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成果展示

创新治理“湾长制” 聚心聚力促和谐

长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农民诉求日趋多样的背景下,带领群众不等不靠,以“湾长制”为杠杆,撬动乡村治理改革。

一、“湾”聚党心,促引领。一是完善体系。吸取群众意见,以群众聚居湾落为单位,划分湾区、设立湾长,构建“党组织—湾长—村民”三级联动体系,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激发党群“共治共管”活力,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二是细化责任。组织湾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社会治理的殷殷嘱托,夯实投身乡村治理的使命责任,选聘7700余名优秀村民党员和退伍军人为湾长,明晰八项职责,引导湾长带头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情况反馈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遵规守法检查员、村情民意观察员、照看老幼托管员、防火救灾平安员、人居环境督导员。三是重视学习。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湾长”和党员干部一起升国旗、上党课,接受思想淬炼,让“湾长”和党员干部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的拥护者、宣传者和执行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树立良好的党员“湾长”形象,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湾”聚乡情,促文明。一是村规引领风尚。制订一套接地气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将法律法规、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编制“村规顺口溜”,通过村村响广播、湾里公告板广泛宣传,对违反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精神的村民进行劝解。2022年以来停办、简办婚丧喜事150余场,逐渐形成遇事不攀比、事后不议论的良好氛围。二是文化引导精神。创建长寿区“乡村文化”活动品牌,布局湾落“乡风大讲堂”“村民读书堂”,做好乡村“土气”“生气”“朝气”大文章,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推进湾落文化亲民化、规范化,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三是治理引入咨询。积极争取辖区第三人民医院支持,创新性探索开设村级心理咨询室,让农村人群家门口接受专业医生一对一服务,有效化解村民心理症结,降低矛盾风险,保障乡村平安稳定。

三、“湾”聚发展,促业兴。一是先谋后动。湾长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召集湾里村民实事求是共话村庄发展,建言献策出“金点子”,成功创建“一村一品”示范镇村42个。二是合作联动。搭建“技能分享”平台,鼓励湾里“致富带头人”分享本事技能、共享技术资源,提升村庄产业发展水平。开展柑橘、中药材种植技术交流切磋活动,激励村民使出看家本领,提升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产量、质量双提升。三是模范带动。强化“湾长制”微治理,大力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发挥“领头雁”作用示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湾长李顺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模范事迹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重点党报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四、“湾”聚民心,促和谐。一是湾落有沟通。抓住“露天电影、板凳讲堂”等湾落创新活动为契机,互聊心事、互唠家常,增进湾落邻里间沟通了解。凸显湾长“民声传感器”作用,精准反馈村民所思所想所需,充分发挥各村(社区)理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职能职责,实行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推进党务、村务、财务规范公开,实现服务群众透明公开、高效便捷。二是湾落有商议。坚持湾落事、湾落了,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湾落决策、湾落监督、湾落管理”工作新模式,搭建湾落议事平台,依托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调处纠纷560余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三是湾落有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成立“集结号”服务队,以开展人居环境、关爱老幼、疫情防控等为服务内容,重点服务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深受群众好评,呈现湾落奉献精神,为乡村治理“湾长制”推行助力添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政务新媒体

部门街镇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