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区招商投资促进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区招商投资促进局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履职依据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21MB1853849Y/2022-0000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长寿区招商投资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3-12 [ 发布日期 ] 2022-03-12

关于印发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日期:2022-03-12

关于印发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十四五”规划

2021-2025)的通知

招商规202154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十四五规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协同组织实施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12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重庆全市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着力以高水平招商投资促进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内“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各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制定本招商投资促进规划,规划期2021—2025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机遇挑战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优化我市招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推动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工作呈现新面貌、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市区两级招商机构改革任务,2018年成立市招商投资局38个区县及万盛经开区24个对照设立了独立招商机构,15个设立了合署办公或属于部门二级机构的招商机构;10个国家级开发区中,8设立了下属招商公司;全市招商队伍编制超过1000名。推动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96号),统筹建立全市招商项目库和统计制度。建立完善市政府副市长对口联系区县招商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市级部门招商任务和要求,形成全市“一盘棋”招商格局。

——目标任务逐渐清晰。明确招商投资促进机构职责,制定年度招商投资促进目标和重点任务。优化招商方向,重点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支柱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四大着力点开展招商推进央企、民企、外“三企入渝”和渝商归渝,实施龙头招商、强身招商、独角兽招商、瞪羚招商、育苗招商等五项工程。其中,外资企业贡献了我市50%以上的对外贸易、近10%的税收收入,直接或间接带动了接近10%的城镇就业。推动招商“五个转变”,即从粗放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从传统产业招商向高新产业招商转变,从优惠政策招商向发展机会招商转变,从重资产招商向重资产轻资产并招转变,从招商引资向引资引智结合转变。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强化招商责任,落实区县招商投资促进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完善招“月通报、季督促、年考核”工作机制,创新性地定期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视频展示招商活跃指数,激发全市招商活力。完善“线上+线下”招商机制,用好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重庆英才大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鲁渝协作等重点平台招商,打造重庆“招商季”品牌。加快招商项目推进,建立重点项目招商工作专班机制、市级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等,推动一批重大招商项目落地见效。探索区域协同招商,与四川建立成渝地区产业协同招商合作机制,支持合作示范园区招商;建立市内“一区两群”结对区县协作引资机制,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工作成效不断彰显。市招商投资局成立以来,20192020,全市签约招商项目4443个,合同引资2.75万亿,到位资金4719亿元、合同引资额和到位资金额逐年增长;其中工业项目1219、占比27.4%合同引资1.36万亿元、占比49.5%到位资金3005亿元、占比63.7%引进落地长安福特高质量发展计划、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总部、重庆光大新科技城、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中铝高端制造、中国银行金融租赁全球总部等一批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特别是2020,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招商投资促进工作合同引资1.46万亿元,到位资金2947亿元,资金动态到位率由11.4%提高到20.2%,带动全市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有效应对疫情挑战。

第二节  机遇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危和机同生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十四五”时期,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促共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给我市招商引资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加速突破,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进一步增强,劳动力、土地、资本要素作用下降,知识和人才作用提升,数据、信息等日益成为新的关键要素;国际经贸规则加速变革,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启新征程,我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吸引外资流入,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些又为我市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科技协作,发挥比较优势,吸引中高端产业入渝提供机遇。

国内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能耗双控、共同富裕等战略叠加,推动产业纵深发展。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AI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加速推进,中欧班列提质提效,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西部地区一跃成为新的开放前沿,为我市面向全球市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重要机遇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协调推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向较低成本的内陆地区转移;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风能、光、氢能、储能等新能源需求增长,推动高能耗产业向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此外,推动共同富裕,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乡村振兴,也为我市招商带来机遇另一方面,各地招商引资对好项目的争夺更加激烈,使重大项目招引难度加大;国内能耗双控政策持续推进,对高能耗重点行业约束日趋严格,部分项目落地难度加大

从重庆自身来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两中心两地”,努力发挥“三个作用”等战略定位,对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工作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主引擎,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引导开发区、园区创新转型,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中国软件名城、国际会展名城、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这些奋斗目标对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工作提出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机遇。另一方面我市面临煤炭供应缺口、人口老龄化等挑战在前曕性项目谋划、新兴产业招商等方面还有不足,全市招商合力有待增强,营商环境有待提升,招商投资促进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总而言之,谋划全市“十四五”招商投资促进工作,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市情区情,发挥各项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育先机、开新局,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等方面多作贡献。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市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坚持招商目标精准化、服务精细化、工作平台化、联动常态化,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高效率投资促进、高站位区域协同、高标准平台建设、高素质队伍提升,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二节基本原则

——战略引领,积极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并通过招商在其中发挥作用。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以及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全市发展目标,谋划和推进招商投资促进工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内“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创新驱动,补链强链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聚焦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围绕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补齐创新链、增强人才链、优化供应链、强化生态链,实施精准招商。通过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积极引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引龙头配龙身、补短板强弱项,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

——提质增效,协同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处理好全局和一域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硬和软的关系,资和智的关系,期望和能力的关系,招商和服务的关系,引进和孵化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既抓招商引资签约,又抓项目落地见效;既抓项目引进,又抓环境提升;既引进资金资本,又引进人才技术。以重大项目招商为重点,加强领导招商、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加强信息集成、政策集成、服务集成,形成招商合力、提高竞争力。

第三节  主要目标

招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招商能力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引进落地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市合同引资10万亿元,到位资金2万亿元,每年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有力支撑“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行业专项规划的实施,促进全市高质量发展。

——综合提升目标“一盘棋”招商格局不断深化,全球招商网络进一步完善,招商投资促进政策进一步整合、优化、规范,招商项目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招商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重庆招商影响力在全国和行业内显著增强。共同壮大川渝世界级产业集群,市内“一区两群”协同招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引进利用外资水平迈上新台阶

——资金规模目标持续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线连线”“面对面”招商引资力度,合同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10%左右,五年累计合同引资10万亿元。加强项目开工投产、资金到位,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资金到位率保持在20%以上,五年累计到位资金2万亿元。

——质量结构目标重点围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电子、汽车摩托车、消费品等支柱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资额比重达到35%数字经济引资额比重达到20%以上

——招大引强目标国内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国外聚焦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挥我市区域产业、资源、市场优势,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强、独角兽、专精特新等头部企业100家,新签约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达到250个。

1  十四五招商投资促进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属性

2020年现状

2025年目标

1

合同引资(亿元)

预期性

14,600

【100,000】

2

到位资金(亿元)

预期性

2,947

【20,000】

3

工业合同引资(亿元)

预期性

7,213

【40,000】

4

工业到位资金(亿元)

预期性

1,693

【8,000】

5

对GDP贡献(百分点)

预期性

0.8

≥1.0*

6

签约投资额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

预期性

46

【250】

备注:1.带【】为五年累计数;2.带*为规划期平均数。

第四节空间布局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我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定位,统筹优化产业链和招商项目布局,高标准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飞地产业园区,发挥各区县资源禀赋优势,推进差异化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

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要提升发展能级,充分利用总部聚集效应、科技创新支撑、对外开放通道等优势发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旗舰作用,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重点引进研发、创新孵化等产业高端环节,集聚科技、金融、人才等高端要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高端产业,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地。围绕高品质生活,重点引进高端品牌、高端服务机构,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城新区要发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主力军作用,以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外溢为方向,强化补链强链和产业配套功能,重点围绕电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引导各区聚焦23个主导产业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打造产业链上最具竞争力的环节,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江城”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上的示范作用,聚焦“三峡制造”“三峡农家”“三峡文旅”,开展优势特色产业招商。重点引进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清洁能源、特色轻工、康养食品、服装加工、民俗消费品等绿色工业项目,“大三峡”全域旅游、生态康养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三峡”系列农产品、中药材等生态农业项目。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立足山地特点、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围绕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目标要求,开展生态项目招商。重点引进发展中药材、茶叶、莼菜、油茶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项目,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生态特色食品加工等绿色加工产业项目,农旅融合综合体、产业观光园、生态康养、民俗生态旅游及特色消费品等农文旅商融合项目

第三章招商引资重点方向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面向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需求,围绕半导体、新型显示、新型智能终端、先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新型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重点方向,加快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十四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计划合同引资1亿,策划引进头部企业10家。

1半导体。立足重庆产业基础和半导体产业趋势,面向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聚焦后摩尔时代下的特色工艺、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等方向,围绕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大引强,打造特色鲜明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芯片设计环节,瞄准国内外龙头,重点招引射频芯片、显示驱动芯片、传感器芯片、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等专用芯片设计企业。晶圆制造环节,聚焦以特色工艺为主攻方向,以IDM(整合原件制造)为主要路径,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引领带动强的重大晶圆制造项目,投建生产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IGBT(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MS(微电机系统)、CIS(图像传感器)、硅基光电子、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等产品。封装测试环节,重点引进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高密度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线。设备环节,重点引进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清洗设备、量测设备等关键前道设备生产项目。材料环节,重点引进大尺寸硅片、光刻胶、溅射靶材、封装基板等关键材料项目,以及SiC(碳化硅)、GaN(氮化镓)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项目。

2新型显示。顺应柔性显示、超高清显示发展趋势,坚持硬件+内容一体化发展,围绕上游材料、零组件—中游面板、模组制造—下游终端应用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领域,重点引进偏光片、光学膜材、背光模组等关键配套企业。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重点引进8.5代等更高世代线OLED面板企业,积极引进玻璃基板、PI柔性基板、有机发光材料、掩膜版、显影刻蚀液等关键材料配套企业。MiniLED(亚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LED(发光二极管微缩化和矩阵化)领域,瞄准Mini/MicroLED芯片龙头,积极引进MiniLED背光封装类项目和MicroLED技术研发类项目,加快产业化步伐。激光显示领域,围绕激光显示和激光电视等整机厂,积极引进光源、光阀、抗光幕等零部件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集聚。

3智能终端。面向居民消费和行业应用对智能化、交互式电子终端产品需求,依托我市笔电、手机等传统智能终端产业基础,聚焦智能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高附加值新型智能终端领域,持续引进龙头品牌商和生产制造商,巩固我市智能终端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瞄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消费级产品,引进知名品牌企业。超高清视频终端领域,重点瞄准AR/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引进一批方案解决商、内容生产商和整机制造商,加快打造AR/VR产业生态智能家居领域,重点引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智能安防、智能影音、智能家电、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单品企业。服务机器人领域,重点引育商用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企业。关键零部件领域,围绕智能终端微型化、功能集成化的需求,引进上游通讯模块、声学模组、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企业。

4先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面向物联网、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对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的迫切需求,聚焦基于MEMS架构的先进传感器和基于先进传感器与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的智能仪器仪表,围绕MEMS设计—制造—封测—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特色高质量传感器产业集群。MEMS传感器领域,瞄准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射频传感器、MEMS麦克风、红外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市场用量较大的细分产品,引进一批设计公司和专业的制造公司、封测公司,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智能仪器仪表领域,围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需求,加强引进上游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推动现有仪器仪表厂开发面对不同场景的工控系统产品。

5新型电子元器件。面向计算机、手机、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对新型电子元器件的需求,聚焦RCL(电阻电感电容)被动元器件和PCB(印制电路板)等重要电子部件,招新引优,构建与电子整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元器件本地供给体系。RCL领域,聚焦小型化、高频化片式电容、电阻和电感等重大战略产品,引进行业内优质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PCB领域,聚焦HDI(高密度互连)板、FPC(柔性板)、封装载板等主流产品及其上游关键原材料覆铜板,引育行业龙头,构建与电子整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电路板本地供给体系。

6工业软件。面向我市主要支柱产业智能制造需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求,聚焦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和嵌入式等工业软件类别,积极引进龙头型、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软件产品供应能力。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领域,重点引育EDA(电子设计自动化)、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市场需求大、产品价值高的软件开发企业,尽快实现产品突破。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领域,重点引进MES(制造执行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等软件开发企业。嵌入式工业软件领域,引进重点工业领域嵌入式软件开发企业,推动工业产品升级和智能化。

(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顺应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深化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汽车领域植入,重点引进整车及开发平台、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配套、设施体系及汽车后市场等领域重点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构建国际一流产业生态。“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计划合同引资65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8

7.整车及开发平台。发挥我市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优势,策划引进国内外中高端品牌乘用车及商用车,推动汽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瞄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的智能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开发数据库、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库等,引进一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领域,利用整车制造优势,针对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碰撞安全等整车集成技术,引进纯电动、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推动产业提质提量,促进品牌中高端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挥我市汽车智能化发展应用场景领先、产业基础优、技术水平高等综合优势,针对自主可控汽车操作系统核心技术、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引进相关研发、制造及应用企业。

8.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关注全球汽车变革,以“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思路,大力引进新能源三电及配套、汽车电子、中高端汽车零部等行业知名企业、领军企业以及新技术领域初创企业,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配套的产业链供应体系。三电系统领域,加快电机、电控、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电芯直接封装等技术研发,大力引进锂电池、驱动电机、新一代车用电机等领域龙头企业。汽车电子领域,推动现有整车企业与半导体企业、软件企业深化合作,重点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先进汽车电子、核心芯片等先进技术,引进龙头企业设立制造基地,完善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中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围绕长安阿维塔、金康塞力斯、长城坦克、福特等中高端车型,突破整车集成匹配、关键零部件模块化、先进变速器、高校深度集成混动(增程)系统等关键技术,引进中高端汽车配套及供应链企业。

9.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配套。顺应“软件定义”“芯片驱动”“数据赋能”行业发展趋势,重点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5GV2X(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汽车与外界信息交互)、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场景建设规模和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聚焦车载智能驾舱、车用传感器、车载智能计算机平台、车用操作系统、高精度附图与定位等核心配套及系统开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核心环节,在智能网联系统、制造集成、行业应用领域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新兴领域企业。

10设施体系及汽车后市场加快国家级及市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建设,完善充换电、加氢站、车路协调等设施,壮大汽车后市场。充换电、加氢站基础设施领域,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探索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站,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智能网联应用场景领域,依托“自动驾驶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等平台,引进车路协调设施,加快打造全一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汽车后市场领域,推动整车企业向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引进汽车后市场、出行服务等环节重点企业,构建“出行即服务”新型交通出行服务模式

(三)新能源与储能

立足“双碳”战略下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新阶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利用全市新能源资源和开发条件,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聚焦装备制造环节,成体系、成集群、成生态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新能源与储能领域计划合同引资35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6

11风电产业。重点引进行业领先的整机、叶片、控制等领军企业,引进龙头企业来渝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实现快速聚集发展,迅速提升产业能级,助推重庆打造国家海上风电的科技创新与人才聚集高地。

12光伏产业。把握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机遇,以具有高转换效率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为方向,开展新型光伏系统及部件、光伏高渗透率等前瞻研究和技术攻关,发展硅片、高转换率电池片、电池组件、逆变器、设备等领域,重点关注单晶硅片、大尺寸硅片、钙钛矿电池、HJT电池、双面组件、组串式逆变器等头部企业布局机会,引进和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布局完善、技术领先的光伏产业集群。

13氢能产业“成渝氢走廊”建设为契机,以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和加氢站建设为切入点,引育燃料电池系统、电堆龙头企业带动核心配套商聚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引进燃料电池龙头及核心部件配套企业,引进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环节龙头企业,开展氢能源及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建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重要生产基地和示范高地,积极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14储能产业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以产业培育和市场拓展切入点,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以储能装置、交流设备、系统集成等几大关键环节作为发展重点,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创新企业来渝发展,推动储能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形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微电网推广储能示范应用,在智能电网输、变、配环节中与储能系统配合,实现电网调频和消纳,稳步推进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进程,助推我市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四)高端装备

顺应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积极引进高端装备产品,完善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增强总承包和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建设国家重要的中高端数控机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西部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和增材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十四五期间,高端装备领域计划合同引资4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4家。

15工业机器人。建强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促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建设,力争打造全国一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研发基地。工业机器人整机领域,积极引进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高速柔性抛光机器人方面的优质企业。人机协同作业领域,加强冗余自由度机器人规划及控制、人机友好交互、非结构环境移动机器人导航/定位、动态不确定环境操作定位误差补偿、反应式行为在线重规划等关键技术研发布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积极引育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领军企业。

16数控机床。重点引进精密、高速、高效、柔性、中高端数控机床企业,着力提升数控机床智能化水平,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数控机床生产制造基地。整机制造领域,强化齿轮加工类机床、高速钻攻中心、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等整机制造领域企业招引力度。数控系统领域,加强数字化协同设计及3D/4D(三维/四维)全制造流程仿真、精度保持、误差补偿、复杂型面和难加工材料高效加工及成型、100%在线监测等关键技术研发引进,提升齿轮加工机床等现有产品无故障时间和精度保持性。核心零部件领域,积极引进高速电主轴、多轴联动主轴头、精密光栅、高速高精度主轴轴承、滚珠丝杆导轨等领域领军企业。

17轨道交通。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健全轨道交通车辆产品谱,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制造基地。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领域面向城市复杂市域交通和地铁发展需求,引育适应不同技术路线的跨座式单轨、跨线/跨网城际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企业。技术装备领域,加强新型材料(镁铝合金、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电传动、储能与节能、制动系统、网络控制和通信信号等技术研发,积极引进车辆运行供电、站台系统等技术装备企业。关键零部件领域,以全市半导体器件、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为抓手,积极引育转向架、制动系统、信号系统等关键环节制造企业,构建更为完整的轨道交通配套体系。

18增材制造装备。围绕航空航天、医疗、消费电子、汽车等市场发展新需求,聚力提升挤出成型技术、粒状物成型技术和光聚合成型技术研发能力,增强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含量。积极引进熔融沉积成型(FDM)、光固化成型技术(SLA)、数字化处理(DLP)、三维打印快速成型(3DP)等技术领域龙头企业,带动关键零部件领域企业以及增材制造材料领域企业向我市集聚,建设增材制造示范工厂。

(五)新材料

面向全市重大工程建设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重点企业延展有色合金、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产业链条,原料基础加快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玻璃与电子陶瓷等关键战略材料布局发展,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十四五”期间,新材料领域计划合同引资4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4家。

19先进金属材料顺应金属结构材料高性能、轻量化、功能化发展趋势,聚焦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铜材料等产业方向,打造轻合金产业链和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铝合金领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用铝、新能源汽车用铝、轨道交通用铝、船舶用铝、电子电器用铝、新型包装用铝、建筑用铝、装饰装修用铝等高附加值铝合金精深加工产品。镁合金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电动工具、油气开采等领域应用的镁合金型材、板带材、压铸件、机加件,加快引进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及变形镁合金、耐蚀镁合金等产品。钛合金领域,聚焦航空、燃气轮机等应用需求,引育钛合金板材、管材、丝材、带材、型材加工配套企业,做大钛合金产业规模,延长钛合金产业链。铜材料领域,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高效电机、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热交换等领域需求,聚焦铜精深加工制造和产业延伸,积极发展高性能铜箔、电子铜箔、特种电磁线、引线框架、铜基精密带材、超长线材和高档铜管等产品。

20高端合成材料依托本地先进石化产业基础和有机高分子原材料优势,聚焦PU(聚氨酯)、PA(聚酰胺)、特种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等产业方向,引进产业链缺失环节优质企业,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国家级高端合成材料产业示范高地。PU(聚氨酯)领域,补链环氧丙烷、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甲醇制烯烃等环节,完善产业链。PA(聚酰胺)领域,引育下游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领域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特种工程塑料领域,引进PET(聚酯)、PSU(聚砜)、PC(聚碳酸酯)等细分领域龙头,构建特种工程塑料产业体系。可降解塑料领域,引进BDO1,4—丁二醇)化工原料企业和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聚乳酸)等可降解塑料企业,壮大可降解塑料产品规模。

21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面向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材料需求,顺应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发展趋势,重点招引芳纶纤维及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领域优质企业,构建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体系。

22先进玻璃与陶瓷材料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配套需求,围绕特种玻璃、功能玻璃、功能陶瓷、结构陶瓷四大产业方向,打造西南地区特种玻璃与功能陶瓷产业示范基地。玻璃材料领域,积极引育电子玻璃(ITO导电玻璃、盖板玻璃、基板玻璃等)、节能建筑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等产品企业,延展产业链条,做大全市特种玻璃产业生态。陶瓷材料领域,积极引育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陶瓷、压电陶瓷、介电陶瓷、微波介质陶瓷等电子陶瓷和陶瓷基础粉企业,初步构建全市电子功能陶瓷产业体系。

23前沿材料加强市内外、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气凝胶、石墨烯、增材制造材料等前沿材料产业化、工业化步伐。气凝胶材料领域,以硅基气凝胶为切入点,引进上游有机硅源、无机硅源、功能性硅烷等气凝胶前驱体及基材,构建硅基气凝胶产业链。石墨烯材料领域,引进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石墨烯浆料等上游原材料企业,完善石墨烯产业链。增材制造材料领域,引进球形金属粉末(包括钛基合金粉末、钴基合金粉末、羰基铁粉等)和陶瓷3D打印材料(包括浆材、粉材、丝材、片材等),打造3D打印增材制造产业群。

(六)生物技术

面向重大疾病发现和居民健康管理领域需求,整合优势资源,聚焦医药、医疗器械、医药创新平台等领域重点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建好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生物技术领域计划合同引资4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6家。

24生物医药坚持生物药前沿化、科技化,化学药高端化、绿色化,中药现代化、特色化发展,加快生物药企业引进,推动化学药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生物药领域,重点招引抗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等市场体量大、增长预期快的生物制药领域龙头企业,择机关注细胞治疗等前沿性生物制药领域代表企业,打造西部领先的生物药产业基地;化学原料药及制剂领域,重点招引心血管类、精神神经类、消化系统类、抗菌类、抗肿瘤类等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特色原料药企业及高端仿制药企业,择机关注改良型制剂、创新型制剂企业,助力构建“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体系;现代中药领域,重点招引成长快、有基础的配方颗粒和中药保健品企业,择机关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研发制造企业,加快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5医疗器械加强医疗器械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积极引进上游原材料、配套元器件、试剂、仪器设备等关键领域生产企业,健全我市医疗器械产业链。IVD(体外诊断)领域点招引分子诊断企业(基因测序试剂、PCR试剂)和POCT(即时检验)企业(免疫定量平台、医用血糖仪、电化学平台),择机关注免疫诊断企业(化学发光仪器及配套试剂)和微生物诊断企业(质谱分析仪),完善本地体外诊断产业链;高值耗材领域,重点招引骨科耗材、口腔耗材企业,择机关注微创器械、眼科耗材、神经耗材、心血管耗材等领域企业,抢占未来市场竞争高地;医疗设备领域,推动大数据分析、智能机器人、移动穿戴等技术在诊疗设备中的深度应用,重点招引AI(人工智能)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互联网+个人及家用医疗检测设备等研发制造企业,择机关注家用康复器械企业,做大做深医疗设备产业

26医药创新平台紧抓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风口,积极承接全球医药外包产业转移,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辐射西南区域、面向全球的医药研发服务中心、智能制造服务中心。CRO(药物合同研发组织)领域,重点招引药物探索、药学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环节代表性CRO企业,择机关注临床CRO企业,提升全市生物医药研发水平CMO(药物合同生产组织)领域,重点关注生物药CMO企业及其产能扩张机会,伺机关注化学药CMO企业布局制剂生产基地机会,建设规模化的高端智造服务基地CDMO(药物合同研发生产组织)领域,加强制药工艺的技术创新,推动CDMO规模化、国际化,打造承接全球MAH业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型CDMO基地创新医药领域服务平台,依托药物安评领域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试生产基地,建成一批符合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产业支撑平台。

(七)节能环保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聚焦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再生资源、再制造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再制造产业基地。十四五期间,节能环保领域计划合同引资3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3家。

27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立足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三大领域,以水气土环境污染治理、“双碳”目标管控、工业废渣利用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核心,推动重庆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发展壮大。水气土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积极引育环境污染防治领域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催化剂、材料等相关产品本地配套体系。碳减排领域,加强碳捕捉、碳封存方向研发布局和企业引育,重点引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CCUS(封存)技术领域龙头企业。工业窑炉、电机等通用设备领域,提高工业窑炉、电机节能水平,重点引进炉衬材料、红外涂料、计算机集散控制等技术领域龙头企业。

28.再生资源、再制造。围绕资源回收―分选拆解―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加快促进再生资源、再制造产业链建设。再生资源领域,以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钢为核心,招引一批以蓄热式燃烧、低温熔炼、沉浸式熔炼、在线精炼等技术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再制造领域,面向工程机械、重型机床、医疗影像设备等领域,策划引入一批涵盖旧件回收、关键零部件配套及整机再制造及高值关键件再制造的龙头生产企业。

第二节 工业支柱产业

(一)电子

强化与领军企业合作关系,积极吸引更多品牌企业来渝布局,进一步提升电子终端产品代工能力,加快完善本地研发体系,巩固全球计算机、手机生产基地地位。“十四五”期间,电子领域计划合同引资35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6家。

29计算机、手机整机企业。顺应技术升级发展趋势,加强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屏幕折叠(弯曲)架构、低功耗长续航等手机整机集成技术引进和研发,继续做优做强计算机、手机制造,巩固全球计算机、手机生产基地地位。整机制造环节,聚焦5G手机新品,吸引更多领军品牌企业来渝布局。代工制造环节,持续引进ODM(原始设计制造商)、EMS(电子产品制造服务)等生产领域龙头企业完善产业生态

30计算机、手机关键零部件。以计算机、手机需求为牵引,壮大智能终端本地配套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摄像头、电池、电路板、触控模组等关键器件(部件),加大引进一批机壳、结构件的专业化工装模具企业。

(二)汽车摩托车

顺应高端化、轻量化、节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车型开发,进一步完善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支撑产品和品牌向上发展,重塑中国汽摩名城竞争优势“十四五”期间汽车摩托车领域计划合同引资25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3家。

31上装和改装车。立足整车制造优势,引进上装和改装车领域知名企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改装车及上装车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移动式制冷预冷设备、负压方舱等上装产品研发体系,加快基于新车型(底盘)的冷链运输专用车、旅居车、环卫车、固废储运车、医疗救护车等改装车的引进培育。

32电动摩托车整车。紧抓“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带来的摩托车转型机遇,积极布局电动摩托车整车制造生产。立足中短途智慧出行新业态,促进大排量发动机(250cc)及冷却系统、供油系统等技术研发。聚焦个性化需求新品开发或承接相关产品订单,积极引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电动摩托车品牌整车企业来渝发展布局。

33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积极构建更为完整的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加速在变速器、转向系统、盘式制动器等产品的开发,积极引育一批增压系统、燃油喷射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领域领军企业。

(三)装备制造

实施整机+零部件双提升行动,丰富整机种类,提升基础件发展水平,建设西部领先的电梯、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十四五期间,装备制造领域计划合同引资15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3家。

34电梯。围绕电梯产业智能化升级和消费市场对产品平稳、安全方面要求的提升,重点发展拽引电梯和自动扶梯,着力提升关键基础件发展能力和水平,在桥箱、重量平衡、导向提供、电气控制、曳引、电力拖动等技术方面进行产品开发,积极引育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

35工程机械。围绕工程机械装备智能化、成套化和系统化转型升级,加强大型、智能化挖掘机、装载机、矿山机械等招引力度,着力引育一批动力换挡变速箱、湿式驱动桥、回传支承、液压马达、液压泵、液压控制阀等关键零部件领域领军企业。

(四)消费品

面向消费升级需求,深入推进三品战略,加快全产业链龙头引进,深化消费品产业与文旅、商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食品向营养、健康、方便方向发展,促进特色轻纺向潮流、精致、个性化方向转型,探索建立C2M(反向定制)产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消费品领域计划合同引资5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8家。

36食品饮料。面向多重消费需求,推动食品营养、健康、方便化发展,加快引进行业代表企业,建设国内一流的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区。休闲食品领域,重点招引烘焙食品、休闲卤制品、膨化食品坚果炒货等食品企业;中央厨房领域,重点招引连锁餐饮类、团餐类、零售企业类中央厨房企业,助力餐饮供应链从无序化走向有序化;方便食品领域,重点招引方便风味小吃和自加热火锅方便面和方便米饭企业,加快方便食品多样化、新型化发展;调味品领域,重点招引火锅调味料、中式复合调味料龙头连锁企业,推动调味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食品添加剂领域,重点引进甜味剂、防腐剂、香精香料、营养强化剂等领域代表企业,夯实食品产业发展基础;酒类及饮料领域,重点引进酒类、饮料生产制造及包装配套企业,聚焦酒类企业品牌文化建设,联动四川打造国家白酒优势产区。

37特色纺织品。结合合成材料产业发展,面向产业用方向、个人及家用方向,重点招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提升纺织产业基础能力。产业用纺织品领域,重点引进工业用呢、垫、线、带、绳、缆革、毡等基布制造企业。功能性服装领域,重点引进特殊环境下防护的作业服装、具有社会规范功能的各种行业制服、日常商务休闲服装等领域龙头企业。日用纺织品领域,重点引进机织类、针织类、编织类及非织造布类装饰用纺织品领域龙头企业。

38美妆产品。发挥我市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优势,以国妆产品、美妆代工、化妆品原材料为招引核心,大力布局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的品牌产品,建设西部美谷。国妆产品领域,重点招引一批清洁类、护肤类、营养类及其他美容美发类龙头企业,完善以植物原料为特色的美妆原辅料加工供应体系,形成以特色植物提取物为主的国妆产品。美妆代工领域,重点招引一批生产制造商、品牌商、渠道商等领域龙头企业。化妆品原料领域,重点招引一批化妆品原料(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功能性添加剂等)、塑料包装原料(合成树脂、PEPPPETPETGPS等)以及辅助原料生产等领域龙头企业

39其他消费品。围绕特色、智能、健康、时尚、精致,着力招引新兴消费品产业,推动形成产业发展新增长点。绿色包装制品领域,重点招引一批可降解塑料、纸质、玻璃、陶瓷等绿色包装包材龙头企业。健康消费品领域,重点招引一批功能性学生用品、大众休闲运动用品、适老化智能康体产品生产制造企业。

(五)原材料

面向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需求,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品开发,提升行业绿色、安全、循环发展水平,增加高品质原材料供给,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建筑材料和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十四五期间,原材料领域计划合同引资25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3家。

40绿色建材。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及市场健康消费需求,发展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推动传统建材产业绿色化、节能化、智能化发展。装配式建筑领域,重点招引预制混凝土部件、钢结构部件、装修部品、外围护部品以及钢筋灌浆套筒、预埋锚件、临时支撑系统、耐候密封胶等领域龙头企业。砂石产业领域,重点招引千万吨级超大型机制砂石项目。陶瓷产业领域,重点引进以热功能陶瓷材料和电子陶瓷材料为主的工业用高性能陶瓷企业。

41精细化工。聚焦安全、环保、高效、高端,推动化工产品精细化、多元化、环保化发展,助力化工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性能攀升。电子用化学品领域,重点招引高纯试剂、电子特气、光致抗蚀剂、电子专用胶黏剂及辅助材料等领域知名企业。新型涂料领域,重点招引一批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粉末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等领域代表性企业。功能添加剂、水添加剂领域,重点招引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油添加剂等化工类添加剂和杀菌剂、净化剂、清洗剂、缓蚀剂、阻垢剂等水处理剂领域重点企业。

第三节   未来产业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应新工业革命、新型城镇化和新国家战略的大势,聚焦发展空天开发、基因技术、未来材料和光电子四大未来产业,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十四五期间,未来产业领域计划合同引资1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3家。

42空天开发。紧密结合重庆高质量发展和当前商业航天发展格局,深化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动空天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航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领域,重点招引一批齿轮传动发动机、变循环发动机、多电发动机、间冷回热发动机和开式转子发动机及通航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商。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项目及配套产业领域,重点招引一批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领域龙头企业。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应用领域,招引一批北斗应用智能终端、北斗智能芯片、地面终端、核心软硬件等相关企业。

43基因技术。加强基因组学研究创新,推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干细胞与再生技术领域,重点招引干细胞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基因修饰等关键领域龙头企业。基因治疗技术领域,重点招引围绕基因载体、基因编辑、寡核苷酸等相关技术领域发展的领军企业。基因组化学合成领域,重点招引标准生物模块、DNA测序、DNA合成、建模以及模块化蛋白质组装五个关键环节领域领军企业。生物体系再造领域,聚焦生物体系再造培育、生物体系再造材料以及应用等领域,重点招引一批生物体系再造龙头企业。人工生物调控领域,重点招引基因改造、细胞治疗等前沿性研究企业。

44未来材料。依托我市在材料和半导体领域的良好基础,推动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相互融合,构建未来材料产业发展基础。纳米材料领域,重点招引一批纳米电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敏感材料、纳米光电子材料、纳米储能材料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智能材料领域,重点招引基体材料、敏感材料、驱动材料以及其他功能材料等领域龙头企业。仿生材料领域,重点招引一批弹性模材料、成长复合型材料、人造骨等领域龙头企业。超材料领域,重点招引一批自我修复型、热电材料、钙钛矿、气凝胶、Stanene二维码、光操纵材料等龙头企业。新型超导材料领域,聚焦YBCO(氧化钇钡铜)、MgB2(二硼化镁)、铁基超导材料等高温超导材料和NbTi(铌钛)、Nb3Sn(铌锡)等低温超导材料,引育一批瞪羚企业。

45光电子。立足我市硅光集成异质异构系统集成技术优势,加快硅基光电子芯片、混合光电子、微波光电子等其他光电子领域前沿技术和器件研发企业引进,补齐上游短板,夯实产业基础,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技术研发高地。硅基光电子芯片领域,重点引进一批硅基光电子芯片工艺技术、三维集成工艺技术、多材料异构集成工艺技术以及其他关键器件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混合光电子领域,重点引进双目立体成像、结构光和ToF飞行时间技术等领域龙头企业。微波光电子领域,重点引进半导体设计技术、微波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组装技术、互连转换技术、测试技术、环境试验技术等方向龙头企业。

第四节 提升创新能力

围绕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为重点区域,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主体的统筹联动,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设,引进高端科研机构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产学研融合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技高地。“十四五”期间,围绕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计划合同引资3000亿元,策划引进顶级科研机构3家。

46战略科技力量顺应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势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等落地完备实验室体系融入国家战略争取国家布局在生命科学军民融合新领域谋划建设国家实验室抓住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契机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争取创建智能感知与认知计算、边缘计算、金融科技、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高端应用平台围绕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重点引进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等高端创新资源,设立高端研发机构,共建联合研发基地(中心)。夯实基础学科支撑,引进一批基础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和领军人才做强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推进量子领域应用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中心、脑科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争取在数学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47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方面,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国家级科研机构来渝合作形成一批创新资源和科研优势叠加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研院所深度融入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方面,重点瞄准中央企业地方大型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外资研发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着力引进企业在渝设立研发部门或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创建和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企业方面,实施育苗招商工程,大力引进科技型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吸引企业、金融与社会资本、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投入,通过建立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设立联合基金、探索技术入股、开展成果交易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48其他科技创新相关服务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金融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业态,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服务领域围绕科技成果及技术转移,引进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整合本地资源,形成链条式、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建设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形成覆盖全的科技成果服务机构和区域协同技术转移新机制。围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梳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基于产业化成熟度、可行性,精筛细选,嫁接匹配要素资源。创业孵化服务领域,引进一批大型专业孵化机构,建设集团企业主导型孵化“孵化+创投”“互联网+”、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引进一批高水平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加强大数据、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科技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科技型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机制,加大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拟准备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指导。质检技术服务领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支柱产业等重点产业补充引进相应检测服务子平台,构建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平台。

第五节  现代服务业

(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围绕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打造一批知名软件园区,构建良好软件产业发展生态,全面建成一流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进入全国软件产业第一梯队“十四五”期间,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计划合同引资8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8

49信息安全。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来渝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运营中心,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信息安全产业集聚高地和应用示范创新基地。重点引进资产识别、漏洞挖掘、病毒查杀、边界防护、入侵防御等领域领军企业,防火墙、工控漏洞挖掘系统、工控异常流量分析等领域工控安全知名企业,数据防泄漏、智能加密、数据库审计、数据备份恢复等领域数据安全代表性企业,密码系统及密码器、密码算法硬件实现、电子证书认证系统、安全网关等领域商用密码以及密码算法独角兽企业以及安全测试领军企业。

50基础软件及新兴软件。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加快基础软件及新兴软件多产业化应用布局。操作系统领域,重点引进面向交通、金融、电信等专用领域的高安全、高可靠操作系统。数据库领域,积极招引面向教育、医疗、金融领域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领域,积极招引面向跨平台、海量数据安全存储、移动办公、多平台网络化办公应用集成的办公软件。信创软件领域,积极招引面向云计算、通用计算和智能计算结合的异构计算领域的信创软件,推动基于自主技术和产品体系的产品研发、测试验证、应用推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着力发展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支撑平台,布局分布式计算、数据分析挖掘、可视化、数据采集清洗计算等大数据软件,人机交互、通用算法软件、基础算法库、工具链、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框架等人工智能软件。超级计算领域,招引面向石油气勘探、工程仿真、航天器研发、天气预计、建筑信息模型、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的超级计算软件。区块链领域,招引安全隐私计算、链上链下高效协同、跨链互联互通、智能合约审计、数字签名等区块链软件。云管理和虚拟化软件领域,重点招引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云端资源综合管理等云管理软件和虚拟化软件领军企业,面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特色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

51行业应用软件。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立足重庆特色行业发展基础,推动行业应用软件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型,加强智能化软件技术的融合应用,塑造一批示范试点应用典型案例。健康领域,大力招引远程诊疗、远程会诊软件、健康监测、智慧处方等智慧医疗软件龙头企业。教育领域,大力招引慕课系统、模拟实验、成绩分析、师资共享等智慧教育软件龙头企业。政务领域,大力招引远程办公、远程会务、智能管理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数字孪生领域,大力招引感知控制、数据集成、模型构建、模型互操作、业务集成、人机交互及数字孪生应用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52数字内容。优化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极。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数字内容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核心技术及4K/8K超高清数字内容视频终端、数字内容装备、沉浸式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引进培育,大力发展游戏动漫、数字视听、网络直播、电竞等数字内容新业态。

53其他信息技术服务。围绕重点行业应用需求,推动软件服务向行业应用广泛渗透,加快软件服务外包、运营服务以及评测服务企业引育,打造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服务经济新产业。软件服务外包领域,重点招引具备软件咨询、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领军企业。运营服务领域重点招引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等平台的位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新型高清视频通信网络服务以及智能应用、虚拟现实(VR)等在线运营服务企业评测服务领域,重点招引信息系统一体化工程服务、软件与信息安全向度测试、链条化信创产业服务、智能制造综合服务以及面向数据的咨询评估评测、新兴领域体系化服务等一批基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评测认证科技企业。

其它现代服务业

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精细化、标准化、品牌化,提升重庆服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十四五”期间,金融领域计划合同引资8000亿元,物流领域计划合同引资3000亿元,文旅领域计划合同引资8000亿元,大健康领域计划合同引资8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20家。

54金融业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领域,重点聚焦银行、基金、债券、保险等领域,大力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等;鼓励发展总部金融机构,支持在渝设立具有总部功能的各类金融结算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和业务管理中心吸引国内知名银行、权威公募基金、理财产品、资管计划投资重庆的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吸引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引进资产管理机构,支持在渝发起设立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开放型金融领域,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外资控股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法人机构,积极引进外商投资证券公司;鼓励吸引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在渝设立服务“一带一路”的业务拓展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支持设立中外合资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投资(私募)基金、中外合资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创新型金融领域,积极吸引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渝设立专业子公司,开展与陆海新通道建设相关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业务;支持在渝设立消费金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地方资产管理、汽车金融等创新型金融机构。绿色金融领域,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依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大绿色金融机构、绿色研发机构、绿色中介服务机构招引力度,支持绿色债券、绿色跨境资产转让、碳现货交易和环境权益融资等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助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55现代物流物流主体方面放大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吸引国际国内优质多式联运、电商物流、快递快运等企业来渝设立西南地区总部,依托果园港枢纽经济产业园吸引世界级物流企业、高能级贸易企业落地落户,引进汇聚一批具有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和调配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国内外品牌物流企业聚集的总部基地。国际物流信息领域,依托建设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吸引国内外骨干物流企业入渝在平台开发、数据信息规划、资源应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方向指导,吸引国内外网络科技公司或相关产业企业共建物流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联络、运输及仓储配送管理的支持。智慧物流领域,吸引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网、5G、区块链等科技公司以及智慧物流设施装备企业入渝,发展以大数据应用为标志的智慧物流服务板块,协同产业发展,同时帮助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56现代文旅文化领域,顺应文化+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进一批文化品牌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推动文化创意转型升级改造提升演艺文旅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做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内容产业;积极引入文化创意企业,支持动漫游戏项目与影视、音乐、电竞、玩具、服饰等衍生产业联动发展引进互联网头部企业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创作和新兴数字文化资源传播平台,提速发展数字演艺、数字影音、数字阅读、数字街区、数字景区、数字场馆等数字文化业态旅游领域,积极引进知名全球文旅IP参与整合重庆文旅资源提升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等文旅品牌和业态,挖掘大足石刻等更多知名文旅品牌,打造国际品牌主题游项目,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集群;围绕酒店民宿,引进一批国际顶级酒店品牌,推动全市旅游饭店业的国际化进程;以果园、田园、菜园、林园、古村落、特色乡村等为依托,引进民宿、文创、艺术、乡村酒店等业态,推动文旅商贸融合发展。展会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国际品牌展会,提升本地会议、赛事、演艺、节庆等特色会展活动品质和规模,着力打造一批知名会展品牌。

57大健康服务发挥优质医疗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健康管理、休闲体育等健康服务产业,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加强与国内领军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布局高端健康产业。智慧医疗服务领域加快引进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多维医疗数据分析和便携智能血压仪、心率血氧探测仪等龙头企业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支持外资合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医疗美容服务领域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医疗美容机构和企业,支持医疗美容医院、门诊部、诊所等机构精细化、集聚化发展,打造一批美丽健康产业基地,形成一批特色品牌引进一批医美诊疗平台医学云平台打造智慧医美全产业链养老服务领域引进一批知名养老企业落户重庆推进老年用品、康复辅具、适老设施、养老服务等领域产品研发,打造养老产品产业园。吸引境外公益基金等外资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丰富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体育产业领域,积极引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中介服务、培训服务等体育服务产业项目,支持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林地运动、传统体育项目入驻发展,培育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为引领的体育产业体系

58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管理咨询服务,积极引进一批在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咨询领域领军企业及机构服务企业提质增效电商服务领域瞄准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引进一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电子商务集成创新、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平台服务电商行业发展低碳服务领域重点引入碳核查、节能评估、第三方监测、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等服务机构助力提升全市绿色发展能力

59其他生活性服务高端商贸和新零售领域聚焦中高端消费需求着力引进“首店经济”“首发经济”“首牌经济”“首秀经济”,助力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推动传统商贸加快向线上线下融合方式迈进,大力培育无人便利店、品牌体验店等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婴幼儿托育领域国外瞄准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国内瞄准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引进一批托育高成长性企业打造高质量、专业科学的婴幼儿照护及托育服务。教育领域面向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和国际考试机构等,着力引入国际学校、非学制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探索引入境外家政职业培训机构落户,推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第六节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2025年,全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优化升级。“十四五”期间,现代农业领域计划合同引资2000亿元,策划引进头部企业2家。

59现代种业。聚焦农作物、畜禽和水产三大领域,积极引入全国种业品牌排名前50名、中国种子协会信用评价2A以上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育种原创性技术,新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强的领军型现代种业企业围绕市内粮油、柑橘、柠檬中药材、畜牧、渔业等特色高效农业集优势打造种质资源长期库、分子育种平台品种测试中心种子基地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60设施农业与田园综合体设施农业领域,围绕大棚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行业发展,推动相关设施装备升级。重点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田园综合体领域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全市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业态融合、经营优化、高端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逐步探索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61特色农产品及加工特色农产品生产领域,立足我市生猪、柑橘、柠檬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特产品发展基础,积极引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推动农特产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增强我市农特产品品牌力、竞争力、影响力。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引入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推进肉禽制品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深化粮油制品、中药材加工及市场开拓,推进特色果蔬饮料、精酿酒类的研发生产。

第四章  招商投资促进重点任务

第一节  加强招商投资管理

深化全市“一盘棋”招商格局落实市政府副市长对口联系区县招商投资促进工作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依托重点项目招商工作专班探索建立完善以“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专班、一个特色园区、一个智库支撑、一个责任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招商工作机制,加强市区间、部门间联动配合,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压实招商工作主体责任,明确区县、市级部门、开发区招商任务,落实区县招商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完善全市招商“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制度。完善招商激励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对招商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激励加强规划引领,统筹重大招商项目布局,统筹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统筹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区县开发区有序招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产业政策与公平竞争政策协同,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严禁违法实行优惠政策、妨碍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等行为。加强法治保障推进招商投资促进领域地方性立法工作。加强招商评估,探索制定科学管用的招商绩效评价体系着力提高全市招商投资促进水平。

第二节招商引资力度

聚焦招商重点,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支柱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着力点招商,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精准招商和集群招商,围绕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补齐创新链、增强人才链、优化供应链、强化生态链,着力引龙头、聚配套、建生态,持续推进央企入渝、民企入渝、外企入渝、渝商归渝,实施龙头招商、强身招商、独角兽招商、瞪羚招商、育苗招商等五项工程,形成壮大产业集群。实施平台招商工程,用好智博会、西洽会、重庆英才大会等重点展会平台招商,进一步唱响重庆“招商季”、重庆“英才月”品牌。创新招商聚才引资模式,综合运用“整机+配套”“制造+研发”“生产+结算+物流”“平台+资源”“场景+资本”“人才+项目”等模式推进招商,创建招商引才联盟,强化资本招商,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支持采用基金跟投、增资扩股等方式筛选引进优质项目,结合实际开展以解决对方问题为切口式招商、对赌协议招商、并购招商等。构建完善全球招商资源网络,支持在境内外重点区域和城市设立招商窗口或办事处,支持通过代理机构开展境外招商,充分挖掘跨国公司在华资源,强化与境外友好省州、国内兄弟省市、国家部委、科研院所、重点央企、大型知名企业等各类合作方的沟通与交流,发挥行业商协会、校友会、学术机构等社会团体作用,高标准举办系列招商投资促进推介活动,争取引进落地更多重大项目。

建立完善市区外资招商联动机制,逐步完善外资招商考核、督促、激励机制。加强外资项目策划,有针对性地锁定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和主城都市区外资重点区,精准选择匹配的国别、产业、目标企业等,联合谋制招商方案,联动开展招商前期策划。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重点依托西部国际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新欧)、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合作示范项目等重大通道平台,开拓招商引资新渠道。利用世界经济论坛、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东京消费电子博览会、香港美食展、博鳌亚洲论坛、中国高层发展论坛、进博会、厦洽会等高能级平台,联合相关单位打造固定的品牌招商活动

第三节推动区域协同招商

推动渝地区协同招商,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探索成渝地区协同招商机制,合作开展政策对比和产业研究,共同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共建共享开放平台,共同推动重点产业行业协会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招商投资数据共享,共同优化营商环境等,努力形成高效分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开展市内“一区两群”协同招商,指导督促对口区县协同招商和推动乡村振兴招商,提升“一区”带动力、辐射力,增强“两群”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区县产业差异化、集群化布局发展,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同东西部协作、全国对口支援省市的协同联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为重点,推动区域产业合作和招商引资;继续用好鲁渝协作等平台,结合重庆需要积极引进相关企业。

提高投资促进水平

实施投资服务提升工程。市区联动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完善项目承接载体,统筹编制投资服务工作手册,主动靠前服务,提高为项目落地见效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完善融资渠道,加强跟踪督促,着力提高资金到位率,落实项目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项目调度和服务,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加快形成实物投资量用好重点项目招商工作专班等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能耗指标、土地、能源、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切实推动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举办重点招商项目集中开工(投达产)和现场观摩活动,营造投资氛围深入贯彻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为投资企业提供全周期、有力度、有温度的服务,对入渝项目探索“管家式”服务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第五节夯实招商工作能力

落实平台支撑,市级层面统筹推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招商服务平台,服务全市高质量招商。以大数据智能化赋能招商工作,整合多维信息打造招商引资大数据中台,加快研发大数据挖掘分析算法模型,推动核心板块功能测试运行,为招商项目研判、机遇抓取、接洽商谈、跟踪服务、项目调度、绩效评价等提供助力。选强配强招商干部,把优秀干部选拔到招商工作战线经受锻炼,加强政策培训和实战训练,学习先进举措,提升实战能力,建设一支懂政策、懂产业、善谈判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探索在招商干部队伍中设立“招才官”,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更好结合。加强招商引资、投资促进宣传,“投资重庆”为主阵地,加强与国家级、市级主流媒体合作,完善招商宣传矩阵,创新宣传内容、形式、渠道,不断提高重庆投资环境和招商工作宣传的吸引力、影响力、转化力

第五章  规划实施

市级招商投资促进部门根据本规划编制招商投资促进工作年度计划,推进规划实施。鼓励市级部门聚焦重点产业行业和重大项目进一步细化编制行业或项目招商方案。支持区县(开发区)参照本规划制定本区域招商规划或行动计划加强对本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测,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对各项任务、目标、项目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政务新媒体

部门街镇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