28 |
望变电气创新能力共享特色载体开放平台 |
新建 |
利用3000平方米的孵化场地搭建创新能力共享特色载体开放平台。 |
待定 |
29 |
药品安全生产检测平台 |
新建 |
建成药品安全生产检测平台,开展药品安全生产检测平台对外服务。 |
待定 |
30 |
高性能道路材料研究院 |
新建 |
建成高性能道路材料研究院。开展废橡胶、绿色道路材料、智能化交通材料等方面研究 |
待定 |
31 |
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用单晶银粉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用单晶银粉研发中心,开展太阳能电池电极用单晶银粉材料的研发和制备研究。 |
待定 |
32 |
高分子环保材料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高分子环保材料研发中心,开展高分子环保海绵等新材料研究。 |
待定 |
33 |
新型液态散热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新型液态散热研发中心,开展新型液态散热解决方案研究,为消费电子市场、商用5G基站等提供服务。 |
待定 |
34 |
纳米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纳米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开展有机微孔聚合物,纳米高分子材料,在天然气存储、血液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
待定 |
35 |
自冷密封机箱服务器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自冷密封机箱服务器研发中心,开展辐射红外高分子材料做出自冷密封机箱服务器(使用寿命30年以上)研究。 |
待定 |
36 |
环保涂料生产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环保涂料生产研发中心,开展天然生物产品聚合而成的生物基树脂研究。 |
待定 |
37 |
高分子材料及纳米碳材料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高分子材料及纳米碳材料研发中心,开展高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纳米碳材料研究。 |
待定 |
38 |
功能性橡胶产品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功能性橡胶产品研发中心。 |
待定 |
39 |
暖通设备研发中心 |
新建 |
建成暖通设备研发中心,支撑开发新一代暖通设备。 |
待定 |
40 |
总部经济 |
新建 |
建设公司第二总部或区域总部。 |
待定 |
二、产业转型类(219个) |
|
| ||
(一)钢铁冶金 |
|
| ||
41 |
重庆钢铁产线效能提升改造项目 |
新建 |
对高炉、炼钢等工艺装备进行提档升级技术改造,对码头、料场及渣堆场进行环保适应性和生产应急改造。 |
282000 |
42 |
年产491万吨新型建材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年产491万吨新型建材项目。 |
110000 |
43 |
年产50000吨碳钢管及3000万支管型零部件 |
新建 |
新建焊管、酸洗磷化、脱脂退火、拉拔、精轧、切断清洗、CNC加工、变形冲孔打磨等工艺生产线。 |
30000 |
44 |
高端钢管及交通护栏项目 |
新建 |
年产35万吨高钢级高频焊管、25万吨高速公路护栏板项目。 |
80000 |
45 |
钢渣/水渣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240万吨矿粉项目。 |
100000 |
46 |
重庆千信集团金属加工循环产业园 |
新建 |
新建金属数字化加工区和废钢加工区。 |
370000 |
47 |
钢板深加工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万吨冷轧涂镀钢板项目。 |
200000 |
48 |
冷轧酸洗板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70万吨冷轧酸洗板项目 |
60000 |
49 |
建筑产业现代化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基地 |
新建 |
建设轨道管片及装配式建筑项目 |
60000 |
50 |
年产200万吨精密钢管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万吨精密钢管项目,产品包括直缝焊管、螺旋钢管、热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等。 |
待定 |
51 |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及桥梁钢结构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20万吨建筑及桥梁钢结构项目。 |
待定 |
52 |
废钢加工回收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万吨废钢加工回收项目。 |
待定 |
53 |
钢绞线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万吨钢绞线项目。 |
待定 |
54 |
家电及汽车精密金属管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5万吨家电及汽车精密金属管项目。 |
待定 |
(二)综合化工(生物医药) |
|
| ||
55 |
BDO一体化项目 |
新建 |
新建10万吨/年乙炔、45万吨/年甲醛、30万吨/年BDO、60万吨/年醋酸等装置。 |
770000 |
56 |
20万吨/年合成氨循环经济项目 |
新建 |
建设一套利用化工尾气制20万吨/年合成氨循环经济装置,包括气体转化、脱碳提氢、CO2回收利用及氨合成等工序。 |
38000 |
57 |
MTO一体化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77万吨MTO/OCC、20万吨/年EO、15万吨/年HPPO、PP、EVA、180万吨/年甲醇等产品生产线。 |
800000 |
58 |
光气衍生物产品 |
续建 |
新建光气合成装置及二苯甲酮、碳酸二甲酯等生产装置。 |
50000 |
59 |
年产6万吨VAE产品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
续建 |
新建2套3万吨/年VAE乳液装置。 |
40110 |
60 |
100万吨电子级硫酸项目 |
续建 |
新建硫酸生产线、仓库、办公楼、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等配套设施,建成投产后可生产100万吨电子级硫酸。 |
75000 |
61 |
年产7000吨己二醇及1000吨炔二醇建设项目 |
新建 |
新建炔化及加氢装置、浓缩装置等生产线,配套实施罐区、库房、污水处理站等公辅设施。 |
18400 |
62 |
环境友好型汽车涂料和双氧水产业配套材料建设项目 |
新建 |
新建汽车涂料生产线、2-乙基蒽醌生产线、磷酸三锌酯生产线,配套实施公用工程、辅助工程。 |
16000 |
63 |
年产8000吨抗氧剂乳液、3000吨分散剂、2000吨聚砜PSF项目 |
新建 |
新建年产8000吨抗氧剂乳液、3000吨分散剂、2000吨聚砜PSF生产线项目。 |
17000 |
64 |
有机溶剂NMP生产与回收利用(二期) |
新建 |
新建有机溶剂NMP生产与回收利用(二期)项目。 |
20000 |
65 |
醋酸扩能13万吨/年 |
新建 |
新增醋酸13万吨/年,形成年产醋酸48万吨的生产能力。 |
44000 |
66 |
聚氨酯助剂、聚酯多元醇及组合料和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项目 |
续建 |
新建17500吨聚氨酯助剂、30000吨聚酯多元醇及组合料和1000吨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的生产线。 |
85000 |
67 |
原料药生产项目 |
续建 |
新建技术中心、生产车间、配套公辅工程等,年产普药类、肿瘤类、激素类等61个品种的原料药约260吨。 |
60000 |
68 |
原料药与制剂项目 |
续建 |
新建生产车间、仓库、污水处理等,购置相关设备,建设原料药生产线,形成年产原料药971吨的生产规模。 |
75000 |
69 |
医药中间体 |
续建 |
运用MANIFOLD先进技术实现模块化多功能GMP车间产品快速切换和质量提升建设项目。 |
14570 |
70 |
经开区原料药基地项目(二期) |
续建 |
新建车间、污水站、危险品库房等,建设奥利司他生产线1条,奥利司他中间体生产线1条。 |
13300 |
71 |
高新技术产品和化学药物生产基地 |
续建 |
新建水杨酸钠、磺胺嘧啶、别瞟醇、左旋氯哌斯汀芬地柞酸盐、莫沙必利、非布司他等产品生产线,总生产能力为2821吨/年。 |
24000 |
72 |
长寿国际化原料药及制剂产业基地项目 |
续建 |
新建生产车间、动力站、危废品库等,购置反应釜、离心机等设备,形成年产原料药560吨的产能。 |
26100 |
73 |
氨纶项目 |
新建 |
建设30万吨/年氨纶项目。 |
待定 |
74 |
油田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油田化学品项目。 |
待定 |
75 |
碳酸二甲酯项目 |
新建 |
建设2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76 |
汽车用光引发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汽车用光引发剂项目。 |
待定 |
77 |
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光稳定剂、2万吨/年UVP等紫外线吸收剂、1万吨/年阻聚剂项目。 |
待定 |
78 |
年处置利用10万吨废矿物油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处置利用10万吨废矿物油,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79 |
表面活性剂、萃取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5000吨/年表面活性剂、500吨/年故萃取剂、铜萃取剂100吨/年、浮选剂系列10000吨/年、酸雾抑制剂500吨/年。 |
待定 |
80 |
50万吨水性丙烯酸乳液 |
新建 |
建设50万吨水性丙烯酸乳液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81 |
有机过氧化物项目 |
新建 |
建设有机过氧化物项目 |
待定 |
82 |
磺酸及AES项目 |
新建 |
建设磺酸及AES项目。 |
待定 |
83 |
6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和单水氢氧化锂项目 |
新建 |
建设6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和单水氢氧化锂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84 |
水泥添加剂 |
新建 |
建设水泥添加剂及混凝土添加剂项目。 |
待定 |
85 |
生物酶及生物合成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5000吨/年酶制剂项目和500吨/年手性酯、1000吨/年D-乙酯、600吨/年手性2-氨基丁酸生物转化项目、1吨/年生物合成纽莫康定B0项目。 |
待定 |
86 |
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绿色化学示范基地 |
新建 |
采用连续流及催化技术,生产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 |
待定 |
87 |
特色化学原料药及化药制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特色化学原料药及化药制剂项目。 |
待定 |
88 |
高端仿制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项目 |
新建 |
建设高端仿制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项目。 |
待定 |
89 |
医用防护用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用防护用品生产项目。 |
待定 |
90 |
医用耗材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用耗材项目。 |
待定 |
91 |
新型医用敷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用敷料项目。 |
待定 |
92 |
医用包装材料 |
新建 |
建设医用包装材料。 |
待定 |
93 |
保健品原料药及制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保健品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项目。 |
待定 |
94 |
高值耗材项目 |
新建 |
建设高值耗材生产项目。 |
待定 |
95 |
医药制剂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药制剂生产项目。 |
待定 |
96 |
中药制剂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医药制剂生产项目。 |
待定 |
97 |
生物制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肝素钠、肺磷脂等生物制药研发、中试、制剂生产基地。 |
待定 |
(三)新材料新能源 |
|
| ||
98 |
30万立方米/年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
续建 |
分三期建设30万立方米/年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
400000 |
99 |
综合制造基地项目 |
续建 |
分期建设功能型环保建筑涂料、防水涂料等产品生产线和生产车间。 |
200000 |
100 |
年产20万吨单细胞蛋白质项目 |
续建 |
新建1套年产20万吨生物蛋白质装置。同时配套建设厂房、仓库、办公楼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等,分三期建设。 |
227000 |
101 |
超纤材料、聚氨酯合成革及聚氨酯树脂制造项目 |
续建 |
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建构筑物,建设超纤材料生产线8条、聚氨酯合成革生产线4条、聚氨酯树脂生产装置1套。 |
70000 |
102 |
锂电化学品及半导体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锂电化学品及半导体化学品项目。 |
160000 |
103 |
30GW HJT电池组件项目 |
新建 |
分期建设30WG高效光伏HJT电池及组件项目。 |
2350000 |
104 |
精密电子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4万吨高性能电子助焊剂、锡焊膏、汽车电子胶等项目。 |
55000 |
105 |
1.2万吨/年合成树脂工业示范装置建设项目 |
新建 |
建设1.2万吨/年合成树脂工业示范装置及其配套的罐区、废水池、冷冻站、火炬、变配电站、机柜间等设施。 |
56000 |
106 |
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 |
新建 |
建设20万方/h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合成气项目。 |
200000 |
107 |
MS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PMMA、MS项目。 |
150000 |
108 |
5G终端用柔性高频基板项目 |
续建 |
建设5G通讯用柔性高频LCP基板产业化基地,达到年产70万平方米LCP基板的生产能力。 |
54230 |
109 |
年产7000吨维尼纶(PVA)特种新材料纤维项目 |
新建 |
新建年产7000吨PVA特种新材料纤维项目。 |
20000 |
110 |
F08B线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 |
新建 |
购置耐火材料、电极水套和电助熔变压器等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使产量达到8.8万吨/年的规模。 |
33000 |
111 |
F10B年产15万吨高性能玻纤生产线冷修技改项目 |
新建 |
购置耐火材料、电极水套和电助熔变压器等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使产量达到15万吨/年的规模。 |
59000 |
112 |
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扩建项目 |
新建 |
修建全自动PC生产线,其构件年产能达20万m³;ALC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年产能达30万m³。 |
50000 |
113 |
飞华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项目 |
新建 |
建设羟胺盐、聚乙醇酸树脂、氢能源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 |
480000 |
114 |
5G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LCP基板上游树脂材料项目。 |
待定 |
115 |
3万吨/年新型苯并噁嗪树脂生产线及高端复合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年新型苯并噁嗪树脂生产线及高端复合材料,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116 |
EVOH树脂及膜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4万吨/年EVOH树脂及膜材料项目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117 |
6.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 |
新建 |
年产6.6万吨聚甲醛及1万吨聚甲醛纺丝、分布式能源项目。 |
待定 |
118 |
10万吨/年高性能硅酸酯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t/a气凝胶专用硅酸酯项目以及7万t/a特种硅酸酯项目。 |
待定 |
119 |
3万吨/年聚偏二氯乙烯(PVDC)混合粉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年聚偏二氯乙烯(PVDC)混合粉项目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120 |
1万吨/年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项目 |
新建 |
1万吨/年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项目,包括3000t/a硅油、2000t/a硅橡胶及5000t/a涂料助剂。 |
待定 |
121 |
氟材料项目 |
新建 |
延伸氯碱化工产业链,建设下游氟化工材料产业项目。 |
待定 |
122 |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ASA2.5万吨/年、ASA改性合金1.3万吨、ASA膜6250吨/年项目。 |
待定 |
123 |
生物降解材料制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1万吨/年丙交酯联合生产1.5万吨/年乳酸酯项目及生物降解材料制品项目。 |
待定 |
124 |
防腐防霉系列、抗菌剂系列、医药中间体系列产品 |
新建 |
建设防腐防霉系列、抗菌剂系列、医药中间体系列产品。 |
待定 |
125 |
聚酯项目 |
|
建设30万吨/年聚酯项目。 |
待定 |
126 |
生态降解塑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生态塑料降解项目。 |
待定 |
127 |
生物降解树脂项目 |
新建 |
建设50万吨/年PBS/PBAT/PEKK生物降解树脂项目。 |
待定 |
128 |
聚醚大单体及减水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20万吨/年聚醚大单体及减水剂,配套公辅助设施。 |
待定 |
129 |
聚酯多元醇及下游制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30万吨/年聚醚多元醇,下游聚氨酯制品,配套公辅助设施。 |
待定 |
130 |
油墨项目 |
新建 |
建设油墨项目。 |
待定 |
131 |
电子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电子级盐酸、硝酸、氢氟酸等电子化学品项目。 |
待定 |
132 |
PI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4500吨PI膜项目。 |
待定 |
133 |
TFT偏光片项目 |
新建 |
建设TFT偏光片生产线,年产量1000万平方米左右。 |
待定 |
134 |
PCB用电子化学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7万吨PCB用的各类电子化学品项目。 |
待定 |
135 |
NF/UF过滤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NF/UF过滤膜生产线。 |
待定 |
136 |
电子助焊材料、联接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电子助焊膏、助焊条、胶黏剂等材料。 |
待定 |
137 |
高端催化剂 |
新建 |
拟建第二代合成气制乙二醇催化剂项目。 |
待定 |
138 |
空分及电子特气 |
新建 |
建设2套30000Nm3/h的空分装置。 |
待定 |
139 |
纺粘无纺布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5万吨纺粘无纺布项目。 |
待定 |
140 |
光纤光缆及预制棒项目 |
新建 |
建设光纤光缆及预制棒项目。 |
待定 |
141 |
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项目。 |
待定 |
142 |
电磁屏蔽涂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电磁屏蔽涂料项目。 |
待定 |
143 |
RO反渗透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胺膜。 |
待定 |
144 |
对位芳纶及芳纶纤维 |
新建 |
建设5000吨/年对位芳纶和5000吨/年芳纶纤维项目。 |
待定 |
145 |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电子级胶黏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1万吨/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1万吨/电子级胶黏剂。 |
待定 |
146 |
调光膜及调光玻璃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平米/年调光膜及2万平米/年调光玻璃。 |
待定 |
147 |
OCA光学胶项目 |
新建 |
建设规模2000万平米/年OCA光学胶项目。 |
待定 |
148 |
癸二酸二甲酯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年癸二酸二甲酯项目。 |
待定 |
149 |
超绝缘材料等电子化工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超绝缘材料等电子化工材料项目及配套辅助设施。 |
待定 |
150 |
氟碳涂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氟碳涂料,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151 |
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项目 |
新建 |
建设100吨/年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项目。 |
待定 |
152 |
10万吨/年聚氨酯树脂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聚氨酯树脂项目。 |
待定 |
153 |
15万吨/年高温尼龙项目 |
新建 |
建设15万吨/年高温尼龙,配套公辅设施。 |
待定 |
154 |
工业油添加剂及燃油添加剂项目 |
新建 |
主要建设车用润滑油添加剂、工业油添加剂及燃油添加剂等。 |
待定 |
155 |
液氢项目 |
新建 |
新建30000公斤/天液氢项目。 |
待定 |
156 |
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项目。 |
待定 |
157 |
2万吨分散剂及研发配套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分散剂及研发配套项目。 |
待定 |
158 |
卫生材料(纤维)项目 |
新建 |
建设无纺布用高端特种纤维项目。 |
待定 |
159 |
制剂及总部经济项目 |
新建 |
与植恩合作,拟建设总部经济及制剂项目。 |
待定 |
160 |
三氟化钨等电子特气 |
新建 |
建设三氟化钨、六氟化氮等电子特气项目。 |
待定 |
161 |
精密网版、聚乙烯醇白乳胶项目 |
新建 |
建设精密网版、聚乙烯醇白乳胶项目。 |
待定 |
162 |
光固化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5万吨/年光固化材料,配套公辅设施。 |
待定 |
163 |
80000t/表面活性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80000t/表面活性剂,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164 |
特种工程塑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配套建设公辅设施。 |
待定 |
165 |
水性涂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20万吨/年水性涂料项目,配套公辅设施。 |
待定 |
166 |
电磁屏蔽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电磁屏蔽膜材料项目。 |
待定 |
167 |
锂电池铝塑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6000万平方米/年铝塑膜项目。 |
待定 |
168 |
燃料电池隔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50万平方米/年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 |
待定 |
169 |
电解液添加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2000吨/年双氟磺酰亚胺锂。 |
待定 |
170 |
高性能苯基氯硅烷及下游产品项目 |
新建 |
建设4万吨高性能苯基氯硅烷及下游项目。 |
待定 |
171 |
高吸水性树脂项目 |
新建 |
建设5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项目。 |
待定 |
172 |
含醚聚合物及改性塑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5万吨/年含醚聚合物及改性塑料项目。 |
待定 |
173 |
碳纤维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
待定 |
174 |
超薄柔性玻璃(UTG) |
新建 |
建设超薄柔性玻璃。 |
待定 |
175 |
石墨烯薄膜 |
新建 |
建设石墨烯薄膜项目。 |
待定 |
176 |
多层陶瓷电容粉体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规模3000吨/年MLCC粉体材料。 |
待定 |
177 |
聚四氟乙烯树脂及涂覆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PTFE及表面涂覆项目。 |
待定 |
178 |
光刻胶专用树脂及光刻胶项目 |
新建 |
建设200吨/年光刻胶及配套自用树脂项目。 |
待定 |
179 |
乳酸酯、聚己内酯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乳酸酯、聚己内酯项目。 |
待定 |
180 |
5G用液晶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1万吨/年5G用液晶材料项目。 |
待定 |
181 |
10万吨/年塑料助剂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塑料助剂项目。 |
待定 |
182 |
超高纯石英玻璃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3万吨/年超高纯石英玻璃材料项目。 |
待定 |
183 |
前驱体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前驱体材料项目,配套公辅设施。 |
待定 |
184 |
精密陶瓷项目 |
新建 |
建设精密陶瓷项目,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等领域。 |
待定 |
185 |
高端防水材料 |
新建 |
建设高端防水材料项目。 |
待定 |
186 |
10万吨/年长链尼龙项目 |
新建 |
建设10万吨/年长链尼龙项目。 |
待定 |
187 |
光掩膜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光掩膜材料项目。 |
待定 |
188 |
智能发光表面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2万吨/年智能发光表面材料项目。 |
待定 |
189 |
高端汽车用涂料项目 |
新建 |
年产5万吨高端涂料项目。 |
待定 |
190 |
pcb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330万平方米印刷线路板项目。 |
待定 |
191 |
聚苯硫醚、聚醚多元醇项目 |
新建 |
建设12万吨聚醚多元醇、19万吨环氧树脂、聚脲、聚氨酯用组合聚醚和固化剂等产品。 |
待定 |
192 |
气凝胶保温毡、气凝胶胶改性复合材料、气凝胶保温隔热涂料等项目 |
新建 |
建设气凝胶保温毡、气凝胶胶改性复合材料、气凝胶保温隔热涂料等项目。 |
待定 |
193 |
水泥添加剂和电子材料项目 |
新建 |
建设水泥添加剂和电子材料项目。 |
待定 |
194 |
动力电池材料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项目。 |
待定 |
195 |
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项目 |
新建 |
建设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研发、生产基地。 |
待定 |
196 |
高含盐危废物料SPI无害化处置绿色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
新建 |
建设12万吨高含盐危废物料SPI无害化处置绿色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
待定 |
197 |
撬装加压站项目 |
新建 |
建设油品管输的撬装加压站。 |
待定 |
(四)装备制造 |
|
| ||
198 |
9H重型燃气轮机项目 |
新建 |
新建9H重型燃气轮机项目 |
2000000 |
199 |
铸造工艺智能化改造升级搬迁项目 |
续建 |
建设缸体车间、曲轴车间、重铸车间、压铸车间、减震器车间、再生砂车间及附属配套设施。 |
96000 |
200 |
年产60万套汽车门铰链、年产60万套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项目 |
续建 |
搬迁建设年产60万套汽车门铰链生产线5条,新建年产60万套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全自动机器人焊接线3条。 |
10000 |
201 |
年产1200万件工程机械零部件,5万件汽车零部件及2千台挖机驾驶室项目 |
新建 |
新建年产1200万件工程机械零部件,5万件汽车零部件及2千台挖机驾驶室,配套用房20000平方米。 |
14000 |
202 |
增程式发动机 |
新建 |
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建设年产15万台增程式发动机生产线。 |
30000 |
203 |
高性能硅钢项目 |
新建 |
建设高性能硅钢改造升级项目。 |
30000 |
204 |
智能成套电气设备产能扩建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建成达产后达到年产16600台/套智能开关设备及其元器件的生产能力。 |
40000 |
205 |
5G壳体项目 |
新建 |
建设5G基站及新能源汽车底盘等壳体项目。 |
40000 |
206 |
家电配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家电配件项目。 |
32000 |
207 |
轨道管片及装配式建筑项目 |
新建 |
建设轨道管片及装配式建筑项目。 |
80000 |
208 |
减震器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300万套汽车及摩托车减震器项目。 |
20000 |
209 |
余热锅炉项目 |
新建 |
新建余热锅炉项目 |
待定 |
210 |
蒸汽轮机项目 |
新建 |
新建蒸汽轮机项目 |
待定 |
211 |
燃机发电机项目 |
新建 |
新建燃机发电机项目 |
待定 |
212 |
汽机发电机项目 |
新建 |
新建汽机发电机项目 |
待定 |
|
光伏发电装备 |
新建 |
新建光伏发电相关装备项目 |
待定 |
|
风力发电装备 |
新建 |
新建风力发电相关装备项目 |
待定 |
|
储能装备 |
新建 |
新建储能装备 |
待定 |
|
轮胎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轮胎1215万套(其中半钢胎1000万套、全钢胎200万套、工程胎15万套)、空气弹簧200万套、炭黑16万吨项目。 |
待定 |
|
智慧线缆 |
新建 |
建设智慧线缆项目。 |
待定 |
|
大排量摩托车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3万台大排量摩托车项目。 |
待定 |
|
智能终端精密模具产业园项目 |
新建 |
建设智能云-精密零件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
待定 |
|
汽车轻量化项目 |
新建 |
建设汽车发动机及其相关轻量化项目。 |
待定 |
|
轨道交通零部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轨道交通零部件项目,包含轨交连接器、轨道车轴、车门、车厢等产品。 |
待定 |
|
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 |
待定 |
|
汽车精密模具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配套30万辆汽车精密模具项目。 |
待定 |
|
工程机械零部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管接头、钢管总成、软管总成、工程机械、车身覆盖件驾驶室、液压管总成项目。 |
待定 |
|
焊接、切割等自动化设备项目 |
新建 |
建设汽车、光伏、电子信息等行业自动化设备项目。 |
待定 |
|
特种车辆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万台新能源改装车项目。 |
待定 |
|
建设汽车娱乐及影像系统项目 |
新建 |
建设汽车娱乐及影像系统项目。 |
待定 |
|
电气设备项目 |
新建 |
建设高压节电设备项目。 |
待定 |
(五)电子信息 |
|
| ||
|
年产5000万只新型、微型电声器件生产基地 |
续建 |
新建生产厂房,购置机器检测仪器设施设备,生产新型、微型电声器。 |
10000 |
230 |
重庆同城双活数据中心二期项目 |
新建 |
拟建规模将满足6324架6kW中密机柜的大型数据中心机房。 |
141700 |
231 |
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 |
新建 |
分两期建设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 |
670000 |
232 |
大数据专用数据线项目 |
新建 |
建设大数据专用数据线生产基地。 |
待定 |
233 |
半导体晶圆研磨胶带、半导体封装制程离型膜项目 |
新建 |
建设半导体晶圆研磨胶带、半导体封装制程离型膜生产基地。 |
待定 |
234 |
互感器项目 |
新建 |
建设智能仪表、互感器生产基地。 |
待定 |
235 |
LED背光显示模组项目 |
新建 |
围绕西南面板产业,布局LED背光显示模组项目。 |
待定 |
236 |
IGBT模块项目 |
新建 |
建设汽车IGBT模块生产基地。 |
待定 |
237 |
COF柔性封装基板、柔性触控与5G天线项目 |
新建 |
建设COF柔性封装基板、柔性触控与5G天线研发生产项目。 |
待定 |
238 |
GAN功率器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GAN功率半导体芯片、功率器件等产品生产线。 |
待定 |
239 |
覆铜板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150万平方米高频通信基板及50万米商品粘结片项目。 |
待定 |
240 |
电源适配器项目 |
新建 |
建设物联网设备及电源适配器项目。 |
待定 |
241 |
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基地 |
新建 |
建设智能音箱、平板电脑、自动翻译机、智能POS等产品生产线。 |
待定 |
242 |
笔电、医疗和手机等金属结构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笔电、医疗和手机等金属结构件生产基地。 |
待定 |
243 |
精密手机外观结构件项目 |
新建 |
建设精密手机外观结构件(模内装饰件、3D热弯复合板、玻纤复合板、光学镜片、防爆膜等)的研发、生产基地。 |
待定 |
244 |
5G通信滤波器生产项目 |
新建 |
建设70万只5G通信滤波器生产基地。 |
待定 |
(六)消费品 |
|
| ||
245 |
年产42000吨卫材原料项目 |
新建 |
年产42000吨卫材用双组份低熔点复合短纤维。 |
36000 |
246 |
生活用纸、文化纸、无纺布项目 |
新建 |
分期建设年产5万吨水刺无纺布项目、年产30万吨生活用纸、年产50万吨文化纸项目。 |
500000 |
247 |
复合无纺布项目 |
新建 |
年产6万吨复合无纺布项目,分期建设。 |
待定 |
248 |
康复辅具产业园项目 |
新建 |
建设康复轮椅、病床等康复辅具产品。 |
待定 |
249 |
婴儿推车项目 |
新建 |
建设年产30万套婴儿推车项目。 |
待定 |
(七)商贸物流 |
|
| ||
250 |
长寿贸易物流总部基地 |
新建 |
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
35000 |
251 |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渝巴物流仓储物流基地项目 |
新建 |
建设以渝巴专用铁路为核心的固体危化集装箱、液体危化仓储罐区、普货高站台的一体化综合物流集散中心,运输装卸能力为250万吨/年。 |
83500 |
252 |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集装箱装卸设施项目 |
续建 |
新建集装箱装卸线、装卸作业场、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等,建成投产后具备MDI、煤、烧碱77万吨/年的铁路集装箱运输、装卸、周转能力。 |
11000 |
253 |
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仓库项目 |
续建 |
建设甲、乙、丙类危险品仓库约4万平方米,具备3.5万吨危化品存储能力;危险品停车场约1500平方米;危险品集装箱堆场约1500平方米。 |
18500 |
254 |
伏牛溪油库迁建长寿沙溪油库项目 |
新建 |
投资8亿元,建设10万立方米汽油和柴油储罐区,包括4座1万立方米汽油储罐、2座0.5万立方米汽油储罐、5座1万立方米柴油储罐。 |
80000 |
255 |
中国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项目 |
新建 |
投资约28亿元,物流板块可实现年产值约2亿元,年税收约0.25亿元。项目投产后,对外销售汽柴油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年税收约1亿元。 |
280000 |
265 |
重庆高速长寿经开区成品油库项目 |
新建 |
拟建设5-10万m³成品油库,条件允许的情况配套建设相应的成品油接卸码头。 |
待定 |
257 |
川维物流化工品储罐建设项目 |
新建 |
分四期建设化工品储罐建设项目。 |
待定 |
258 |
长寿江南王家坝木材石材加工物流区 |
新建 |
建设王家坝铁路物流基地,集中发展进口石材、木材等大宗散货。 |
待定 |
259 |
天然橡胶现货交易市场 |
新建 |
建设辐射全国的天然橡胶现货交易市场。 |
待定 |
260 |
粮食储备项目 |
新建 |
建设重庆市粮食储备战略基地。 |
待定 |
三、基础设施类(53个) |
|
| ||
(一)交通 |
|
| ||
261 |
陕煤化川维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项目 |
新建 |
改扩建铁路专用线、码头,新建煤场及配煤设施。 |
90000 |
262 |
川维专用线扩建工程 |
新建 |
新建2条半列货物线及散堆场、怕湿仓库及龙门吊。 |
15000 |
263 |
重钢专用线扩建工程 |
新建 |
新建2条半列货物线及散堆场、怕湿仓库。 |
6000 |
264 |
长寿铁路货运站改扩建 |
新建 |
对长寿铁路货运站进行改扩建,涉及面积约31.9公顷。 |
待定 |
265 |
王家坝铁路货运站改扩建 |
新建 |
对王家坝铁路货运站进行改扩建,涉及面积约7.13公顷。 |
待定 |
266 |
长垫梁开铁路 |
新建 |
起点为长寿站,沿明月山东侧至垫江、梁平,终点为开州站。 |
待定 |
267 |
广涪柳铁路 |
新建 |
广涪柳涪铁路自广安经长寿至涪陵到柳州,其中长寿区境内规划路线为广安-长寿站-王家坝站-龙头港。 |
待定 |
268 |
重钢码头提升改造工程 |
续建 |
对原材料泊位趸船进行改造,优化码头及后方配套设施,提升码头装卸能力。 |
200000 |
269 |
重庆港主城港区长寿胡家坪作业区二区团山堡罐区项目 |
续建 |
占用岸线625米,建设5个3000DWT兼顾5000DWT液体化学品泊位及公用工程辅助设施。 |
15500 |
270 |
“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长寿港区项目 |
新建 |
涉及长寿港胡家坪作业区4个泊位及后方保税仓储区,建成矿石、危化品保税仓和危化品、粮食、汽车零部件等特殊商品进出口指定口岸,具备发展通关口岸、保税仓储、加工服务,现代物流、商品展示、国际贸易等功能。规划建设口岸公共查验场地面积53056m2,项目海关货检与运输工具查验设施建筑面积为2780m2,项目检验检疫业务技术设施建设面积为2000m2,海关业务技术设施建设面积为360m2。规划建设生活服务设施31442.7m2。 |
55000 |
271 |
千诚盘子石码头 |
新建 |
建设4个5000吨级泊位。 |
70000 |
272 |
长航钢城盐巴石码头 |
新建 |
新建2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1个通用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733万吨。 |
50000 |
273 |
重庆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 |
新建 |
新建2个液体化工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300万吨,改建1个液体化工泊位。 |
11000 |
274 |
重庆港长寿冯家湾作业区四三五处油库项目码头工程 |
新建 |
新建1个5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60万吨。 |
6180 |
275 |
川维物流化工品装卸趸船改造提升项目 |
新建 |
建造化工品装卸趸船2艘。 |
3000 |
(二)能源 |
|
| ||
276 |
双象片区电力设施及配套建设 |
新建 |
完善双象片区等企业电力配套项目建设。 |
20000 |
277 |
八颗片区电力设施及配套建设 |
新建 |
完善八颗片区电力配套项目建设。 |
16475 |
278 |
9H燃气轮机热电联产项目 |
新建 |
规划建设4台9H级燃机热电联产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80万千瓦(4×700MW级),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发电49亿千瓦时、供热1000吨/小时。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2台9H级燃机热电联产机组,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2×700MW)。 |
700000 |
(三)环保 |
|
| ||
279 |
重钢废水处理系统扩能提质改造及废水综合利用项目 |
续建 |
新建一套2万m³/d的废水处理系统、一套1.5万m³/d的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并配套改造设施设备。 |
6000 |
280 |
建筑垃圾加工处理项目 |
续建 |
建筑面积40020平方米,新建生产线2条,同时配套建设生产车间、配料车间、仓库、等公辅设施。 |
9000 |
281 |
重钢污泥压榨改造项目 |
续建 |
新建两个污泥处置站,分别对一系列钢轧系统和二系列钢轧系统污泥进行区域性集中处理。 |
3000 |
282 |
江南钢城废旧钢材环保回收利用项目 |
续建 |
新建生产厂房,配套购置高炉炼钢炉渣设备等相关生产设备,进行废钢加工生产。 |
18080 |
283 |
利用水泥炉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 |
新建 |
新建年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6万吨的生产线。 |
8100 |
(四)其他园区配套设施 |
|
| ||
284 |
兴港大道 |
新建 |
全长约3.11公里,包括3座桥梁,配套实施川维物流公司及宿舍等建筑拆迁、雨污水管网等附属工程。 |
46000 |
285 |
明桃三路 |
新建 |
道路长度约1.5公里,54米,双向6车道,包含立交一座。 |
15000 |
286 |
盘子石片区道路及附属工程 |
|
共计2条城市道路,全长1.5公里,宽23米,配套实施排水、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 |
3450 |
287 |
王家坝区域道路及附属工程 |
|
共计11条城市道路,全长8.2公里,宽15-23米,配套实施排水、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 |
14760 |
288 |
果园港至经开区道路及附属工程 |
|
果园港至晏家齐心大道,长寿区内道路长度5.1公里,宽度54米,配套实施排水、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 |
27540 |
289 |
新材料三区道路 |
续建 |
新建道路总长约为2800米,平场面积约1400亩。 |
45000 |
290 |
八颗组团D2-1/01号地块周边道路 |
新建 |
新建道路全长约1450米,其中明桃三路长650米、宽54米;菩兴东路长800米、宽16米。 |
5500 |
291 |
中航油地块道路 |
新建 |
新建道路全长约2600米,其中化南四路长1770米、宽25米;化北四支路长830米、宽14米。 |
7000 |
292 |
双象片区道路 |
新建 |
新建5条支路,总长约4.1公里;对长约0.7公里现状道路进行管网、绿化、照明及交通设施等附属工程进行改造。 |
7100 |
293 |
经开区雨水收集池及附属工程 |
新建 |
包含新恒阳雨水片区集池、BDO片区、乙烯片区、炼化片区、沙溪片区、水口水库片区、四三五油库等雨水收集池及附属工程。 |
20000 |
294 |
经开区七期管廊工程 |
新建 |
新建管廊长约3300米,配套实施围网、防撞栏杆、视频监控等附属工程。 |
9000 |
295 |
经开区乙烯片区工业蒸汽管道工程 |
新建 |
新建管道总长约10公里,管径DN500-DN600,蒸汽供应量约为120t/h-200t/h。 |
8000 |
296 |
超纤项目土石方平场及附属工程 |
新建 |
平场面积约850亩。 |
20000 |
297 |
八颗组团D2-1/01号地块平场及附属工程 |
新建 |
平场面积约为600亩。 |
15000 |
298 |
中航油片区土石方平场及附属工程 |
新建 |
平场面积约1150亩。 |
27000 |
299 |
经开区沙溪片区地块土地开发 |
新建 |
平场面积约1700亩;修建6车道规划道路约1公里。 |
25000 |
300 |
晏家火车站东部片区土地开发 |
新建 |
平场面积约2700亩;修建4车道规划道路约3.5公里、2车道规划道路约3公里。 |
35000 |
301 |
经开区八颗北部片区土地开发 |
新建 |
平场面积约1200亩;修建4车道规划道路约1公里、2车道规划道路约2公里。 |
20000 |
302 |
经开区八颗片区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 |
土地开发面积约1.2平方公里,修建市政道路约15公里。 |
待定 |
303 |
经开区管线搬迁 |
新建 |
对经开区中航油片区、沙溪片区、炼化片区、八颗北部片区天然气、电力、通信等管网进行搬迁。 |
25000 |
304 |
消防特勤一站扩建工程 |
续建 |
总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 |
5000 |
305 |
供水及污水设施及管网配套项目建设 |
新建 |
完善乙烯片区等各地块供水及污水设施及管网建设。 |
5000 |
306 |
热岛二期及附属工程 |
新建 |
建设2×490吨/小时锅炉、1×30MW背压机组,完善热岛煤棚等配套设施。 |
58000 |
307 |
蒸汽管网等配套公用工程改扩建 |
新建 |
配套MTO、BDO、乙二醇等项目蒸汽管网、循环水站扩建等公用工程。 |
20000 |
308 |
中航油管廊工业管道 |
新建 |
宽度5米,管廊总长3.2公里。配套实施围网、防撞栏杆、视频监控等附属工程。 |
10000 |
309 |
兴港大道管廊工业管道 |
新建 |
宽度4米,管廊总长4.5公里。配套实施围网、防撞栏杆、视频监控等附属工程。 |
12000 |
310 |
王家坝片区拆迁平场整治 |
新建 |
平场面积约1000亩。 |
35000 |
311 |
化工固废废液无害化处理项目 |
新建 |
实现5万吨/年化工固废废液无害化处理能力。 |
8000 |
312 |
锅炉超低排放循环经济改造项目 |
新建 |
实现3万吨/年的高纯锰产品循环经济项目。 |
35000 |
313 |
经开区智慧园区建设 |
新建 |
5G网络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建设、服务功能专业化建设、产业发展智能化建设载体和平台。 |
5000 |
四 |
合计(313个) |
|
|
14321995 |
附件5:长寿经开区“十四五”土地要素保障
一、供需评价
长寿经开区“十四五”工业产值提升2300-848=1452亿元,产出强度按100亿元/平方公里计(折合667万元/亩),则需工业用地21769亩。目前经开区批而未供工业用地约3000亩,缺口达18769亩。此外《长江保护法》明确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长寿经开区沿江化工发展空间受进一步挤压。
二、保障措施
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一是提高工业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从招商到选商转变;二是以全市和长寿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三是盘活低效、闲置用地。经梳理长寿经开区供而未建工业用地面积约675公顷(折合10136亩),土地存量盘活空间巨大。经开区拟深入推进“二次工业用地开发”工作,通过“亩产论英雄”、“腾笼换鸟”等举措,从根本上解决经开区经济领域中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与问题,全面嫁接优质项目,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具体举措如下:
1、构建“亩产论英雄”评价机制
建立大数据评价台账。依托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对照规范要求将综合评价有关数据导入平台形成台账,确保把全区产业情况底数彻底摸清、摸透,并及时做好动态更新,并分类分级分档建立“企业体检档案”。创新完善指标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推行以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主的6项基本指标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效。运用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档,并向社会公告。建立低效产能、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等“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加速淘汰、出清进度,全面启动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下的“低小散”企业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企业的降本扶持力度,对评价靠前的企业在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
表1 “亩产论英雄”评价办法
序号 |
经济指标名称 |
核算公式 |
指标单位 |
指标权重(100分) |
计分方法 |
1 |
亩均税收 |
税收实际贡献/用地面积 |
万元/亩 |
40 |
单项指标得分=该指标上年度数据÷上年度全区该项指标基准值×该指标权重分 |
2 |
亩均工业增加值 |
工业增加值/用地面积 |
万元/亩 |
20 | |
3 |
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 |
工业增加值/总能耗 |
万元/吨标准煤 |
10 | |
4 |
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 |
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 |
万元/当量吨 |
10 | |
5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万元/人 |
10 | |
6 |
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研发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
% |
10 |
评价范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包括公益性质的企业)。新设立企业、“小升规”企业,设置3年的保护期,保护期内的企业可暂不评价。
表2 “亩产论英雄”结果分类
序号 |
类别 |
分类依据 |
1 |
优先发展(A类) |
综合评价得分在行业内规上企业排名前20% |
2 |
支持发展(B类) |
综合评价得分在行业内规上企业排名前20%—70% |
3 |
提升发展(C类) |
综合评价得分在行业内规上企业排名位于倒数5%—30% |
4 |
限制发展(D类) |
综合评价得分在行业内规上企业排名位于倒数5% |
表3 “亩产论英雄”结果运用
A |
优先发展类 |
•优先保障各类要素资源的供应•优先享受上级和经开区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和企业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精准对接、精准服务。 |
B |
支持发展类 |
•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享受上级和经开区出台的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用地、用能、用水、有序用电、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严格控制低效落后产能扩张 |
c |
提升发展类 |
•加大重点调控和监管力度,督促其制定提升方案,限期整改提升。 •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设施实施“零增地”技改。 •适度享受各类支持和奖励政策。 •除技改项目外不得增加用地、电、水、能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等指标。 •列入错峰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有序用电第二梯次对象 |
D |
淘汰整治类 |
•列入错峰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有序用电首选对象。 •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在现有基础上梯次加价。 •除技术改造、创新、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有利于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外,不享受其他扶持和激励政策。•不支持新增用地、电、水、能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等指标。 •严格控制产能扩张,倒逼落后产能转型升级。 |
2. 强化“腾笼换鸟”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经开区“腾笼换鸟”工作协调小组,区规资局、区经信委、区招投局、区住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服务中心、区法院、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参加,重点研究协调推进经开区“腾笼换鸟”工作的重大事宜,强化联动执法,形成政策合力。平衡多方利益。鼓励支持企业“协议退出”、“协商置换”等途径退出用地。设立工业用地集中收储专项资金,制订工业用地集中收储的标准、范围和年度计划。鼓励企业将空闲、低效利用的土地和厂房主动腾退,政府可在依法补偿的基础上,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主动讲好“亩均论英雄”改革故事,宣传推广各地经验和典型做法,正确引导企业预期,切实转变企业发展理念,为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附件6:长寿经开区“十四五”环境要素保障
一、供需评价
目前晏家、江南、八颗组团HCl(氯化氢)最大浓度占标率为86%、TSP(总悬浮颗粒物)最大浓度占标率为72%、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占标率85.2%;伴随“十四五”重庆钢铁、巴斯夫、西南水泥等企业达产产能释放影响,部分污染因子将突破90%,导致长寿经开区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限。
二、保障措施
严格执行规划环评负面准入清单和长寿区“三线一单”要求,实施长寿经开区环境质量改善行动,通过持续整治,确保经开区最大浓度占标率不超过90%。具体整治措施如下:
表1 长寿经开区环境整治措施
整治对象 |
整治措施 |
晏家、江南、八颗组团HCl |
1.新建机加工和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应采用物理工艺,限制引入采用盐酸表面处理工艺项目。 2.鼓励工艺替代,对采用物理工艺取代盐酸酸洗的技术改造,加大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 3.加强散排治理,重点针对无组织散排,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
晏家、江南、八颗组团TSP、PM10、PM2.5 |
1.严格项目准入。晏家组团严格限制产烟(粉)尘新建、扩建项目,禁止引入水泥、干粉砂浆、机制砂等项目;八颗组团内禁止引入烟(粉)尘项目。 2.加大道路运输和施工扬尘的整治力度,加强道路保洁。 3.加强工业企业粉尘扬尘整治,督促火电、水泥、建材等重点企业错峰生产。 |
晏家、江南、八颗组团TVOC |
1.晏家、八颗组团严格控制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入驻。 2.督促重钢推进烧结机脱硫设施改造、川维化工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锅炉提标改造。 3.持续开展有机废气深度治理工作,鼓励存量企业推进标准化改造。 4.督促企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加大对挥发性有机物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
晏家组团氟化物 |
1.晏家组团严格控制氟化氢排放总量较大的项目入驻。 2.开展涉氟、排氟企业的排查工作,督促存在问题企业落实整改。 |
晏家河断面水质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 |
1.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做好长江干、支流企业布局和项目准入把关。 2.排查整治水环境污染隐患,督促企业落实厂区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3.加强晏家河沿线经开区污水管网排查巡查,杜绝跑冒滴漏。 |
附件7:长寿经开区“十四五”能源要素保障
一、供需评价
“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对长寿区下达的能源双控目标如下:能源强度目标,到“十四五”末,万元GDP能耗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累计下降17%;能源消费总量,到“十四五”末的能源消费增量85万吨标煤。
长寿经开区“十四五”地区生产总值提升1284-494=790亿元。目前长寿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为979/494=1.98吨标煤/万元,“十四五”末达到1.64吨标煤/万元,预计长寿经开区“十四五”新增能耗1296万吨。与长寿区分配额度85万吨标煤比较,能源存在较大缺口。
二、保障措施
2020年,长寿经开区规上工业能源消耗量979万吨标煤,园区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分布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个行业,与重庆市统计年鉴各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数据对比发现,以上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处于较高水平,部分企业产值能耗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存在产值能耗不匹配的情况,具有较大节能挖掘潜力。此外,限制“两高”项目上马,做好园区能耗、碳排放摸底,将总量作为优质资源统筹安排。
表1 长寿经开区节能措施
类别 |
具体措施 |
新增项目源头控制 |
1.调整招商引资方案,聚焦高产值低能耗类型项目,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上马。 2.重点以落实项目节能竣工验收和加强节能监察执法为手段,加强项目用能节能的事中事后监管。 |
重点用能企业监管 |
加强对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千信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卡贝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长寿西南水泥有限公司、重庆市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等24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状况监管,确保能源“双控”指标得以落实。 |
节能技术、措施推广 |
1.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 2.支持重钢、川维等重点企业利用余热、余气、余压发电,推广应用高炉鼓风脱湿、TRT、新型高效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无功补偿等先进节能技术。 3.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及设备,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程的改造升级。持续开展有机废气深度治理工作,鼓励存量企业推进标准化改造。 4.鼓励支持节能服务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